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測評(a)(滿分:120分,時間:120分鐘)一、語言基礎知識運用(12分,每小題3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a.餓莩(pio)庠序(xing)孝悌(d)饑饉(jn)b.數(shù)罟(g)洿池(w)狗彘(zh)槁暴(p)c.騏驥(j)駑馬(n )舟楫(j)鞭笞(t)d.黔首(qin)崤函(yo)肥饒(ro)崛起(ju)解析:a項“悌”應讀“t”,c項“笞”應讀“ch”,d項“崤”應讀“xio”。答案:b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喪:喪葬。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c.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吝嗇。d.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沒有。解析:d項“無”,無論,不分。答案:d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b.c.d.解析:a項,“而”,并且;卻。b項,“故”,所以;原來的。c項,“其”,它;大概。d項,“之”,都是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答案:d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先秦儒家學派的著作,記錄了孟子的言行,由孟子與其弟子編成,共七篇。b.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表明該書以論述學習的方法為主。c.賈誼是西漢政論家、文學家。人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其著作有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以及吊屈原賦新書等。d.“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像捕蛇者說馬說問說愛蓮說都屬“說”一類文體。解析:b項“表明該書以論述學習的方法為主”錯誤。答案:b二、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題。歷史上有一種通行觀點:孔子后“儒分為八”,到戰(zhàn)國中后期演變?yōu)閮芍?。一支始于子?講文獻之學,數(shù)傳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參,究義理之學,二傳至孟子。以后,荀子便是漢代經(jīng)學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經(jīng)傳的先師,孟子則成為兩宋起道學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儒家內部這兩派的分野,也就是所謂“學統(tǒng)”與“道統(tǒng)”之別,“漢學”與“宋學”之分。對這個說法,學界歷來意見不同,這里不必細究。此說至少有一點不錯,即孟子其人其書的重要性的確是從兩宋開始凸顯的。這以后,“孔孟之道”幾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詞。孟子去世后,以他為代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無太大發(fā)展。到戰(zhàn)國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漸露頭角。荀子稍晚于孟子,他長期居齊,因學問博洽,三次出任“稷下學宮”的“祭酒”。他精通多種儒經(jīng),被認為是儒家經(jīng)學早期傳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對子思、孟子一派有嚴厲的批評,說他們“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tǒng),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甚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案飾其辭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荀子的批評只能說是當時儒家內部的派別斗爭。秦漢以降至兩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人,只被視為一般的儒家學者;孟子其書,只能歸入“子部”一類。在官私文獻中,多是“周孔”或“孔顏”并提,鮮見有“孔孟”合稱的。值得注意的是,東漢趙岐在注解孟子時,曾把孟子尊為“亞圣”,還提到西漢文帝時設置過孟子的“傳記博士”??伞皝喪ァ敝?未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認可過;而“傳記博士”即使存在過也為時很短,且不說此事因不見于史漢記載而頗啟后人疑竇。當時,也有人批評孟子,最典型的是東漢的王充,他在論衡中專立了刺孟一篇,列舉了孟子的八個方面加以批評。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爭論國子學當祭“周孔”還是“孔顏”時;唐太宗時,增加從左丘明到范寧二十二位儒者從祀孔廟時;唐玄宗封顏淵為“亞圣”和“兗國公”,封“孔門十哲”和“七十子”為侯、伯時: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當時科舉考試的“明經(jīng)”科目中只有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周易尚書毛詩這“九經(jīng)”,論語和孝經(jīng)被列入“兼通”,而孟子一書沒有資格入選。但從中唐起,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漸漸地,孟子之名被廁于孔子之后,成為僅次于孔子的“賢人”;孟子其人被政府封了爵號,從祀孔廟;孟子其書被增入儒經(jīng)之列,懸為科舉功令,不久又超越“五經(jīng)”而躋身于“四書”,變成中國士人必讀的官方教科書。這個變化過程,就是歷史上的“孟子升格運動”。(選自徐洪興撰孟子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5.下列各項,對“孟子升格運動”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a.從兩宋開始,孟子本人及其著作的重要性才初次凸顯。此后,“孔孟之道”幾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詞。