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備課的外延.doc_第1頁
拓寬備課的外延.doc_第2頁
拓寬備課的外延.doc_第3頁
拓寬備課的外延.doc_第4頁
拓寬備課的外延.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拓寬備課的外延語文“大備課”意識摭談256213 山東省鄒平縣臺子中學 / 王海萍備課者,顧名思義,為上課所做的充分準備也。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三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負面影響,往往一談到備課,好多教師只簡單地理解為上課之前以集體或個人方式所進行的鉆研教材、編寫教案等工作。其實,這是對備課的一種膚淺的、片面的認識。當然鉆研教材、寫教案屬于備課的一部分,但備課決不僅僅是看看教材、讀讀教參、寫寫教案這些固定的東西,應該貫穿于整個的教學過程,特別包括許多無法事先寫進教案的內容和活動:像有所拓展的社會生活方面的、情景氛圍方面的、學生方面的、個別偶發(fā)事件以及處理臨時生成的意外教學現象的機智等等。因為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是一個預設與生成相統一的過程。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這種認識無疑是正確的。問題是主渠道、主陣地不是唯中心。筆者認為:所謂主渠道、主陣地,僅僅是學生在學習中舉一反三中的“一”。立足課堂,放眼生活,課內舉一,課外反三學生以課堂學習這個“一”為動力、為契機,在生活、學習、實踐中去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既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跳出教材的狹小圈子(用教材教),拓寬學生的學習資源。既然備課是為實施教學而進行的充分準備和精心設計,因此要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語文教師要盡可能地拓寬備課的外延,從“過去時”延展到“進行時”、“將來時”,樹立大備課、終生備課的意識:即備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全部。要優(yōu)化備課的過程和途徑:在“做”中備課,“觀”中備課,“讀”中備課,“寫”中備課,“思”中備課,凡是與語文教學有關的、與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有關的知識、認識、生活、學習、思考、實踐等,都可看作是備課的資源和形式。這樣看來,備課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備課即大備課、終生備課:它以教材、學生為核心,向師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輻射,包容了師生閱歷的全部既指寫在備課本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心間的無形教案;既包括前教學備課,也包括教學、后教學備課。狹義的備課即為通常所謂“三備”:備課程、備學生、備方法。備課,要在吸收傳統備課經驗精華的同時,跳出教師本位、教材本位、課堂本位、知識本位的習慣性認識怪圈,樹立課改理念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備課觀,從狹義備課走向大備課、走向終生備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筆者認為,“語文大備課”要充分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位一體,可從以下五個方面予以拓展和加深。一、從小課本走向大生活,拓展備課的廣度語文備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全部。教師要用教學的目光善待生活中的一切,要從備課的視角留意、捕捉一切有用信息:鉆研教材是備課,讀書看報是備課,管理學生是備課,為人處世是備課,吃穿住行是備課,生活娛樂是備課,勞動鍛煉是備課,旅游觀光是備課,漫步網絡是備課,節(jié)目欣賞是備課,靜思默想是備課、家長里短是備課、風俗人情是備課不僅如此,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應進入教師的備課視野:凡舉學生學習、生活、成長、娛樂、玩耍之全部;凡舉學生喜、怒、哀、樂、憂之所有,也都包含著語文備課的百般營養(yǎng)。教師在備課中沉淀下豐富的生活閱歷做底蘊,一方面有利于自己解讀教材、理解教材,同時也為在教學中借助教材這個例子,將學生的學習引向生活的海洋做好充分準備。另一方面一些作品學生之所以無法理解,主要就是因為它絕緣于生活,使學生的認識視野缺乏相應的聯系、嫁接,心靈深處無法喚起生命的體驗,大腦中樞缺乏生活氛圍的刺激,思維無法射向生活的大宇宙。因此生活備課要強調解放學生,讓孩子張揚天性:做自己想做的事,讀自己喜歡看的書,看自己愿意看的電視,寫自己愛寫的文章,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觀點,思考自己關注的問題,接近自己渴望接近的人。只有張揚天性,解放學生,才能做到有教無類,潤物無聲。備課時,這些生活內容盡管不一定要寫在備課本上,但須處處留意:眼中有生活、手中有教案,心中有教學,有如何使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對接的設計或設想,然后在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再靈活的有意為之,讓學生在生活氛圍的熏陶下,對作品幡然領悟,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來發(fā)展自己、超越自己。二、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給學生點石成金的手指頭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學生接受性學習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傳統備課重師不重生、重教不重學。