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444獨立設備技術規(guī)范(修改稿2)_第1頁
NAT444獨立設備技術規(guī)范(修改稿2)_第2頁
NAT444獨立設備技術規(guī)范(修改稿2)_第3頁
NAT444獨立設備技術規(guī)范(修改稿2)_第4頁
NAT444獨立設備技術規(guī)范(修改稿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技術標準 Q/CT *-2010 中國電信 IP 設備技術規(guī)范 ( NAT444 獨立 設備分冊) ( V?) 2010-12-31 發(fā)布 2011-1-1 實施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發(fā)布 保密等級:企業(yè)秘密 YD/T 200 2 目 錄 1 前言 . 3 2 編制說明 . 3 2.1 范圍 . 3 2.2 引用標準 . 3 2.3 定義、術語和縮寫 . 4 2.3.1 定義 . 4 2.3.2 術語和縮寫 . 4 2.4 與總冊關系 . 5 3 概述 . 5 3.1 NAT444 設備的現(xiàn)網(wǎng)部署方式 . 5 3.2 NAT444 設備的功能組成 . 6 3.3 設備要求說明 . 6 4 功能 要求 . 7 4.1 總體功能要求 . 7 4.1.1 物理接口方面 . 7 4.1.2 NAT 基本特性方面 . 7 4.1.3 設備配置手段方面 . 7 4.1.4 流量控制方面 . 7 4.1.5 log 輸出方面 . 8 4.1.6 路由方面 . 8 4.1.7 冗余備份方面 . 8 4.1.8 網(wǎng)管方面 . 8 4.2 配置管理方式 . 8 4.3 Log 服務策略與 log 輸出接口 . 9 4.3.1 基于用戶方式輸出 log . 9 4.3.2 基于 session 方式輸出 log . 10 4.4 用戶端口塊分配策略 . 11 4.5 冗余備份能力要求 . 12 5 性能要求 . 12 6 設備其它要求 . 13 6.1 機箱要求 . 13 6.2 線纜管理 . 13 6.3 設備可用性 . 13 6.4 設備硬件要求 . 14 6.5 設備軟件要求 . 14 6.6 環(huán)境要求 . 14 6.7 設備綠色要求 . 15 6.7.1 設備管理要求 . 15 6.7.2 設備環(huán)保與包裝要求 . 15 6.7.3 能耗分級標準 . 16 YD/T 200 3 1 前言 NAT44 是 IPv6 過渡時期的重要技術。 NAT444 就是兩級 NAT: CPE 一級 NAT44,BAS 一級 NAT44。 NAT444 是指 NAT 技術應用場景,它沒有引入新技術。該技術優(yōu)點是 現(xiàn)有設備、技術支持較為成熟,容易實現(xiàn),其缺點主要是需要維護 session狀態(tài),某些應用可能受限制,增加地址溯源的困難等。 在 IPv6 過渡期內(nèi), IPv6 地址和 NAT444( LSN)兩種方式將共存。因此我們需要對 NAT444進行研究。經(jīng)過了 2010年的 NAT444實驗室測試及現(xiàn)場試點工作,我們對 NAT444 現(xiàn)網(wǎng)部署工作有了較深入的了解。為能更好地指導下一階段工作,特制訂本技術規(guī)范。 2 編制說明 2.1 范圍 本技術規(guī)范適用于中國電信集團 NAT444 設備的選型。 在本規(guī)范中: 必須:表示該條目是本規(guī)范必須,違反這樣的要求是原則性錯誤。 必須實現(xiàn):表示該要求必須實現(xiàn),但不要求缺省使能。 不允許(不可以):表示該條目絕對禁止。 應當(建議):表示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存在忽視該條目的理由,但是忽視或違反該條目時必須仔細衡量。 應當(建議)實現(xiàn):與應當(建議)類似,實現(xiàn)時不必要缺省使能。 不應當(不建議):表示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存在所描述行為可接受或有效的理由,但實現(xiàn)該行為時必須仔細衡量。 可以。表示該條目確實可選。 