b.按照歷史的通行觀點,與以荀子為代表的儒學相比,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學發(fā)展比較曲折,過程并不順利。c.秦漢到兩宋之間,孟子的地位不高,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不如顏回,孟子甚至沒有入選科舉考試的科目。d.孟子去世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孟子學派相對沉寂,中唐之后情況改變,孟子其人其書慢慢得到了重視。解析:“孟子升格運動”有一個過程,這是文章重點闡述的觀點,a、b、c三項都只涉及某一方面,表達不完整。答案:d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以荀、孟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分別研究文獻之學和義理之學,荀、孟二人分別影響了漢代經(jīng)學與兩宋道學。b.荀子有長期居齊、三次出任“稷下學宮”“祭酒”的優(yōu)勢,因此,以他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得以迅速發(fā)展。c.官私文獻中鮮見有“孔孟”合稱,孟子的“亞圣”之名也從未被宋以前的官方認可過,孟子曾地位不高。d.中唐后“孟子升格運動”開始。孟子之名被廁于孔子之后,其人被政府封了爵號,其書被增入儒經(jīng)之列。解析:“荀子有長期居齊、三次出任稷下學宮祭酒的優(yōu)勢”與“以他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得以迅速發(fā)展”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屬強加邏輯聯(lián)系。答案:b7.下列對原文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到戰(zhàn)國中后期儒學演變?yōu)閮芍?存在“學統(tǒng)”“漢學”與“道統(tǒng)”“宋學”的分別,這種學說只能說明孟子學派的發(fā)展在兩宋之后。b.學問博洽、精通多種儒經(jīng)的荀子在其著作非十二子中對孟子一派有過嚴厲批評,這一行為只能看作是當時儒家內部的派別斗爭。c.東漢時王充特別在論衡刺孟中批評孟子,唐朝時一些與儒學有關的學術活動或政府行為都只字未提孟子,孟子曾一度遭冷落。d.雖然東漢趙岐曾把孟子尊為“亞圣”,還提到西漢文帝時設置過孟子的“傳記博士”,但是這還說明不了孟子“升格”已有端倪。解析:a項“只能說明孟子學派的發(fā)展在兩宋之后”屬以偏概全,說法錯誤。答案:a三、課內文本閱讀(1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題。寡人之于國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痹?“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安贿`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拔瀹€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棄甲曳兵而走兵:武器。b.養(yǎng)生喪死無憾憾:遺憾。c.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奪:搶奪。d.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發(fā):開倉救濟。解析:c項“奪”,強行改變。答案:c9.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b.c.d.解析:a項,“之”都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于”,動詞,去,到;介詞,表比較。c項,“以”,介詞,憑借;介詞,因為。d項,“也”,陳述句的標志;判斷句的標志。答案:a10.下列有關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梁惠王認為自己在治理國家方面已經(jīng)費盡心力了。因為他在災年能遷徙災民,調運糧食,及時救荒。b.孟子通過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認識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災的好事而已,本質上與鄰國并沒有區(qū)別。c.孟子是反對諸侯間的無休無止的相互征戰(zhàn)的,一句“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充分把這種思想表露了出來。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礎上,孟子提出了自己關于民本的終極理想,“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解析:d項“終極理想”的說法是錯誤的,文章原文說“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是“王道之始也”。答案:d11.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3)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解析:在這三句話中,翻譯的重點是文言實詞的用法:“無如”,沒有像;“無望”,不要奢望;“勝食”,吃不完;“養(yǎng)生喪死”,養(yǎng)活生的埋葬死的。答案:(1)考察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這樣盡心的。(2)大王您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就不要期望您的百姓比鄰國多了。(3)糧食與魚鱉之類的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就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意的了。四、課外文本閱讀(2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7題。勸學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義。不知理義,生于不學。