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說課稿-漫畫清高.doc_第1頁
教師說課稿-漫畫清高.doc_第2頁
教師說課稿-漫畫清高.doc_第3頁
教師說課稿-漫畫清高.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漫話清高一、教材分析 :漫話清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說理性散文。說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蘊深廣,給人以哲理的啟示和情感的熏陶。單元教學目標是品味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義深刻的語句。“清高”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獨特的概念和價值觀念。清,水也;高,山也。清高者,其為人必清白如水,孤高如山。金開誠先生在他的漫話清高一文中,旁征博引,融通古今,以“漫話”的形式讓我們了解到“清高”的歷史源流、文化底蘊、價值取向及其思想行為在當今社會中的表現。教學重點是領會作者對清高內涵的界定以及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難點是認識清高在當代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實際,分析本文特點,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清高”的內涵及歷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的當代意義。 3、品味文化隨筆的藝術特色。 三、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習”和“問題探究”的教學方法。 通過文本研習,整體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作者的主要觀點。通過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對話的語文課堂。 四、教學設計:導入:我們有時會聽到人們用“清高”評價他人?!扒甯摺笔前x還是貶義?古人是如何看待“清高”的?今天我們還要不要“清高”?“清高”背后的歷史源流、文化底蘊以及它所代表的價值取向到底是什么?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學者金開誠的漫話清高。 二作者介紹 金開誠,男,1932年生,江蘇無錫人。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1955年北京大學畢業(yè),歷任北京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校務委員會副主任。1981年入社,曾任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會員。第八屆中央常委,第九屆中央副主席,中央宣傳部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現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中華文化學院副院長,九三學社中央宣傳部部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三理清思路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概括每段大意。 第1段:釋清高。第2段:傳說中第一個清高的人許由。第3段:清高與富貴無緣。第4段:純正的清高者陶淵明第5段: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須有才。第6段:評定清高是相當嚴格的。第7段:評定清高的標準是模糊的。第8段:“清高”的現代意義。 3概括本文的思路 清高的含義:清白正直、高風亮節(jié)、孤獨、孤僻、孤高。 古代清高的模式:不能(愿)做官、與富貴或顯貴無緣、必須有才。 古代評價清高的標準:既嚴格又模糊。 清高的現代意義:仍需保留一點清高。 四、課文內容探究: 問題思考:討論研究:(媒體展示) 1、作者是怎樣解釋“清高”一詞的意義的?【明確】所謂“清高”,辭海解釋為“不慕榮利,潔身自好”,應該是含有褒揚之義的,作者認為“清”即是“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也是有褒贊之義的。在中國人的詞匯中,凡跟“清”字搭上關系的,往往有稱譽的意思,如:卓越才能者名為清才,志行高潔者稱為清士,儒雅文章則說清文,廉潔奉公者頌為清官,純潔之友情則譽為清交,如今清字與“高”沾上了,想來該是頂量級的稱譽了吧,然作者說“高”非是“高風亮節(jié)、德高望重”之“高”,而總要帶上“孤高或孤僻”,甚至是“孤高”。蘇軾有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芍^高矣,又是多么的孤獨啊,看來清高是要有一定的代價的,海子說“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一種與幸福生活的距離,是一種與現實格格格不入,丅高的代價就是“孤獨”。因此“清高”的名聲首先落到那些遺世寂居的文人隱士頭上。2、作者舉許由與陶淵明的例子分別說明了什么?【明確】許由與陶淵明的例子是為了說明“清高與顯貴、富貴無緣”許由是傳說中第一個清高之士,他因有德有才,而被定為唐堯位置的第一人選,而當天下人需要他的時候,他卻逃之夭夭,而世人卻對其行為大加褒贊,長久以來傳為美談。有德有才者棄天下蒼生于不顧,視鄭重托付為污染,實在讓人想不通,你能想得通嗎?因為清高在古代是受人贊揚的,而這種美談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的價值取向。在作者的眼里陶淵明無疑是個古代清高的樣板,是個非常突出純正的清高之士?;叵胍幌挛覀儗W到過的陶淵明的詩文,或許我們能夠有個更清晰的感受。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愿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碧一ㄔ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 /“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以而吹衣,”歸去來兮辭。