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課標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第四單元_第1頁
人教版新課標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第四單元_第2頁
人教版新課標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第四單元_第3頁
人教版新課標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第四單元_第4頁
人教版新課標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第四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 案 (序號 1 )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課型新授本課題教時數(shù):13 本教時為第 1 教時 備課日期 9月 16 日教學目標1 使學生理解求兩積之和(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學會解答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2 使學生學會利用線段圖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使學生掌握分析應用題從條件開始想起和從問題開始想起的兩種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理解求兩積之和(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學會解答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師生活動備注一、復習引新二、學習新課三、鞏固練習1 解答復習題(1)出示復習題,學生口頭提出問題,并說明理由。指出:

2、根據(jù)兩個有聯(lián)系的條件,可以求出一個相關的問題。(板書:根據(jù)條件求問題)2 解答復習題(2)出示復習題,學生口答說數(shù)量關系式。指出:根據(jù)要求的問題,可以想數(shù)量關系式,找出需要的條件。(板書:根據(jù)問題想條件)。3 引入新課。我們已經學會了用根據(jù)條件想問題以及根據(jù)問題找條件的方法來分析、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今天,我們繼續(xù)用這兩種方法來學習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1 學習例1(1) 出示例1,學生讀題。(2) 分析題中的條件和問題。(3) 畫出線段圖。(4) 根據(jù)線段圖,思考:第一步要先求出什么?第二步呢?第三步呢?(5) 把分步列式合并成綜合算式。(6) 學生自己看書上的有關內容,質疑問難。

3、2 學習“想一想”。(1) 出示“想一想”。(2) 學生進行嘗試練習。(3) 引導學生比較例1與“想一想”的相同點與不同點。1 做“練一練”的題。指名學生用兩種思路說一說,這道題可以怎樣想?然后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2 做練習六第1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同學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講評。課后感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 過類似的題目,所以教起來比較輕松,完成得也比較好。授課日期 9 月 23 日教 案 (序號 2 )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課型新授本課題教時數(shù):13 本教時為第 2 教時 備課日期 9月 16日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步汁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解答兩種方法解答的三步

4、計算應用題的計;問鉚題方法,提高分析推和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理解求兩積之和(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學會解答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教學準備Pp幻燈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師生活動備注基本訓練二、教學新課三、鞏固練習 四、布置作業(yè)把數(shù)量關系式說完整。 11行杉樹的棵樹十1行楊樹的棵數(shù)( ) 2每行杉樹的棵數(shù)X 3( )3每行楊樹的棵數(shù)X 3( )1教學例2、 (1)出示例2讓學牛默讀題日,然后說出題日的條件和 提問:杉樹和楊樹各栽了3行是什么意思? 線段囤怎樣Imi? 學生回答后教師畫出線段圖。(2)用第一種方法解答。 提問:按照例1的解題思路,要求杉樹和楊樹先要求出

5、什么? 學生回答后,自己在書上列式解答。指名學生說出分析過程,在學生說出分析過程的同時,教師出示板書: 3行杉樹的棵樹十3行楊樹的棵數(shù)杉樹和楊樹數(shù) (3)討論第二種解法。 教師在線段圖上表示杉樹棵數(shù)和楊樹棵數(shù)的第色。引導學生觀察線段圖。 提問;線段圖中上面第一段的紅色部分表示什么?下面第一段的紅色部分表示什么?這兩段紅色部分合起來表示什么?求出了一行杉樹和一行楊樹的棵數(shù)后,再怎樣求栽的杉樹和楊樹一共有多少棵?(用手勢表示一共的棵數(shù)是這樣的3部分) 按照這樣的方法,要先求什么?怎樣求呢?(板書算式和結果。) 接下去怎樣算呢?請大家在書上把題目做完。 指名說出每一步求的各是什么。 要求學生完整地說