2.2 引用標準 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運營商級 NAT444 設備指標,僅有 IETF 的一些 Draft可供參考 : IETF draft-nishitani-cgn IETF draft-shirasaki-nat444 YD/T 200 4 IETF draft-shirasaki-nat444-isp-shared-addr 下列標準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國電信 IP 設備技術規(guī)范( NAT 總冊) log 服務器技術規(guī)范 網(wǎng)管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 2.3 定義、術語和縮寫 2.3.1 定義 NAT444 也叫 LSN( Large Scale NAT),是一種在運營商網(wǎng)絡中大規(guī)模使用 NAT技術的應用場景。實現(xiàn) NAT444 的設備叫 NAT444 設備,負責把來自用戶或終端的數(shù)據(jù)報文進行源地址翻譯,目的是實現(xiàn)大量私有源地址復用成少量公有源地址。主要部署于城域網(wǎng)內(nèi)部。 2.3.2 術語和縮寫 AAA 認證( Authentication)、授權( Authorization)和記帳( Accounting) ACL Access Control List(訪問控制列表) ALG 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應用層網(wǎng)關) BRAS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ice(寬帶遠程接入服務) BYPASS 旁路,指設備的一種工作狀態(tài) CPE Customer Presidial Equipment(用戶駐地設備) 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tǒng))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網(wǎng)際控制報文協(xié)議) IPv4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網(wǎng)際協(xié)議第四版) 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網(wǎng)際協(xié)議第六版) LOG 日志信息,指設備自動生成的日志信息 LSN Large Scale NAT(大規(guī)模的網(wǎng)絡地址轉(zhuǎn)換) NAT Nerwork Address Transform(網(wǎng)絡地址轉(zhuǎn)換) NAT444 指兩層 NAT44 的簡稱 SESSION 會話,指 NAT444 設備中用戶觸發(fā)產(chǎn)生的地址轉(zhuǎn)換會話 YD/T 200 5 2.4 與總冊關系 本分冊是對 中國電信 IP 設備技術規(guī)范( NAT 總冊) (以下簡稱“總冊”)部分內(nèi)容的具體解釋,思想原則與總冊保持一致。具體解釋 如有導致理解上 不一致之處,以本分冊為準。 3 概述 3.1 NAT444 獨立 設備的 現(xiàn)網(wǎng)部署方式 由于 IPv4 地址資源面臨枯竭,向 IPv6 轉(zhuǎn)換成 為網(wǎng)絡演進的方向。但是, IPv6的部署需要解決用戶、網(wǎng)絡、業(yè)務等方面的困難,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因此,在 IPv4 地址向 IPv6 演進的過渡期內(nèi),延緩 IPv4 的使用期限,可以為 IPv6 的部署爭取時間。這是 NAT444 技術的主要作用。 在現(xiàn)網(wǎng)部署 NAT444 獨立 設備,有以下 兩種 典型的部署方式: 而在中國電信現(xiàn)網(wǎng)上,無論是 集中式部署還是分布式部署 ,根據(jù)總冊要求,需固化 NAT444 設備上的映射關系,全網(wǎng)所有 NAT444 設備的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映射關系(映射表)由配置服務器統(tǒng)一下發(fā),同時也將所有 NAT444 設備的映YD/T 200 6 射關系(映射表)保存一份至 AAA 系統(tǒng)負責響應實時查詢的接口機上。 3.2 NAT444 獨立 設備的功能組成 NAT 技術已經(jīng)在家庭網(wǎng)關及其它小型網(wǎng)絡上使用多年,現(xiàn)有應用大多已適應NAT 的影響,這些應用 同樣 能適應 NAT444 模式 。