字里行間飽含對自由的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充滿了擺脫官場樊籠的欣喜。菊花傲霜開放、凌寒不凋;花容艷美、韻致高雅,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一,深受世人喜愛,也備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 由許與陶,可見在傳統的歷史文化心理當中,有才能而不趨同社會主流的且不會獲得較多的物質享受(富)和社會地位(貴)的人通常會被評價為“清高”,許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與機會,卻不屑為人君;陶不愿做官,卻以過人的詩才而揚名雖然詩才不一定證明他可以做官。因此古代士人的價值取向是頗為混亂的了。3、林和靖、倪云林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明確】要獲得清高之名,必須要有才。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賞析百花都凋殘了,只有梅花開得茂盛美好;小園的風光都被梅花獨占了。梅花疏淡的影子橫斜地倒映在清淺的水里,清幽的香氣在黃昏朦朧月色里飄散著。白色的鳥兒被梅花吸引住了,要飛下來時先偷看一眼;粉蝶如果有知覺,也該會消魂。幸喜我能以詩和梅花親近,唨不到那些花天酒地的權貴來湊趣了。 4、李白與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別說明了什么?【明確】假清高的李白一生都在摧眉折腰事權貴。李白的例子說明清高的評定標準是嚴格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有不世之才華,又鄙視功名利祿,應該說很是符合“清高”之名,但有人認為他有時用世之心過切,又很是自負,缺少恬退之心,而且得志時洋洋,失意時傲慢,故難得“清高”之名孟浩然的例子說明清高評定的標準是模糊的;孟浩然是唐時與王維其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其詩或雄勁有力,或清新秀美,或見是個有才之人,而且偶有用世之心,但一生未仕,還縱情詩酒之中,竟至于有官不做,隱居后也有恬淡之志,卻也未立于清高之榜,可見清高的標準也是很這模糊的。由清高的評定標準可見,“清高”不是一個非要弄清楚不可的重要概念,雖然這個詞含有褒義,但也算不上是對一個人的較高評價。5、作者認為“清高”在當前市場經濟的社會里有什么意義?(“清高”這種獨特的價值觀和思想行為在今天的社會仍然延續(xù)下來。沒能致富的人自視清高,至少可以保持心理的平衡;發(fā)財致富甚至既富且貴的人如果講一點清高,被認為于人于己都有好處所以“清高”這個概念至今仍有生命力。) D、討論延伸:在當今商品經濟的大潮中,這“清高”已難有容身之地,且不說那粗制濫造,泡沫泛起的學風,敗壞學術研究的聲譽,就是那學術腐敗的丑聞也是不絕于耳,為了爭名爭利爭評獎爭職稱,不惜抄襲、剽竊、弄虛作假,拉關系,送紅包,甚至雇人代筆,假文憑,假學歷屢見不鮮,這種學術蝗禍,打而不絕,濁浪滔滔,何處言清高? 結合課文對清高的理解以及末段文字,聯系現實,談談你對清高這一現象的理解。(1)“清高”在古代的積極性和消極性(2)“清高”在當代還有沒有必要? (開放性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都要肯定)5.總結:作者用文章來開導社會,通過漫話的方式,告訴我們“清高”是一種世俗的價值取向格格不入的行為與思想,清高的人一般不會趨向于社會主流的價值導向,因而不會獲得較多的物質享受與社會地位。它只代表一種不從眾的情感態(tài)度、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是自我意識和性格的一種自然體現,它拒絕平庸,蔑視媚俗,鄙棄愚腐,因此總要傷人,因此總被人敬而遠之,更是失寵于權勢與財富。但是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心理現象,在新時代條件下我們應該辨證的去看待。社會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不應以道德滑坡和人格、尊嚴的喪失為代價。恰恰相反,社會越進步,市場經濟越完善,道德水平應當越高,人格和尊嚴越應被人所重視。在各種機遇、選擇、挑戰(zhàn)接踵而至的時候,能正確地抵制各種誘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受傷害,保持清高的品質,那就十分可貴了。6.作業(yè)布置:以清高為話題結合生活實際,寫一篇800左右的作文,文體不限,題目自擬。板書設計:清高的含義:清白正直、高風亮節(jié)、孤獨、孤僻、孤高。 古代清高的模式:不能(愿)做官、與富貴或顯貴無緣、必須有才。 古代評價清高的標準:既嚴格又模糊。清高的現代意義:仍需保留一點清高。 五、說課方案的自我評價 主要優(yōu)點:對課文的地位和教學的重點焦點把握得比較準確和到位。教法主要是用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的教法,輔以多媒體演示手段也比較恰當,較好地為教學目標服務。學法指導,無論是了解生字、生詞及詞義,了解作者這些基礎知識,還是自讀感知,深入理解課文和討論,始終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做法,使學生始終能圍繞課文重點和焦點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長知識,發(fā)展智力,體驗情感和培養(yǎng)能力。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教學過程完整而簡潔。教學導入有趣,教學展開能緊緊圍繞課文重點和焦點,問題設計不貪多求全,敢于大膽取舍。突出重點,解決焦點也較明顯。在教學設計中注意貫徹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師生互動,教法與學法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教學設計中最出彩的地方是“你眼中的清高”這個討論,也是課堂教學帶來高潮之處。教學總結干脆有力。 還需要完善的地方:假如是安排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