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桿菌屬.doc_第1頁
分枝桿菌屬.doc_第2頁
分枝桿菌屬.doc_第3頁
分枝桿菌屬.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枝桿菌屬概述(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mycobacterium)概述n 一類細長彎曲的桿菌,因有分枝生長的趨勢而命名。n 主要特點 細長彎曲,分枝狀生長。 細胞壁含有大量脂質(分枝菌酸)。 常用抗酸染色鑒定,呈抗酸染色陽性。 引起疾病都呈慢性,并伴肉芽腫。n 分類 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 非結核分枝桿菌 麻風分枝桿菌抗酸染色n 由于細菌細胞壁中含大量脂質,一般不易著色,若經加溫或延長染色時間而著色后又能抵抗強脫色劑鹽酸酒精的脫色,故又稱抗酸桿菌(acid-fast bacilli)。n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 :以5石炭酸復紅加溫染色,再用3鹽酸酒精脫色,然后用美藍復染,則分枝桿菌呈紅色(+),其他細菌和背景物質為藍色(-)。結核分枝桿菌(M. Tuberculosis)生物學性狀n 形態(tài):菌體:細長呈桿狀,再人工培養(yǎng)基上呈現絲狀、球狀、串珠狀。鞭毛(-),莢膜(+)。n 染色性: 一般不用革蘭氏染色。 齊尼抗酸染色法陽性(結核菌紅色,背景與非結核菌藍色)。n 培養(yǎng)特性: 營養(yǎng)要求: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高,常用羅氏培養(yǎng)基。 菌落:n 生長緩慢,3-6周出現肉眼可見的菌落。n 固體:顆粒、結節(jié)、花菜狀菌落,乳白或米黃,不透明。n 液體:表面生長(菌膜)。n 生化反應: 不發(fā)酵糖類。 觸酶試驗陽性,而熱觸酶試驗陰性。n 抵抗力 四怕:n 乙醇n 濕熱n 紫外線n 抗癆藥物(鏈霉素、異煙肼、利福平等) 四不怕:n 干燥n 酸(3% HCl或6% H2SO4) 或堿(4% NaOH) 有抵抗力n 堿性染料n 青霉素等抗生素n 變異性: 毒力變異:n 卡介苗BCG:Calmette和Gurin將牛分枝桿菌經13年230次傳代而獲得的減毒活疫苗株。 耐藥性變異:n 基因突變。n 細菌產生降解或滅活酶類。n 改變藥物作用的靶位。致病物質n 脂質 索狀因子:抑制白細胞游走,形成慢性肉芽腫。 磷脂:促進單核細胞增生、巨噬細胞轉變?yōu)轭惿掀ぜ毎?,形成結節(jié)。 硫酸腦苷脂:抑制吞噬體與溶酶體結合增強結核桿菌在巨噬細胞內的生存能力。 蠟質D:免疫佐劑,可激發(fā)遲發(fā)性超敏反應。n 蛋白質:引起組織壞死和全身中毒n 多糖(莢膜):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致病性n 傳播與擴散: 體外:呼吸道、消化道、破損的皮膚粘膜。以呼吸道最為常見。 體內:淋巴管、血流、支氣管、消化道。肺部原發(fā)感染n 好發(fā)人群:兒童、未被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結核菌素試驗陰性的成人。n 感染特點:急性滲出性炎、快速向鄰近組織和區(qū)域淋巴結擴散,形成干酪樣壞死,結核菌素試驗陽性。n 主要機制:在巨噬細胞內大量繁殖并將其裂解,進而感染新的巨噬細胞。n 臨床特點: 原發(fā)綜合征:原發(fā)灶、淋巴管炎、肺門淋巴結腫大。 好發(fā)部位: 肺上葉下部和下葉上部。n 發(fā)展: 3-6周形成結核結節(jié),周圍包裹上皮樣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中央呈干酪樣壞死。n 轉歸: 可經過纖維化、鈣化自愈,但病灶內仍然有一定量細菌存在,成為日后內源性感染的主要來源。原發(fā)后感染n 好發(fā)人群:感染過結核桿菌的成人。n 細菌來源: 外源性再感染。 內源性重疊感染。