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砂法和環(huán)刀法測壓實度[帶計算過程]_第1頁
灌砂法和環(huán)刀法測壓實度[帶計算過程]_第2頁
灌砂法和環(huán)刀法測壓實度[帶計算過程]_第3頁
灌砂法和環(huán)刀法測壓實度[帶計算過程]_第4頁
灌砂法和環(huán)刀法測壓實度[帶計算過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灌砂法測壓實度 最大干密度1.861 g/cm3最佳含水率10.6% 椎體砂質量728克 標準砂密度1 -344g/cm 3環(huán)刀體積200cm3 一、灌砂法 1、(灌砂筒質量+砂質量)(剩余筒+砂質量)一椎體砂質量 2、洞內砂質量一標準砂密度=洞體積 3、濕土質量一洞體積=濕密度 4、濕密度三(1 +含水率 )二干密度 5、干密度三最大干密度二壓實度 二、環(huán)刀法 1 稱量環(huán)刀質量 2、(環(huán)刀+濕土質量)環(huán)刀質量=刀內濕土質量 3、刀內濕土質量三環(huán)刀體積二濕密度 技術資料專業(yè)整理 WORD完美格式. =洞內砂質量 WORD完美格式 4、濕密度三(1 +含水率 )二干密度 5、干密度三最大干密度=

2、壓實度 三、測含水率簡易方法 1、先稱量鐵盒質量; 2、把取得的濕土,取出適當量放進鐵盒內稱量(盒+濕土)質量; 3、(鐵盒+濕土)一鐵盒二濕土質量 4、把酒精倒進鐵盒剛沒過濕土,點燃酒精可以輕輕攪拌。待酒精熄滅后再次加入酒精點燃。觀察土是否已干 5、稱量(鐵盒+干土)質量 6、(鐵盒+濕土)(鐵盒+干土)二水質量 7、(鐵盒+干土)一鐵盒質量=干土質量 8、水質量三干土質量二含水率 一、試驗內容及要求: 路基路面施工或驗收時對其施工壓實質量進行檢測,通過試驗要求學生掌握路基路面壓實度檢測的各種方法,并能熟練進行現(xiàn)場檢測。灌砂法是利用均勻顆粒 的砂去置換試洞的體積,它是當前最通用的方法,很多工

3、程都把灌砂法列為現(xiàn)場測定密度的主要方法。該方法可用于測試各種土或路面材料的密度,它的缺點 是:需要攜帶較多的量砂,而且稱量次數(shù)較多,因此它的測試速度較慢。采用此方法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當集料的最大料徑小于15cm、測定層的厚度 不超過150mm時,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測試。 (2)當集料的粒徑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測定層的厚度超過150mm,但不超過200mm時,應用150mm的大型灌砂筒測試。 二、試驗儀具與材料(1 )灌砂筒; (2)金屬標定罐;灌砂筒的主要尺寸 結構 小型灌砂筒 大型灌砂筒 儲砂筒 直徑(mm) 100 150 容積(cm3) 2120 4

4、600 流砂孔 直徑(mm) 10 15 金屬標定罐 內徑(mm) 100 150 外徑(mm) 150 200 金屬方盤基板 邊長 、 350 400 深(mm) 40 50 中孔直徑 100 150 注:如集料的最大粒徑超過40mm,則應相應地增大灌砂筒和標定罐的尺寸。如集料的最大粒徑超過60mm,灌砂筒和現(xiàn)場試洞的直徑應為200mm。 (3) 基板;(4)玻璃板;(5)試樣盤;(6)天平或臺秤;(7)含水量測定器具;(8)量砂;(9)盛砂的容器;(10)其他。 三、試驗方法與步驟 (1 )標定筒下部圓錐體內砂的質量 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內裝砂至距筒頂15mm左右為止。稱取裝入筒內