從教材自身建設的情況看,仍以文選式教材為主,忽視在構建陳述性知識、原理性知識體系的同時,也構建相應的學習方法策略。既然課程標準強調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強調“過程與方法”,那么就應該恢復教學的真正含義:老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發(fā)現。教學要走向科學化,要走向民主化,要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必須在備課時重視對學法的指導。時代在呼喚:好的學習方法必須走進教學,走向學生;必須讓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直接受益于科學實用的學習方法。常言道:“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所以教學中的方法,不僅指教師教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指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樹立 “讀書是學習,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的現代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選擇既科學高效又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方法。教師在備課時應當涉獵哪些方法知識呢?就目前而言,我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至少關注這樣三類方法知識:一是指向學習本身的,包括學習過程方面的、學習目標方面的、學習評價方面的;二是指向學生自身的,包括學習心理方面的、學生智商方面的、學習情景和氛圍方面的、學生情感、意志、興趣、習慣等情商方面的;一般學習方法方面的,包括語文學科具體的學習方法、中國傳統的學習方法、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有關的學習方法等等,都應在備課時有所考慮。對這些內容應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認知心理加以精心選擇,優(yōu)化組合、循序漸進,合理排列,真正作到精要、好懂、有用:既能體現傳統精華,又能融入時代精神,更應符合不同學生各自的特點。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盡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至于獲取高效學習方法的途徑,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可從五個方面做準備:一是發(fā)揮好課文的例子作用,通過品讀特定教材向學生滲透;二是利用語文課介紹一些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供學生選擇,三是推薦一些有關學習方法的文章、作品,讓學生去閱讀吸收;四是教師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加以提煉升華,對學生現身說教,從而生發(fā)“親其師,信其道”的奇效。五是讓學生自我介紹有益于語文學習的好方法,然后彼此取長補短,相互借鑒。三、認知與情意并重,走到學生心靈深處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知己知彼,因材施教,更好的促進學生學力水平的提高、特長潛能的發(fā)展和個性人格的完善。以前所謂備學生,主要是備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智力特征,即認知能力;很少顧及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心態(tài)、性格、習慣等情意因素,更難以溝通學生心靈。備課中重智不重情的惡果之一就是好多教師一廂情愿地在愛學生的幌子下,干了許多損傷學生的蠢事:體罰學生、侮辱學生,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任意踐踏學生的尊嚴和人格。這種做法往往事與愿違,學生在沉重壓抑的心態(tài)下度日如年,很難享受到學習的歡樂,于是漸漸的厭學、輟學。在學習活動中,情商之所以比智商更重要,就在于情商優(yōu)化了學生學習的內環(huán)境。因為學習不是一種純客觀的認識活動,而是一個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與理性相統一的感悟過程。我們知道: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不外乎有內外兩個方面:外在因素包括知識載體、人際關系、學習情境等;內在因素主要指學生智力特征和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那么像載體、關系、情境等外在因素只有通過學生的心靈大門,激活學生塵封的經驗、閱歷等沉淀,讓心靈融入期間,讓情商催發(fā)智商,知識才能化作學生自身的精神財富。教師的才干不僅表現于淵博的專業(yè)學識,睿智的教育方略,還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成長環(huán)境。因此教師只有備課時“筆下有書,心中有人”,始終把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學時才會關注學生自身,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將智力開發(fā)與學生的精神需求、內心世界、生命意識結合起來。教學中才能激活學生的人生閱歷,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使學習過程成為煥發(fā)學生活力、充實學生精神、展示學生個性、完善學生自我、實現學生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過程。