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所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凡說者,兌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同“縋”zhu)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故為師之務,在于勝(同“循”)理,在于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驕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慚。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難乎?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后尊。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師者可知也。夫無父而無師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師之猶事父也。曾點使曾參,過期而不至,人皆見曾點曰:“無乃畏邪?”曾點曰:“彼雖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顏淵后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顏回之于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古之賢者,與其尊師若此,故師盡智竭道以教。(選自呂氏春秋孟夏紀第四)注:說:說教。兌:悅。堇(jn):毒草,根有劇毒。遇合:師徒相遇而和洽。畏:被拘禁?!盁o乃畏邪”的“畏”,躲藏。12.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彰:彰顯、顯著。b.圣人生于疾學疾:痛恨,厭惡。c.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益:更加,越來越。d.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釋:丟棄、拋棄。解析:b項,“疾”的意思是“努力”。答案:b1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b.c.d.解析:a項,“于”,都是介詞,表比較;b項,“則”,都是連詞,表順承;c項,“之”,都是第三人稱代詞,他;d項,“以”,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連詞,表目的。答案:d14.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說明“勸學”和“勸師”的一組是()(3分)a.b.c.d.解析:b項,符合題目要求。a項,上下句均說的是“尊師”;c項,上句說的是“勸師”,下句說的是“尊師”;d項,上句是說的是“尊師”。答案:b15.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孔子畏于匡/顏淵后/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顏回之于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b.孔子畏于匡/顏淵后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顏回之于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c.孔子畏于匡/顏淵后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顏回之于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d.孔子畏于匡/顏淵后/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顏回之于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解析:給這段文字斷句,有兩個依據(jù),一是人名,二是對話標志。另外還要注意整段文字的意思。答案:a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國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顯榮”,而要實現(xiàn)這些,只有通過學習。b.作者認為,學習的關鍵在于尊敬老師?!皫熥稹笔歉愫媒虒W的前提,“勝理”“行義”是做老師的要務。c.文章稱頌“忠孝”“顯榮”,并把曾點、顏淵和孔子作為尊師的楷模,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學”,這無疑是對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給唐代韓愈作師說以借鑒作用。解析:c項,理解錯誤,文中把顏淵侍奉孔子作為尊師的楷模,曾點派曾參外出屬于“事父”,不屬于“尊師”的內容;文中也沒有寫孔子“尊師”。答案:c17.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3分)(2)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后尊。(2分)(3)夫無父而無師者,余若夫何哉!(3分)解析:這三句話翻譯的重點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凹病?努力;“論”,應為“被談論,被學習”的意思?!皠佟薄靶小?都是“遵循”;“然后”,這樣之后?!坝嗳舴蚝卧铡?“我又有什么辦法呢?”答案:(1)努力學習關鍵在于尊重老師。老師受到尊重,他的話就會被人信從,他的道義就會被人稱道了。(2)所以老師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義,然后才能尊貴。(3)對于那些不孝敬父親不尊重老師的人,我又有什么辦法呢?參考譯文:在先王的教化中,沒有什么比孝更榮耀,沒有什么比忠更顯達。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東西;顯達和榮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獲得的東西。然而,做君主與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們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們所希望的顯榮,這是由于不懂得理義造成的。不懂得理義,是由于不學習的緣故。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并且又有才能,我沒聽說過這樣的人不成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會治理得好。