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論陶淵明田園詩的審美特質(zhì)_第1頁
(論文)論陶淵明田園詩的審美特質(zhì)_第2頁
(論文)論陶淵明田園詩的審美特質(zhì)_第3頁
(論文)論陶淵明田園詩的審美特質(zhì)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陶淵明田園詩的審美特質(zhì) 馮杰飛 ( 通遼職業(yè)學院,內(nèi)蒙古通遼0 2 8 0 0 0 ) 摘要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以個性化手法展示了田園生活的心態(tài),通過詩歌描繪的原生態(tài)田園風光給 人們帶來了田園詩歌的嶄新的藝術(shù)境界,自然、樸素的審美追求使得充滿詩情畫意的陶詩在內(nèi)容上呈現(xiàn)出質(zhì)性的自然和 情韻的真淳,在形式上表現(xiàn)出語言的古樸典雅和畫面的清新別致。 關(guān)鍵詞 陶淵明;田園詩;自然;審美特質(zhì) 中圖分類號】 1 2 2 2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1 0 0 9 - 5 4 8 9 ( 2 0 1 0 ) 0 1 - 0 0 4 5 - 0 2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詩作以田園詩居多,他的田園詩也最 能體現(xiàn)詩人的審美特征,故歷代詩論家稱他為“田園詩人”。田園 詩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歷程,到陶淵明時代才創(chuàng)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藝 術(shù)境界,這不能不說是源于陶淵明對田園生活審美的個性化開創(chuàng)。 l 、自然與心境的融合 陶淵明通常被稱為“自然之子”。他打破了切身利害相關(guān)的小 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與物以及人與我的分化都已化除只是一 團和氣,普運周流,人我物在一體同仁的狀態(tài)中各徜徉自得,如莊 子所說的“魚相與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氣運貫注于外物, 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躍,情趣更豐富;同時也吸收外物的生命與情趣 來擴大自己的胸襟氣運。這種物我的回響交流,有如佛家所說的 “千燈相照”,互映增輝。回歸自然是陶淵明一貫的追求,也是他個 性氣質(zhì)使然。當我們考察陶淵明之前的文學作品和田園生活的關(guān) 系之后,就能對陶淵明發(fā)現(xiàn)的田園美的意義作出正確的評價。陶 詩中的田園詩,是對詩歌題材嶄新的開拓,創(chuàng)造出一片前所未有的 新境界。這是中國詩歌史和中國美學史上值得一書的重要變化。 陶淵明抒寫自然“續(xù)積而群言之,而真景、真味、真意,如化工 之元氣自然現(xiàn)象著明”。他的這種自然追求確實使得其詩歌尤其 是田園詩呈現(xiàn)出了自然之韻味。在田園詩中,陶淵明總是能使其 自然之性得到充分舒展,由此而找到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樂趣,所 以許多詩歌都將陶淵明自身的心境與言行流露出來,以此來展現(xiàn) 詩人的質(zhì)性自然,“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五首其 - - ) ,在“樊籠”里不得自由亦不自然,歸園田居后才復得自由。而 心性的自然與生活的自然的合二為一也必須到自然中去才能達到 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飲酒) ,寫出了自 然界日出日落周而復始,飛鳥眷戀山林,晨出夕還,宇宙萬物莫不 順乎自然,也反映了陶淵明的思想 也應順應自然之理回歸 自然。通過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文本閱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這類 詩歌中盡是自然,自然之物自然之情,周圍田園的南山、平澤、斜 川、山澗等自然山水,秋菊、青松、幽蘭等花草樹木以及冷風微雨等 天然景象都成為其所愛,在他眼中這一切都成了審美對象,被他隨 時寫進詩中,具有了詩意。 2 、情韻真淳的美感 其一,陶淵明對眼前的景致或心理反映總是“直書胸臆。無一 字客氣”,也因此故常被人看作“性情中人”?!