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必修1:第3章+第1、3節(jié)+細胞膜+細胞核.ppt_第1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必修1:第3章+第1、3節(jié)+細胞膜+細胞核.ppt_第2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必修1:第3章+第1、3節(jié)+細胞膜+細胞核.ppt_第3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必修1:第3章+第1、3節(jié)+細胞膜+細胞核.ppt_第4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必修1:第3章+第1、3節(jié)+細胞膜+細胞核.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綱展示 1 細胞生物膜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2 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3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4 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實驗 熱點考向 1 細胞膜的成分及其功能2 生物膜系統(tǒng)的組成及功能3 線粒體 葉綠體 核糖體 高爾基體 內質網 中心體 液泡 溶酶體的結構與功能4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及相關實驗設計分析 一 細胞膜的成分1 細胞膜的組成成分 1 細胞膜主要由和組成 還含有少量的 2 在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中 最豐富 功能越復雜 的種類和數量越多 脂質 蛋白質 糖類 蛋白質 磷脂 2 細胞膜的制備制備細胞膜常選用動物細胞作材料 其原因是該類細胞中無 哺乳 成熟的紅 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 二 細胞膜的功能1 保障功能將細胞與分隔開 保障了細胞內部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 外界環(huán)境 2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1 細胞需要的進入細胞 2 細胞產生的 和廢物排到細胞外 3 細胞膜的控制作用是 營養(yǎng)物質 抗體 激素 相對的 3 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1 通過細胞分泌的間接傳遞信息 如激素的信息傳遞 2 通過相鄰兩細胞的直接接觸傳遞信息 如精子和卵細胞的識別與結合 3 通過相鄰兩細胞間形成進行信息交流 如高等物細胞的胞間連絲 化學物質 細胞膜 通道 三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1 結構 核膜 層膜 把核內物質與分開核孔 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和核仁 與某種的合成和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 組成 由 是的載體 和組成形態(tài) 染色質 染色體 雙 細胞質 物質交換 信息交流 RNA 核糖體 DNA 遺傳信息 蛋白質 2 功能細胞核是庫 是細胞和的控制中心 遺傳信息 代謝 遺傳 1 細胞膜的成分 1 不同細胞的細胞膜中各組分的含量不同 這與細胞的功能有關 如功能復雜的膜中 蛋白質數量多 2 細胞膜的組分也會發(fā)生變化 如癌細胞膜上糖蛋白含量下降 產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質 2 細胞膜的功能 1 糖蛋白 也叫糖被 有保護和潤滑作用 還與細胞識別作用有密切關系 2 正常細胞癌變后 細胞膜上產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質 以此可以作為細胞是否癌變的指標之一 3 細胞膜對物質出入細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對的 環(huán)境中某些對細胞有害的物質有可能進入 有些病毒 病菌也能侵入細胞 例1 如圖表示各種膜的組成成分含量 圖示不能說明的是 A 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B 膜中的脂質和蛋白質含量的變化與膜的功能有關C 膜的功能越簡單 所含蛋白質的數量越少D 蛋白質在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 課堂筆記 選由柱狀圖數據可知 在各種膜中 脂質和蛋白質的含量相對較高 因此構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功能越復雜的膜中 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 如線粒體內膜和葉綠體片層膜 反之就越少 蛋白質與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作用有關 但從圖中所給數據不能確定 D 1 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 其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下列不屬于存在于正常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是 A 具有信息轉換功能的受體蛋白B 具有運輸功能的載體蛋白C 具有識別功能的糖蛋白D 具有運輸功能的血紅蛋白 解析 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內部 受體蛋白 載體蛋白和糖蛋白均存在于細胞膜上 答案 D 1 細胞核的結構 1 核膜 核仁和染色質都是真核細胞區(qū)別于原核細胞的重要特征 2 核膜 