圣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地方,那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賤、貧富了。像這樣,(這個從師學習的人)名號就顯達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師施行教誨時也不計較學生的輕重尊卑貧富,而看重他們是否接受理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他們的教誨就不會不行。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實現(xiàn),這種情況在得到圣人之后才會發(fā)生。圣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生的,不努力學習卻能成為賢士名人的,還沒出現(xiàn)過這樣的人。努力學習關鍵在于尊重老師。老師受到尊重,他的話就會被人信從,他的道義就會被人稱道了。因此,(別人不尊重他,沒有請他)而自動前往教人的老師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師,隨隨便便)呼喚老師來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師不會被人聽信,輕視老師的人不會聽從教誨。老師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會被人聽信的方法去勉強教育人,盡管想使自己的道義施行,使自身尊貴,不也差得遠嗎?從師學習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聽教誨的態(tài)度,自己隨意行事,想使自己名聲顯赫、自身平安,這就如同懷揣腐臭的東西卻希望芳香,進入水中卻不想沾濕一樣。凡是進行說教,應使對方心悅誠服,而不是生硬地說教。當今世上的說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反倒生硬地進行說教。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卻硬要說教,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頭綁在身上讓他沉下去,這就像救治病人把毒藥給他喝一樣。(這樣)使世道越來越亂、不賢達的君主越發(fā)昏惑的情形,從此就出現(xiàn)了。所以當老師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在于推行道義。事理明辨了,道義確立了,那么老師的地位就尊貴了,王公大人們就不敢怠慢他們了,直到至高無上的天子,去朝見這樣的老師也不會感到慚愧。凡是君臣際遇,相互間的和諧不可強求。如果丟掉事理放棄道義,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東西,卻想要別人尊敬他,不也太難了嗎?所以老師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義,然后才能尊貴。曾子說:“君子在道路上行走,誰有父親可以看出來,誰有老師也可以看出來。對于那些不孝敬父親不尊重老師的人,我又有什么辦法呢?”這是說尊師應如同侍奉父親一樣。曾點派他的兒子曾參外出,過了約定的日期卻沒有回來,人們都來看望曾點說:“怕不是躲藏起來了吧?”曾點說:“他雖然躲起來了,但我還健在,他怎么敢躲藏起來呢!”孔子被圍困在匡地時,顏淵落在后面,孔子說:“我以為你死了?!鳖仠Y說:“您還活著,我怎么敢死?”顏回對待孔子如同曾參侍奉父親一樣尊敬啊。古代的賢人,他們尊重老師達到這樣的地步,所以老師盡心竭力地教誨他們。六、寫作(60分)18.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天,禪師問他的弟子們:一棵樹什么最重要?弟子們有的說是枝葉,有的說是花果,他們覺得最重要的東西總是顯而易見的。還有的說是看不見的樹根,正如世上最重要的東西,往往隱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老禪師笑而不語。請聯(lián)系實際,寫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要求:文體不限,自選角度,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襲。寫作提示:這是一個故事性材料作文,故事很簡短,只有一個問題,兩個答案,包含四個要點:枝葉花果最重要;根最重要;最重要的東西是顯而易見的;最重要的東西是隱而不見的。和是兩個相對的暗含哲理的比喻性材料,和是兩個相反的高度概括的哲理性材料,同時和又分別構成觀點和論據(jù)、結論和理由的關系。綜合起來看,故事說的是顯與隱、表與里誰更重要的問題,也可以從哲學的角度,理解為表象與本質、結果和原因誰更重要的問題。從材料的傾向性來看,似乎第一個答案是反面陪襯,第二個答案是正確結論。但從“老禪師笑而不語”這個結尾來看,材料本身沒有給出結論,只要具體問題選擇恰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wǎng)絡設備配置要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屆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數(shù)學八下期末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
- 行政法學高效學習試題及答案策略
- 2025軟考網(wǎng)絡管理員技巧與試題
-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試題及答案
- 經(jīng)營風險管理計劃
- 部門目標與個人目標的協(xié)同計劃
- 新學年教學工作總體規(guī)劃計劃
- 策劃班級知識分享會計劃
- 內部審核對生產計劃的支持
- 調機品管理規(guī)定
- DB63∕T 1683-2018 青海省農牧區(qū)公共廁所工程建設標準
-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總復習《圖形的運動》北師大版.--共20張PPT
- 加油站操作員職業(yè)技能鑒定試習題庫(中級工版)
- 最新房地產開發(fā)預算表
- 弱電智能化物業(yè)人員人員培訓記錄
- 線性代數(shù)期末試題同濟大學第五版附答案
- 家庭住房情況查詢申請表
- 最新民間非盈利組織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EXCEL版
- 甘肅省城鎮(zhèn)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程(試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