按呵锒嗉讶?,登高賦 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nóng)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 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移居) ,將詩人率真的田園生活和與人之 間淳樸的關(guān)系以及自己當時那種情態(tài)與心情真實地表露了出來。 當然,陶淵明除了這些直抒胸臆、表達歡愉的心情的田園詩外,還 有一些抒寫個人情懷的作品。( 移居二首其一) 寫出了求友的心 情和得友的樂趣。詩中“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表現(xiàn)了詩人求 友心勞力拙的情懷,從而使人們感覺得到詩人情感上的滿足。 其二,詩人除了敘述鄉(xiāng)鄰情感于詩中外,也寫了些自己的心理 感觸,像( 歸園田居其一) 中反映的是歸田后心情的愉快,“開荒 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將痛恨出仕和思念歸田的感情表達得很真實。 而“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也是對自己個性明析的坦露。詩中 還提到了“誤落”、“塵網(wǎng)”形象而貼切,一句“一去三十年”感情色彩 十分濃重,這種對內(nèi)心世界的坦然描述也使田園詩滲透出了真淳 的格調(diào)。 其三,詩人在詩中抒寫了他對勞動生活的感悟和理解,顯示出 他思想審美內(nèi)涵的又一側(cè)面。陶淵明雖熟讀“六經(jīng)”,但他并不恪 守儒家的“學而優(yōu)則仕”他贊美躬耕,偏要“種豆南山下”,自食其 力:“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事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 西田獲 早稻) 詩中他寫勞作及較長時間對勞作的體驗,描繪了一幅幅農(nóng) 村勞動生活的圖畫,使他的作品沾有“夕露”,散發(fā)著泥土的香味。 3 、古樸典雅的語言美 陶淵明田園詩自然、真淳的特質(zhì)是通過語言等外在形式來表 現(xiàn)的。在當時詩歌語言“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之際,陶淵 明卻形成了自然質(zhì)樸中偶見典雅之詞的語言風格。嚴羽在滄浪 詩話中說陶詩語言“質(zhì)而自然”,秦觀在淮海集卷十二中說陶詩 語言有“沖淡”之氣,東坡說陶詩語言“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 與蘇 轍書) ,十分精辟。陶淵明詩歌語言幾近口語,既樸質(zhì)又精煉,但 往往帶來的是高超的技巧效果,從而顯示出了語言上的特有品質(zhì)。 在田園詩之中,陶淵明所描寫的對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在 詩中也是將村舍、雞犬、豆苗、桑麻、窮巷、荊扉等如實寫出。很少用 華麗的辭藻、夸張的手法,只是白描,樸樸素素。( 歸園田居五首 其二) 中“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等 用一些淺顯古樸的“田家語”真切形象地寫出農(nóng)村生活的氣氛。類 似的例證俯拾即是,不勝枚舉。 這種古樸典雅的審美特質(zhì)還表現(xiàn)在其疊字的使用上。首先, 這些運用于摹寫狀貌的疊字寫得無不自然貼切。( 歸園田居五首 其一)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暖曖”,隱蔽不明貌,狀遠方淡 淡的、若明若暗的村莊:“依依”,輕柔貌,狀山村裊裊上升的炊煙。 兩個疊字的運用確實將“遠人村”和“墟里煙”所含有的所有的視覺 屬性包攬無余,直敘景物原貌,生動而逼真,將山村的恬靜風光寫 得如此形象入神也與這疊字的運用有相當大的關(guān)系。其次,除了 運用疊字外還常用偶句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如“造夕思雞鳴,及晨 愿烏遷”(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同時陶淵明大多數(shù)田園詩都采用五言詩, 這種“二一二”式音節(jié)又給作者抒情作好了形式上的鋪墊。不僅在 音節(jié)上給人的感覺輕松、自然,而且中間字的迭旬更是點睛之筆。 ( 歸園田居五首其- - ) 中“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讀起來舒緩 自如,而且“罕”、“寡”用在中間音節(jié)上相當準確,形象地說出了自 己脫離官場,無拘無束。 4 、清新別致的圖畫美 清人方東樹指出:“吟詠陶淵明的田園詩,有如展開一幅寫意 的田園生活畫卷?!碧諟Y明詩歌總會給人一種清新而別有韻味的視 覺美感。