核仁和染色體在細胞分裂周期中表現為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3 核孔的數量 核仁的大小與細胞代謝有關 代謝旺盛 蛋白質合成量大的細胞 核孔數量多 核仁較大 2 細胞核功能的實驗分析 1 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實驗 實驗過程 實驗結論 美西螈皮膚顏色遺傳受細胞核控制 實驗分析 該實驗無對照組 可將白色美西螈胚胎細胞核移植到黑色美西螈去核卵細胞形成重組細胞進行培養(yǎng)作為對照 2 蠑螈受精卵橫縊實驗 實驗過程 實驗結論 蠑螈的細胞分裂 分化受細胞核控制 實驗分析 該實驗既有相互對照 又有自身前后對 3 變形蟲切割實驗 實驗過程 實驗結論 變形蟲的分裂 生長 再生 對刺激的反應等生命活動受細胞核控制 實驗分析 該實驗既有相互對照 又有自身前后對照 4 傘藻嫁接與核移植實驗 傘藻嫁接實驗過程 傘藻核移植實驗過程 實驗結論 傘藻 帽 的形狀是由細胞核控制的 實驗分析 傘藻核移植實驗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質的作用 從而證明是細胞核控制傘藻 帽 的形狀 例2 如圖為典型的細胞核及其周圍部分結構示意圖 請據圖回答 在 填標號 填相應名稱 1 只有在 細胞中 使用 顯微鏡才可以看到此圖所表示的結構 2 在有絲分裂過程中 4 在 期消失 3 3 主要由在細胞質中翻譯形成的物質以及 一起組成 前者是通過 進入細胞核的 4 圖中可見 1 和 的連通 使細胞質和核內物質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 5 細胞核的功能是科學家通過實驗得出的 下圖為漢麥林的地中海杯狀藻實驗 該實驗可說明 多選 A 決定杯狀藻的藻杯的形態(tài)發(fā)生的遺傳信息來自細胞核B 決定杯狀藻的藻杯的形態(tài)發(fā)生的遺傳信息來自細胞質C 杯狀藻的藻杯的形態(tài)發(fā)生是由細胞核和細胞質的遺傳信息共同作用的結果D C 能再生一杯是因為 C 中含有由細胞核轉錄而來的信息 課堂筆記 1 真核細胞才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且只有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染色的細胞切片才能看清楚細胞核的亞顯微結構 4 核仁在細胞有絲分裂前期消失 3 是染色質 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 其中蛋白質是在細胞質中核糖體上合成經核孔進入核內 1 內質網是真核細胞中分布最廣泛的生物膜 外連細胞膜 內連外層核膜 2 在地 中海杯狀藻的近杯處切斷 中間的莖可再生一杯 說明地中海杯狀藻中間莖內有相應的遺傳信息 第二次切斷后 中間的莖不能再生一杯 說明中間莖內開始時所具有的遺傳信息并不能自己產生 這也體現了細胞核是控制其中間莖再生藻杯的主要部位 決定杯狀藻的藻杯的形態(tài)發(fā)生的是細胞核 而不是細胞質 答案 1 真核電子 2 核仁前 3 染色質DNA2核孔 4 內質網5核膜 5 AD 2 下列關于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真核細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種酶 有利于多種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B 在顯微鏡下觀察分裂間期的真核細胞 可以看到細胞核的主要結構有核膜 核仁和染色體C 真核細胞的核膜上有核孔 脫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D 原核細胞的擬核除沒有核膜外 其他方面與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沒有差別 解析 核膜為酶提供了附著位點 有利于生化反應的進行 在細胞分裂間期的真核細胞的核中無染色體 有絲狀染色質 DNA分子不能通過核孔 而RNA和某些蛋白質分子可以通過 原核細胞的擬核不僅無核膜 而且它只是一個裸露的大型環(huán)狀DNA分子 沒有與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 也無核仁等結構 答案 A 命題設計 下圖為細胞間信息傳遞的幾種模式示意圖 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細胞1與靶細胞間的信息傳遞是依靠細胞1分泌的化學物質B 細胞3與細胞2間信息交流的方式與細胞1與靶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方式不同C 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與靶細胞進行信息識別的結構基礎是靶細胞表面的受體蛋白D 若細胞4是效應T細胞 則其與靶細胞是通過細胞膜直接接觸傳遞信息的 解題指導 選細胞1是內分泌細胞 通過分泌激素與靶細胞進行信息交流 細胞2和細胞3都是神經細胞 它們之間通過遞質進行信息傳遞 因此細胞1與靶細胞之間以及細胞3與細胞2之間都是通過化學物質進行信息交流 化學物質通過與靶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 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是通過細胞間直接接觸傳遞信息的 B 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理論指導 1 實驗原理 1 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 選擇動物細胞更易制備細胞膜 2 動物細胞在清水 低滲溶液 中易吸水漲破 細胞內的物質流出 即可得到細胞膜 3 哺乳動物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及各種具膜的細胞器 避免了細胞膜與核膜 細胞器膜分離的麻煩 經離心即可得到較純凈的細胞膜 2 實驗流程制作臨時裝片 在潔凈載玻片上滴一滴紅細胞稀釋液后 加蓋蓋玻片低倍鏡觀察 尋找觀察點 并移至視野中央 換用高倍鏡 高倍鏡觀察 前測 用高倍鏡觀察紅細胞的形態(tài) 兩面凹的圓餅狀 引流法 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蒸餾水 