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語代詞大全一、現代漢語-代詞人稱代詞你我他它她大家自己你們我們咱們她們他們它們指示代詞近指這這兒這么這里這會兒這樣這么樣遠指那那邊那兒那里那樣那么那會兒那么樣其它每各某另疑問代詞誰哪幾什么怎么哪里二、古代漢語-代詞人稱代詞朕我吾予余爾女汝若而乃之其厥指示代詞是之此斯茲彼夫其疑問代詞誰孰何曷奚胡惡安焉疑問代詞者所現代漢語代詞人稱代詞:你 我 他 它 咱們 大家 自己指示代詞:這 那 這兒 那邊 各 每疑問代詞:誰 什么 哪 怎么 哪里 幾古代漢語代詞代詞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用的詞。古代漢語的代詞可以分為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無定代詞、特殊代詞等五類。它們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充當主語、賓語、定語或補語。一、人稱代詞(一)第一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代詞有“臺(y)、卬(ng)、朕、吾、我、予、余”等。如楚辭?離騷:“朕皇考曰伯庸?!弊郧厥蓟式y一中國后,專用做皇帝的自稱。常用的:吾、我、予、余?!拔帷币话阕髦髡Z或定語,只有在否定里纔可作前置賓語。(二)第二人稱代詞爾、女、汝、若、而、乃從語法看,“爾”“女(汝)”“若”都可作主語、賓語和定語,“而”“乃”一般只用作定語,很少作主語,不作賓語。從語義看,相對“而”“乃”而言,“爾”“女(汝)”“若”是比較隨便的稱呼,一般用于稱呼下級、晚輩或平輩。(三)第三人稱代詞第三人稱代詞有“之”“其”“厥”等。之,一般作賓語其,一般作定語。人稱代詞單復數同形。(1)愛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隱公元年)(2)桓公親逆之于郊,而與之坐。(國語?齊語)(3)放之山下。(柳宗元三戒?黔之驢)(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蒲松齡聊齋志異?狼)“其”主要有兩種用法:一是作定語,表示領屬關系;二是充當主謂詞組或分句的主語。例如:(5)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6)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北冥有魚)(7)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8)百姓皆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史記?陳涉世家)例(5)和例(6)中的“其”分別充當定語,例(7)和(8)中的“其”充當主語?!柏省钡挠梅ù笾屡c“其”相當,但只能作定語,不能作為主謂詞組的主語?!爸薄捌洹辈皇峭陚涞牡谌朔Q代詞,它們也可以用于指代說話者或者聽話者一方。(11)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12)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晉靈公不君)(13)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于大事,子為我問孟子。(孟子?滕文公上)(14)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觸龍說趙太后)值得注意的是,先秦漢語中“他”不是第三人稱代詞,只表示“其它、別的”等意義,屬于指示代詞?!八弊鳛槿朔Q代詞是中古時期纔產生的用法。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單復數基本上是同一形式,只能根據上下文語意來判斷。有時也會在第一或第二人稱代詞后加“儕、屬、曹、輩”等表示復數,意思是“這些人、我們這些(這幫)人、你們這些(這幫)人”等。(15)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左傳?昭公元年)(16)不若,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17)戲問垂綸客,悠悠見汝曹。(杜甫渡江)(18)狼曰:“吾非固欲負汝,天生汝輩,固需吾輩食也。”(馬中錫東田文集?中山狼傳)二、指示代詞指示代詞是指用于指稱或區(qū)別人或事物的代詞,主要分近指和遠指兩類,有“是、之、此、斯、茲、彼、夫、其”等?!笆恰⒅?、此、斯、茲”表示近指,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這”。其中“是”“此”“斯”“茲”可以作句子的主語、賓語或定語。近指代詞“之”,只能作定語,可譯為“這”或“這樣”?!氨恕薄胺颉薄捌洹钡缺硎具h指,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那”。“彼”可以作主語、賓語或定語?!胺颉薄捌洹币话阒荒茏鞫ㄕZ。指示代詞除了近指遠指這兩類外,還有“他、然、爾、焉、諸”等,用法各有特點。“他”具有旁指的作用,表示某種范圍以外的人或事物,義為“其它的”。在古代也寫作“佗”或“它”,可作句子的賓語或定語。“然、爾”作為指示代詞,主要作謂語,表示“如此”,指代上面所講的情況?!把伞薄爸T”是兩個比較特殊的詞,一般稱為兼詞。其中,“焉”常用作補語,相當于“于+是(之)”;“諸”字相當于代詞“之”和介詞“于(乎)”的合音。例如:(29)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列子?湯問)例(29)中的“投諸”相當于“投之于”即“投放在”。三、疑問代詞疑問代詞是指用來提出問題或表示疑問的代詞。共九個:(一)詢問人的:誰、孰 。(二)詢問事物的:何、曷、奚、胡。(三)詢問處所的:惡、安、焉。注意賓語前置的例句。如:(3)(17)(18)(19)(3)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17)許子奚為不自織?(孟子?滕文公上)(18)胡為至今不朝也?(戰(zhàn)國策?齊策)(19)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戰(zhàn)國策?趙策)四、特殊代詞“者、所”是古漢語中比較特殊的代詞。這種特殊體現在它們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必須和其它詞(詞組)構成“者”字詞組、“所”字詞組,纔能充當句子成分。(一)者“者”字詞組的構成有如下幾種情況:1.形容詞(詞組)、動詞(詞組)、主謂詞組+者,表示“的人”“的事物”。(1)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論語?