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理氣劑_第1頁
第11部分理氣劑_第2頁
第11部分理氣劑_第3頁
第11部分理氣劑_第4頁
第11部分理氣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11章 理氣劑,一、含義 凡以理氣藥為主組成,具有行氣或降氣作用,治療氣滯或氣逆證的方劑,統(tǒng)稱理氣劑。屬于“八法”中的消法。素問至真要大論“逸者行之”、“結(jié)者散之”、“高者抑之”為其理論依據(jù),二、適應(yīng)證 理氣劑的主要功用是調(diào)暢氣機,使氣機通暢而臟腑功能協(xié)調(diào),適用于氣機失調(diào)引起的各種氣病。如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肝氣郁滯之脅痛、疝氣;肺氣上逆之喘咳;胃氣上逆之嘔、呃等。 三、分類 氣病成因很多,情志失常,飲食失調(diào),寒溫不適,勞倦過度等均可導致氣病,氣病范圍廣泛,病變復雜,但歸納起來,不外為氣虛、氣陷、氣滯、氣逆四方面。氣虛當補,氣陷宜升,氣滯當行,氣逆當降,故理氣劑可分為補氣、升舉、行氣、降氣等

2、類。補氣升舉已于補益劑中述及,本章主要討論行氣與降氣兩類,四、注意 1.應(yīng)辨清是氣滯還是氣逆,是虛證還是實證,勿犯“虛虛實實”之戒。若氣滯實證誤用補氣,則氣滯愈增;虛證誤用行氣,則其氣更虛。 2.要注意理氣藥性多辛溫香燥,容易傷津耗氣,應(yīng)適可而止,勿使過劑。若氣滯兼氣虛者可行氣兼以補氣。 3.要掌握禁忌,如氣滯兼有陰虛火旺、崩漏吐衄以及孕婦,均當慎用,第 1 節(jié)行 氣 劑,1.適應(yīng)癥:行氣劑主要適用于氣機郁滯的病證。常見有有脾胃氣滯與肝氣郁滯兩類,脾胃氣滯常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嘔惡食少,大便失常等癥,肝氣郁滯常見胸腹脅肋脹痛,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等。 2.組方特點:行氣劑的配伍,首先選用針對

3、其主治范圍的理氣藥,如脾胃氣滯常用枳實、木香、陳皮、厚樸;肝氣郁滯常用香附、川楝子、青皮、烏藥等,并結(jié)合病證的寒熱虛實及兼挾病邪,配伍相應(yīng)的藥物。代表方如:越鞠丸、半夏厚樸湯、天臺烏藥散等,越鞠丸丹溪心法,組成】蒼術(shù) 香附 川芎 神曲 梔子各等分(各610g) 【方歌】越鞠丸治六郁侵,氣血痰火濕食因, 香附芎蒼兼曲梔,行氣解郁法可遵。 【功用】行氣解郁。 【主治】六郁證。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癥,方解,配伍特點】以五種藥治六種郁證,諸法并舉重在調(diào)理氣機。 【辨證要點】運用本方應(yīng)掌握以氣郁為主,以胸膈痞悶,腹脹納差為辨證要點,典型病案】 鄒某,女,37歲,2003年8

4、月20日初診?;颊咭蚬ぷ髅β?,生活飲食不規(guī)律,自2003年春節(jié)后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的上腹飽脹,時有疼痛,噯氣,納后加重,伴有早飽,偶有燒心,每因情緒不佳時諸癥加重?,F(xiàn)口苦,咽干,舌邊紅,苔稍黃,脈弦。曾在我院做過2次胃鏡,均未見異常,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到中醫(yī)科就診,辨證為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囑其調(diào)節(jié)情緒,治以疏肝和胃,予越鞠丸合柴胡疏肝散加減,處方:香附10g,川芎10g,蒼術(shù)10g,梔子10g,焦神曲12g,柴胡12g,郁金15g,川楝子15g,廣木香10g,砂仁8g(后下),龍膽草6g,陳皮10g。7劑,水煎服。二診時諸癥大減,情緒亦佳。再投7劑。藥后癥狀基本消失,即停藥調(diào)養(yǎng)

