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物理力學(xué)綜合計(jì)算題含答案(DOC),推薦文檔_第1頁
(完整版)中考物理力學(xué)綜合計(jì)算題含答案(DOC),推薦文檔_第2頁
(完整版)中考物理力學(xué)綜合計(jì)算題含答案(DOC),推薦文檔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考物理力學(xué)綜合計(jì)算題1. 如圖 24 所示,質(zhì)量為 60kg 的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輪組把貨物運(yùn)到高處。第一次運(yùn)送貨物時,貨物質(zhì)量為 130kg,工人用力 f1 勻速拉繩,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 n1,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 1;第二次運(yùn)送貨物時,貨物質(zhì)量為 90 kg,工人用力 f2 勻速拉繩的功率為 p2,貨箱以 0.1m/s 的速度勻速上升,地面對人的支持力為 n2, n1 與 n2 之比為 2:3。(不計(jì)繩重及滑輪摩擦, g 取 10n/kg)求:(1)動滑輪重和力 f1 的大小; (2)機(jī)械效率 1;(3) 功率 p2。圖 2432. 火車與公路交叉處設(shè)置人工控制的欄桿,圖 22 是欄

2、桿的示意圖。欄桿全長 ab=6m,在欄桿的左端安裝配重,使欄桿和配重總體的重心位于 o 點(diǎn)。欄桿的 p 點(diǎn)安裝轉(zhuǎn)軸,轉(zhuǎn)軸與支架 c 連結(jié),使欄桿能繞 p 在豎直平面無摩擦轉(zhuǎn)動,支架 c 用兩塊木板做成,中間空隙可以容納欄桿。欄桿的 b 端擱置在支架 d 上,當(dāng)支架 d 上受到壓力為 fd 時,欄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當(dāng)體重為 g 人的管理人員雙腳站在水平地面時,他對地面的壓強(qiáng)是 p1;當(dāng)他用力 f1 豎直向下壓 a 端,使欄桿的 b 端剛好離開支架,此時人雙腳對地面的壓強(qiáng)是 p2。管理人員繼續(xù)用力可使欄桿逆時針轉(zhuǎn)動至豎直位置,并靠在支架 c 上?;疖囈ㄟ^時,他要在 a 端用力 f2 使欄桿由

3、豎直位置開始離開支架 c,使欄桿能順時針轉(zhuǎn)動直至欄桿 b 端又?jǐn)R置在支架 d 上。已知 ap=op=1m,pe=m,o 點(diǎn)到欄桿下邊緣的距離23oe=0.5m,p1p2=21,欄桿與配重的總重 g 桿=240n。求:(1)fd(2)g 人(3)f2 的最小值,此時 f2 的方向。(計(jì)算和結(jié)果可帶根號)(6 分)4ab支架 de支架 cpo圖 223. 小文的體重為 600 n,當(dāng)他使用如圖 24 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水中的體積為 0.01m3 的重物 a 時(重物始終未出水面),他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 8.75103pa。已知小文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 400 cm2 。當(dāng)他用此滑輪組在空氣中勻速提升重

4、物 b 時,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是 80%。已知重物 a 重物 b 所受重力之比 gagb=512,若不計(jì)繩重和摩擦, g=10n/kg。求:(1)提升重物 a 時小文對地面的壓力。(2) 物體 a 的密度。(3) 在水中提升重物 a 時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4) 重物 a 完全出水面后,以 0.2m/s 的速度勻速上升, 小文拉繩的功率 p。圖 244. 圖 22 是液壓汽車起重機(jī)從水中打撈重物的示意圖。起重機(jī)總重 g8104n,a 是動滑輪,b 是定滑輪,c 是卷揚(yáng)機(jī),d 是油缸,e 是柱塞。通過卷揚(yáng)機(jī)轉(zhuǎn)動使鋼絲繩帶動 a 上升,打撈體積 v0.5m3、重為 g 物的重物。若在打撈前起重機(jī)對地面