為此在“語文大備課”中,語文老師要化有形為無形:走到學生中間,走近學生身邊,走進學生心靈,盡可能的了解學生,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要給學生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吊足學生的學習胃口,保護學生自尊,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習的情景氛圍,給學生充分學習的時間,給學生提供恰到好處的幫助,給學生自主選擇的自由和機會,給學生最大的理解和寬容,給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鼓勵學生參與,允許學生不同,鼓勵差異。對學生要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縛,學會商量、學會等待、學會贊美。還學習以無垠的學習空間,引進生活的活水、通過互聯網構建四通八達的信息立交橋。這樣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具備樂不思蜀的學習情趣,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獨立自主的選擇意識、科學實用的學習方法,多管齊下的學習策略,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自然能夠由親其師進而信其道,進而敢于堅持自己、堅持正義、堅持真理。正是這些在教案上無法體現的因素,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四、理論比經驗更有用,向教育科研要質量對“教育科研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生產力”的認識,并非每位教師都心知肚明;堅持教育理論學習,也并非每位教師都積極主動。于是有些教師便靠吃老本,憑自己所謂的經驗來對付教學。在課程改革日新月異的今天,這種人到底能應付多久?據調查,一名師范院校的畢業(yè)生,若不及時學習充電,五年之內他可能還處于該學科教學的領先地位,五年以后在教學上也能應付得了,十年以后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十五年、二十年呢?恐怕前景就不容樂觀了。任何高效率的教學行為,都離不開先進的教育理論的指導:嶄新的教育理念,廣博的理論視野,深厚的學術沉淀,豐富的教學經驗,的確會使你的備課號準語文教學的時代脈搏,不斷更新自己,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比如先進的教育理論,可促使教師重新審視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由以前的教材的講解者、問題的提出者和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觀察者和學習矛盾的協調者即學習的共同體,這樣再進行備課,視野顯然寬闊了不少。再如前瞻的教育觀念,自然會使你很清醒地面對當前的教育現實,有所思考,有所改革,于是選擇教改實驗方案,實施相應的課題研究。有了豐厚的理論底蘊,教師備課時,必然會在備課時多了許多更加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東西。當然,理論轉化為現實往往并不那么立竿見影,有些甚至潛伏相當長的時間。教師要樹立“讀書就是備課”的意識,圍繞“課程改革”這個核心,與語文教育最前沿的信息和理念保持全方位的“親密接觸”,堅持“三個貼近”:與時代課改大潮貼近、與教育名家貼近,與現代網絡貼近,走教育科研之路。通過各種途徑博覽群書像訂閱專業(yè)報刊,研讀教育專著,聆聽專家報告,虛心請教同行,留意教改態(tài)勢等。至少拿出一半時間去讀書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占領前瞻理論,充實科研營養(yǎng),學會多種教學媒體,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血肉、溶進自己的備課,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對待教育理論的態(tài)度上,我的觀點是既虛心學習名家和權威,又要有自己的主見“學其漁,不得其魚”,不為東施效顰,不逐短期效應,只望受其啟迪,但求學生受益。不把理論當教條,自己不被淹沒,要敢于質疑、敢于超越、敢于踩著巨人的肩膀,百尺高竿,更進一步。五、從課前走向全程,要樹立終生備課的意識據教育報刊報導:“某校特邀一名師來給老師們上示范課,這位教師對授課內容稍事準備,便從容走上講臺,一堂課下來,聽課的老師無不心折。贊嘆之余,有人問起這位名師:這堂課你準備了多久?這位年近半百的長者慨然說:可以說我只準備了一刻鐘,也可以說我一生都在準備這堂課”回答意味深長,令人深思。從中筆者所悟有四:教師備課不等于寫教案。備課的內容不是教參、習題的大搬家,更不是各種知識的大拼盤,有很多東西是富有教師自己個性的,往往只可意會,無法寫在教案上的,有些內容是受課堂氣氛的影響而隨感而發(fā),事先也無法預料。這就是北京的趙謙祥老師,為什么幾年堅持不寫教案,教學成效依然不同凡響的根本原因筆下無字,胸中有課。備課不一定完全是上課以前的事。特別是在強調“以學為本”、“終生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的情形下,有些備課內容是清晰的,有些則是模糊的;有些內容是可以固定的,有些則是事先無法預料的;有些上課情景是可以預測的,更多的是臨時生成的,有時候須靠教師臨時發(fā)揮、靈活處理比如自己所觸發(fā)的啟迪、教學的難點、學生的靈感、質疑等?!叭譁蕚洌叻职l(fā)揮 ”正是教學之真諦,這些發(fā)揮的東西需要在課后經過深思熟慮后再充實進教案之中。備課如釀酒,愈陳才愈香。備課不僅僅是教學時的事,必須掘棄“現炒現賣”的備課方式,有意識拓寬備課的視野,做生活、教學的有心人,用教學的眼光善待生活中的一切,注重平時的點滴積累,努力做到一輩子都在備課。備課形式不拘一格。備課作為上課的準備,并非越充分越好,教案作為教學前的設計,更注重有虛有實,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各種要素的最佳組合,最終實現有準備的即興上課。備課可以集體備課、信息共享,也可以個人鉆研,標新立異;可以寫出教案,也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