但個別應用、業(yè)務流程由于沒考慮 NAT,在 NAT444 模式下用戶使用還是會受影響。 要解決上述問題,在中國電信現(xiàn)網(wǎng)部署的 NAT444 獨立 設備,除了必須具備基本的 NAT 功能外, 還必須 結合上述 現(xiàn)網(wǎng)部署 方式,在 NAT444 獨立 設備上實現(xiàn)一些特定的功能。 a. 配置參數(shù)b .設備管理N A T 4 4 4網(wǎng)關a . 自動生成N AT 轉(zhuǎn)換表a . L o g 信息 (總冊圖 16 NAT444 網(wǎng)關主要功能) 3.3 設備要求說明 本技術規(guī)范將 分別在功能、性能及設備一般特性三方面對 NAT444 獨立設備作出具體要求。其中,特別說明了與中國電信現(xiàn)網(wǎng)部署方式相關的配置 管理方式 、Log 服務策略與 log 輸出接口、用戶端口塊分配策略、 冗余備份能力 等 方面 的 要YD/T 200 7 求。 4 功能要求 4.1 總體功能 要求 4.1.1 物理 接 口 方面 設備物理 接口應支持標準的千兆、萬兆以太網(wǎng)光 /電接口。 每個接入板卡接入帶寬至少為 10Gbps。 可以靈活配置接口板卡數(shù)量,使接入帶寬與 NAT 板卡流量轉(zhuǎn)發(fā)能力保持一致。 4.1.2 NAT 基本特性方面 必須支持靜態(tài) NAT 映射,動態(tài) NAT 映射。 必須支持 基于端口分塊方式復用公有地址池。 可以支持按 session 方式復用公有地址池。 必須支持 TCP,UDP 及 ICMP 報文的 NAT 穿越 。 可以 實現(xiàn) NAT ALG 擴展,包括 FTP, SIP 等主要應用協(xié)議 ;可以實現(xiàn) PPTP 隧道穿越。 可以支持 Full cone NAT 特性。 必須支持手工更改會話老化時間。 可以設置 udp session 老化時間默認為 30 秒, tcp session 老化時間默認為 60秒。 4.1.3 設備配置手段方面 必須支持手動配置方式。 必須支持配置下發(fā)接口(具體要求看 4.2 節(jié))。 必須支持根據(jù)配置服務器下發(fā)的 映射關系對公有地址的端口塊進行預分配(具體要求看 4.4 節(jié))。 4.1.4 流量控制方面 YD/T 200 8 必須支持基于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協(xié)議的 訪問 控制 列表ACL。 必須支持通過 ACL 作為設定條件對 NAT 流量進行引導。 必須實現(xiàn)基于源 IP、 協(xié)議端口 及其組合的并發(fā) session 數(shù)限制功能。 必須 實現(xiàn)某些 另外 通過 ACL 指定的 session 不受并發(fā) session 數(shù)限制 , 并且能直 通 訪問 LSN 外部,不進行 NAT 轉(zhuǎn)換。該應用可以用于保證用戶 DNS 請求不受NAT 連接限制。 4.1.5 log 輸出方面 支持 log 輸出功能,可以打開或者關閉 log 輸出 功能(具體要求看 4.3 節(jié))。 可以 實現(xiàn)當分配給用戶的端口塊用滿情況下,輸出一條告警 log 信息到指定的 log 服務器。 4.1.6 路由方面 必須支持按靜態(tài)路由的方式對 NAT 流量進行引導。 可以支持 RIP、 OSPF、 ISIS、 BGP 等路由協(xié)議。 4.1.7 冗余備份方面 必須 支持冗余備份,至少支持主備模式(具體要求看 4.5 節(jié))。 4.1.8 網(wǎng)管方面 必須支持 SNMP 網(wǎng)管協(xié)議 。 必須實現(xiàn)標準 的 MIB 庫 。 4.2 配置 管理方式 NAT444 設備必須 支持兩種配置方式: ( 1) 服務器 通過 SNMP 協(xié)議 直接下發(fā) NAT 靜態(tài)映射表。 NAT444 設備根據(jù)該靜態(tài)映射表對 公有地址的端口塊進行預分配。 其中 SNMP 交互格式、流程必須符合中國電信網(wǎng)管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 YD/T 200 9 ( 2) 手工配置 NAT444 設備 ,定義用戶地址與公有地址、端口塊的靜態(tài)映射關系。 4.3 Log 服務策略 與 log 輸出 接口 NAT444 必須支持基于用戶方式生成 log 信息。 NAT444 可以支持基于 session 方式生成 log 信息。 NAT444 必須支持通過 syslog 協(xié)議 發(fā)送 log 信息。 