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法與手段_第1頁
教學方法與手段_第2頁
教學方法與手段_第3頁
教學方法與手段_第4頁
教學方法與手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學方法與手段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有哪些?( “瓜傻式”教學法-將數學那種嚴密的邏輯演繹過程還原為生動活潑的知識生成過程。通過讓學生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感知知識的的產生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過程,這種方法,可以極大激發(fā)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作欲。使枯燥干澀的數學概念演繹變得生動起來。自主探索式學習-重點在于學生親自體驗學習過程 , 其價值與其說是學生發(fā)現 結論 , 不如說更看重學生的探索過程。自主探索式學習重視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 驗 , 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fā)現、去 “ 再創(chuàng)造 ” 有關數學問題口在這個過程中 , 學生不僅獲得

2、了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 還對數學 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所了解 , 特別是體驗和學習數學的思考方法和數學的價值。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效益高的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認為 , 小組學習有獨立型、競爭型、依賴型、依存 型等幾種類型。目前我們用得較多的是學生獨立學習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一一相互依存地來研究或者共同解決一個問題還太少?!皩嵺`活動”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fā)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知識。無論是“優(yōu)選”還是“創(chuàng)新”,一般都應注意以下四點:一是教學方法的選用或創(chuàng)新必須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原則;二是

3、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特點,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三是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變化特征和教師本身的教學風格;四是必須符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所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另外,在指導思想上,教師應注意用辯證的觀點來審視各種教學方法。正所謂“教無定法”。 常用的教學方法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整個教學領域的深入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呈現出蓬勃發(fā)展的勢頭。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一方面對我國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完善與改造,一方面積極地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使我國新的教學方法,如雨后春筍,競相涌現。一、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介紹(一)發(fā)現法發(fā)現法是由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50

4、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1、發(fā)現法的基本含義及特點發(fā)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fā)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發(fā)現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1)發(fā)現法強調學生是發(fā)現者,讓學生自己去獨立發(fā)現、去認識,自己求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教師把現成的結論提供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被動的吸收者。(2)發(fā)現法強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他們對所學課程具有內在的興趣。發(fā)現法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好問和喜歡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遇到新奇、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積極地去探索。教師在教學中

5、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利用新奇、疑難和矛盾等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主動地去探究和解決問題,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教學法僅利用外來刺激促發(fā)學生學習的做法。(3)發(fā)現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潛在的、間接的。由于該法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直觀教具等,自己去觀察,用頭腦去分析、綜合、判斷、推理,親自去發(fā)現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潛在的、間接的。2、發(fā)現法的主要優(yōu)點及其局限性發(fā)現法有如下幾個主要優(yōu)點。(1)可以使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增強學習的信心。(2)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發(fā)現法經常練習怎樣解決問題,所以能使學生

6、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樂于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態(tài)度。(3)運用發(fā)現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智慧,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4)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在發(fā)現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就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內部改組,這種改組,可以使已有的知識結構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更好的聯(lián)系起來,這種系統(tǒng)化和結構化的知識,就更加有助于學生的理解、鞏固和應用。發(fā)現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就教學效率而言,使用發(fā)現法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因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再發(fā)現的過程,一切真理都要學生自己去獲得,或者重新發(fā)現,而不是由教師簡單地告訴學生,因此,教學過程必然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摸索過程

7、。(2)就教學內容而言,它的適應是有一定范圍的。發(fā)現法比較適用于具有嚴格邏輯的數、理、化等學科,對于人文學科是不太適用的。就適用的學科而言,也是只適用于概念和前后有聯(lián)系的概括性知識的教學,如求平均數、運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稱、符號、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師來講解。(3)就教學的對象而言,它更適用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因為發(fā)現學習必須以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經驗為發(fā)現的前提條件,因此,年級越高的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也就會越強。所以,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都有必要和可能采用發(fā)現法教學。3、發(fā)現法教學舉例(一位數除兩位數的教學)給出一道題如393。學生可先拿39個物品,每3個一份,把它們分成13份。做幾

8、個這樣的題目后,可以讓他們把物品10個組成一組。例如,給出這樣一道題:“哈利買了4條糖果,每條有10塊。他吃了1塊,把剩下的每3塊包成一包,分給同學們,分給了幾個同學?”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解法:(1)每3個分成一堆,然后數出分得的堆數。(2)從3個10中各先拿出1個,剩下的每9個分給3個同學,再把其余的也每3個分成一堆。9+9+9+3+3+3+3=39(塊)3+3+3+1+1+1+1=13(人)(3)與(2)相似,但他們看出有4個9。9+9+9+9+3=39(塊)3+3+3+3+1=13(人)(4)他們看出3個10正好分給10個人,剩下的每3個分成一組。30+3+3+3=39(塊) 10+1+