5、的壓強(qiáng)p12107pa,當(dāng)物體在水中勻速上升時起重機(jī)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 p2,重物完全出水后勻速上升時起重機(jī)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32.5107pa。假設(shè)起重時 e 沿豎直方向,重物出水前、后 e 對吊臂的支撐力分別為 n1 和n2,重物出水前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 80%,重物出水后卷揚(yáng)機(jī)牽引力的功率為 11875w, 吊臂、定滑輪、鋼絲繩的重以及輪與繩的摩擦不計(jì)。(g 取10n/kg)求:(1) 重物在水中勻速上升時起重機(jī)對地面的壓強(qiáng) p2;bfeacd圖 22(2) 支撐力 n1 和 n2 之比;(3) 重物出水后勻速上升的速度。5. 如圖 25 所示,某工地用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卷揚(yáng)機(jī)(其內(nèi)部有電動機(jī)提

6、供動力)通過滑輪組勻速提升貨物,已知卷揚(yáng)機(jī)的總質(zhì)量為 120kg,工作時拉動繩子的功率恒為400w。第一次提升質(zhì)量為 320kg 的貨物時,卷揚(yáng)機(jī)對繩子的拉力為 f1,對地面的壓力為n1;第二次提升質(zhì)量為 240kg 的貨物時,卷揚(yáng)機(jī)對繩子的拉力為 f2,對地面的壓力為 n2。已知 n1 與 n2 之比為 5:7,取 g=10n/kg,繩重及滑輪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計(jì)。求:(1) 卷揚(yáng)機(jī)對繩子的拉力 f1 的大小;(2) 第一次提升貨物過程中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3) 前后兩次提升貨物過程中貨物豎直向上運(yùn)動的速度之比。圖6. 小林設(shè)計(jì)了一個由蓄水罐供水的自動飲水槽,如圖 18 所示,帶有浮球的直桿

7、ab 能繞 o 點(diǎn)轉(zhuǎn)動。c 為質(zhì)量與厚度不計(jì)的橡膠片, ac 之間為質(zhì)量與粗細(xì)不計(jì)的直桿,當(dāng)進(jìn)水口停止進(jìn)水時, ac 與 ab 垂直,桿 ab 成水平靜止?fàn)顟B(tài),浮球 b 恰沒于水中。浮球 b 的體積為 110-4m3,此時橡膠片恰好堵住進(jìn)水口,橡膠片 c 距槽中水面的距離為0.1m。進(jìn)水管的橫截面積為 4cm2,b 點(diǎn)為浮球的球心,ob=6ao。不計(jì)桿及浮球的自重(g 取10n/kg)。求:(1)平衡時細(xì)桿對橡膠片 c 的壓力大??;(2)蓄水罐中水位跟橡膠片處水位差應(yīng)恒為多少米?圖 187. 如圖 23 所示,質(zhì)量為 70kg 的工人站在岸邊通過一滑輪組打撈一塊沉沒在水池底部的石材,該滑輪組中

8、動滑輪質(zhì)量為 5kg。當(dāng)工人用 120n 的力拉滑輪組的繩端時,石材仍沉在水底不動。工人繼續(xù)增大拉力將石材拉起, 在整個提升過程中,石材始終以 0.2m/s 的速度勻速上升。在石材還沒有露出水面之前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 1,當(dāng)石材完全露出水面之后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 2。在石材脫離水池底部至完全露出水面的過程中,地面對人的支持力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 29:21。繩重及滑輪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計(jì),石材的密度 石=2.5103kg/m3,取g=10n/kg,求:(1) 與打撈前相比,當(dāng)人用 120n 的力拉繩端時,水池底部對石材的支持力變化了多少;(2) 1 與 2 的比值;(3) 當(dāng)石材完全露出水面以

9、后,人拉繩子的功率。圖 239. 如圖 21 所示,某工地用固定在水平工作臺上的卷揚(yáng)機(jī)(其內(nèi)部有電動機(jī)提供動力)通過滑輪組勻速提升貨物,已知卷揚(yáng)機(jī)的總質(zhì)量為 120kg,工作時拉動繩子的功率恒為400w。第一次提升質(zhì)量為 320kg 的貨物時,卷揚(yáng)機(jī)對繩子的拉力為 f1,對工作臺的壓力為n1;第二次提升質(zhì)量為 240kg 的貨物時,卷揚(yáng)機(jī)對繩子的拉力為 f2,對工作臺的壓力為n2。已知 n1 與 n2 之比為 25:23,取 g=10n/kg,繩重及滑輪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計(jì)。(6 分)求:(1) 卷揚(yáng)機(jī)對繩子的拉力 f1 的大??;(2) 第一次提升貨物過程中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3) 前后兩次提升