6、一說這一題的分析過程??梢詮臈l件開始說,也可以從問題開始說。(先由老師帶著說,再指名成績較好的學生說,然后由同學間互相說) 在學生說出分析過程的同時,老師出示板書: 1行杉樹和1行楊樹的棵數(shù)X 33行杉樹和3行楊樹共有的棵數(shù) 要求學生列出綜合算式。 學生口答綜合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 提問:為什么要在算式中加上括號? (4)組織比較。提問;第一種解法是幾步計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求什么?第二種解法是幾步計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這兩種方法的解題過程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綜合算式。 提問:34X 3表示幾十幾?20X 3表示幾個幾:個20表小兒個幾?(3個44) 提問:(2

7、420)X 3表示3個多少Y(2個44) 所以兩種解法的結果怎樣?哪一種解法比較簡便? 說明:第一種解法算式表示3個44是多少,第二種解法算式也是表示3個44是多少,計算結果相同。但因為解題思路不同,解法也不同,第一種解法先求出杉樹和楊樹各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樹和楊樹共有多少棵,用三步計算;第二種解法是先求出1行杉樹和l行楊樹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樹和楊樹共有多少棵,用兩步計算。 2討論。 把問題改成“栽的杉樹比楊樹多多少棵”。出示完整的題目。 提問;用第種解法,應該怎樣解答: 指名學十說出分析過程,集體列式解答。再指名說說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問:用第二種解法,應該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8、指名學生說出分析過程,集體列式解答。再指名說出算式中每步所表示的意思。 比較:這道改編后的題和例2比,第一種解法在解題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為什么第三步計算不一樣?兩題的第二種解法在解題思路l: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Y為什么第一步計算不一樣? 3小結。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了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今天學習的例題因為栽杉樹和楊樹的行數(shù)相同,因此有兩種解法,一種解法 5J是用三步計算,另一種解法是用兩步計算,意選擇一種解法。 1數(shù)量關系訓練。 把數(shù)量關系式說完整。(1)1盒皮球和1盒乒乓球的個數(shù)X 5(2)1盒皮球比1盒乒乓球多的個數(shù)5-(3)每行的人數(shù)X男生和女生共有的行數(shù)

9、(4)每行的人數(shù)X男生比女生多的行數(shù)(2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讀題,說一說題日的意思,再按照題目的要求讓學生說一說解題思路,然后由學生自己解答。教師巡視輔導。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兩種解法的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做練習六第7、8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讓學生說出每種解法的解題思路。 課堂作業(yè):練習六第5、6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六第9題。課后感受數(shù)量關系的建立非常重要。有一部分學生 簡便方法的每一步算意比較模糊。授課日期 9 月 26 日教 案 (序號 3 )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課型新授本課題教時數(shù):13 本教時為第 3 教時 備課日期 9 月 17 日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兩

10、積之和(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比較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2使學生初步理解求兩商之差(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分析、解答求兩商之差(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并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兩步計算的求兩商之差(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規(guī)律,提高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教學準備Pp幻燈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師生活動備注基本訓練二、基本題練習三、對比練習四、練習小結五、布置作業(yè)1把數(shù)量關系說完整。 (1)蘋果和梨一共的千克數(shù)( (2)蘋果比梨多的千克數(shù)( (3)每行杉樹比楊樹多的棵數(shù)(

11、(4)第一組平均每人比第二組少加工的個數(shù)( (5)每千克單價X第二筐比第一筐多的千克數(shù) (6)第二筐比第一筐多賣的元數(shù)每千克單價 2,引入課題。 熟悉了一些數(shù)量關系,就可以用來幫助分析,解答應用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分析和練習些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解答下列應用題, 1商店里賣出4每個30元。(1)賣出兩種花瓶一共收人多少元?(2)賣藍花瓶比賣紅花瓶少收人多少元?讓學生解答,然后口述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請大家比較一下,求這兩個問題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都要先求藍花瓶和紅花瓶賣的元數(sh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不一樣? 2商店里賣出藍花瓶和紅花瓶各4個,藍花瓶每個售價24元,紅:

