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推廣普及機采棉-實現(xiàn)棉花采摘全程機械化一、機采棉與手采棉成本構成假設在種植前期費用相同的條件下:(一)機采棉成本構成1、采棉機采收作業(yè)成本:根據(jù)轄區(qū)近三年來的平均單產,按照畝產400公斤籽棉,每公斤籽棉0.80元計算,則需320元/畝。2、脫葉成本:脫葉劑0.04公斤/畝500元/公斤+乙烯利0.1公斤/畝20元/公斤+噴施作業(yè)畝收費18元/畝=40元/畝。3、輔助人工費:清理地頭地邊影響機采作業(yè)障礙、配置防火設備及相關人員的費用30元/畝。4、脫葉減產損失費:按照對各個團的調查和理論比較,每畝脫葉減產20公斤/畝,按照2009、2010、2011年三年的平均價格計算為8元/公斤,合計減產損失為160元/畝。5、皮棉等級和絨長降低的損失:機采棉加工增加3次籽棉清理和一次皮棉清理,與手采棉相比,平均降低2個等級,降低0.3元/公斤,銷售價格降低105元/畝。6、清地費:機采棉第一次采收不干凈,第二次采收成本80元/畝。以上6項合計為735元/畝,折合到籽棉約為1.8元/公斤。(二)手采棉成本構成1、平均手采費:按照2009、2010、2011年三年平均為籽棉1.80元/公斤,合計畝費用為720元/畝。2、接勞力費:單程車票按照500元/人,以及赴內地接拾花工費用按照每人100元計算,合計600元,每個拾花工平均拾花3500公斤計算,折合畝費用為60元/畝。3、其他費用:每個拾花工在拾花期間所用水、電、暖、住房、維修、管理、吃飯等(采摘時間定為70天)費用2100元計算,折合到每畝地費用為210元/畝。以上3項合計為990元/畝。折合到籽棉為2.5元/公斤。二、機采棉與手工采棉的成本分析1.手采棉畝成本比機采棉每公斤籽棉高出0.7元,畝成本高出255元。按照轄區(qū)2009、2010、2011年平均種植棉花面積為84萬畝,如果有一半的面積即42萬畝推廣為機采棉,則節(jié)約采摘成本10710萬元。再加上轄區(qū)各團的耕地地形比較集中開闊,地塊面積大,適宜機械采摘,推行機采棉可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團、連和種植戶的勞動管理強度,降低生產成本,不失是棉花收獲的最好選擇。2.從其他影響因素看,手工拾花工期長,管理程序復雜,還要承擔吃住行等隱形成本,但棉花等級較高;機械采摘工期短,大大方便了種植戶,但采摘質量有所下降。總之,除去吃住行等隱形成本和等級下降的影響,每公斤可凈降低拾花成本0.7元。從綜合效益來看,機械采摘效益比較明顯。在當前拾花工短缺,拾花成本加大的情況下,機械采摘是團場、承包戶普遍歡迎的最佳采摘方式。據(jù)調查,80%以上的承包戶愿意采用機采方式。棉農還可利用剩余2個多月拾花期外出打工,取得部分勞務收入,以增加農工家庭純收入。三、手工采棉存在的問題1.拾花工供需矛盾缺口大,缺工現(xiàn)象突出。由于轄區(qū)植棉面積大、產量高,棉花收獲季節(jié)性強,采摘期短,單靠本轄區(qū)勞動力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必定要從外地進入季節(jié)拾花工。以近三年平均棉花種植面積84萬畝,總產籽棉33.6萬噸,若以每名拾花工全期拾花3500公斤(每人每天平均50公斤,2個半月)轄區(qū)需要9.6萬人,近三年轄區(qū)農業(yè)平均從業(yè)人員5.6萬人計算,除轄區(qū)投入拾花勞力外,仍需4萬以上的勞力缺口,按照每人全期拾花3500公斤計算,這4萬左右的勞力所產生的2.5億左右拾花收入被絕大部分從轄區(qū)帶走,這不僅給棉花采摘帶來很大壓力,同時也使棉花采摘收入嚴重流失,很不利于團場增效、職工增收。2.拾花成本節(jié)節(jié)攀升,職工不堪重負。拾花工的短缺和拾花市場的惡性競爭,拾花價格不斷抬升。從2009年的每公斤1.1元上漲為2011年的2元,上漲了81.8%。在棉花銷售價變化不大、甚至下滑的情況下,導致采成本大幅上升。除了拾花直接成本外,承包戶還得負擔食宿行費、保險費、水電費、運花費、裝卸費、介紹費及相關附帶條件等隱形成本,使采棉成本大幅上升。據(jù)調查,2009年拾花均價1.1元,按籽棉收購均價5.2元計算,1公斤棉花的拾花費已占到棉花收購單價的22%。加上棉花物化成本、土地承包費(上交指標)等各種生產成本,每畝植棉成本達1600元以上。3.拾花工來源渠道復雜,管理難度加大。