子張)(2)子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國語?越語)(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4)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柳宗元三戒?黔之驢)(5)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李斯諫逐客書)2.名詞(詞組)+者“者”復指前面的名詞。譯為:“這個人”“這種東西”之類,或不譯。(6)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7)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論語?泰伯)3.數詞+者譯作“種東西”“個方面”等。(8)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圣王之制也)(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有時只是表示在某個范圍內與其它部分的區(qū)別,多為表示年齡。例如:(1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國也)當“者”字所指代的對象已經出現時,“者”字詞組作為定語,放于名詞(詞組)后面,作補充說明。有時還通過“之”將名詞(詞組)與“者”字詞組連接起來。表現為以下兩種形式:1.名詞(詞組)+“者”字詞組(1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記?刺客列傳)(12)于是漢王求人類張耳者斬之。(史記?張耳陳余列傳)(13)問左右群臣習事通經術者,莫能知。(史記?滑稽列傳)2.名詞(詞組)+之+“者”字詞組(14)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史記?匈奴列傳)(15)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韓愈雜說)(二)所1.所+動詞(詞組)(16)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荘子?養(yǎng)生主)(17)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蘇軾石鐘山記)(18)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木蘭詩)(19)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20)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21)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孟子?滕文公上)當“所”+形、數、名、代詞時,這些詞活用作動詞。如(22)(24)。(22)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李斯諫逐客書)(23)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荘子?田子方)(24)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25)道者,萬物之所然也。(韓非子?解老)2.所+介+動詞(詞組)。(26)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陶淵明桃花源記)(27)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晏子春秋?內篇問上)此外,“者”字詞組與“所”字詞組都是偏正關系的名詞詞組,但是兩者不完全相同。從語序看,“者”字詞組是前偏后正,“所”字詞組是前正后偏。從語義看,“者”字詞組中的“者”用在動詞后,表示動詞的施事;“所”字詞組中的“所”用在動詞前,表示動詞的受事。如“學者”是指學習的人,“所學”是指學到的東西。五、無定代詞無定代詞是指代對象為不定的代詞,所指代的并不肯定是何人、何物。主要有“或”“莫”?!盎?、莫”都只能作主語,前面都可以有先行詞。“或”是肯定性的無定代詞,指代人或事物,作主語,表示“有人”“有的”。要和現漢的連詞“或者”相區(qū)別。(1)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韓非子?說林上)(2)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水經注?江水)這種指代往往是泛指某種人、物。有時“或”的前面有先行詞語表示指代的范圍,“或”表示其中的一部分。例如:(3)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史記?陳丞相世家)(4)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宋人獻玉)有時候,還可以連用幾個“或”,分別指代整體中的不同部分。例如:(5)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孟子?告子上)(6)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溃蛞詾橥?。(史記?陳涉世家)“莫”是否定性的無定代詞,指代人或事物,作主語,表示“沒有”。例如:(11)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晉靈公不君)有時“莫”前面有名詞,表示“莫”所指代的人或事物的范圍。例如:(14)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諫厲五弭謗)(15)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晉靈公不君)古代漢語中“莫”除作無定代詞外,還作副詞用,要注意區(qū)別兩者的不同。無定代詞“莫”在句中充當主語,表示“沒有”,副詞“莫”一般在謂語前用作狀語,表示“不”“不要”。例如:(19)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詩經?小雅?采薇)(20)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李白江上望皖公山)文選繞梁三日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注解:1.本篇選自列子?湯問。3.窮:窮盡、窮究。5.辭:告別,辭別。6.止:留住,留下。7.餞:以酒食送行。