12、花瓶每個售價30元,藍花瓶比紅花瓶少賣多少元?(用兩種方法解答) 讓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提問:第一種解法是怎樣想的? (1)讓學生解答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在這個算式里先求的什么?為什么要先求第組割革的千克數(shù)?最后步為什么要用減法? (2)解答第(2)題。 讓學生讀題。提問:第(2)題和第(1)題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要求“第一組平均每人比第二組多割草多少千克”要先求t么?怎樣求? 這道題會做嗎?請大家做在作業(yè)本L(同時指名板演) 提問:這兩題在解答方法上哪步是相同的?為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先算的兩步第(1)題里

13、用乘法,第(2)題里用除法? 小結:第(2)題要求“第組平均每人比第二組平均每人多割草多少千克”,揞照數(shù)量關系,要先求第一組和第二組平均每人各割草多少千克。根據(jù)題里的條件,要用除法來算。 評析:第(2)題是求兩商之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教材安排由兩積之差帶出來,通過對比練習,使學生理解它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學會解答。因此這道題是練習的重點。所以這里的安排,是先讓學生解答已經掌握的第4 3,90 (2);9買了6束紅花和5束黃花。紅花每束24元,黃花每束 15元。買紅花比買黃花多用了多少元? 買了6束紅花和5束黃花。買紅花付了24元,頭黃花付了15元。每束紅花比每束黃花多多少元? 24X 615

14、孔 246一155) 2做練習六第1 7題。 (1)讓學生先做第一個問題。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種方法,(余學生在練習本上用兩種方法解答。 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種解法在解題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2)讓學生做第二個問題。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種方法,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用兩種方法解答。 集體訂止,讓學生說出兩種方法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提問:每一種方法是怎樣想的? (3)對比。 提問:兩個問題的第一種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兩個問題的第二種解法哪里不相同?為什么不一樣? 指出:解題時要看清題目,先思考數(shù)量之間的聯(lián)系,再根據(jù)數(shù)量之間的聯(lián)系選擇正確的方法列式。發(fā)展題練習1做練習六第18題。 學

15、生看圖理解題意。 提問:題中有兒個已知條件?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指名學生口答問題,老師板書。 追問:根據(jù)所提問題你能列式解答嗎? 今天我們練習了應用題。在解答應用題時,要想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想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條件想能求什么問題,也可以看問題找需要的條件。在列式計算時,一定要按照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想用什么方法解答。 1做練習六第18題,根據(jù)黑板上所提問題列式解答 2做練習六第16題。 課后感受混合在一起以后的應用題,學生理解上有點困難。問題也許是在沒有弄清數(shù)量關系。簡便計算的變化應用也不是很好。授課日期 9 月 29 日教 案 (序號 5 )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課型新授本課題教時數(shù):13 本

16、教時為第 5 教時 備課日期 9月 18 日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兩步計算應用題與三步計算應用題的聯(lián)系,認識三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事捏分析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分析一般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推理能力。教學重難點能比較熟練地分析一般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推理能力教學準備Pp幻燈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師生活動備注、復習準備出示線段圖:提問:誰能根據(jù)線段圖編出一道應用題?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學校美術組有18人,書法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2倍,美術組和書法組一共有多少人? 提問:這道題要怎樣想? 請同學們把這道題做在練習本上。 學生口答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 提問算式中

17、每一步的意思。 二、教學新課 1揭示課題。 我們剛才根據(jù)美術組18人和書法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2倍。求出了美術組和書法組的總人數(shù)。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應用題。(板書課題) 2教學例3。 我們將復習題增加一個條件,重新提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3。(出示例3) 學生默讀題目后老師提問:這道題和復習題有什么不同?告訴我們哪些已知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后,老師邊指圖邊敘述:根據(jù)題意,我們已經知道,美術組有18入,書法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2倍。 提問:合唱組的人數(shù)與這兩個組的人數(shù)有什么關系?美術組和書法組的總人數(shù)是指什么? 老師敘述:把美術組和書法組的人數(shù)合并在一起就是這兩個組的總人數(shù)