10、貨物過程中貨物豎直向上運(yùn)動的速度之比。10. 如 圖 所 示 ,ab 是 一 杠 桿 , 可 繞 支 點(diǎn) o 在 豎 直 平 面 內(nèi) 轉(zhuǎn) 動 , ao:ob=2:3,od:db=1:1,滑輪重為 100n。當(dāng)在 b 點(diǎn)施加大小為 f 的豎直向下的拉力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邊長為 0.2m 的正方體 m 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為7500pa;當(dāng)在 d 點(diǎn)施加大小為 f 的豎直向下的拉力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正方體m 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為 15000pa。(不計(jì)杠桿重、繩重和摩擦,圖中各段繩子所受拉力均沿豎直方向)aodbm第 38 題圖求:(1)正方體 m 的受到的重力;(2)拉力 f 的大小f12

11、 體重為 510n 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 p1, .如圖 20 所示,用滑輪組拉物體 a 沿水平方向做勻速運(yùn)動,此時人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 p2,壓強(qiáng)變化了 2750pa。已知人一只腳的面積是 200cm2,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 80%。(不5a圖 20計(jì)繩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輪與物體 a 相連的繩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輪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沿豎直方向,人對繩子的拉力與對地面的壓力始終豎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線上,)。求:(1)繩對人的拉力;(2)物體 a 與地面的摩擦力;(3)若在物體 a 上再放一個物體 b,滑動摩擦力增大了 30n,此時該裝置的機(jī)械效率是多少?(7 分)圖 2413.

12、 圖24是某水上打撈船起吊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簡圖。某次打撈作業(yè)中,該船將沉沒于水下深處的一只密封貨箱以0.1m/s的速度勻速打撈出水面,已知該貨箱體積為50 m3,質(zhì)量是200t。( g取10n/kg,忽略鋼纜繩重及其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考慮風(fēng)浪、水流等因素的影響。)(1) 貨箱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 貨箱完全出水后,又被勻速吊起1 m,已知此時鋼纜繩拉力f為6.25105 n,起吊裝置的滑輪組機(jī)械效率是多少?(3) 貨箱未露出水面時,鋼纜繩拉力的功率為多少?14. 某橋梁施工隊(duì)的工人用如圖 18 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打撈沉在水中的工件 a。已知工件的質(zhì)量為 100kg,工人的質(zhì)量為 7

13、0kg。工件 a 打撈出水面之前與工件完全被打撈出水后工人對地面的壓力之比為 15:2,工件在水中時,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 60% 。若不計(jì)摩擦、繩重及水的阻力,g 取 10n/kg 。求:(1) 工件a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 f?。唬?) 工件 a 完全打撈出水面后,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h2;(3) 工件 a 完全打撈出水面后,以 0.2m/s 的速度被勻速提升,工人拉繩的功率 p2。a(7 分)6圖 27圖1815. 在圖 23 所示裝置中,甲物重 g 甲10n,乙物重 g 乙是動滑輪重 g 輪的 8 倍。物體乙跟地面的接觸面積為 1.5102m2。輕桿 ab 可以繞 o 點(diǎn)轉(zhuǎn)動,且 oaob2

14、1。不計(jì)軸摩擦,裝置如圖所示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 p2103pa。求: 此時動滑輪對物體乙的拉力 f 拉;若在物體甲下面再加掛物體丙,恰使物體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零。求:丙的物重 g丙。圖 2317.如圖 27 所示,是利用器械提升重物的示意圖。當(dāng)某人自由站在水平地面上時,他對地面的壓強(qiáng) p0=2104pa;當(dāng)滑輪下未掛重物時,他用力勻速舉起杠桿的 a 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他對地面的壓強(qiáng) p1=2.375104pa;當(dāng)滑輪下加掛重物 g 后,他用力勻速舉起杠桿的 a 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他對地面的壓強(qiáng) p2=5.75104pa。假設(shè)這個人用的力和繩端 b 用的力始終沿

