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檢測試題C卷 附解析.doc_第1頁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檢測試題C卷 附解析.doc_第2頁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檢測試題C卷 附解析.doc_第3頁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檢測試題C卷 附解析.doc_第4頁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檢測試題C卷 附解析.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市(區(qū)縣) 姓名 準考證號 密.封線內.不. 準答. 題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檢測試題C卷 附解析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120分鐘,本卷滿分為150分。 2、請首先按要求在試卷的指定位置填寫您的姓名、準考證號等信息。 3、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線內答題,否則不予評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1、教師或其他人與學習者共同完成學習活動,為學習者提供外部支持,幫助他們完成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這種教學方式屬于( )。A探究學習B支架式教學C情境教學D合作學習2、在教育調查研究中,為獲取相關資料而對一所學?;蛞粋€學生進行的專門調查屬于( )。A.全面調查 B.重點調查C.抽樣調查 D.個案調查3、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 )。 A班級活動 B文學藝術活動 C群眾性活動 D社會公益活動 4、校風、教風和學風是學校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就課程類型而言,它們屬于( )。A.學科課程B.活動課程C.顯性課程D.隱形課程5、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突襲(比如應該學習新知識卻進行考試),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這種做法的依據(jù)是學習的( )。A準備律B練習律C效果律D刺激6、下大雨的時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淋得很濕。以后,每當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這是( )。A條件反射B逃避條件作用C回避條件作用D頓悟7、羅老師講解“觀潮”這篇課文時,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真切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他在教學中貫徹了( )。A.直觀性原則 B.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8、人類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 )。A、學記 B、孟子C、論語 D、中庸9、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看電視作為強化物獎勵兒童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的行為,最合適的安排應該是( )。A讓兒童看完電視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業(yè)B限定每周看電視的適當時間C懲罰孩子過分喜歡看的行為D只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后才能看電視10、人本主義心理學按照學習對學習者的個人意義,將學習分為( )。A有意義學習和無意義學習B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C發(fā)現(xiàn)學習和接受學習D認知學習和動作學習11、某中學為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組織學生觀看建國大業(yè)等愛國主義影片。該校采用的這種德育方法是( )。A.實際鍛煉法B.情感陶冶法C.說服教育法D.個人修養(yǎng)法12、江金當了一段時間教師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夠適應教學的基本要素,此時他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如何提高學生成績、教好每一堂課。按照福勒的教師成長階段論,江金處于(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C、關注情境階段 D、關注自我階段13、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倡導的是( )。A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 B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C教學與發(fā)張理論 D范例教學理論14、教育能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xiàn)實的勞動力,是( )再生產(chǎn)的重要手段。A、生產(chǎn)力B、人才C、勞動力D、科學知識15、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學期伊始化學課李老師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摸底考試,初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有關能力。這種考試屬于( )。A、形成性評價B、診斷性評價C、總結性評價D、相對性評價16、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子認為,人的發(fā)展有如白布放進染缸,“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則變,其色亦變”。墨子這種觀點屬于( )。A.遺傳決定論B.環(huán)境決定論C.教育主導論D.主體能動論17、在教育研究中,通過考察事物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揭示其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方法是( )。 A.調查法 B.訪談法 C.歷史法 D.實驗法 18、提出“離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學家是( )。A.比奈B.推孟C.韋克斯勒D.高爾頓19、學生的興趣、好惡、意志以及其他個性品質等因素實際上是指( )。A智力因素B非智力因素C理性因素D感知因素20、如果讓六個月嬰兒走路,不但徒勞而且無益。同理,讓四歲的兒童學高等數(shù)學,也難以成功。這說明( )。A.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發(fā)展過程及其階段B.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對人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C.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D.遺傳素質決定人發(fā)展的最終結果21、認為凡是可以教給別人的知識,相對來說都是無用的,而能夠影響個體行為的知識,只能是他自己發(fā)現(xiàn)并加以同化的知識的心理學家是( )。A羅杰斯B馬斯洛C榮格D孟祿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1、根據(jù)過度學習的規(guī)則,學習時復習的次數(shù)越多越好。2、學習材料的灌度越大,越難以產(chǎn)生遷移。3、行為改變都是學習的結果。4、品德的心理結構具有統(tǒng)一性。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1、為什么教育對人的發(fā)展起主導作用?2、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有哪些?3、思維品質主要包括哪些方面?4、簡述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四、材料分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1、“照本宣科”的張老師張 老師教高中歷史。他上課有一個-7慣:就是不斷地換眼鏡。張老師有兩副眼鏡,一副是近視鏡,一副是老花鏡。他讀課本的時候,就戴老花鏡。他一旦戴 上了老花鏡,就像黃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輕易抬頭。有時學生不聽他上課,吵鬧太厲害,他就換上他的近視鏡,抬頭看著學生,大吼一句:“閉嘴,吵什么 吵?!薄安皇墙探滩?。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師魏老師是學校新來的大學生,也是學校唯一的大學本科畢業(yè)生。開學后,全校老師都來聽魏老師上課。魏老師的課令老師們大開眼界:他根本不講課文,不知從哪里選了一篇課文把原來的課文給替換下來。