18、。老師邊敘述邊把線段圖合并成:美術組18人 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2倍。這就是美術組和書法組的總人數(shù)。 提問:這兩個組的總人數(shù)是不是合唱組的人數(shù)?為什么?合唱 組的人數(shù)在線段圖上應該怎樣表示?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線段圖畫完整。 提問:請同學們看線段圖想一想,要求合唱組有多少人必須先 求引么Y為什么要先求美術組和書法組的總人數(shù)? 美術組和書法組的總人數(shù)能不能一步就求出來?為什么? 你能求美術組和U法組一共布多少人嗎? 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求合唱組有多少人要怎樣想? 提問:這道題應該分幾步計算?先算引么Y再算什么?最后算 什么9 要求學生分步列式解答,解答后讓學生門答算式和結果,老師 板書,并要求學

19、生說說每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問:應該怎樣列綜合算式? 指名學生板演列出綜合算式解答,其他學生列在課本上,并要求學生說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老師敘述: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三步計算應用題) 提問:例3與復習題比較下,這兩題有十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這兩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 強調:三步計算應用題是從兩步計算應用題發(fā)展而來的,與兩步汁算應用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與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樣,要根據(jù)題目的已知條什和問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根據(jù)題 意直接列綜合算式解答。解答后要再檢查一遍,看看列式和計算是不是都正確。 2,出示

20、第3l頁“想一想”,先讓學生進行分析要怎樣想,再獨立解答。 提問:比較這兩道題,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解答時有什么不同? 二,鞏固練習 1做第32頁“練一練”。 讓學生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說出分析的過程。 指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要求學生說一說每一步的意思,并結合第二步提 問:為什么要先求出松樹和柏樹的總棵數(shù)? 2討論。 出示以下兩題: (1)果園里有桃樹40棵,梨樹的棵數(shù)是桃樹的3倍。蘋果樹 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shù)多25棵。蘋果樹有多少棵? (2)果園里有桃樹40棵,梨樹比桃樹的3倍多25棵。桃樹和 梨樹一共有多少棵? 先讓學生分別口頭分析,再列式計算。

21、指名學生板演后提問:這兩題的計算結果是不是一樣?兩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說明:第(1)題先要求出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shù);第(2)題先要求出梨樹的棵數(shù)。 改變第(1:)題的第二個條件,改成“梨樹比桃樹少10棵”。 改變第(2)題的問題,把問題改成“蘋果樹的棵數(shù)等于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shù),蘋果樹有多少棵?” 要求學生列式計算。 提問:改變后的第(1)題與原來的第(1)題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第(2)題求蘋果樹的棵數(shù)就是求什么?3做練習七第4題。指名學生滇題。提問:這道題要求什么?四、課堂小結求這個問題可以先求什么? 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了三步計算應用題。三步計算應用題是由兩步計算應用題發(fā)展來

22、的,與兩步計算應用題有密切的聯(lián)系。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也要根據(jù)條件和問題的聯(lián)系,分析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列出算式來解答。 五、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七第13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七第5題。課后感受通過題目的適當變化,讓學生分析解答,使學生由此及彼,提高了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授課日期 9 月30 日教 案 (序號 6 )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課型新授本課題教時數(shù): 13 本教時為第6 教時 備課日期 9 月 19 日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更加熟悉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的分析方法,學會解答三步計算的復合應用題及其檢驗方法,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學重難點學

23、會解答三步計算的復合應用題及其檢驗方法,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學準備Pp幻燈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師生活動備注復習引新二、教學新課1復習應用題。 (1)梨花莊要挖一條580米長的水渠,已經挖了5天,平均每 天挖65米。還剩下多少米? (2)梨花莊要挖一條580米長的水渠,已經挖了325米,剩F 的要3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提問:第(1)題怎樣解答?(板書綜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這是根據(jù)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式來解答的?(板書:剩下的米數(shù)水渠全長的米數(shù)一已挖的米數(shù)) 說明;根據(jù)挖丁5天和每天挖6s米,可以求出已挖的米數(shù),再根據(jù)全長580米和已挖的米數(shù),就能求出剩下的米數(shù)。