詩人總是善于通過語言工具運用自己的審美感官去接近 外面的世界,將外在自然的各種事物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調(diào)動讀者的 各種感官,將本色的自然詩意化。雖在陶淵明筆下的景色常為農(nóng) 家生活場景,但在他不經(jīng)意地簡單勾勒下卻使自己的情感自然而 然地從形成的圖畫意象中滲透出來。大自然或詩人自己親歷親為 的生活都能讓人獲得美感。陶淵明的每一首詩都可以說是把他身 體的生活和心靈的生活結(jié)合在一起的。 作者簡介:馮杰飛( 1 9 7 4 - _ ) ,男,通遼職業(yè)學院助理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與研究。 萬方數(shù)據(jù) 4 6M a g n i f i c e n tW r i t i n g 章節(jié) 詩人將寧靜樸素的鄉(xiāng)村和平淡無奇的勞動場面表現(xiàn)得栩栩如 生,借助于白描手法及平淡而精雅的語言將田園勾勒成了一幅幅 充滿情感的生活I(lǐng) 母j 面,無f i 使人在感覺里頓生一種細膩的審美。 ( 歸園田居五首其一) 中詩人將自己視線內(nèi)的景物不著色的加以 描繪。一片宅地草房稀疏,堂前桃李后檐榆柳,遠處隱約的村舍, 近處升起的炊煙,深處犬吠。桑上雞鳴,這些常物在陶淵明筆下有 情有意,組合而成一幅樸實無華的鄉(xiāng)居圖畫。( 歸園田居五首其 五) 更是一幅妙不可言的圖畫?!伴L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 清且淺,可以濯我足”。給我們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草木叢生崎嶇的羊 腸小道,溪水清清,可以濯足。這又是多么和美的一幅江南夏日生 活畫面呀! 真有置身其中的感覺,這種由詩帶來的畫面美感無不為 其詩內(nèi)容上的真淳自然在形式上增添了意蘊。 陶淵明的田園詩可謂詩壇上不可多得的瑰寶,陶淵明以其獨 特的審美風格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的新境界。他的田園詩在內(nèi)容上形成 了自然、真淳的風格,在形式I 二體現(xiàn)出古樸典雅的語言美和圖i 田J 美。 正因如此,陶淵明擴大了田園詩的境界和審美視野,豐富了詩歌的 審美內(nèi)容,為后人開辟了一片廣闊而情味獨特的天地,對中國古典 詩歌美學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同時,也造就了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 上不朽的地位。 【參考文獻】 【1 】于東新陶淵明講疏【M 】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 0 0 5 【2 】朱光潛詩e d 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 0 0 4 【3 馬銀化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論陶淵明的自然人生【J 】濰坊 學院學報,2 0 0 5 5 ( 上接第4 2 頁) i si nE r m i t a I ti se a s y t of i n da tP a d r eF a u r a ,1w i l l b et h e r e0 nS u n d a ye v e n i n ga ts e v e n I ti sad a t e ? 譯文:“好吧,那么,我最中意的地方是在埃米爾塔的那家日本 餐館,那里很容易找,在帕得萊? 法奧拉,星期日晚七點我到那兒去, 這個日子怎么樣? ” 這里,d a t e 一詞理解錯了。英語中d a t en ( 1 ) 日期( 2 ) ( 尤指男 女之) 約會,這里的d a t e 實應按( 2 ) 義理解才對。 【最后一句改】這樣約定了,好吧? ” 8 、介詞 英語里的介詞的用法多半出于習慣,沒有一定的規(guī)則,其意義 常隨所結(jié)合的詞而變動。 如:女譯員因事清假,主任很爽快的批準了,她想, 原文:A f t e ra l l ,t h ec h i e fh a db e e np a r t i c a l a r l yn i c et oh e r ,T h i s a t t e r n o o no f f ,f o ri n s t a n c e 。t h el e a v ew i t hp a y 譯文:畢竟,這位主任對她一直都特別好。例如,今天下午就 給了她假,還付了工資。 討論:這里,介詞w i t h 的意思弄錯了,不應是“付”的意思,而應 為“保留”之意。 改譯:不論怎樣,這位主任對她一直都特別好。例如,今天下 午準了假,還不扣工資。 