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結構分析與演唱[權威資料]_第1頁
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結構分析與演唱[權威資料]_第2頁
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結構分析與演唱[權威資料]_第3頁
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結構分析與演唱[權威資料]_第4頁
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結構分析與演唱[權威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結構分析與演唱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摘要:羌族多聲部民歌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本文從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特點、演唱方法和演唱特色等方面對羌族民歌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這一古老的多聲部民歌藝術的傳承和保護做一點微薄的貢獻。 關鍵詞:羌族 多聲部 結構 分析 演唱 與羌族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羌族多聲部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現僅存于松潘縣小姓鄉(xiāng)與鎮(zhèn)坪鄉(xiāng)的少數羌族山寨。這里地處高山峽谷地帶,僅臨鎮(zhèn)江關至毛爾 蓋的一條公路,交通閉塞,往來不便,這便是羌族多聲部民歌賴以存留的地理環(huán)境,它為羌族多聲部民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更是吸引著廣大相關音樂人士關注的目光。 一、羌族的歷史和概況 羌族是我國少數民族大家庭中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他們常年居住在我國川西北高原的山區(qū)地帶,主要分布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的茂縣、理縣、汶川境內和黑水、松潘及其東鄰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毗連的部分地區(qū)。從時間上看,大致可以分為古羌族和現代羌族兩個時期。古羌族對中國歷史發(fā)展和民族發(fā)展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歷史傳說時期 共工壅防百川,神農教民耕織,從炎黃到夏禹,到華夏族的形成,都與古羌族密不可分。而現代羌族則主要是指聚居于四川省西北山區(qū)的茂縣、北川羌族自治縣、汶川縣、理縣、松潘縣、阿壩縣等地的羌民族,他們以散居的形式存在于岷江河畔的高半山上,雖然生活習俗多已漢化,而在聚居地,羌族古老的習俗至今猶存,羌族多聲部民歌便是其中之一。 二、羌族多聲部民歌的音樂形態(tài)特征 小姓鄉(xiāng)的羌族 “ 畢曼兄弟 ” 二聲部合唱把眾多的音樂研究者的目光聚焦到了羌族多聲部民歌的身上,它起伏跌宕而又悠長惆悵的旋律使廣大音樂工作者難以釋懷。由 于羌族多聲部民歌歷史悠久,音樂和演唱方面具有獨特的魅力,特別是 5.12 汶川大地震對羌族多聲部民歌的近乎毀滅性的影響,更是引起了政府和廣大社會音樂專業(yè)人士的廣泛關注,積極投身到搶救、保護和傳承羌族多聲部民歌的洪流中。他們對于羌族多聲部民歌的曲式結構特點做了很多研究,并且取得了比較豐富的成果,但由于廣大音樂研究工作者沒有在羌族聚居區(qū)域體驗生活,所以研究也僅僅停留于表面。筆者通過多年在羌族聚居區(qū)的生活體驗和對羌族多聲部的演唱,對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產生、發(fā)展、結構及演唱等方面做了較科學而全面的了解與分析,對羌族多聲部 民歌的藝術價值做出了較直觀的評價,現總結如下,以供各位同仁參考與指正。 (一)徵調式是羌族多聲部民歌最主要的曲式特征 通過對以上兩首羌族人民喜聞樂見的雙聲部酒歌的結構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結構具有相對短小,單樂段,音樂材料單一,思維簡潔、明了,表現手法也比較單一。當然,也有相當多的羌族多聲部民歌呈現出分句難和結構功能不明確和不完善的情況,這跟羌民族是一個有語言無文字的民族有很大的關系。