5、砂的質量,準確至1g。 以后每次標定及試驗都應該維持裝砂高度與質 量不變。 將開矢打開,讓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體積與工地所挖試坑內的體積相當(可等于標定灌的容積),然后尖上開尖,稱灌砂筒內剩余砂質量,準確至 ig 不晃動儲砂筒的砂,輕輕地將灌砂筒移至玻璃板,將開矢打幵,讓砂流出,直到筒內砂不再下流時,將開矢矢上,并細心地取走灌砂筒。 收集并稱量留在板上 的砂或稱量筒內的砂,準砂至ig。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滿錐體的砂。重復上述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2)標定量砂的單 位質量 用水確定標定罐的容積,準確至1 Ml。 在儲砂筒中裝入質量為的砂,并將灌砂筒放在標定罐上,將開矢打開,讓砂流出,在整個流

6、砂過程中,不要碰動灌砂筒,直到砂不再下流時,將開矢矢閉。 取下灌砂筒,稱取筒內剩余砂的質量,準確至2。按下式計算填滿標定罐所需砂的質量:式中:一一標定罐中砂的質量,g;裝入灌砂筒內的砂的 總質量,g ;灌砂筒下部圓錐體內砂的質量,g;灌砂入標定罐后,筒內剩余砂的質量,g。重復上述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式計 算量砂的單位質量:式中:一一量砂的單位質量,g/cm3 :標定罐的體積,g/cm3 : ( 3)試驗步驟在試驗地點,選一塊平坦表面,并將其清掃干 凈,其面積不得小于基板面積。 將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當表面的粗糙度較大時,則將盛有量砂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間的圓孔上,將灌砂筒的開矢打開,讓砂流

7、入基板的中孔內,直到儲砂 筒內的砂不再下流時矢閉開矢。取下灌砂筒,并稱量筒內砂的質量,準確至ig。當需要檢測厚度時,應先測量厚度后再進行這一步驟。取走 基板,并將留在試驗地點的量砂收回,重新將表面清掃干凈 將基板放回清掃干凈的表面上(盡量放在原處),沿基板中孔鑿洞(洞的直徑與灌砂筒一致)。在鑿洞過程中,應注意勿使鑿出的材料丟失,并隨時將鑿 出的材料取出裝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發(fā),也可放在大試樣盒內。試洞的深度應等于測定層厚度,但不得有下層材料混入,最后將洞內的全部鑿松材料取 出。對土基或基層,為防止試樣盤內材料的水分蒸發(fā),可分幾次稱取材料的質量全部取出材料的總質量為,準確至ig。 從挖出的全部

8、材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樣品,放在鋁盒或潔凈的搪 瓷盤中,測定其含水量(以計)。樣品的數(shù)量如下:用小灌砂筒測定時,對于細粒土, 不少于100g ;對于各種中粒土,不少于500g。用大灌砂筒測定時,對于細粒土,不少于200g ;對于各種中粒土,不少于1000g ;對于粗粒土或水泥、石 灰、粉煤灰等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材料、宜將取出的全部材料烘干,且不少于 2000g,稱其質量,準確至1g。當為瀝青表面處治或瀝青貫入結構類材料時, 則省去測定含水量步驟。 將基板安放在試坑上,將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間(儲砂筒內放滿砂質量),使灌砂筒的下口對準基板 的中孔及試洞、打開灌砂筒的開矢,讓砂流入試坑內。在此期間,應注意

9、勿碰動灌砂筒。直到儲砂筒內的砂不再下流時,矢閉開矢。小心取走灌砂筒,并稱量 筒內剩余砂的質量、準確到Ig。如清掃干凈的平坦表面的粗糙度不大,也可省去上述 和的操作。在試洞挖好后,將灌砂筒直接對準放在試坑上,中 間不需要放基板。打開筒的開 矢,讓砂流入試坑內。在此期間,應注意勿碰動灌砂筒。直到儲砂筒內的砂不再下流時,矢閉開矢,小心取走灌砂筒,并稱量剩余砂的質量,準確至 ig。仔細取出試筒內的量砂,以備下次試驗時再用,若量砂的濕度已發(fā)生變化或量砂中混有雜質,則應該重新烘干、過篩,并放置一段時間,使其與空氣 的 濕度達到平衡后再用。四、數(shù)據(jù)整理 (1 )按下式計算填滿試坑所用的砂的質量:灌砂時,試坑

