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fā)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并特別強調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需要,是實施基于信息技術背景下新課程的需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研究意義重大??茖W地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實踐活動的整體優(yōu)化,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 下面就“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談幾點認識:一、什么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 所謂“整合”
2、就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科課程,尤如教科書、教案、黑板、粉筆融入教學過程一樣,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工具,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科課程的重要課程資源,成為學科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大家要更新對“課程”的認識,形成新的課程觀?,F代課程觀認為:課程是由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材料、教學背景、教學環(huán)境等構成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其中,教材、教學材料、教學背景、教學環(huán)境等,均可由信息技術提供,因此,信息技術應是課程的一個有機部分。那么,在“整合”條件下課程的概念是:課程是由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師、學生、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材料、教學背景、教學環(huán)境等構成的動態(tài)系統(tǒng)。 對于課程整合,應該把它分成兩個層
3、面。 一是技術層面,表現為數字化、媒體化、智能化、網絡化。 在信息化社會,數字化通訊將成為主流,各種各樣的通訊媒體將更加支持這種整合;媒體化主要在于流媒體技術的成熟,媒體技術之間的無縫鏈接;智能化是最重要的,它不但使整合的課程內容更加具有人性化,更重要的是能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學習需要,使每個人都能在智能化學習的環(huán)境中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計劃以及學習進度等等;網絡化則更加表現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全球最豐富最精彩的學習資源,都能方便快捷而有效地進行著高效率的學習行為,使得合作交流成為一種全球化的趨勢。 二是課程層面。整合后的課程主要表現在教材電子化(多媒體教材、網絡教材)、知識體系化(形
4、式多樣化、學習動態(tài)化)、資源廣泛化(分布式網絡提供各式各樣的學習資源,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習自主化(更多是以小組學習為主,合作與協(xié)作將做到優(yōu)勢互補的學習,獨立學習將得到加強)、人力資源網際化(在網上所有人都將成為學習者和教育者,知識是在活動和互動中獲得,師生角色可以交換)等方面。 二、為什么要整合? 信息技術何以有如此的能耐,一躍而成為課程的重要資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信息技術可以為我們新課程的實施帶來什么? 1多媒體技術使我們的教材由原來的印刷技術提供的書本,即“文字+圖片”變成信息技術提供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成為多媒體教材。由此產生的教學效果是書本難以比擬的。例如高一語
5、文一課荷塘月色的多媒體教材中,在音樂的伴奏下,師生進入“荷塘”實景,標準的普通話朗讀課文,學生入情入景,課堂效果極佳。 2虛擬現實技術為我們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使師生由教室走向可視化的想象空間。有位小學數學教師要教授20以內的加減法,教師利用教學軟件,把學生帶到森林里,在森林里看鳥飛來飛去,完成了20以內的加法學習,效果很好。過去,教材就是學生的世界,狹窄得很。而今,有了信息技術,世界就成了學生的教材。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社會是學校,生活即教材,這是真理。但把學生關在學校里進行應試教育,陶先生的高見只能是一句空話。現在有信息技術作支持,坐在教室里即可把世界搬進來。陶先生的教育主張才能得以實
6、現。 3網絡互動技術,為師生互動提供了多種渠道。如利用email交流,bbs論壇,在線測試,聊天室等。有的教師利用聊天室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有的學生在家利用網絡向教師請教問題;還有的同學利用bbs,傾訴自己的煩惱。這樣就使教師對學生的輔導不僅局限在教室或辦公室,還可以拓展到整個時空,并且也不僅限于師生。 4知識挖掘技術,拓展我們的學習空間,使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性學習成為現實。學生自擬課題,帶著問題,利用信息技術,探索知識,應用知識,求得課題的解決,并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出來,互相交流、評價。 5資源搜索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廣的知識資源。課程資源的物化載體不單是教學用書、參考資料等紙質印刷品,學生
7、可以直接從信息化環(huán)境和數字資源中獲取知識;課程資源的生命載體也不單是教師,學習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從學習化社區(qū)、其他學習者、在線專家等方面獲取課程內容,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信息技術使文化傳播產生更大飛躍,而這無疑也會給文化的一部分教育,帶來新的生命。這些決不是電腦輔助教學,而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電腦輔助教學是將電腦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而“整合”是質變,是飛躍,是新內容的誕生。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的基本模式 1講解演示(以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 講解演示模式模仿了教師課堂講授與演示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所具備的圖像、動畫、語言和音樂的功能,發(fā)揮計算機所特有的交互性,將教材內容