羌族多聲部民歌的傳唱、發(fā)展主要是靠老一輩藝人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遞給下一輩人,在這個傳唱的 過程中,他們雖然沒有專業(yè)創(chuàng)作的常識,但在傳唱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卻始終保持了它的以 sol 為調式支柱音的徵調式色彩,旋律呈平行大二度的縱向結構始終未改變。 不僅如此,我們在對羌族非多聲部民歌進行分析的時候也發(fā)現了羌族民歌的徵調式色彩濃郁的特點。如:樂譜 3撕玉米歌 通過與羌族老藝人的交流得知,這首歌曲講述的是羌族人民在玉米豐收后,家人圍坐在一起撕玉米葉時候演唱的一種勞動歌曲。通過對旋律的分析不難看出,這首歌曲是以sol-dol-re 為調式支柱音的,而 mi 和 la 二音則作為經過性的色彩音圍繞支柱音進 行,整個曲調緊緊圍繞 sol 音展開,這正好符合五聲調式之徵調式的風格特點。 通過以上的羌族民歌的分析和作者多年演唱羌族歌曲的經歷我們可以肯定的說,羌族多聲部民歌在曲式結構方面是以徵調式為主,但也不乏商調式的存在。由于羌族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我們對它的民間音樂的研究還知之甚少,需要進一步的挖掘羌族文化,我們才能準確的判斷出羌族民歌在曲式結構方面的準確信息。 (二)節(jié)奏節(jié)拍方面的特點 全國青年歌手大賽原生態(tài)組合羌族 “ 畢曼兄弟 ” 的演唱讓我們領略到了羌族多聲部民歌在節(jié)奏方 面體現出來的自由悠長的特點,但這并不是羌族多聲部民歌在節(jié)奏節(jié)拍方面的全部,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節(jié)奏節(jié)拍方面的特點往往會因演唱場合和功用的不同而又所變化。如表現羌族青年男女在山間放牧和行走時演唱的 “ 哈依哈拉 ” 和 “ 尕羅 ” ,他們的節(jié)奏平穩(wěn)而悠長,兩個聲部的旋律節(jié)奏相互穿插交替,體現出了一種獨特的對比式復調織體節(jié)奏特性。又如羌族勞動歌曲中的 “ 直布勒惹木 ” (羌族人民在犁地、收割、背運、積肥、撕玉米、打場等勞動中所唱的歌曲),這類多聲部民歌往往會根據在勞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而體現出與之相對應的不同節(jié)奏特點,勞動中的 “ 直布勒惹 木 ” 體現出的是規(guī)整鮮明富于律動性的節(jié)奏特點,勞動間歇的 “ 直布勒惹木 ” 體現出的是一種舒緩而自由的節(jié)奏特點,收工時的 “ 直布勒惹木 ” 體現出的活潑明快、輕松自然而規(guī)整的節(jié)奏特點。再如羌族的 “ 祖惹木 ” (是羌族人民在婚喪嫁娶、喜慶節(jié)日、祭祀等各種風俗性活動中演唱的多聲部歌曲),這類型的羌族多聲部民歌是最能體現羌族多聲部民歌的藝術性的一類多聲部民歌,它對演唱者的水平要求較高,音調高亢,音域較寬,跨度較大,節(jié)奏較自由,是羌族多聲部民歌的代表之作。 (三)羌族多聲部民歌在聲部結構方面的特點 羌族多聲部民歌 的聲部構成尤以酒歌最具代表性,如: 這類型的多聲部酒歌是由領唱與合唱兩個聲部構成,最典型的就是 “ 畢曼兄弟 ” 組合的演唱,兩個人的二部合唱,有時也會出現多人演唱二聲部的情況。先演唱的聲部即是我們所說的領唱聲部,他主要擔任的是旋律聲部的演唱,隨之而出現的合唱聲部一般都是相隔一拍或數拍的距離接著演唱,與領唱聲部構成一種重疊且常常重復領唱的起音,這樣便給聽眾形成一種低聲部與高聲部分聲部式的支聲合唱或重唱。這種支聲式合唱一般體現出橫向與縱向兩種不同的發(fā)展形式,橫向主要表現為同詞同節(jié)奏的特征,也有少數歌 曲中的合唱聲部采用的是壓縮模仿領唱聲部的方式,從而給聽眾造成一種對比式的聽覺效果;縱向則表現出了羌族民歌常見的自由靈活的特點,旋律進行則體現出以二度級進的方式為主,其間也不乏純四度、純五度大跳音程的廣泛運用。在樂曲結尾的地方一般都要用同音結束且喜用慢速的顫音唱法的長音。 (四)羌族多聲部民歌在演唱方面的獨特風格 羌族多聲部民歌的演唱猶如羌族人民所居住的環(huán)境一樣起伏跌宕,他們時常把音階中的部分音級自由即興地唱得略高或略低,從一個音自然的滑向另一個音,這也正是羌族多聲部民歌所獨有的 “ 搖聲 ” 演唱。 從聲樂學的角度看,這樣的演唱方法不是一般人所能駕馭的,他要求演唱者首先必須要有一副漂亮的嗓子和豐富的演唱經驗,而且還要具備在開始的長音處用慢速的大幅度顫音和高亢的假聲演唱的能力。除此之外,領唱者還必須對羌民族的風土人情和羌族文化要有比較全面了解。這是因為羌族人民在演唱羌族多聲部民歌的時候,不管參加合唱的人數是多還是少,通常都是由這個技能高超的演唱者擔任高聲部的演唱,而其他所有的人都只能演唱低聲部。 三、羌族民歌的演唱 羌族被譽為是云朵上的民族,愫有羌寨無處不飛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個古老的民族 ,由于所居住的地理位置所限,他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羌族多聲部民歌便是植根于這一獨特的羌族的藝術土壤之中,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音樂的傳播基本上都是口口相傳。