NAT444 可以支持 FTP 方式定期 打包 發(fā)送 log 信息。 Log 的輸出 必須 要完整 ,確保在設備(板卡)負荷最大時不出現(xiàn) log 輸出錯、漏的現(xiàn) 象 。 Log 的傳輸必須符合 rfc3164、 rfc5424 定義的格式 要求。 Log 的輸出不影響 NAT444 設備流量轉(zhuǎn)發(fā)或者 NAT 性能的表現(xiàn)。 4.3.1 基于用戶方式 輸出 log NAT444 必須支持基于用戶 方式輸出 log 信息。 必須支持每分配一個端口塊和收回一個端口塊時,各送出一條 log。 可以手工指定只在分配端口塊時輸出 log 或者收回端口塊時輸出 log。 必須支持指定 log server 的地址。 為了提高 log 的處理效率,必須支持二進制日志,并實現(xiàn)多條日志在同一個UDP 包中發(fā)送。 在 syslog 的 Header 信息中必須 包括如下信息: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facility | severity | log count | +-+-+-+-+-+-+-+-+-+-+-+-+-+-+-+-+-+-+-+-+-+-+-+-+-+-+-+-+-+-+-+-+ | log id | +-+-+-+-+-+-+-+-+-+-+-+-+-+-+-+-+-+-+-+-+-+-+-+-+-+-+-+-+-+-+-+-+ Facility: rfc3164 標準所需屬性 Severity: rfc3164 標準所需屬性 Log count:該日志組中日志條目 Log ID: 該類型日志的系統(tǒng)唯一標識符 YD/T 200 10 在 syslog 的 MSG 信息中必須包括以下具體日志信息: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Start-time | +-+-+-+-+-+-+-+-+-+-+-+-+-+-+-+-+-+-+-+-+-+-+-+-+-+-+-+-+-+-+-+-+ | Original Source IP | +-+-+-+-+-+-+-+-+-+-+-+-+-+-+-+-+-+-+-+-+-+-+-+-+-+-+-+-+-+-+-+-+ | Translated First Source Port | Translated Last Source Port | +-+-+-+-+-+-+-+-+-+-+-+-+-+-+-+-+-+-+-+-+-+-+-+-+-+-+-+-+-+-+-+-+ | Translated Source IP | +-+-+-+-+-+-+-+-+-+-+-+-+-+-+-+-+-+-+-+-+-+-+-+-+-+-+-+-+-+-+-+-+ *所有參數(shù)均為網(wǎng)絡字節(jié)序 Start-time: 轉(zhuǎn)換開始時間。以 1970 年 1 月 1 日 0點起按秒計 Original Source IP:轉(zhuǎn)換前源地址 Translated Source IP:轉(zhuǎn)換后源地址 Translated First Source Port:轉(zhuǎn)換后第一個源端口編號 Translated Last Source Port:轉(zhuǎn)換后最后一個源端口編號 4.3.2 基于 session 方式 輸出 log 必須支持用戶每新建和拆除 1 條 Session,各送出一條 log。 可以手工指定只輸出新建的 session 或者拆除的 session。 必須支持指定 log server 的地址。 為了提高 log 的處理效率,必須支持二進制日志,并實現(xiàn)多條日志在同一個UDP 包中發(fā)送。 在 syslog 的 Header 信息中必須包括如下信息: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facility | severity | log count | +-+-+-+-+-+-+-+-+-+-+-+-+-+-+-+-+-+-+-+-+-+-+-+-+-+-+-+-+-+-+-+-+ | log id | +-+-+-+-+-+-+-+-+-+-+-+-+-+-+-+-+-+-+-+-+-+-+-+-+-+-+-+-+-+-+-+-+ Facility: rfc3164 標準所需屬性 Severity: rfc3164 標準所需屬性 Log count:該日志組中日志條目 Log ID: 該類型日志的系統(tǒng)唯一標識符 YD/T 200 11 在 