15、豎直方向,加掛重物前后他對杠桿 a 端施加的舉力分別為f1、f2,已知 f2=1500n。(杠桿、繩重和機(jī)械間摩擦忽略不計(jì),g 取10n/kg)求:(1)f1 與 f2 之比;(2) 人的質(zhì)量 m 人;(3) 當(dāng)重物 g 被勻速提升過程中,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 ;(4) 已知重物 g 的密度與水的密度比為 9:1,將重物完全浸沒在水中勻速上升時的速度為 0.1m/s,若此時已知動滑輪重為 100n,那么繩端 b 的拉力 f做功的功率 p為多大?10中考物理力學(xué)綜合計(jì)算題答案1解:(1)第一次提升貨物時,以人為研究對象f1 n1n1 = g 人 - f1繩對人的拉力與人對繩的拉力相等, f1 = f

16、1f = g1+ g 動1 分g14第二次提升貨物時,以人為研究對象f2 n2n2 = g 人 - f2繩對人的拉力與人對繩的拉力相等, f2 = f2f = g2 + g 動1 分g24 n1 = 2n23把數(shù)據(jù)分別帶入以上 5 個式子,解得: g動 = 300 n1 分f1=400n1 分f2=300n(2) 第一次運(yùn)送貨物時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1h = w 有 = g1h =1300j = 81.25%1 分w總f14h400 4j(3) 第二次貨物上升速度為 0.1m/s,人勻速拉繩的速度為v2= 4 0.1m / s = 0.4m / s1 分p2 = f2v = 300n 0.4m

17、/ s = 120w解:(1)支架 d 受到的壓力 fd 與支架 d 對桿的支持力 fb 是一對相互作用力,fd = fb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 f1l1 = f2l2,得到: g 桿pe = fdpbfd = g1 桿 pe/pb =240 3 n( 3 /2)m/5m = 72ng 桿pe = f1apf1 = g1 桿 pe/pa =240 3 n( 3 /2)m/1m = 360n(2)人站在水平地面對地面的壓強(qiáng) p1=g 人/s,s 為人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用力 f1 后,f1=p1p2=21即:g 人/s(g 人f1 ,)/s =21 2(g 人360n)=g 人 g 人=720n(3)當(dāng)

18、欄桿在豎直位置時,欄桿重力的力臂為 oe,在 a 點(diǎn)沿水平方向向右,可以使力臂最長,最省力。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g 桿oe = f2paf2= g1 桿 oe/pa =2403n0.5m/1m = 120 3 n注:其他解法正確,可相應(yīng)給分2.人f1 ),/s21f ,對地面的壓強(qiáng) p =(g3(2)f 拉=g 人f 支=600n-350n=250nf 浮= 水gva=1103 kg/m310n/ kg 0.0 1 m3=100nf 支=f 壓=p 人 s 人=8.75103 pa40010-4 m2=350n解:(1)3= 375n + 225n 2 0.2m/s = 120w 2物2拉拉(4)

19、p=f v= ga + g 動 2 v2 250nf拉 2ha= (ga - f浮)h = 375n - 100n =55%=3.75103 kg/m3(3)a 在水中g(shù) 動=225 n375n10n / kg 0.01m3ga=375na= ga =gva(gb + g動)hga:gb=5:12由式可得b 在空氣中:b=gbh=80%ga+g 動=2f 拉+f 浮=2250n+100n=600ns = g = 8104 n = 4 10-3m 21g物 = p3s - g = 2.5107 pa 4 10-3 m2 - 8104 n = 2 104 np2 107 pa(1 分)f浮 = h

20、水g排v= 103 kg/m3 10n/kg 0.5m3 = 5000np = g + g - f2 物浮 =s8104 n + 2 104 n - 5000n =4 10-3 m22.375 10 pa747 分)解:(1)(1 分)(2)重物浸沒在水中上升時,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h= w有物=物 (g- f浮浮 h=w總浮動(g物 - f浮動+ g )h2 104 n0.5104 n=g- fg 物 - f + g2 104n0.510 4n + g= 800 0動(1 分)g 動=3750n(1 分)設(shè)鋼絲繩上的力在出水前后分別為 f1、f2,柱塞對吊臂支撐力的力臂為 l1,鋼絲繩對吊臂拉

21、力的力臂為 l2。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n1l1=3f1l2 ; n2l1=3f2l2(1 分)nff = 1 (gf + g111 1 = 1 1物浮動)f2=(g +物 g ) 動n2f233 n1 = g物 - f浮 + g動 = 20000n - 5000n + 3750n = 15(1 分)n2g物 + g動20000n + 3750n19(3)出水后鋼絲繩上的力:f2= (g 物+g 動)/3重物上升的速度 v 物,鋼絲繩的速度 v 繩 v 繩=3v 物p=f2 v 繩p11875w13v 繩=1.5m/ sv= 1 v= 1 1.5m/s = 0.5m/s物3 繩3f2(2000