這給我們在傳唱羌族多聲部民歌的過程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一)深入了解羌族的生活習俗是唱好羌族民歌的關鍵 羌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絕大多數生活在川西北高原的半山上,素有云朵上的民族的美譽,這為羌族民歌蒙上了一層及其神秘的色彩。在羌族聚居區(qū)域,羌族人民繼承著我國最原始古樸的民俗民風,如吃飯喝酒時要唱酒歌,結婚喪葬有 喜悲歌,祭奠山神時有祭上歌舞,勞動收獲時有豐收喜悅歌等,每一種類型的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心境下演唱,因此在演唱風格上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青年歌唱家馬微曾經為了準確的表現愛在這里,情在這里這首歌曲的演唱風格,深入到羌寨采風和體驗生活長達半年之久。由此可見,要準確的演唱羌族民歌,對羌族人民的風俗禮儀的深入了解實不可少。 (二)準確把握羌族民歌的音樂風格特點 羌族民歌種類繁多,結構復雜,旋律的起伏較大,特別是它的特殊的顫音演唱更是獨具特色。青歌賽上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的羌族兄弟的演唱想必廣大的 音樂行家還記憶猶新吧,它那大起大落的旋律線條、高亢的唱腔、凄婉的音調至今還回蕩在我們的耳畔,但這也僅僅是羌族民歌的一個方面。我們不能以點代面,還應該了解和掌握羌族民歌其它方面的特點,如撕玉米歌的演唱要體現出它的喜悅、山歌要體現出它的高亢、情歌要體現出它的含蓄、祭山歌要體現出它的幽怨等等??梢哉f,對羌族民歌風格的準確把握是演唱好羌族民歌必須具備音樂常識。 (三)正確認識二度創(chuàng)作在演唱羌族民歌中的重要作用 二度創(chuàng)作不是要將羌族多聲部民歌做徹頭徹尾的改變,而是我們在學唱或演唱的時候立足于羌 族多聲部民歌所固有的特性,結合羌族的風俗禮儀,結合社會的實際情況對音樂作品進行的一種特殊處理方式。這種處理應該是一種極富個性的再創(chuàng)造,而不應該是毫無根據的自由改編,他必須尊重詞曲作者的思想,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全面的了解,對作品的結構要有深入的分析和準確的判斷力。由于羌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我們在演唱羌族民歌的時候,更要注重對羌族民歌的再創(chuàng)造,立足于羌民族的實際,有的放矢的再創(chuàng)造,才能準確的體現出羌族民歌的歷史內涵。 羌族多聲部民歌是我國川西北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國羌族民間音樂中獨具特色的多 聲部音樂形式,是羌族歷史、羌族禮俗、羌族文化以及羌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的載體,它映襯著羌族先民們在藝術創(chuàng)造領域的光輝歷史。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當今羌族聚居地已不再是一個相對封閉和獨立的社會結構,廣大音樂工作者要肩負起羌族民歌的演唱與傳承的重任,永葆其古老的本色。 參考文獻: 1任乃強 .羌族源流探索 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 2何桂清,陳維康 .茂縣羌族社會語言人口結構調查J.西羌文化 .2004,( 01) . 3任乃強 .羌族源流探索 M.重慶:重 慶出版社,1984. 4金藝風 .羌族多聲部民歌 男聲二重唱 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7,( 02) . 基金項目: 本文系校青年基金科研項目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1龍有成( 1974.3-),男,四川遂寧人,四川省阿壩師范高等??茖W?;滔?,大學本科,副教授,主要從事民族聲樂教學和民族音樂研究工作。 2范燕華( 1978.4-),女,四川南充人,四川省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藝術團,大學本科,講師,主要從事民族民間舞蹈教 學及學生管理工作。 文檔資料: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結構分析與演唱 完整下載 完整閱讀 全文下載 全文閱讀 免費閱讀及下載 閱讀相關文檔 :柴科夫斯基音樂的民族情結 大太陽 坍塌過后的心靈重建 好萊塢游戲型動畫電影分類研究 生命中的寓言 魯濱孫漂流記 荒島英雄背后的文化殖民主義 電影幽默功能的關聯理論詮釋 新娘不是我經典對白的語用分析 國王的演講中的人際語法隱喻探析 當愛來的時候早熟創(chuàng)作特征比較 解析電視劇幸福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