5、,現(xiàn)無明顯不適。史成和.越鞠丸加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臨床觀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 ; (12) 1:15,枳實薤白桂枝湯,枳實薤白桂枝湯 金匱要略,組成】枳實四枚(12g) 厚樸四兩(12g) 薤白半升(9g) 桂枝一兩(6g) 瓜蔞一枚,搗(12g) 【方歌】枳實薤白桂枝湯, 厚樸瓜蔞合成方, 胸陽不振痰氣結(jié), 通陽散結(jié)下氣強,功用】通陽散結(jié),祛痰下氣 。 【主治】胸陽不振痰氣互結(jié)之胸痹。胸滿而痛,甚或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氣從脅下沖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方解,配伍特點】一是寓降逆平?jīng)_于行氣之中,以恢復氣機之升降;二是寓散寒化痰于理氣之內(nèi),以宣通陰寒痰濁之痹

6、阻。 【辨證要點】本方是主治胸陽不振,痰濁中阻,氣結(jié)于胸所致胸痹之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胸中痞滿而痛,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為辨證要點,半夏厚樸湯 金匱要略,組成】半夏一升(12g) 厚樸三兩(9g) 茯苓四兩(12g) 生姜五兩(15g) 蘇葉二兩(6g) 【方歌】半夏厚樸與紫蘇, 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氣聚成梅核, 降逆化痰氣自舒,功用】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白滑,脈弦緩或弦滑,喉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配伍特點】辛苦合用,痰氣并治,行氣降氣、化痰散結(jié)并用于一方。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情志不暢,痰氣互結(jié)所致的梅

7、核氣之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滿悶,苔白膩,脈弦滑為辨證要點,典型病案】胡某,女,37歲,職員。1987年8月7日初診。患者因家庭不和睦,長期精神抑郁,于一次生氣惱怒后不久,自覺喉中有物粘附,每因情緒不暢而加劇,咽中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胸悶不舒,脅肋脹痛,噯氣時作,善太息,不思飲食,作泛嘔惡,舌淡、苔白滑或膩,脈弦滑。中醫(yī)診斷:“梅核氣”,乃痰氣互阻所致。以半夏厚樸湯加減,處方:半夏10g,茯苓10g,川樸10g,蘇梗10g,郁金10g,香附10g,桔梗10g,威靈仙10g,射干6g,生甘草6g,山豆根15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復診:連服10劑而告愈。隨

8、訪2年,未見復發(fā)。金真.半夏厚樸湯治療“梅核氣”驗案1則.江蘇中醫(yī)藥.2004; (25) 7:33,金鈴子散 太平圣惠方,錄自袖珍方,組成】金鈴子 玄胡各一兩(各30g) 【方歌】金鈴子散配元胡, 黃酒調(diào)下或煎服, 疏肝泄熱行氣血, 肝郁化火痛可除,功用】疏肝泄熱,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證。胸腹脅肋諸痛,時發(fā)時止,口苦,或痛經(jīng),或疝氣痛,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方解,配伍特點】藥雖兩味,但行氣、活血、清熱、止痛之法皆備,既能行氣舒肝止痛,又無升陽助熱之弊。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肝郁化火之胸腹脅肋疼痛的常用方,亦是治療氣郁血滯而致諸痛的基礎(chǔ)方。臨床應(yīng)用以胸腹脅肋諸痛,口苦,苔黃,脈弦數(shù)為辨證

9、要點,厚樸溫中湯 內(nèi)外傷辨惑論,組成】厚樸姜制 陳皮去白,各一兩(各30g)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草豆蔻仁 木香各五錢(各15g) 干姜七分(2g) 【方歌】 厚樸溫中蔻木香, 茯苓陳草干生姜, 行氣溫中燥寒濕, 脘腹脹痛首選方,功用】行氣除滿,溫中燥濕 【主治】脾胃寒濕氣滯證。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膩,脈沉弦,方解,配伍特點】辛溫行散,兼苦甘淡滲,重在溫中行氣燥濕。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脾胃寒濕氣滯的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脘腹脹痛,舌苔白膩為辨證要點,天臺烏藥散 圣濟總錄,組成】天臺烏藥 木香 小茴香微炒 青皮湯浸,去白,焙 高良姜炒,各半兩(各15g) 檳榔銼,二個(9g)