24、 第(2)題怎樣解答?(板書綜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這是根據(jù)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來解答的?(板書:平均每天要挖的米數(shù)剩下的米數(shù)天數(shù)) 說明:根據(jù)全長580米和已挖325米,可以求出剩下的米數(shù),再根據(jù)剩下的米數(shù)和3天挖完,就能求出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解答許多應用題,解答應用題要按怎樣的步驟進行呢,我們這節(jié)課就繼續(xù)學習應用題,(板書:血用題)并且要總結、掌握解答應用題的般步驟。 教學例4。 1出示例4。 說明:解答應用題要先審題,弄清題意。 現(xiàn)在請大家找一找題里的條件和問題,然后告訴老師 根據(jù)條件和問題,町以怎樣畫線段囤來表示題意呢?(老師畫出線段圖) 誰能

25、看著線段圖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 2弄清了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就要根據(jù)題里的條件和問題,來分析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提問:從線段圖上看,題里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可以怎樣想? 指出:因為后3天平均每天挖的米數(shù)剩下的米數(shù)天數(shù),所以要先求剩下的米數(shù)。 提問:剩下的米數(shù)要怎樣求? 誰來說一說,這道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請同學們看課本是不是這樣想的,剛才說的三步對不對。 3通過分析數(shù)量關系,知道了先算f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就要列式計算了。解答應用題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F(xiàn)在請大家在課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同時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學生說一說

26、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讓學生在課本列出綜合算式解答。 指名學生回答綜合算式和解答過程,老師板書。結合提問每一步算的什么。 4提問:我們過去學過應用題,知道列式計算后還要做什么? 說明:解答應用題要進行檢驗,證明解答正確,就寫出答案。 提問:我們過去學過的應用題的檢驗,有哪幾種方法? 請同學們看課本第33頁,應用題可以有哪幾種方法檢驗。 大家想一想,把后3天平均每天挖s5米當作已知數(shù)來檢驗例 4時,可以怎樣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Y如果上面的解答正確,這樣 算出的結果應該和哪個數(shù)相同? 請大家按課本上的這種方法檢驗例4的解答。(同時指名一人板演) 提問每一步算的什么。 指明:這里的檢驗,先按照每天挖u5

27、米,算前3天挖的米數(shù),再算后5天挖的米數(shù),加起來正好是題里的全長580米,說明上面的解答是正確的,這樣就算以寫出答案。清大家在書上填寫答案。 5提問:這道題是怎樣算出平均每天挖的米數(shù)的?為什么前兩步要先算剩下的米數(shù)?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的題。 學生看圖讀題。 提問:這道題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是怎樣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提問可以怎樣驗算。 說明;如果題目要求檢驗,要列出算式來檢驗;如果沒有要求 檢驗,要在草稿紙上檢驗,確保正確解題。 2做練習七第8題。 學生讀題,提問條件和問題。 指名一人板演,

28、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L 集體訂正。 提問:解答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用倒推的方法檢驗要怎樣算? 3做練習七第9題。 讓學生看懂題意。 提問:題中已知什么條件求什么問題?求鋼筆每支多少元要怎樣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L。 集體訂正,并說說解題思路。 四、課堂小結 提問:今天學習的什么內容Y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可以怎樣 想?應用題可以怎樣檢驗?五、布置作業(yè):課堂作業(yè):練習七第6、7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七第10題課后感受從身邊的事情入手,改變例題進行教學,結果也不錯。學生都能比較順的解答剩余平均問題。授課日期10 月8 日教 案 (序號 7 )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課型新授本課題教時數(shù):1