9 、感情色彩 文章中,有些詞、句是帶有感情色彩的?;蛘弑旧肀憔哂心撤N 感情,或者上下文結(jié)合衍生出某種感情。都應深入體會,在譯文中 準確表達出來,不宜僅按詞典意義直譯,還需區(qū)分話語的褒貶,恰 如其分的表示出來。 如:一個老工人退休后什么也不想再干,妻子生氣了,說她也 要退休,不干家務了。 原文:”W h a td oy o um e a n ,y o u 、r er e t i r i n g ,t o o ? ”h es n o r t e d 譯文:“你說什么,你也退休? ”他鼻子翕張著說。 討論:s n o r tv ( 表懷疑、憤怒等) 噴鼻息。這里,將“s n o r t ”譯為 “鼻子翕張著”,絲毫沒有把當時內(nèi)心中的感情表達出來。 改譯:“什么,你也要退休? ”他氣沖沖地說。 結(jié)語:翻譯不是逐詞逐句把原文變成中文便可以了,必須下一 番苦功,經(jīng)過長時間的磨練才能譯好。 首先,翻譯需要熟悉兩種語言,任何兩種語言都存在極大差異, 語種不同結(jié)構(gòu)不同,語序不同,詞匯所包含的概念也不同。其次, 一種語言必須反映本民族的民族的意識與文化特色、本民族的地 理生態(tài)環(huán)境、民族心理狀態(tài)、歷史文化傳統(tǒng)、社會物質(zhì)生活、習俗宗 教信仰等息息相關(guān),翻譯時對俚俗諺語、聯(lián)想比喻充分了解。最后, 文章內(nèi)容多種多樣,作家風格千差萬別,一定要熟練掌握,把握分 寸,翻譯時才能分析透徹,準確達意。 【參考文獻】 【l 】E u g e n e A Ni d a L a n g u a g e ,C u l t u r e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M 】S h a n g h a i : S h a n g h a i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P r e s s ,1 9 9 9 【2 】黃憲西,閆興伯商務英語函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2 ( 上接第4 3 頁) 現(xiàn)象,以表現(xiàn)社會對人的敵視、主宰。變形記作 為表現(xiàn)主義流派中頗有代表性的佳作通篇采用荒誕變形、象征暗 示的手法,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非人”的現(xiàn)象,人被擠壓的生存狀 態(tài)和苦悶彷徨無奈的心理狀態(tài),是西方精神荒原出現(xiàn)的狀態(tài)下人 們反叛傳統(tǒng),尋求藝術(shù)突圍的一種成功嘗試。 【參考文獻】 【l 】卡夫卡變形記【M 】韓耀成,李文俊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 9 9 5 【2 】楊思聰,鄧阿寧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思潮【M 1 四J 1 1 人民出版社,2 0 0 4 【3 馬克斯勃羅德葉挺芳等譯卡夫卡傳【M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7 【4 袁可嘉讀卡夫卡變形記) 卜對人的生存的深邃透視【J 】2 0 0 8 【5 】林亞光簡明外國文學史 M 】重慶出版社,1 9 8 3 【6 】6 張英倫,呂同六,錢善行,胡堪參外國名作家傳( 上) 【M 】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1 9 7 9 【7 】黎奇卡夫卡初探【J 】外國文學研究,1 9 8 0 ( 上接第4 4 頁) 的偉力。順境,往往使人自滿自足,消磨意志,輕忽 進取;逆境,又常常使人自悲自餒,喪失意志,無力進取。然而,作 為強者,于順境,則乘風直上;于逆境,則樂于搏命。文學人才,尤 其需要意志和勤奮。魯迅先生說:弄文學的人,只要堅忍,認真,韌 長,就町以了。而此三者,似乎于蕭紅兼而有之。 蕭紅最可寶貴的品質(zhì),在于她的“堅忍”和“韌長”的精神。從 兩方面談談。第一,勇于自拔,樂于搏命。蕭紅,歡樂之時有限,感 傷之情無已。正如她自己所說:“我的心就象被浸在毒計里那么黑 暗,浸得久了,或者我的心會被淹死的,我知道這是不對的,我時時 在批判著自己,但這是情感,我批判不了?!? 蕭紅書簡輯存注釋 錄) 可見,蕭紅內(nèi)心的塊壘是不可輕易排遣的。然而,她終究還是 有自拔的勇力。第二,熱切憧憬,執(zhí)著追求。蕭紅忍“和”韌”的恒 力,源于她的熱切憧憬和執(zhí)著追求。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蕭紅向往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民主和社 會進步:她的作品中,時時閃現(xiàn)著憂國憂民的赤誠。