n 感染特點: 病灶局限。 慢性損害,結核結節(jié)、纖維化、干酪樣壞死、形成空洞并引發(fā)為開放型肺結核。n 臨床特點:好發(fā)于肺尖部,可能進入血液,形成肺內或全身播散。肺外感染n 通過血液循環(huán)或吞咽作用造成。n 主要包括:腦、腎、骨、關節(jié)、腸道等。n 大多與結核分枝桿菌L型有關。免疫性n 結核分枝桿菌為胞內感染菌,主要依賴細胞免疫。n 感染免疫(有菌免疫):免疫力的維持依賴于結核桿菌在體內的存在,一旦細菌及其組分消失,則機體免疫力消失。免疫與超敏反應n 在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中,免疫與超敏反應同時存在,可通過郭霍現象證明:將一定結核桿菌初次感染健康豚鼠皮下10-14天后發(fā)生局部潰瘍,全身擴散免疫力弱、超敏反應不明顯。將一定結核桿菌再次感染豚鼠皮下1-2天迅速發(fā)生潰瘍,局限、不易擴散免疫力強、超敏反應明顯結核菌素試驗n 定義: 是應用結核菌素進行皮膚試驗來測定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是否能引起遲發(fā)型超敏反應(型變態(tài)反應)的一種試驗。n 方法 前臂皮內注射PPD5單位。 48-72小時后觀察結果,紅腫硬結小于5mm為陰性、超過5mm為陽性、大于15mm為強陽性n 結果分析: 陽性:n 感染過結核分枝桿菌或接種卡介苗成功,對細菌有遲發(fā)型超敏反應及特異性免疫力。 強陽性:n 可能有活動性結核病。 陰性:n 未感染過結核桿菌。n 感染初期(4周)。n 老年人。n 嚴重結核病患者或細胞免疫低下者。n 獲得性細胞免疫低下者(AIDS)。n 應用 選擇卡介苗接種對象和測定卡介苗接種后的免疫效果。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應接種或補種卡介苗。 在未接種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結核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 作為嬰幼兒(尚未接種過卡介苗者)結核病的輔助診斷。 測定腫瘤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微生物學檢查n 標本處理:濃縮集菌(氫氧化鈉處理)n 直接鏡檢:抗酸染色n 分離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時間(24周后見結果),金標準。n 動物試驗:豚鼠等。n 快速診斷:PCR等。防治原則n 預防 一般性預防:衛(wèi)生宣傳、提高機體抵抗力 特異性預防:n 發(fā)現和治療痰菌陽性者n 新生兒接種卡介苗n 治療 一般治療:合理營養(yǎng),注意休息 抗結核藥物鏈霉素、異煙肼、利福平等n 治療原則:早期、聯(lián)合、適量、規(guī)律、分階段治療和堅持全程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 定義:結核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與麻風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n 特點: 對酸、堿比較敏感 對常用的抗結核菌藥物較耐受 生長溫度不如結核分枝桿菌嚴格 多存在于環(huán)境中、為條件致病菌 可引起結核樣病變而受到關注 抗原與結核分枝桿菌有交叉致病性n 致病特點: 疾病通常以全身中毒癥狀和局部損傷為主。 AIDS病人通常并發(fā)該種菌感染,感染呈現散播性。n 所致疾?。悍尾 ⒘馨徒Y炎、 皮膚病、骨病、播散感染。麻風分枝桿菌(M. leprae)生物學性狀n 形態(tài)、染色與結核分枝桿菌相似n 麻風分枝桿菌是一種典型胞內菌 麻風細胞n 體外人工培養(yǎng)至今仍未成功致病性n 傳播途徑:破損皮膚、粘膜、接觸、呼吸道。n 分類: 兩型:瘤型、結核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