10、 川楝子十個(12g) 巴豆七十粒(12g) 【方歌】天臺烏藥木茴香, 青姜巴豆楝檳榔, 行氣疏肝散寒痛, 小腸疝氣酒煎嘗,功用】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經(jīng)寒凝氣滯證。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睪丸而痛,偏墜腫脹,或少腹疼痛,苔白,脈沉弦,方解,配伍特點】行散溫通,直入肝經(jīng),治疝止痛,兼除寒濕。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寒滯肝脈所致疝痛之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少腹痛引睪丸,舌淡苔白,脈沉弦為辨證要點,暖肝煎 景岳全書,組成】當歸一錢(6g) 枸杞子三錢(9g) 小茴香二錢(6g) 肉桂一、二錢(3g6g) 烏藥二錢(6g) 沉香一錢(木香亦可,3g) 茯苓二錢(6g) 【方歌】 暖肝煎中杞茯歸, 茴沉烏

11、藥姜肉桂, 行氣止痛暖肝腎, 寒滯肝脈此方推,功用】溫補肝腎,行氣止痛 【主治】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證。睪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氣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方解,睪丸冷痛,疝氣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配伍特點】本方補養(yǎng)、散寒、行氣并重,且標本兼顧,行中有補,寓補于行,行不傷正,補不礙氣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肝腎不足,寒凝氣滯之睪丸、疝氣或少腹疼痛的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睪丸、疝氣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溫,舌淡苔白,脈沉遲為辨證要點,典型病案】許某某,男,48歲,農(nóng)民,1989年12月24日初診。右側(cè)睪丸牽及少腹脹痛2月余,在某地區(qū)醫(yī)院檢查確診為“精索神經(jīng)痛”,用中西藥及針灸治

12、療未見效果??淘\:右側(cè)睪丸牽及少腹脹痛難忍,以致行則僂俯,不敢直立。前陰墜脹不適,有寒涼感。腰酸腿軟,四肢不溫,食欲稍差,睡眠及兩便正常。查睪丸及附睪發(fā)育正常,手觸精索則抽痛牽引少腹,苦不堪言。舌潤滑、苔淡白,脈沉弦。證屬寒滯肝腎,氣機不通。治宜暖肝溫腎,行氣止痛。方選景岳全書暖肝煎加味,處方:當歸12g,枸杞子12g,小茴香9g,肉桂6g,臺烏藥9g,沉香3g,云茯苓12g,全蝎5g,蜈蚣1條,生姜3片。日1劑,水煎服。服藥7劑,痛減大半,諸癥緩解。續(xù)服7劑,痛止疾愈。隨訪2年,疾未再作。鄒桃生.暖肝煎加味治愈精索神經(jīng)痛.江西中醫(yī)藥.1994 ; (25) 6:19 報.2003,25(2)

13、:51,第 2節(jié) 降氣,1.適應(yīng)證:適用于肺氣不降之咳喘及胃氣不降之嘔吐、噯氣、呃逆等癥。 2.組方特點:屬肺氣上逆而咳喘者,常用降氣平喘,止咳化痰藥蘇子、杏仁、沉香、款冬花等為主組成方劑,代表方如蘇子降氣湯、定喘湯。屬胃氣上逆而嘔吐、噯氣、呃逆者,常用降逆和胃止嘔藥如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竹茹、丁香、柿蒂等為主組成方劑,代表方如小半夏湯、旋覆代赭湯、橘皮竹茹湯,蘇子降氣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紫蘇子 半夏湯洗七次,各二兩半(各75g) 川當歸去蘆,兩半(45g) 甘草爁,二兩(60g) 前胡去蘆 厚樸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兩(各30g) 肉桂去皮,一兩半(45g) 【方歌】蘇子降氣

14、平喘方,夏樸蘇前棗草姜, 肉桂納氣歸養(yǎng)血,上實下虛痰喘康。 【功用】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實下虛喘咳證??却刀?,胸膈滿悶,喘咳短氣,呼多吸少,或腰疼腳弱,肢體倦怠,或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方解,配伍特點】標本兼顧,上下并治,肺腎兩調(diào),而以治上為主。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痰涎壅盛,上實下虛之喘咳的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胸膈滿悶,痰多稀白,苔白滑為辨證要點,定喘湯 攝生眾妙方,組成】白果去殼,砸碎炒黃,二十一枚(9g) 麻黃三錢(9g) 蘇子二錢(6g) 甘草一錢(3g) 款冬花三錢(9g) 杏仁去皮、尖,一錢五分(4.5g) 桑白皮蜜炙,三錢(9g) 黃芩微炒,一錢五分(6