校 長支持魏老師的做法,說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師也解釋,現(xiàn)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課程標準。所以,沒有必要拘泥于課本,教師應 該開發(fā)自己的教材。學校老師們很不服氣,按照他們的經(jīng)驗,考試雖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識點,但教材上的知識點總是重要的,怎么會忽然變得與教材沒有關系了 呢?幾個月后,有學生家長來找校長投訴,抱怨魏老師不講課本,教學太隨意了。校長雖然安撫家長說“老師有權利調整教材”,但家長的投訴讓校長開始對魏老師的教學方法產(chǎn)生懷疑。期末考試到了,閱卷的結果是:魏老師班上的語文成績最差。問題: “新課程”有一個流行的課程口號:“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個口號是有意義的,但也容易誤解。結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張老師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師的“隨意調整”的?2、“差生”的成績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員,我也曾努力過,刻苦過,但最后卻被一盆盆冷水澆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語考試來說吧,我學英語覺得比上青天還難,每次考試不是個位數(shù)就是十幾分,一次教師罵我是蠢豬,我一生氣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個英語第一名。心想這次老師一定會表揚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師一進教室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我:“你這次考的這么好,不是抄來的吧?”聽了這話,我一下子從頭涼到腳,難道我們差生就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了嗎?問題:透過這個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對現(xiàn)行評價制度和評價方法的恐懼,不滿與無奈?,F(xiàn)行課程評價存在哪些主要問題?第 5 頁 共 5 頁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1、B2、【答案】D。解析:個案調查法是針對單一個體在某種情境下,采用各種方法,廣泛系統(tǒng)地收集有效、完整的資料,從而進行深入細致研究的方法。3、C4、D5、A6、B7、A8、A9、D10、A11、答案:B12、C13、C14、答案:C15、B16、B17、C18、C19、【答案】B20、A21、A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1、【參考答案】錯誤。過度學習是指在學習達到剛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學習。過度學習并不意味著復習次數(shù)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l50時,記憶效果越好;超過150時,效果并不遞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厭倦、疲勞等而成為無效勞動。2、該說法錯誤。一方面,奧蘇貝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該遷移理論指出,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認知結構可利用性高、可辨別性大、穩(wěn)定性強,就能促進對新知識學習的遷移。學習材料如果與學習者頭腦中認知結構建立起一定的聯(lián)系,是可以發(fā)生遷移的。另一方面,從遷移的角度說,學習材料如果具備科學、合理的邏輯關系,能體現(xiàn)出事物的各種內在聯(lián)系,各材料的構成要素能整合成為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也是有利于學習遷移的。所以,學習材料難度越大,越難以產(chǎn)生遷移的說法是錯誤的。3、答案:錯誤。行為改變并不一定都是學習的結果。學習是通過練習和反復經(jīng)驗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有些行為改變,如酒后的一些行為,并不是學習。4、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品德的知、情、意、行具有統(tǒng)一性。一個人的思想品德是多種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機統(tǒng)一。四種成分既各有其重要地位作用,又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構成品德的完整面貌。學生品德的形成有賴于四種心理成分的協(xié)調發(fā)展。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1、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的原因是: (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2)學校教育是隨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3)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各種因素。 (4)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tǒng)和深刻。 2、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有:(1)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2)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3)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均衡性;(4)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互補性;(5)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3、【參考答案】思維品質,實質是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征。思維品質反映了不同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個方面。4、【參考答案】(1)確定班級發(fā)展目標;(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的規(guī)則和秩序;(4)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5)培養(yǎng)集體輿論和班風。四、材料分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1、【參考答案】課程改革不是單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學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課程理念乃至整個教育觀念更新的系統(tǒng)變革。張老師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師的“隨意調整”都不符合課程改革理念,都不能被采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課程改革和設置:(1)要增強課程內容的生活化、綜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隨意調整”。 (2)新課程不能是單一的理論化、體系化的書本知識,而是向學生呈現(xiàn)人類群體的生活經(jīng)驗并納入到學生世界中加以組織。(3)新課程的內容應是著重培養(yǎng)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4)在選擇課程結構進行重建時,應該強調綜合性、加強選擇性并確保均衡性。(5)各科目課程設置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已有經(jīng)驗,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2、(1)評價功能失調,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激勵、發(fā)展的功能,表現(xiàn)在學生身上就是學生只關心考試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幾名,而很少關心考試中反映出來的自身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2)過分關注活動的結果(如學生成績、教師業(yè)績、學校升學率等)。忽視被評價者在活動的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忽視對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忽視對教育活動發(fā)展、變化過程的動態(tài)評價。(3)評價主體單一,基本上沒有形成學生、教師管理者、教育專家、家長等多主體共同積極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忽視了評價主體多源,多向的價值,尤其忽視自我評價的價值。(4)評價標準機械、單一,過于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