正如一九五七 年八月三日曹聚仁在蕭紅骨灰遷葬時所寫的祭文中描繪的那樣。 綜上所述,蕭紅稟賦聰穎,天性敏感;良師益友,多方相助:憑 著她那多磨不拔的韌性,孜孜以求,辛勤創(chuàng)作,終于成長為現(xiàn)代文 壇的知名文星。 萬方數(shù)據(jù) 論陶淵明田園詩的審美特質(zhì)論陶淵明田園詩的審美特質(zhì) 作者:馮杰飛 作者單位:通遼職業(yè)學院,內(nèi)蒙古,通遼,028000 刊名: 華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2010,(1) 引用次數(shù):0次 參考文獻(3條)參考文獻(3條) 1.于東新.陶淵明講疏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2.朱光潛.詩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馬銀化.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論陶淵明的自然人生J.濰坊學院學報,2005.5. 相似文獻(10條)相似文獻(10條) 1.期刊論文 胡波.王華 自然觀與宗教信仰對中西田園詩的影響-陶淵明和華滋華斯田園詩淺議 -文教資料 2006(13) 本文通過對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和英國大詩人華滋華斯的田園詩進行對比研究,從二者的寫作特點,寫作對象以及寫作手法及背景上的 同異等角度著手,來研究中西方兩種田園詩的異同.通過比較研究,作者認為中西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特別是來自宗教信仰的差異和自然觀的不同是造成陶淵 明和華滋華斯的田園詩不同的根本原因. 2.期刊論文 李開明.LI Kai-ming 玄學與陶淵明的田園詩陶淵明詩歌風格探源 -岳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07,22(3) 陶淵明,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其田園詩影響深遠.為世人耳熟能詳?shù)脑娋洹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平靜悠閑、自由 自在的目標追求和生活情趣,同時也道出了詩人返樸守真、任性自然的哲理,陶淵明在平淡中飽含著熾熱思想感情和濃郁生活氣息的詩歌風格,應該說和老 、莊哲學是一脈相承的.陶淵明的田園詩深深烙下了東漢“玄學“的印記,形成了樸素自然的特點,創(chuàng)造出一種“靜穆“的美學境界. 3.期刊論文 黎鮮.LI Xian 儲光羲田園詩對陶淵明田園詩的吸收和創(chuàng)新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26(1) 本文的田園詩主要指描寫農(nóng)村的田地、園圃、人事風物的詩歌.儲光羲是盛唐最重要的田園詩人之一,他的田園詩有他自己的特點,在寫作內(nèi)容、寫作 對象、生活情趣、對農(nóng)民態(tài)度以及藝術(shù)風貌等方面都有對陶淵明的吸收,并有創(chuàng)新處,使田園詩更有田園美和人情味. 4.期刊論文 李雷.LI Lei 陶淵明,詩意的棲居者生態(tài)美學視角下的陶淵明及其田園詩探微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09,29(2) 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為當代生態(tài)美學觀的生成及其建構(gòu)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陶淵明作為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其人、其詩處處彰 顯了一種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平衡關(guān)系,其存在實現(xiàn)了“詩意地棲居“.所以,在生態(tài)美學的視角下對陶淵明及其田園詩進行再讀有著深遠 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5.學位論文 徐瑞祥 華茲華斯與陶淵明田園詩比較研究 2006 華茲華斯(1770-1850)和陶淵明(365-472)是中英詩壇上杰出的田園詩人。華茲華斯被雪萊稱為“謳歌自然的詩人”,他選擇遠離城市的田園生活作 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極力贊美自然的偉大,主張人類應回歸自然,以恢復人類的自然本性,拯救人類的心靈。華茲華斯是英國文學史上繼彌爾頓和莎士 比亞之后最為重要的詩人。陶淵明,開創(chuàng)中國田園詩歌一派。