衢(q):四通八達的道路。8.撫節(jié):輕輕地敲打節(jié)拍。撫,“拊”的借字,輕輕地敲擊。9.振:“震”的借字,震撼,震動。10.遏:遏止。11.乃:副詞,于是。謝:道歉。反:返回,后作“返”。1.終身:一輩子,終盡此身。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蛾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讀音bin,鼓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fā)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通仿,效仿)娥之遺聲?!弊⒔猓?.顧:此處用本義,意為回頭看。3.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之:動詞,到去。4.匱:竭盡,缺乏。6.鬻歌假食:通過賣唱來求得糧食。鬻:賣。假:借,這里指求食。7.去:離開。9.絕:停止。10.左右:附近的人。以:動詞,認為。11.逆旅:客舍,旅店。13.曼聲:拉長的聲音。15.涕:眼淚。16.遽(j):迅速,急忙。17.抃(bin):鼓掌表示歡欣。20.放:“仿”的借字,仿效。提示:詞義:窮、之、匱、假、逆旅假借字:撫(拊)、振(震)、放(仿)紀昌學射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wèi),學射于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于飛衛(wèi)。飛衛(wèi)曰:“爾先學不瞬,而后可言射矣?!奔o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注解:21.本篇選自列子?湯問23.彀:張滿弓。1.巧:(射箭的)技巧,技能。過:超過,超出。2.爾:你。瞬:眨眼。4.偃:仰面臥倒。機:這里指織布機。5.承:承受,接受,這里指向上看。牽挺:織布機的腳踏板。二年之后,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wèi)。飛衛(wèi)曰:“未也,必學視而后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懸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wèi)。飛衛(wèi)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弊⒔猓?.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即使是用錐子的尖端碰到眼眶也不眨眼。末,末端,末梢,這里指錐尖。倒:“到”的借字。眥:眼眶。10.牦:動物身上的長毛。牖:窗戶。11.旬:十天。12.浸:程度副詞,表示逐步進行,漸漸。大:形容詞用作動詞,變大。17.蹈:跳。拊:敲擊,拍打。膺:胸。紀昌既盡衛(wèi)之術,計天下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wèi)。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鋒相觸,而墜于地,而塵不揚。飛衛(wèi)之矢先窮。紀昌遺一矢,既發(fā),飛衛(wèi)以棘刺之端捍之,而無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請為父子??吮垡允?,不得告術于人。注解:18.既:副詞,已經。盡:窮盡,這里指全部學到。術:技藝,這里指的是射箭的技藝。19.計:估計。敵己:和自己匹敵。20.謀:考慮,謀劃。殺:殺害。21.交射:對射。1.觸:碰撞。2.墜:落下。3.窮:用盡。5.捍:抵御,抵擋。6.差:誤差,偏差。8.涂:道路,后作“途”。10.克:“刻”的借字。提示:詞義:瞉、浸、膺、 敵、捍假借字:倒(到)、克(刻)九方皋相馬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弊⒔猓?1.本篇選自列子?說符。相:省察,考察。13.子姓:子孫。14.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尋找)一般的駿馬可以從形體、外貌以及筋肉、骨骼的生長狀態(tài)來考察。16.若滅若沒,若亡若失:千里馬的形態(tài)特征若明若暗,若有若無,恍惚迷離,很不容易識別。意思是千里馬是不能夠通過形態(tài)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景德鎮(zhèn)藝術職業(yè)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專題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小動物疾病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能源材料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軟件項目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鎂質瓷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新馬高級中學高中歷史一導學案第課太平天國運動
- 病毒處理器技術解析與實戰(zhàn)應用
- 2025年上海奉賢第二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高鐵前臺設計方案
- 2025年江西上饒市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DB23T 3414-2023 黑龍江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
- 土壤侵蝕原理-福建農林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jié)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羽毛球館前臺服務合同范本
- 扇形板課程設計說明書
- 無人車輛保養(yǎng)方案
- 真菌熒光染色的-臨床應用課件
- 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學考科目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
- 一下語文期末復習教案
- 樁基施工規(guī)范
- 兒童康復科臨床路徑培訓課件
- 橋梁工程施工日志天施工日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