2019年高考歷史考點專項訓練: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節(jié)宋明理學_第1頁
2019年高考歷史考點專項訓練: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節(jié)宋明理學_第2頁
2019年高考歷史考點專項訓練: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節(jié)宋明理學_第3頁
2019年高考歷史考點專項訓練: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節(jié)宋明理學_第4頁
2019年高考歷史考點專項訓練: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節(jié)宋明理學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宋明理學1.魏晉南北朝時期,宗教甚為流行,佛教和道教都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社會根源是()A.傳統(tǒng)儒學不斷衰落B.社會動蕩人民痛苦C.社會經(jīng)濟嚴重倒退D.少數(shù)民族大舉內(nèi)遷2.唐高祖認為:“武創(chuàng)業(yè),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舉天下一之于仁義,莫若儒?!庇纱丝芍?)A.唐初三教并行的局面結(jié)束B.唐初統(tǒng)治者重視用儒學維護統(tǒng)治C.唐統(tǒng)治者采取措施抑制佛教和道教D.儒家思想在唐初重獲正統(tǒng)地位3. 中庸作為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是儒家學說和中華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對之解釋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睋?jù)此可知,“中庸”的含義是()A.堅守正道B.不偏不倚C.以和為貴D.偏聽偏信4.三國名將關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其成為忠義的化身,享受中國乃至世界華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是()A.關羽的忠勇B.理學的推崇C.人民的愛戴D.經(jīng)濟的發(fā)展5.宋明理學家普遍倡導“存理”“去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格心”的認識論,“齊家”“治國”的功名論,其根本出發(fā)點是()A.規(guī)范社會秩序,維護統(tǒng)治B.培養(yǎng)經(jīng)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養(yǎng)性,提高個人修養(yǎng)D.樹立理學的統(tǒng)治地位6.北宋僧人契嵩指出,儒教“大有為”而“治世”,佛教“大無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雖不同,而同歸于治”。這反映了()A.佛教主動適應社會現(xiàn)實B.儒、佛開始出現(xiàn)合流C.佛教成為社會主流思想D.儒學統(tǒng)治地位發(fā)生動搖7.陸九淵認為:“身或不壽,此心實壽,家或不富,此心實富,縱有患難,心實康寧。實論五福,但當論人一心。此心若正,無不是福;此心若邪,無不是禍?!苯⒃诖苏J識的基礎上,要實現(xiàn)封建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就必須()A.整治人心B.發(fā)展經(jīng)濟C.整頓吏治D.注重民本8.朱熹提倡“格物致知”,王陽明則主張“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以下對兩人的評價正確的是()A.兩人所代表的理論體系沒有任何共同之處B.兩人的宇宙觀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馳的C.兩人都繼承和發(fā)展了漢代儒學D.后者的思想主張與真理更加接近9.宋代某位思想家在回答弟子的提問時說:“雖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豈不可以格?如麻、麥、稻、粱,甚時種,甚時收,地之肥,地之磽,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由此可見,該思想家主張()A.三教合流B.格物致知C.修身正己D.明心見性10.陸九淵曾評價朱熹的學說:“所謂太極真體不傳之秘,無物之前,陰陽之外,不屬有無,不落方體,迥出常情,超出方外等語,莫是曾學禪宗,所得如此?!庇纱丝梢?陸九淵認為朱子學說()A.超越了佛、道的精神境界B.吸取了佛、道的思想C.對佛、道的論述至高至深D.已成為一種佛學思想11. 蕭公權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中提道:“度當時之要,益信理國非恃空言,救亡必資實學。朱陸一切心性仁義之說,不啻儒家之清談,足以致中原于淪喪而莫可挽回。”材料()A.認為理學適應時代需要而產(chǎn)生B.認為理學導致了中原地區(qū)淪喪C.片面地認為理學空談誤國D.比較全面地指出了理學的弊端12.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曾說:“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響最廣的著作就是家禮?!薄爸祆鋵τ谧约禾岢睦韺W原則如何進入生活世界是相當注意的他反復強調(diào)這種原則在生活中的實現(xiàn)。”對于朱熹的貢獻,作者認為()A.實現(xiàn)了儒學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實現(xiàn)了儒學的政治化C.實現(xiàn)了儒學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實現(xiàn)了儒學的哲學化13.西方史學家認為,唐宋時期,“雅俗兩類文化中佛教影響甚廣,能夠抗衡但無法壓倒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這一時期,儒學在與佛教抗衡斗爭的過程中()A.最終徹底戰(zhàn)勝了佛教B.最終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C.都被統(tǒng)治者奉為正統(tǒng)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而獲得新發(fā)展14.史學界認為:“宋明理學之所以發(fā)端于宋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的學術環(huán)境比較寬松?!痹斐蛇@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應是宋代()A.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B.市民階層的不斷擴大C.統(tǒng)治者“以文立國”D.始終沒有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15.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其論述及觀點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下列言論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A.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B.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謂萬物皆備于我C.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D.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16. 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由己”。朱熹對“克己”作如下解釋:“克”意為“勝”,“己”指的是“身之私欲”。這種解釋()A.