他質(zhì)性自然,由于厭倦東晉腐敗喧囂的官場而退居田園。并在堅持躬耕的實踐中深化了對 人生之道的認識。他傾心歌頌田園生活,在回歸自然中追求精神自由和內(nèi)心的平靜。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田園詩人。雖然華茲華斯和陶淵明 生活在不同的時代與國度,彼此之間也無影響,但他們的田園詩歌卻有著相通之處。兩位詩人的田園詩作如同一座橋梁溝通了東西方文學的交流。 本文試從兩位田園詩人的“回歸田園之路”、“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和“詩歌創(chuàng)作語言”三方面探討華茲華斯和陶淵明詩歌的相通之處,并試從兩位詩 人的“田園詩歌意境營造”、“獨特的自然觀”和“蘊含在田園詩中的精神追求”三個層面上分析兩位詩人詩歌的相異之處。本文通過對華茲華斯和陶 淵明的田園詩歌的初步分析比較,不僅要探尋兩位詩人的創(chuàng)作思想的異同,從而更好地理解他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比較研究來揭示二人的田園詩 創(chuàng)作對當今詩歌發(fā)展的啟示,借以為東西文學與文化的交流作一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本文共分引言、田園詩的發(fā)展歷程、華茲華斯與陶淵明田園詩的相通之處、華茲華斯與陶淵明田園詩的相異之處、結(jié)語五個部分。 引言簡要介紹了兩位田園詩人的生平及前人對兩位詩人及其田園詩歌的研究,交代了本論文在比較其詩作時的切入點,以及論文的寫作目的。 第一章“田園詩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了田園詩在西方和中國的起源與發(fā)展狀況。西方的田園詩可追溯到古西臘羅馬時代 ,并以描寫牧羊人的生活為主題;中國的田園詩也可以追溯到時詩經(jīng)中的個別詩篇。第二部分簡要敘述了華茲華斯和陶淵明對田園詩發(fā)展的貢獻。 第二章“華茲華斯與陶淵明田園詩的相通之處”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華茲華斯和陶淵明相似的回歸田園之路,兩位詩人都在對現(xiàn)實失望 、對理想幻滅之后,才走上了回歸田園的道路,開始了以回歸自然為主體的詩歌創(chuàng)作。第二部分比較了兩位詩人田園詩中的三類共同題材:贊嘆美麗的 大自然、歌頌靜謐的田園生活、同情貧苦的勞動人民。第三部分闡述兩位田園詩人在詩歌語言方面的共同之處:語言清新簡練平淡,是人們真正使用的 語言。 第三章“華茲華斯與陶淵明田園詩的相異之處”也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比較分析了兩位詩人在營造田園詩歌意境方面呈現(xiàn)出的巨大差異,這主 要源于二人所傳承的東西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華茲華斯在其田園詩中重在個人對大自然的沉思,從而表現(xiàn)出西方“天人相分”的文化傳統(tǒng);陶淵明在 其田園詩中注重物我兩忘,從而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天人合一”的精神。第二部分探討了華茲華斯和陶淵明在其田園詩歌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各自獨特 的自然觀:華茲華斯把“童年”作為重返自然的中介;陶淵明則通過躬耕實踐深化了他對自然的認識。第三部分比較分析了兩位詩人在田園詩中所表現(xiàn) 出的相異的精神追求:華茲華斯的田園詩贊美自然的神性,主張人類應回歸自然以拯救人類的心靈;陶淵明則通過歌頌田園生活來尋求精神自由和完善 自我人格。 結(jié)語部分在總結(jié)了華茲華斯和陶淵明田園詩異同的基礎(chǔ)之上,進一步指出當今詩歌創(chuàng)作仍然要借助樸素的語言風格來高揚“回歸自然”的主題。無 論是西方文化陶冶出華茲華斯,還是東方文化蘊育出的陶淵明,都走上了歸隱田園之路,他們欣賞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尋求精神安慰,凈化受污染的 心靈。在當今自然被日益破壞、工業(yè)社會對人性嚴重異化的形勢下,兩位田園詩人的這種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精神追求,現(xiàn)實意義尤為重大。 6.期刊論文 陳燎宏.CHEN Liao-hong 從美的邏輯建構(gòu)看陶淵明及其田園詩 -嘉興學院學報2005,17(4) 試從美的邏輯建構(gòu)與陶淵明及其田園詩來進行互證,認為:人是世界的美,有了陶淵明,才開始讓人真正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