拾花工大多來自內地偏遠農村,文化素質低,生活習慣、風俗等存在差異性,造成人員結構復雜,給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拾花工短缺現(xiàn)象日益嚴重,拾花工待遇和要求提高,拾花工的來源渠道發(fā)生了新變化。內地來拾花工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少數(shù)民族拾花工,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難度。4.引入負擔加重,勞務輸入輸出的長期合作關系難以有效建立。隨著近年來拾花工的緊缺,拾花工水漲船高,待遇要求較苛刻,往往先談條件后干活;一些非法勞務經(jīng)紀人擾亂拾花勞務市場,哄抬價格,造成拾花價格不穩(wěn),拾花工流動性大,擾亂了原有的合作關系;以師團組隊出面招收除了招工的工作人員要發(fā)生吃、住路費等差旅外,還有一系列的洽談、買車票、安排吃住、拾花工接送、安全等問題,不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部分所接拾花工中途流失,這既加大師、團、連的負擔,也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四、轄區(qū)機采棉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轄區(qū)機采棉技術開發(fā)起步較晚,當前發(fā)展大規(guī)模機采棉必須解決棉花品種、種植加工技術和建立機采棉質量標準體系三大問題。1.在機采棉的品種選擇和培育方面。由于采摘和加工方式與傳統(tǒng)手摘棉有很大的不同,機采棉的籽棉要增加脫葉、清花、除雜等工序,從而導致絨長縮短,影響機采棉的質量,引起品級與價格的降低,達不到提高效益的目的。發(fā)展機采棉必須盡快培育抗病蟲害,抗倒伏,棉株結鈴節(jié)位高,中上部結鈴多,吐絮集中以及鈴殼開裂性好,對脫葉劑比較敏感的中長絨品種,以便于提高機械采棉的效率和效益。2.在機采棉配套清理加工和運輸改造技術方面。轄區(qū)沒有完全探索出能夠適應不同棉區(qū)自然地理環(huán)境并與常規(guī)種植方式單產接近的機采棉栽培模式,這些均一定程度地影響了機采棉的產量與品質。對于目前機采棉在加工過程中含雜率相對手采棉較高的現(xiàn)象,要提高采摘和清理加工的工藝水平,在籽清、皮清、加濕和烘干等關鍵環(huán)節(jié)減少棉結和短纖維的含量,加工設備的調試在考慮排雜的同時,還要盡可能減少機械對纖維的勾拉打擊,降低短纖維率。要加強采棉機械設備的研究生產,機采棉的推廣最終需要形成包括選籽機、播種機、脫葉機等配套設備在內“一條龍”的機械化作業(yè)。3.機采棉的推廣還要在棉花管理上狠下工夫。機械采摘的棉花必須是按照高密度、高產栽培的模式種植,應通過適時早播,適時打頂,合理控制水肥,合理配置株行距,使棉花株高適中,結鈴性好,成熟一致,吐絮集中,從而使機采棉的采凈率提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62909-1:2025 FR Bi-directional grid-connected power converters - Part 1: General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 卓別林的課件
- 惠州市高三模擬數(shù)學試卷
- 湖南湘教版初一數(shù)學試卷
- 合肥一中數(shù)學試卷
- 河南體育單招數(shù)學試卷
- 健康童年暑期活動課件
- 2020-2025年中國土壤化肥速測儀行業(yè)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中國煤泥行業(yè)調查報告
- 遼寧省丹東市通遠堡高中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達標測試試題含解析
- 禁止小孩進入車間協(xié)議書
- 工程項目參與經(jīng)歷證明文件(8篇)
- 學校規(guī)范常規(guī)化管理
- 神經(jīng)外科危重病人搶救流程
- 倉庫精細化管理
- 參加活動免責協(xié)議書
- 停車場規(guī)劃與運營課件演示
- 玉林市天然氣專供管道(樟木鎮(zhèn)木榔村至朱珠垌段)遷改工程項目報告書
- 蒸汽生產銷售合同協(xié)議
- 裝修公司掛靠協(xié)議書范本
- 2025-2030中國水晶玻璃茶具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