22、0n + 3750n)(1 分)5解:根據(jù)題意可得f1f2n1n2g1g2n1 = g機(jī) - f1n2 = g機(jī) - f2 - - - - - - - - - - - -1分f = 1 (g + g )151動f = 1 (g + g )-分- - - - - - - - - - -1252動以上四式聯(lián)立并代入 n1 = 5n27m g - 1 (m g + g )12=可得: 5 7機(jī)51動 - - - - - - - - - - - -1分 1m g -(m g + g )機(jī)52動將已知條件代入上式計(jì)算得: g動 = 800n - - - - - - - - - - - -1分f = 1

23、(m g + g )=1 (320kg 10n / kg + 800n ) = 800n - - - - - - - - - - - -1分151h =g1動5=320kg 10n / kg= 80% - - - - - - - - - - - -1分1g + g320kg 10n / kg + 800n1動p1+ g )vf= f2 = 5 (g2動240kg 10n / kg + 800n4 1 = 1=- - - - - - - - - - - -1分1動v2pf11 (g + g ) 320kg 10n / kg + 800n5f256.解:(1)以杠桿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 5 所

24、示。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所以有:f2fafofa laf 浮 lbfa la 水gvb6la (1 分)fa 1.0103 kg/m310n/kg10-4m366n(1 分)因?yàn)橄鹉z片 c 受到的壓力 fc 與 fa 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 fc =6n圖 5(2) 以橡膠片 c 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 6 所示。其中,水槽中水對橡膠片 c 的壓力為 f1;蓄水罐中水對物體 c 的壓力為 f2橡膠片 c 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所以有: f2faf1(1 分 ) f1p1sc 水gh1sccfa f1圖 61.0103kg/m310n/kg0.1m410-4m20.4n(1 分)f2p2sc

25、水gh2sc1.0103 kg/m310n/kgh 水410-4 m2因?yàn)?f a與 f a 大小相等, 所以有:1.0103 kg/m310n/kgh 水410-4 m26n+0.4n(1 分) 解得 h 水1.6m(1 分)(其他答案正確均可得分)7解:(1) 池底部對石材的支持力的變化等于滑輪組下端繩子拉石材的拉力變化:f=t=3f-g 動=3120n-50n=310。(2) 石材浸沒在水中時,人拉繩端的力13f拉1= g石 + g動 - f浮 ,3其中石材所受浮力 f 浮= 水g排=g 石 水/ 石。石材在空氣中時,人拉繩端的力 f拉2= g石 + g動 。3設(shè)石材浸沒在水中被拉起時地

26、面對人的最大支持力為 n1,石材在空氣中時地面對人的最小支持力為 n2,所以對于石材浸沒在水中和在空氣中分別有g(shù) 人=n1+f 拉1, g 人=n2+f 拉2,因?yàn)?f 拉1與 f 拉1 大小相等,f 拉2 與 f 拉2 大小相等, 又因 n1: n2=29:21,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g 石1000,f 浮400。1石材浸沒在水中時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 =g 石 - f浮,1 g石 + g動 - f浮g+ g石材完全露出水面之后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 2=g石,1石動所以 h1 = g石 - f浮g石 + g動h2g石 + g動 - f浮 g石=1000n - 400n 1000n + 50n = 63 。11

27、000n + 50n - 400n1000n65(3) 人拉繩的功率p=f 拉2nv=(g 物+ g 動)v 物=(1000n+50)0.2m/s=210w。2說明:其他解法正確的同樣得分。9解:(1)由題意可知,卷揚(yáng)機(jī)重為 m 機(jī)g,被提升貨物重為 mg。設(shè)動滑輪重為 g 動,對卷揚(yáng)機(jī)進(jìn)行受力分析可知: f 支=m 機(jī)g+f 拉,壓力 n= f 支。(畫圖也可)1 分14f拉對滑輪組進(jìn)行受力分析,因繩重及滑輪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計(jì),所以有: , = 15(mg+g動)。1 (m g + g )+ m g1 =由題意可得:n51動機(jī)251 分 n21 (m g + g )+ m g2352動機(jī)解得