syslog 的 MSG 信息中必須包括以下具體日志信息: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Start-time | +-+-+-+-+-+-+-+-+-+-+-+-+-+-+-+-+-+-+-+-+-+-+-+-+-+-+-+-+-+-+-+-+ | Original Source IP | +-+-+-+-+-+-+-+-+-+-+-+-+-+-+-+-+-+-+-+-+-+-+-+-+-+-+-+-+-+-+-+-+ | Destination IP | +-+-+-+-+-+-+-+-+-+-+-+-+-+-+-+-+-+-+-+-+-+-+-+-+-+-+-+-+-+-+-+-+ | Original Source Port | Destination Port | +-+-+-+-+-+-+-+-+-+-+-+-+-+-+-+-+-+-+-+-+-+-+-+-+-+-+-+-+-+-+-+-+ | Translated Source IP | +-+-+-+-+-+-+-+-+-+-+-+-+-+-+-+-+-+-+-+-+-+-+-+-+-+-+-+-+-+-+-+-+ | Translated Source Port | Protocol | Padding | +-+-+-+-+-+-+-+-+-+-+-+-+-+-+-+-+-+-+-+-+-+-+-+-+-+-+-+-+-+-+-+-+ *所有參數(shù)均為網(wǎng)絡字節(jié)序 Start-time: 轉(zhuǎn)換開始時間。以 1970 年 1 月 1 日 0點起按秒計 Original Source IP:轉(zhuǎn)換前源地址 Destination IP:目的地址 (可選) Original Source Port:轉(zhuǎn)換前源端口 Destination Port:目的端口 (可選) Translated Source IP:轉(zhuǎn)換后源地址 Translated Source Port:轉(zhuǎn)換后源端口 Protocol: 傳輸層協(xié)議類型 ( 1 為 tcp, 2 為 udp, 3 為 icmp) Padding:補充字節(jié)到 4 位對齊,值為 0。 4.4 用戶端口塊分配策略 當 NAT444 設備基于端口分塊方式復用公有地址池時: 設備在用戶 試圖 建立第一個 NAT session 時,會根據(jù) 配置服務器下發(fā)的預分配映射表 (或者配置的靜態(tài)映射關系)分配 一塊端口 塊 給該用戶用,同時會記錄端口分配的對應關系和分配時間,后續(xù)該用戶用這些端口建立新的 會話 就不再記錄 日志 了; 配置服務器下發(fā)的預分配映射表應該是滿配的,即可以確保每個用戶私有地址能獲得且只能獲得唯一的一個公有地址端口塊 ; 定一個用戶的端口范圍同時也等于確定了該用戶所能使用的 tcp和 udp端口的范圍 ; 在用戶端口塊使用滿的情況下,用戶后續(xù)使用新端口的會話將無法建立,屬YD/T 200 12 于該會話的報文被丟棄 ; 用戶在拆除完最后一個 會話或者用戶所有會話維持時間超出老化時間時 ,NAT444 設備 會收回該 用戶 使用的端口 塊 ,同時會記錄收回端口的范圍和時間 ; 一個用戶地址的映射 關系應如下 : 用戶地址 (公有地址, 開始端口號 1,結束端口號 1)。 4.5 冗余備份能力要求 獨立設備必須支持設備之間或者板卡之間的主備切換。 建議支持負荷分擔的備份方式。負荷分擔方式時,可采用按用戶源地址散列的方式來選擇 NAT 板卡。 可以支 持設備之間或者板卡之間 session 實時熱備。 5 性能要求 根據(jù)中國電信 IP 網(wǎng)絡的規(guī)模和用戶業(yè)務開展情況,將中國電信 NAT444 獨立設備根據(jù)所支持的 在線 用戶數(shù)分為三類: A 類:支持在 線 用戶數(shù)為 16 萬; B 類: 支持在線用戶數(shù)為 8 萬 ; C 類: 支持在線用戶數(shù)為 4 萬 。 