8、呈現給學生。該模式也可供學生作為個別教學的形式利用,通過選擇學習時間的長短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在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中,主要通過掛圖、書本和錄象等有限形式對學生傳遞信息,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后,通過計算機的圖、文、聲、象并茂的特點,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課件,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涉及面更廣,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2操作與練習(以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 操作與練習是當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教學模式。它是通過反復地練習使學生鞏固和熟練某些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速度和準確性。該模式的特點是計算機的即時反饋功能得到了恰當的應用。 在傳統(tǒng)美術設計課教學中,
9、教學目標一般是通過“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等環(huán)節(jié)實現。其中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講解,給出圖例。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由于班級集體授課和每節(jié)課時間的限制,在一堂課上能讓學生自己領會和做練習的機會很少。要完成教學目標,關鍵是每個學生都要有一定的基礎,即全身心參與學習過程。顯然,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這是難以做到的。有了計算機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網絡作為教學媒體以后,就可以在課前編制好適合學習的教學軟件。當老師講解清楚教學目標和內容要點后,讓學生通過課件進行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學習,可以學得快些,也可以學得慢些;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師詢問或通過多媒體網絡與同學進行討論;學習完后,可以
10、直接在計算機上使用軟件來做練習。練習完后,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展示學生作品。這種自主、交互的學習方式,能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通過信息技術和美術設計的整合教學,達到了使用信息技術來學習其它課程的目的;同時,又強化了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使學生對軟件運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3探討協(xié)作學習式(以信息技術作為互動學習工具) 其授課程序是:提出問題分組研究確定選題自主學習發(fā)布學習成果信息反饋。這種教學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等多樣化的學習模式。以網絡作為“溝通交際工具”,構建“交互性學習”方式。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書面信息
11、資料的傳遞與交流、學習心得體會的傳遞與交流、學習評價的傳遞與交流等“交互性學習”活動,將成為信息技術與學科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學會溝通、學會交際、學會互相學習、學會共同進步將是以信息技術為工具的“交互性學習”的必然結果。在課程整合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內容只要能為課程服務,都可以采用。這意味著,學生不是為了學會如何使用計算機而學習信息技術,而是為了使用信息技術來處理數據或證明某一問題。例如,在數學課上,為了讓學生理解函數和圖像之間的關系,可以讓學生編一段程序來加以證明;又如,在社會科學課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處理社會調查數據,可以讓學生使用數據處理軟件;在英語、數學、寫作課學習使用字處理
12、軟件,在美術和科學課中使用繪圖軟件,在音樂課中使用音樂軟件等等。由于學科本身性質的不同,信息技術對各門學科本身,對各學科教學的影響也是不同的,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時間,但在科技進步和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學科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進行重新審視,則是放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不可忽視的任務。 四、總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確實具有優(yōu)化教育、教學過程的多種寶貴特性,集中體現就是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營造最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這樣的環(huán)境正是創(chuàng)建新型教學活動進程的結構所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能夠有效地促進課程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合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技術服務合同市場預測
- 獨家塔吊租賃合同:生效
- 兩人投資合作合同模板
- 國際貿易合規(guī)法律服務合同
- 個人設備抵押借款合同樣本
- 學校與教師勞動合同文本
- 2025年書店合作經營合同標準格式
- 校企合作實訓就業(yè)合同書
- 2025年公共衛(wèi)生清潔服務合同模板
- 2025年會議費用支付合同范本
- 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快速計算表(EXCEL)
- 甲基乙基酮2-丁酮MSDS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 腰椎間盤突出癥(腰痹病)中醫(yī)臨床路徑
- 教學團隊建設總結報告
- 裝飾施工進度計劃網絡圖及橫道圖
- 【大學】擠出管材(P64)ppt課件
- 實木電腦桌書桌安裝圖
- 大學物理課后習題答案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 俱樂部經營俱樂部經營
- 暗黑破壞神2所有綠色套裝(大圖)
- 檢驗和試驗計劃(范文)11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