15、g) 法制半夏三錢(9g)如無,用甘草湯泡七次,去臍用 【方歌】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 蘇子黃芩甘草杏,痰熱哮喘此方良,功用】宣降肺氣,清熱化痰。 【主治】 風寒外束,痰熱內(nèi)蘊證??却刀鄽饧?,質(zhì)稠色黃,或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者,方解,配伍特點】散斂結(jié)合,寒熱共用,散、降、清、化共溶于一方,但重點在肺不在表,主治哮喘痰稠色黃而非惡寒發(fā)熱。 【辨證要點】本方亦為降氣平喘之常用方,用于素體痰多,復感風寒,致肺氣壅閉之喘咳證。臨床應(yīng)用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黃,微惡風寒,苔黃膩,脈滑數(shù)為辨證要點,典型病案】楊某某,男,7個月。2001年12月3日因“持續(xù)性干咳,發(fā)作性呼吸困難2小時”入院

16、。2天前患兒出現(xiàn)低熱(37.4),咳嗽,痰少,曾服用小兒速效傷風沖劑、羅紅霉素、祛痰靈等藥(具體用量不詳),體溫有所下降,仍有咳嗽。2小時前突然出現(xiàn)陣發(fā)性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增快,癥狀迅速加重。查體:體溫37.0,呼吸70次/分,急性病面容,精神差,面色蒼白,鼻翼煽動及三凹征,口唇發(fā)紺,舌質(zhì)紅;兩肺在呼吸困難緩解時可聞及濕羅音。血常規(guī):WBC9.0109L,N 0.46, L 0.54。胸部X線攝片:輕微肺氣腫,兩肺有小點片狀陰影。西醫(yī)診斷:急性毛細支氣管炎。中醫(yī)診斷:肺炎喘嗽(痰熱壅肺型)。方以定喘湯加減,處方:白果5g,麻黃4g(先煎),桑白皮10g,款冬花8g,半夏5g,杏仁3g,蘇子9g

17、,黃芩6g,生石膏10g,射干8g,生地龍6g,丹參8g,郁金6g,甘草2g。每日1劑,水煎頻服。當日即見咳嗽、呼吸困難減輕。效不更方,第2天下午呼吸困難明顯減輕,兩肺偶可聞及濕羅音。第4天上午查房,臨床癥狀消失,兩肺呼吸音清晰,每查胸片顯示正常,即日出院。2月后隨訪未見復發(fā)。展玉萍.定喘湯加減治療急性毛細支氣管炎76例.四川中醫(yī).2003 ; (21) 7:74,小半夏湯 金匱要略,組成】半夏一升(20g) 生姜半斤(10g) 【方歌】小半夏湯配生姜, 降逆化痰基本方, 主治痰飲與嘔吐, 若加茯苓效更強,功用】化痰散飲,和胃降逆 【主治】痰飲嘔吐。嘔吐痰涎,口不渴,或干嘔呃逆,谷不得下,小便

18、自利,舌苔白滑。 【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痰飲嘔吐的基礎(chǔ)方。臨床應(yīng)用以嘔吐不渴,苔白滑為辨證要點,旋覆代赭湯 傷寒論,組成】旋覆花三兩(9g) 人參二兩(6g) 生姜五兩(15g) 代赭石一兩(6g) 甘草炙,三兩(9g) 半夏洗,半升(9g) 大棗十二枚,擘(4枚) 【方歌】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參甘棗嘗, 降逆化痰益胃氣,胃虛痰阻痞噯康。 【功用】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胃虛痰阻氣逆證。胃脘痞悶或脹滿,按之不痛,頻頻噯氣,或見納差、呃逆、惡心,甚或嘔吐,舌苔白膩,脈緩或滑,方解,配伍要點】虛實并用,但降逆化痰為主,益脾胃扶正氣為輔。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胃虛痰阻氣逆證之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心下痞硬,噯氣頻作,或嘔吐,呃逆,苔白膩,脈緩或滑為辨證要點,典型病案】王某,女,40歲,工人,2000年10月21日初診?;颊哂羞^敏性哮喘病史20余年。喘時常服舒喘靈、氨茶堿等藥。5天前因天氣突變,出現(xiàn)咳嗽頻作,不能平臥,以夜間為甚,自服舒喘靈、氨茶堿癥未減,故來診,現(xiàn)癥:咳嗽,咯痰稀白多泡沫,喉間痰鳴,氣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