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引力定律說.ppt_第1頁
萬有引力定律說.ppt_第2頁
萬有引力定律說.ppt_第3頁
萬有引力定律說.ppt_第4頁
萬有引力定律說.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萬有引力定律,第六章 萬有引力與航天,說課人:洪新強,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說課內容,、教材分析,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是人類第一次揭示自然界中一種基本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在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上樹立了一座里程碑,對人類文化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從內容上來說,本節(jié)是對上一節(jié)教學內容的進一步外推,是下一節(jié)內容學習的基礎,在本章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了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和牛頓憑借他超凡的數(shù)學能力證明萬有引力的思路與方法,是猜想、假設與驗證相結合的內容,、學情分析,從知識結構來看,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前,學生已經對力、重力、向心力、太陽對行星的引力、加

2、速度、重力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等概念有了較好的理解,并且掌握自由落體運動和圓周運動等運動規(guī)律,能熟練運動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動力學問題。已經完全具備深入探究和學習萬有引力定律的起點能力。 從知識建構的歷史進程來看,在上一節(jié)中學生經歷了太陽與行星間引力的探究過程,從中向學生滲透了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猜想假設、推理論證等方法思想。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探究能力,但利用已有知識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規(guī)律的能力較弱。,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1、了解萬有引力定律得出的過程和思路,知道地面 上物體所受重力與天體間的引力是同一性質的力; 2、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含義及公式的適用范圍;知道公式中r的物理意義; 3、理解萬有引力

3、常量的意義及測定方法,了解卡文迪許扭秤實驗。,1、推導萬有引力公式,體會地面上物體所受重力與天體間引力是同一性質的力。 2、查閱相關資料,自創(chuàng)情景親自推導進行“月-地”檢測。,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讓學生在這種充滿大膽的猜想、巧妙的驗證中體驗科學探索的精神與方法。 2、事物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關系。 3、科學理論必須受實踐的檢驗,科學理論也是發(fā)展的。,1、萬有引力的建立過程; 2、對萬有引力內容的理解及應用,1、“天上”的力與“人間”的力可能出于同一本源這一想法的產生 2、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月-地”檢測。,、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教學重點,教學難點,2、通過課堂活動,用問題引領學生在物

4、理情景中主動參 與構建知識的過程。,1、用牛頓的敏銳的物理思維引領學生思考。,重、難點突破,通過問題回顧并引發(fā)進一步猜想;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月地檢驗”; 解放思想,更大膽的猜想得到萬有引力定律; 自主學習,對定律深入解讀; 學習引力常量測定。,、教學方法,、教學方法,1、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方法。 2、對疑難問題的處理采用講授法、例證法。 本節(jié)課先介紹萬有引力定律發(fā)現(xiàn)的思路,然后運用科學推理得出萬有引力定律,重在邏輯思維和滲透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因此,根據(jù)教材編排的意圖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高一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識能力,我采用“閱讀啟發(fā)”式教學法。教學中運用設問、

5、提問、多媒體教學等綜合手段,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問題1.行星為什么能夠繞太陽運轉而不會飛離太陽? 問題2.行星與太陽間的引力與什么因素有關? 問題3.可以根據(jù)哪些已知規(guī)律推導出推出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遵從的是什么樣的規(guī)律?,問題回顧,引發(fā)猜想,設計意圖: 通過設置三個回憶性問題幫助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太陽與行星間引力規(guī)律,回顧萬有引力定律“發(fā)現(xiàn)之旅”前半程。,、教學過程,又是什么力使得地面的物體不能離開地球總要落回地面呢?,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歷史,(再現(xiàn)牛頓當時的思考情景),預設問題: 蘋果為什么只落向這位同學,而不是落向其他同學呢? 蘋果受到重力又是怎么產生的呢?是由于地球對蘋果的吸引產

6、生的嗎? 猜想地球對蘋果的引力和太陽對行星的引力是否根本就是同一種力? 將蘋果延伸到月球那么遠,蘋果還受重力嗎?,萬有引力定律,設計意圖:通過再現(xiàn)牛頓當年由蘋 果落地而引發(fā)思維遐想,引導學生 通過觀察蘋果的運動,借鑒牛頓的 思維在一層層遞進和深入的問題啟 發(fā)下,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進而大膽猜測,突破難點。使接下 來出現(xiàn)的“月-地檢測”自然而合 理。,同時牛頓的大膽而敏銳的想法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想像力。同時展示牛頓的設想。,牛頓的設想:蘋果不離開地球,是否也是由于地球對蘋果的引力造成的?地球對蘋果的引力和太陽對行星的引力是否根本就是同一種力呢?若真是這樣,物體離地面越遠,其受到地球的引

7、力就應該越小,可是地面上的物體距地面很遠時,如在高山上,似乎重力沒有明顯地減弱,是物體離地面不夠遠嗎?再往遠處設想,如果物體延伸到地月距離那么遠,物體是否也會像月球那樣圍繞地球運動?地球對月球的力、地球對地面上物體的力、太陽對行星的力,也許真是同一種力!,創(chuàng)設情景 月地檢驗,r月,R地,設計意圖:1.變課本中直接描述為形象化的情景展示,通過層層遞進而巧妙地設問,讓學生在情景中思考討論,體會牛頓的智慧和邏輯思維的魅力。2.利用牛頓時代已知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結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推導并得出結果,最后將推導過程結果通過投影展示。3.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猜想的正確性,增強了學生的理性認識,突破了又一難點

8、。,月-地檢驗過程展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9.8m/s2;地球的半徑R =6.4106m ; 月-地的距離r =3.84108m;月球的公轉周期T =27.3天,設質量為m的物體在月球軌道上運動的加速度(月球公轉的向心加速度)為a,則,讓數(shù)據(jù)說話,用不可辯駁的事實印證猜想,問題預設: 更大膽設想:是否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這樣的力?,萬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他們的連線上,引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m1和m2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間的距離r的二次方成反比,即,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通過教師設 問,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引導

9、學生討論總結回答問題,在增強學生的科學表達能 力的同時,讓學生加深體會對萬有引力定律及公式 的理解。,引力常量G =6.6710-11 Nm2/kg2,意義:(1)為萬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意義奠定了強有力的實驗基 礎。 (2)使萬有引力定律有了更大的實用價值。,卡文迪許扭稱實驗,萬有引力常量測定,要使兩物體間萬有引力減小到原來的1/4,可采用 的方法是( ) A.使兩物體的質量各減少一半,距離保持不變 B.使兩物體間距離增至原來的2倍,質量不變 C.使其中一個物體質量減為原來的1/4,距離不變 D.使兩物體質量及它們之間的距離都減為原來的1/4,課堂練習,學生活動:學生展示結果,課堂小結,課后作業(yè)

10、:,完成課后習題 閱讀課本,預習扭秤實驗,一、月地檢驗 牛頓的猜想:“天上”的力與“人間”的力可能是同種性質的力。 驗證:月地檢驗。 結論:地面上的重力和地球語月球間的吸引力是相同性質的力。 二、萬有引力定律 1、內容: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m1和m2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r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達式: 3、使用 三、引力常量的測量 1、測量者:卡文迪許 2、測量裝置:扭秤裝置 3、意義:(1)為萬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意義奠定了強有力的實驗基礎。 (2)使萬有引力定律有了更大的實用價值。,板書設計,教學反思,萬有引力的得出是牛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結果,也是牛頓天才而敏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