29、3 本教時為第 7 教時 備課日期 9 月 20 日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答三步計算一般復合應用題的方法,比 較熟練地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 力。教學重難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答三步計算一般復合應用題的方法教學準備Pp幻燈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師生活動備注基本訓練二、基本題練習 三、對比練習1,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三步計算的一般應用題,明確了解答應用題 的一般步驟。今天這口課,就按照解答一般應用題的步驟,練習三 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 2根據(jù)下面的條件或問題說出數(shù)量關系式。 (1)蘋果樹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數(shù)多15棵。 (2)葡萄的重量是香蕉和橘子總重量的2倍

30、。 (3)剩下的4天鋪完,平均每天鋪多少米? (4)余下的每小時織12米,要織多少小時? 1解答下列各題。 (1)服裝店有花裙子40條,紅裙子的條數(shù)是花裙子的3倍, 藍裙子的條數(shù)比花裙子和紅裙子的總數(shù)少20條,藍裙子 有多少條? 提問:誰來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各是什么?分析數(shù)量 關系時可以怎樣想?請同學們在練習本列出綜合算式。 讓學生回答算式,老師板書,再讓學生說說每一步求的什么。 追問:為什么前兩步要先求出紅裙子和花裙子的總條數(shù)? (2)服裝店有200套服裝,賣r 8天,平均每天賣15套。余下 的如果每天賣20套,還可以賣多少天,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 學生-答算式,老師板書

31、。 提問:小括號里兩步各是求的什么?這道題為什么要先求還余 下的套數(shù)? 2小結。 解答應用題要一步一步思考、分析,其中關鍵是分析題里的數(shù) 量關系,要根據(jù)題里的條件和問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 1做練習七第11題。 指名讀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1)題求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問題是先求什么? 為什么?(求這個問題要知道桃樹和梨樹的棵數(shù),其中梨樹的棵數(shù) 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來)求梨樹的棵數(shù)為什么用382 k14來計 算? 第(2)題前兩步是先求刊么,再求什么?為什么用38+38Xg 求桃

32、樹和梨樹的總棵數(shù)? 2做練習七第13題。看圖理清圖意。(1)做第13題第(1)題。 提問:題中告坼我們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可以先算什么, 冉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訃學生列出算式,指名口答。 提問:這道題要用圖里哪些條件來列出算式呢? 指出:田中告訴我們四件商品的價格,我們要根據(jù)題意從中選擇有用的條件列出算式。 (2)做第13題第(2)題。 讀題理解題意。 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 提問學生有哪幾種解法,老師板書。 比一比:第(1)題和第(2)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指出:兩道應用題都要結合圖意選擇有用的條件來列式解答, 都是求兩積之和的應用題。第(1)題是求兩積之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33、第(2)題求兩積之和的三步算應用題,也可以用兩步計算來解答。 (3)做第13題第(3)、(4)題。 讀題理解題意。 比一比:這兩道題有什么相似之處: 指出:題目類型一樣,解題思路也相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在做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 集體訂正,講評。 指出:當剩下的錢不能幣好買整數(shù)條毛巾,出現(xiàn)余數(shù)時,即5586條7 7L,按照我們日常生恬中的經驗,就只能買6條,7元錢作為找回的錢。 (4)追問:解答這四個應用題要注意什么? 指出:要審清題意,根據(jù)問題從多余條件中選擇有用的條件, 按數(shù)量關系列式解答,井根據(jù)日常生活經驗來解決出現(xiàn)的數(shù)學問題。 四、課堂作業(yè):練

34、習七第12題,第13題第(1)、(2)題。課后感受學生對于說想法還是有點困難。加強想法的練習。授課日期 10 月 10 日教 案 (序號 8 )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課型新授本課題教時數(shù):13 本教時為第 8 教時 備課日期 9 月 20 日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相遇問題,初步認識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理解和掌握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學會用不同方法解答,井認識兩種不同解法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學重難點學會用不同方法解答,井認識兩種不同解法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學準備男學生和女學生的人像、學校圖片,復習題的問題卡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師生活動備注復習