對三類 NAT444 獨立設備的基本性能要求和 log 性能要求如下: A 類 B 類 C 類 基本性能要求 最大并發(fā)會話數(shù) 3200 萬 1600 萬 800 萬 流量轉(zhuǎn)發(fā)能力 80Gbps 19.2Mpps 40Gbps 9.6Mpps 20Gbps 4.8Mpps 槽位數(shù)量要求 至少 5 個 20GNAT槽位 至少 5 個 10GNAT槽位或者 3 個20GNAT 槽位 至少 3 個 10GNAT槽位或者 2 個20GNAT 槽位 流量與并發(fā)會話數(shù)配比 每 10G的 NAT流量支持 400 萬個活動NAT 會話 每 10G的 NAT流量支持 400 萬個活動NAT 會話 每 10G的 NAT流量支持 400 萬個活動NAT 會話 分配端口塊速率 2000 塊每秒 1000 塊每秒 500 塊每秒 新建 session 速率 32 萬每秒 16 萬每秒 8 萬每秒 YD/T 200 13 拆除 session 速率 32 萬每秒 16 萬每秒 8 萬每秒 Log 性能要求 基于用戶方式每秒 生成 日志數(shù) 4000 塊每秒 2000 條每秒 1000 塊每秒 基于 session 方式每秒 生成 日志數(shù) 64 萬每秒 32 萬每秒 16 萬每秒 6 設備其它要求 6.1 機箱要求 任何接口模塊必須可以被不受限制地插入任何非保留給控制 /交換模塊 的 槽位中。冷卻系統(tǒng)必須是冗余和可熱插拔的,當一個風扇故障時,剩余的風扇必須能夠維持對滿載系統(tǒng)的冷卻。 必須使用溫度傳感器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溫度,當系統(tǒng)溫度超過預設的閾值時,必須產(chǎn)生一個告警指示,并發(fā)送給適當?shù)母婢?/故障管理 系統(tǒng);必須提供視覺指示( LED)用于顯示設備的冷卻系統(tǒng)或溫度情況(如風扇工作 /故障,溫度正常 /過熱等)。 6.2 線纜管理 設備應該在機箱的背部提供適當?shù)木€纜管理,使用戶可以方便地對線纜進行操作。 6.3 設備可用性 集群系統(tǒng)或單臺設備必須有高的可靠性,可用率不小于 99.99,無故障連續(xù)工作時間: MTBF 大于 69000 小時。同時要求單端口故障恢復時間小于 10 分鐘,單卡板故障恢復時間小于 20 分鐘,單機或集群系統(tǒng)故障恢復時間小于 30 分鐘。 必須允許對運行系統(tǒng)進行所有適當?shù)呐渲酶暮蛙浖壎挥绊懺诰€用戶。建議支持 在線軟件版本升級 ISSU 能力,小版本升級不影響業(yè)務,大版本升級時的業(yè)務中斷時間少于 1 分鐘。 所有元件必須支持熱插拔;必須支持關鍵部件冗余,及從故障板卡到備份板YD/T 200 14 卡的自動切換;建議支持不同業(yè)務轉(zhuǎn)發(fā)板的端口備份;從主用電源到備用電源的切換必須是自動的,不能引起業(yè)務的中斷;設備應該支持以太網(wǎng)冗余,可以在800ms 內(nèi)恢復點對點的千兆以太網(wǎng)連接;滿配的設備冷啟動后應該在 10 分鐘內(nèi)完全正常運作;在有冗余配置的情況下,從機箱中抽走控制板卡時及重新插入控制板卡時,設備必須能夠繼續(xù)轉(zhuǎn)發(fā)流量。 6.4 設備硬件要求 設備必須為無 阻塞的,例如轉(zhuǎn)發(fā)容量的內(nèi)部實現(xiàn)(交換單元,轉(zhuǎn)發(fā)平面等)必須等于或超過所有安裝的輸入端口的容量。 設備必須不存在線頭阻塞問題。 6.5 設備軟件要求 操作系統(tǒng)的軟件升級必須不影響在線用戶。必須支持在本地存放多個版本的軟件和配置文件。必須支持回退能力,如將操作系統(tǒng)軟件 /配置退回到先前的版本。 軟件的升級版本必須可以在線獲取。設備必須支持從 FTP 或 TFTP 服務器下載軟件 /配置文件。 軟件應采用模塊化結構,模塊之間的通信應按規(guī)定的接口進行。 企業(yè)必須通過 CMM Level 3 認證,滿足對軟件開發(fā)和質(zhì)量保證過程的要求。 企業(yè)必須通過 ISO 9001 認證,滿足對軟件開發(fā)和質(zhì)量保證過程的要求。設備的工程和制造過程必須通過 TL-9000 認證。 6.6 環(huán)境要求 室內(nèi)型設備必須能夠在以下環(huán)境條件下正常運行:環(huán)境溫度: 5 45,每小時變化 10;相對濕度: 10 90 (非凝露、非結霜)。 在以下灰塵環(huán)境下,設備應能正常工作:直徑大于 5 m 的灰塵濃度 3104粒 /m3;灰塵粒子是非導電、導磁和腐蝕性的。 設備的電磁兼容性應符合國標 GB 9254-1998信息技術設備無線電騷擾限值和測試方法和 GB/T 17618-1998信息技術設備抗擾度限值和測試方法。 設備產(chǎn)生的電磁輻射建議符合 FCC Class A、 EN55022/CISPR-22 Class A、VCCIClass A 等標準。 YD/T 200 15 抗震措施:按 8 級烈度進行計算。 機械振動: 4.9 牛頓 /平方米( 50 赫茲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