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后測 觀察紅細胞的變化 凹陷消失 體積增大 細胞破裂 內容物流出 3 實驗的注意事項 1 取得紅細胞后應先用適量的生理鹽水稀釋 目的是 使紅細胞分散開 不易凝集成塊 使紅細胞暫時維持原有的形態(tài) 2 操作時載物臺應保持水平 否則易使蒸餾水流走 3 滴蒸餾水時應緩慢 邊滴加邊用吸水紙吸引 同時用顯微鏡觀察紅細胞的形態(tài)變化 4 如果該實驗過程在試管中進行 要想獲得較純凈的細胞膜 紅細胞破裂后 還必須經過離心 過濾才能成功 命題設計 請根據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 哺乳動物的紅細胞在發(fā)育成熟過程中 核逐漸退化 為攜帶氧的血紅蛋白騰出空間 成熟的紅細胞一般不含細胞器且取材方便 是研究細胞膜的好材料 1 將紅細胞放入 中 一段時間后細胞將破裂 此過程依據的原理是 2 紅細胞破裂后 流出細胞外的物質主要是 用 試劑可鑒定該物質 3 欲制備較為純凈的細胞膜 再用 方法分離提純細胞膜 4 用口腔上皮細胞能否制備得到較純凈的細胞膜 請分析原因 解題指導 1 根據滲透作用原理 將紅細胞放在低滲溶液 如清水 中細胞會吸水漲破 可獲得細胞膜 2 3 紅細胞內的主要物質是血紅蛋白 可用雙縮脲試劑鑒定 欲制備較純凈的細胞膜 可通過差速離心方法提純 4 口腔上皮細胞有細胞核和細胞器 用其制備得到的生物膜除細胞膜外 還有細胞器膜和核膜等 答案 1 清水滲透作用 2 血紅蛋白雙縮脲 3 離心 4 不能 口腔上皮細胞中有細胞核和細胞器 制備的生物膜除細胞膜外還有細胞器膜和核膜等 1 2009 廣東理基 細胞膜上一般不含 A 膽固醇B 磷脂C 糖蛋白D 血紅蛋白 解析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 其次還含有少量糖類 血紅蛋白分布于紅細胞內 答案 D 2 下列關于細胞膜的敘述 不正確的是 雙選 A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多糖組成B 不同功能的細胞 其細胞膜上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相同C 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中 磷脂最豐富D 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和轉移與癌細胞膜成分的改變有關 解析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除此還含有少量糖類 功能越復雜的膜上 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 磷脂雙分子層構成膜的基本支架 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和轉移與癌細胞膜上糖蛋白的減少有關 答案 AB 3 2009 海南高考 能使植物細胞壁和細胞膜結構均破壞的一組酶是 A 淀粉酶 纖維素酶 溶菌酶B 纖維素酶 果膠酶 蛋白酶C 果膠酶 溶菌酶 纖維素酶D 磷脂酶 淀粉酶 蛋白酶 解析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 所以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可以破壞細胞壁 蛋白酶可破壞細胞膜結構 答案 B 4 下列敘述中不屬于細胞間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 高等植物細胞之間通過胞間連絲相互連接B 高等植物細胞放入濃蔗糖溶液中發(fā)生質壁分離C 精子和卵細胞相互接觸完成受精作用D 胰島細胞形成的胰島素通過血液運輸作用于組織細胞 解析 高等植物細胞處于高濃度的蔗糖溶液中 會發(fā)生質壁分離現象 沒有體現細胞間的信息傳遞 答案 B 5 2010 陽江模擬 一同學將右圖乙傘藻的細胞核與傘部去掉 并將甲傘藻的細胞核移入乙中 則存活下來的乙傘藻其外形是 解析 根據甲乙圖分析 甲傘藻的細胞核移入去掉核與傘部的乙傘藻中 因傘藻的傘形主要由細胞核控制 故存活下來的乙傘藻其外形與B選項圖形最相似 答案 B 6 如圖為真核細胞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 核膜由 層磷脂分子組成 其外層核膜與 膜相連 從而加強了細胞核與細胞質的聯(lián)系 2 細胞中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是 3 與RNA合成及核糖體組裝有關的結構是 4 圖中2的主要成分是 可用 來鑒定 5 若該細胞為皮膚生發(fā)層細胞 則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 期 解析 圖中1是核糖體 2是染色質 3是高爾基體 4是核仁 5是核膜 6是核孔 7是中心體 8是內質網 核膜是雙層膜 每層膜由2層磷脂分子組成 外層核膜與內質網相連 核孔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的通道 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 在細胞周期中 只有間期才能有完整的核膜 核仁存在 答案 1 4內質網 2 6 核孔 3 4 核仁 4 蛋白質和DNA雙縮脲試劑 甲基綠 5 間 7 如圖是細胞間的3種信息交流方式 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 圖A表示通過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 隨 到達全身各處 與靶細胞表面的 結合 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2 圖B表示通過相鄰兩細胞的 使信息從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細胞 圖中 表示 請舉例 3 圖C表示相鄰兩植物細胞之間形成 攜帶信息的物質從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細胞 圖中 表示 4 在特異性免疫中 T細胞將抗原呈遞給B細胞是圖 所示的信息交流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