35、準備二、教學新課三、鞏固練習四、課堂小結五、布置作業(yè)1做第36頁復習題。 小黑板出示。 :學生依次提出問題,老師用卡片貼出問題卡片并讓學生口頭列式,老師板書算式和結果。 結合前兩題解答提問: 前兩題是已知兩個什么數(shù)量,可以求什么問題?是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解答的? 結合第(3)題解答說明: 第(3)題求的是兩人海分行的總米數(shù),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兩人的速度和。(板書:速度和) 追問:什么叫做兩人的速度和?第(3)題小明和小芳的速度和是多少?3 演示相遇問題。 我們過去已經學過一個物體運動的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今天開始,我們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問題?,F(xiàn)在我們用條線段表示一段路程,兩名學生同一時間從路程

36、的兩出發(fā),(演示)這叫“同時出發(fā)”;(板書:同時出發(fā))面對面走來,(演示)這叫做“相向而行”;(板書:相向而行)(繼續(xù)演示)請大家看,兩人在途中怎樣?(板書:相遇) 提問:剛才我們看到的是兩名學生從兩地怎樣出發(fā)的?是怎樣行走的?結果怎樣了? 說明:像這樣兩人分別從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結果在途中相遇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兩個物體運動中的相遇問題。(板書:相遇問題) 1教學例5。 (1)出示例;,同時貼出男、女學生人像和學校圖片。 提問:從圖片看,小明和小芳同時從家甲出發(fā)走向學校,他倆的行走有什么特點?在哪里相遇? 題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在線段上表示條件)要求什么問題?(表示出問題)

37、提問:從圖上看,他們兩家相距的米數(shù),是哪兩部分路程的和? 求兩家相距的米數(shù)就是求什么? 要求兩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要先求什么?這道題要分哪幾步來做? 讓學生在課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綜合算式解答,同時指名兩人板演,分別用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 集體訂正,說一說每一步求的什么。提問:這樣解答是怎樣想的?(2)教學第二種解法。 提問:按照剛才的復習題,根據(jù)題里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可以求出怎樣的數(shù)量?線段圖指的哪兩部分的和?(用紅色在線段上表示)他們經過4分相遇,兩人4分走的路程就是幾個這樣的速度和?(用手勢在圖亡表示)按照這樣的分析想,要求兩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就要先求什么再求

38、什么? 讓學生在課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綜合算式解答。 學生口答綜合算式與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提問:這里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為什么乘以47這樣解答的數(shù)量關系式是什么?板書:速度和X時間路程) 指出:速度和是兩人海分一共走的路程,乘走的時間,就表示有幾十這樣的速度和。這樣就可以求出兩家相距的米數(shù),也就是路 程。 (3)解法比較。 想一想,這兩種解法各是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兩種解法有什么聯(lián)系? 2小結。 這里第種解法是先算每人4分走的路程,再加起來就是兩人共走的路程;第二種解法是先求每分的度和,再乘以時間就是兩人4分共走的路程。兩種解法的算式正好符合乘法的分配律。1、做“練一練”的題。 學生讀題。

39、 提問:第種解法可以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來算?第二種解法可以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來算? 指名兩人各用一種方法解答。其余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練習八第3題。 讓學生瀆題。提問:這里的題目和剛才做的有什么地方不同?從圖上看,求兩人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根據(jù)線段圖上表示的題意,求兩人分所走的路程和可以怎樣算?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這堂課學習的是相遇問題里求什么的應用題?(接相遇問題書:求路程的應用題)怎樣解答相遇問題求路程的應用題?課堂作業(yè):練習八第1、2題家庭作業(yè):練習八第4題。課后感受通過表演讓學生深刻體會相遇問題的基本結構,從而突破理解的難點。學生掌握的較好。授課日期 10 月13 日教 案 (序號 9 )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課型新授本課題教時數(shù):13 本教時為第9 教時 備課日期 9 月 21 日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能正確解答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及類似的工作問題的應用題。2使學生認識一些稍復雜的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使學生認識一些稍復雜的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