將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滿足個人欲望為目標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與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17.理學家王陽明提出“致良知”說。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惡標準B.圣人獨有的是非道德標準C.通過學習獲得的良好知識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規(guī)律18.針對程朱理學,南宋著名理學家陸九淵提出:“堯舜之前有何書可讀?”建立在這種認知的基礎,他主張()A.“格物致知”B.“明心見性”C.“存天理,滅人欲”D.“經(jīng)世致用”19.“若不明心,雖為學日益,反為道日損”。持上述觀點的思想家應是()A.程頤B.程顥C.朱熹D.陸九淵20. 南宋理宗曾對朱熹的兒子說:“卿先卿四書注解,有補于治道,朕讀之不釋手,恨不與之同時?!彼卫碜诖搜?主要是基于四書章句集注()A.神化皇權B.宣揚天理綱常C.弘揚儒學D.尊崇孔孟之道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程顥在“未知其要”,也就是在還不知求“道”門徑的情況下,自己“泛濫于諸家,出入于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jīng)而后得之”。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材料二二程認為,萬物一理,一物之理也是萬物之理;理一分殊,表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理在天為命,在人為性。維護封建的綱常等級,也就是維護天理。寧欣中國古代史根據(jù)材料,評述二程(程顥、程頤)對儒學發(fā)展做出的重大貢獻。22.閱讀不同時期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的觀點,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程頤:“天下只是一個理”“萬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滅人欲。”材料二王陽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材料三朱熹:“人之異于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辈牧纤某填U:“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材料五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斷絕學,為萬事開太平?!?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們認為“天理”與“人欲”是什么關系?(2)根據(jù)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朱熹、王陽明關于貫通明理的途徑有何差異。(3)根據(jù)以上材料,說明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們今天對宋明理學應采取什么態(tài)度?參考答案1、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分裂,社會動蕩,人民渴望解脫苦難,紛紛信仰宗教。故選B項。答案:B2、解析:題干中唐高祖的論述只是表明他認識到儒學對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重要性,并沒有涉及對佛教和道教的態(tài)度,因此,B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答案:B3、解析:本題的題眼是“正道”“定理”。題干說明中庸就是天下正道定理,故選A項。不偏不倚只是體現(xiàn)“中”,沒有體現(xiàn)“庸”,排除B項;題干沒有關于“和”的論述,排除C項;偏聽偏信與中庸觀點相反,排除D項。答案:A4、解析:宋代理學興起,其強調(diào)綱常禮教、忠孝節(jié)義,在這種思想背景下,三國名將關羽才能夠在宋徽宗以后成為忠義的化身而受奉祀,故B項正確。答案:B5、解析:宋明理學作為封建社會的精神統(tǒng)治工具,其根本出發(fā)點是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封建倫理道德秩序。答案:A6、解析:佛教講求“大無為”,但因其“治心”,也能為統(tǒng)治者所用,用于鞏固統(tǒng)治,這反映出佛教在不斷地適應社會現(xiàn)實的需要,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故選A項。答案:A7、解析:題干材料表明,陸九淵認為,社會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在于人心之“邪”,因此,要實現(xiàn)封建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就必須從整治人心入手,實現(xiàn)人心之“正”。答案:A8、解析:兩人都繼承與發(fā)展了漢代儒學,只不過探尋宇宙本原的途徑有所不同,故選C項。答案:C9、解析:題目提供的材料表明,通過對草木的研究也能獲得理,因此,該思想家主張格物致知。故選B項。答案:B10、解析:“太極”屬于道家的論斷,“禪宗”是佛家的一派。陸九淵的論述指出了朱子學說的理論來源。因此,B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答案:B11、解析:根據(jù)題干材料“朱陸一切心性仁義之說,不啻儒家之清談,足以致中原于淪喪而莫可挽回”,可知作者認為理學空談誤國,但沒有看到理學的積極意義,比如勵氣節(jié)、提高社會責任感等。故選C項。答案:C12、解析:題干材料表明朱熹重視理學原則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的運用,理學“實現(xiàn)了儒學的世俗化和普及化”符合材料的意思,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理學的道德化、宗教化及哲學化,故A、D兩項錯誤;材料強調(diào)理學的生活化而非政治化,故B項錯誤。答案:C13、解析:唐代出現(xiàn)了儒、佛、道并行的局面,到宋代,經(jīng)過長期的斗爭與融合,儒學吸收了它們的合理成分而發(fā)展到哲理化的階段。故選D項。答案:D14、解析:宋代統(tǒng)治者采取“以文立國”的治國策略,重用文官,文人有一定的講學自由和著書立說的自由,這為理學的產(chǎn)生提供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答案:C15、解析:B、C兩項都在強調(diào)“心”的重要性,是心學的觀點;D項是攻擊理學的觀點;A項強調(diào)格物的重要性,與朱熹的觀點相符。答案:A16、解析:歷史解釋受時代的影響。孔子處在春秋時期,他主張恢復周禮;朱熹處在南宋時期,他主張克服人的私欲以滿足維護封建倫理道德的需要。因此,D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答案:D17、解析: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所謂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惡標準,所以A項正確。B項錯在“圣人獨有”,C項明顯不符合心學理論,D項錯在“外部世界”,應是內(nèi)心世界。答案:A18、解析:陸九淵是心學的代表人物,他力主發(fā)明本心,反對程朱理學“格物致知”的觀點。故選B項。答案:B19、解析:題目材料中的思想家講究“明心”,這屬于心學的范疇,因此,D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答案:D20、解析:四書章句集注宣揚天理綱常的永恒性,“有補于治道”,有利于封建統(tǒng)治者鞏固統(tǒng)治,這是宋理宗大加贊賞此書的主要原因。故選B項。答案:B21、參考答案:二程促進了儒、佛、道的融合,他們探求萬物之理,促進了儒學哲理化的進程。他們把理與天、理與儒學結(jié)合起來,論證天理與人性之間的關系,合理地解釋了封建倫理綱常的權威性,為封建統(tǒng)治者維護統(tǒng)治提供了理論基礎。22、參考答案:(1)“理”指儒家倫理道德。是對立關系。(2)朱熹主張“格物致知”,即通過實踐、學習而明事理;王陽明主張“致良知”,即通過自我反思,恢復良知的本性,天理就在心中。(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