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時間的腳印.doc_第1頁
8 時間的腳印.doc_第2頁
8 時間的腳印.doc_第3頁
8 時間的腳印.doc_第4頁
8 時間的腳印.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 時間的腳印【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的說明方法以及表達方式,理解文章的結構順序;掌握題目所提出的問題,了解文章說明的事理;弄清本文的說明層次;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準確性。過程與方法:積累文中重點字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探究的能力;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培育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感情;教引學生善于觀察自然現(xiàn)象并從中悟出一定道理?!窘虒W重、難點】重點:(l)本文的說明層次。(2)本文的語言特色。(3)本文的寫法特點。難點:本文說明的層次?!菊n型、課時安排】:新課、2課時。【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延伸法【教學手段】:多媒體資源、有關課文圖片、資料【三分鐘教育】:第一課時【課時目標】: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并積累詞語;掌握文中的說明方法以及表達方式,理解文章的結構順序;掌握題目所提出的問題,了解文章說明的事理?!窘虒W過程】一、新課導入先來欣賞圖片,第一張“恐龍化石”、第二張“三葉蟲化石”、第三張自然界中的沉積巖。(屏幕顯示)。我們看到的這些巖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時,還記下了時間的痕跡。那么,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時間的腳印。(屏幕顯示標題)二、寫作背景本文選自時間的腳?。ńK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動??破兆骷姨帐例埉厴I(yè)于北京大學地質系,參加工作后長期與地質學科打交道,在國家推動科學普及和科學大眾化的倡導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寫作,尤其是針對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較多。這篇科普文章以記錄時間的方式為切入點,向我們介紹了有關巖石的豐富而有趣的科學知識三、整體感知課文1聽課文錄音或學生分讀課文,提出要求:(1)標出自然段序號;(2)圈出讀音有困難的字、詞;(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結構。2為生疏字注音(根據(jù)“詞語手冊”等實際情況作增刪),掃清文字障礙。(1)讀準字音蹤跡(zn) 腐蝕(sh) 渾濁(zhu)山麓(l) 沙礫(l) 龜裂(jn)帷幕(wi) 刨刮(po) 溝壑(h)??菔癄€(k) 楔形(xi) 鐘鼎文(dn)(2)辨清字形(3)理解詞語腐蝕:通過化學作用,使物體逐漸消損破壞;人在壞的思想、行為、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下逐漸變質墮落。(本文用義項)渾濁:(水、空氣等)含有雜質,不清潔、不新鮮。??菔癄€:海水枯干,石頭粉粹?,F(xiàn)多用于形容經(jīng)歷極長的時間,但本文是原意。山麓:山腳。龜裂:裂開許多縫子。刨刮:刮平。溝壑:山溝。膠結:半流體干燥后變硬黏結在一起。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 以時間的腳印為題目有什么好處?文章的題目時間的腳印,是從高士其時間伯伯一詩中引申借用來的。其擬人化手法的運用,形象地說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巖石中都潛藏著時間的蹤影,以引起人們的探究欲望和閱讀興趣。本課小結:大家對課文的有關語句的意蘊內涵發(fā)表了很多見解,如果你還有自己獨特的體會和疑惑之處,還未在投影中展示,可以再次補充,我們結合課文內容共同探討解決。板書設計: 8、 時間的腳印第一課時1、板書讀準字音2、板書辨清字形3. 板書理解詞語布置作業(yè):抄詞各三遍。課后反思:第二課時【課時目標】:掌握題目所提出的問題,了解文章說明的事理;弄清本文的說明層次;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準確性;提高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培育科學精神?!窘虒W過程】一、再讀課文,梳理結構1.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說明巖石“是記錄時間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種”。2.第二部分(第5至第29自然段)分層次地詳細說明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這部分分三層。3.第三部分(第30自然段至全文完)總結全文,說明巖石記錄時間的意義,號召人們進一步去大自然找尋時間的蹤影,去一步步走向地下的寶庫。二、感悟精彩句子1.“狂風來了,洪水來了,冰河爬來了”。如此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巖石受“攻擊”的畫面,甚至讓讀者似乎感受到巖石不堪眾多因素的“攻擊”慢慢“爛”下去的“痛苦”。2.“如果大量的水結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緩慢地移動著,破壞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鐵帚從地上掃過,刨刮著所遇到的一些石頭”。將冰河的移動比喻成鐵帚掃過地面,足見冰河對巖石破壞作用的巨大。三、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這篇文章的主旨?本文以充滿智慧的筆觸,娓娓而談巖石能夠記錄時間的腳印的原因,記錄的內容和人類讀懂大自然這種記錄的重大意義,以豐富的實例和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引起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四、深入研讀,探究方法1.條理清晰,有邏輯性。文章第二部分,首先總說自然界各種物質的運動。然后分說巖石“爛掉”的原因和過程。接下來分說巖石生成的過程和歷時的漫長。最后總說巖層與巖層之間的順序記錄時間的蹤跡。層次分明,條理清晰。2.語言生動形象。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把時間擬人化,既給人以知識,又給人一種親切感。例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式,如“炎熱的陽光烘烤著它,嚴寒的霜雪冷凍著它,風吹著它,雨打著它”說明了巖石遭受到來自多方面的破環(huán)。再如,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說明生動、形象,如“如果大量的水結成了冰,刨刮著所遇到一些石頭”。五、方法活用,片段作文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塊看似普通的巖石,就能記下時間的痕跡,保存歷史的記錄??梢哉f:巖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巖石是大自然的語言。巖石還可以比作什么?請你用“巖石是”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課堂小結:能夠記錄時間的腳印的原因,記錄的內容和人類讀懂大自然這種記錄的重大意義,以豐富的實例和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引起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板書設計作業(yè)布置:課后反思:本次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