28、動滑輪重g 動=800nf = 1 (m g+ g )151動= 1 (320kg 10n/kg + 800n) = 800n 。1 分5h= w 有 = m1ghw總f15h= 320kg 10n/kg = 80 0800n 50(2)第一次提升貨物過程中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1 分1(3)由第(1)問可得 f2= 5 (m2g+g 動)=640n1 分w因 p=t= fs =fv,且卷揚(yáng)機(jī)拉動繩子的功率恒為 400w,所以前后兩次提升貨物過程中,t貨物豎直向上運(yùn)動的速度之比為v1f4v =2 = 51 分2f110解:當(dāng) f 作用 b 點(diǎn)時,a 點(diǎn)受拉力為 f1。正方體 m 受拉力為 f1,

29、受重力為 g,受支持力為 n1n1f1aobf1f1mf1fg 輪f1gf12k=f3k1 分f1 = 1.5ff1= 3f-100n1 分n 1= p1s= 7500 pa0.04m2 = 300n1 分n 1= g -(3f-100n)200n = g -3f1 分當(dāng) f 作用 d 點(diǎn)時,a 電受拉力為 f2,正方體 m 受拉力為 f2。受重力為 g,受支持力n2f2為 n219aodbf2ff22k=f1.5k f2=0.75f f2+100n = 1.5fn2=p2s=15000pa0.04m2=600n 600n+ f2= gf2f2mg 輪f2g500n= g -1.5f1 分由兩

30、式得f = 200n1 分g = 800n1 分12解:(1)ffps27505 pa4102m2110 nf2 分(2)h2ffh 2f 80%2110 n 176 n1 分1(3)f(g + f )2動g動 2f f2110n176 n 44 nf 176 n +30 n 206 n1 分1 分hf g動f 206n82.4%2 分44n + 206n13v 鋼纜=n v 物=40.1 m/s = 0.4 m/sp=fv 鋼纜= 5105n0.4 m/s =5= 5 10 n2 10n5 105 n - 5 105 n4物動浮 4 g + g - ff =(3)露出水面后:由 f= g物

31、+ g動 ,可得:4g 動=4fg 物=46.25105 n2106 n=5105 n露出水面前:= 80% 4 6.25 105 n= 有物w總nf拉nf拉3200 10 kg 10n / kg物= g= m gh= w解 :(1)f 浮 = 液 v 排 g = 1.0103kg/m350m310n/kg= 5105n14(1)以人為研究對象,其受力情況如圖甲、乙所示。(1 分) g人 = f1+ n1 , n1 = g人 - f1; g人 = f2+ n2 , n2 = g人 - f2 ;工人受到地面的支持力與工人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相等;繩對人的拉力與人對繩的拉力大小相等。 n1 = n1

32、= g 人 - f1 = 15(1 分)n2n2g人 - f2239 題答圖w有 (g物 - f?。﹉g物 - f浮又h1 = w=f s2f= 60% -總=g物 + g動 - f浮f12g物 + g動11-f2 =2(1 分)將、式代入、式,并且將g人 = m人g = 70kg 10n / kg = 700n 和g物 = m物g = 100kg 10n / kg = 1000n 代入后可解得g動 = 320n (1 分)g物 - f浮物動浮由式得: g + g - f=1000n - f浮= 60% 1000n + 320n - f浮解得 f浮 = 520n ,則 f1 = 400n,f2

33、 = 660n (1 分)=物w有g(shù)(2)h2 = w2fg物1000n= g= 76% (1 分)+ g1000n + 320n總2物動(3) p2= f2v2 = f2 2v物 = 1320n 0.2m / s = 264w (1 分)15杠桿平衡:g 甲o(hù)afbobfb oa gob 2 10n20n1 分甲1對動滑輪進(jìn)行受力分析如圖甲3fbf 拉g 輪1 分g 輪3fbf 拉對物體乙進(jìn)行受力分析如圖乙g 乙f 拉f 支1 分g乙 3fb - f乙 1g乙f 乙 +f乙824fb8f 拉f 拉f 支f 1 (24f f ) 1 (24f ps)拉9b支9b 1 (2420n2103pa1.5102m2)50n1 分9g 輪3fbf 拉320n50n10ng 乙8g 輪810n80n物體乙對地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