10、上放有基板時:灌砂時,試坑上不放基板時: 式中:一一填滿試坑的砂的質量,g;灌砂前灌砂筒內砂的質量,g;灌砂筒下部圓錐內砂的質量,g;灌砂后,灌砂筒內剩余砂的質量, g ; 灌砂筒下部圓錐體內及基板和粗糙表面間砂的合計質量,g ( 2)按下式計算試坑材料的濕密: 技術資料專業(yè)整理 式中:一一試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的質量,g;量砂的單位質量,g/cm3 o ( 3)按下式計算試坑材料的干密度:式中:一一試坑材料的含水量,。 (4)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土,可按下式計算干:式中:一一試坑中取出的穩(wěn)定土的烘干質量,g 當試坑材料組成與擊實試驗的材料有較大差異時,可以試坑材料做標準擊實,求取

11、實際的最大干密度。 灌砂法測壓實度表格 基床壓實度(灌砂法)計算 表格 內容 序號 公式 樁號 樁號 樁號 樁號 灌砂前砂+容器質量(g) 8665 7760 7734 灌砂后砂+容器質量(g) 2 3105 2200 2284 灌砂筒下部錐體內砂質量(g) 3 673 673 673 試坑灌入量砂的質量(g) 4 (1)-(2)-(3) 4887 4887 4777 量砂堆積密度(g/cm3 ) 5 1.477 1.477 1.477 試坑體積(cm3) 6 (4)/(5) 3309 3309 3234 試坑中挖出的濕料質量(g) 7 6628 7102 6306 試樣濕密度(g/cm3 )

12、 -8 / 2.00 2.15 1.95 盒號 9 1-10# 1-10# 1-10 # 盒質量(g) -10 78.5 82.0 82.0 盒+濕料質量(g) -11 320.7 320.0 310.0 盒+干料質量(g) -12 290.9 291.9 296.3 水質量(g) -13 (11H12) 29.8 28.1 13.7 干料質量(g) -14 (12)-(10) 212.4 209.9 214.3 平均含水量w (%) -15 (13/(14) -100% 12.3 11.8 6.0 干質量密度(g/cm3) -16 (8) /1 + (15) 1.78 1.92 1.84 最

13、大干密度(g/cm3 ) -17 1.92 1.92 1.92 壓實度(%) -18 (16) / (17) 92.9 100.0 95.8 砂墊層壓實度(灌砂法)計 算表格 內容 序號 公式 樁號 樁號 樁號 樁號 灌砂前砂+容器質量(g ) 8341 8177 8168 灌砂后砂+容器質量(g) 2 2732 2677 2484 灌砂筒下部錐體內砂質量(g) 3 673 673 673 試坑灌入量砂的質量(g) 4 (1)-(2)-(3) 4936 4827 5011 量砂堆積密度(g/cm3 ) 5 1.477 1.477 1.477 試坑體積(cm3) 6 / 3342 3268 3393 試坑中挖出的濕料質量(g) 7 7158 6883 7252 試樣濕密度(g/cm3 ) -8 / 2.14 2.11 2.14 盒號 9 1-10# 1-10# 1-10 # 盒質量(g) -10 83.0 83.5 82.0 盒+濕料質量(g) -11 320.0 320.0 310.0 盒+干料質量(g) -12 308.2 310.5 298.6 水質量(g) -13 (11H12) 11.9 9.5 11.4 干料質量(g) -14 (12)-(10) 225.2 227.0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