9、1+1=13(人)(5)與(4)相似,但他們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給3個人。30+9=39(塊) 10+3=13(人)在學生得出解法之后,全班進行討論。教師對不同的算法不給出評價。再出一道題,許多學生會選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為簡便的方法。教師進一步提出引導性問題,促使學生找出更為有效的計算方法,形成一般的豎式計算。(二)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邱學華老師最早設計和提出的,經過在一些地區(qū)和全國逐步推廣,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1、嘗試教學法的基

10、本內容什么是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嘗試教學法與普通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改變教學過程中“先講后練”的方式,以“先練后講”的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嘗試教學法產生的背景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教學改革已經走上了正軌,國內有許多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同時,也有許多國外的教學改革的經驗大量地介紹進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思考如

11、何根據我國的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和創(chuàng)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既符合現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的教學方法。邱學華老師多年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在“文革”前后進行了多項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方面的調查與實驗,深感研究一種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法的必要性。因此,他在分析和對比國內外教學改革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嘗試教學法的設想。他借鑒了中國古代的“啟發(fā)式教學”原理、發(fā)現法和自學輔導法教學的思路,綜合地分析和研究這些教學法的長處與不足,試圖形成一種獨特的,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學方法。2、嘗試教學法的教學程序和課堂教學結構嘗試教學法基本的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1)出示嘗試題嘗試題一般是與課本上的例題

12、相仿的題目,是課本上問題的變形。如書上例題:1/2+1/3嘗試題:1/4+5/6出示嘗試題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這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2)自學課本在學生嘗試練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書上對這個題目是怎樣講的。教師提出一些與解題思路有關的問題:如上題,“分母不同怎么辦?”“為什么要通分?”通過自學課本,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對個問題認識的情況,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什么。(3)嘗試練習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對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了解,并且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這時,就再出嘗試題讓學生試一試。一般采取讓好、中、差三類同學板演,其他同

13、學同時在練習本上做的辦法。(4)學生討論在嘗試練習時,可能有的同學做得不對,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做法??梢宰寣W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討論。(5)教師講解學生會做題,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識。教師這時可按照一定邏輯系統(tǒng)向學生講解所學的內容。這種講解是有針對性的,是在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已經通過某種方式學會了或部分學會了解題方法時進行的講解,更能夠突出重點。以上五個步驟是嘗試教學法在進行新課時所用的,作為一節(jié)完整的課,嘗試教學法的課堂教學結構包括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1)基本訓練(5分鐘);(2)導入新課(2分鐘);(3)進行新課(15分鐘);(4)鞏固練習(6分鐘);(5)課堂作業(yè)(

14、10分鐘);(6)課堂小結(2分鐘)。這一教學結構的優(yōu)點在于:突出了教學重點;增加了練習時間;改變了滿堂灌的做法。3、嘗試教學法的優(yōu)越性和局限性其優(yōu)越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想自己試一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2)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它可以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最佳時間,使學生盡快地進入新內容的學習,并以較多的時間進行嘗試性和鞏固性的練習。(3)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教師一般都可以掌握,并且更有利于差等生的學習。因此它可以適用于更廣泛的場合,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其局限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1)

15、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和自學能力,對年齡較小的學生不適合用這種教學方法。(2)適合于后繼課的教學,對于新的概念原理的教學不宜使用。(3)對于操作性較強的內容不適用于運用。4、嘗試教學法應用舉例嘗試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適用于許多內容的教學。下面是:“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教學實例。(梗概)(1)基本訓練(略)口算:板演:6453(2)導入新課把練習題中的645改成615,來繼續(xù)學習。(3)進行新課出示嘗試題:6153嘗試練習試試看,這道題和以前的題有些不同,能做出這道題嗎?自學課本學生討論針對學生的三種算法進行討論(明確其中只有第二種算法是正確的):2 525 3教師講解(4)鞏固

16、練習(5)課堂作業(yè)(6)課堂小結(三)自學輔導法1、自學輔導法的基本含義自學輔導法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教授主持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實驗”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也有一定影響。有人也在小學進行相似的實驗研究。特別是運用自學輔導教學的基本原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自學輔導的實驗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提出并且進行實驗的,開始是借鑒了西方的程序教學的原理,實行小步子、多反饋的教學原則,后來進行了改造,并命名為自學輔導法。自學輔導法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自學輔導法一般是

17、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法。2、自學輔導法的教學程序自學輔導法運用心理學的原理,采取適當步子、及時反饋的原則重新編寫教材,實行三個本子綜合運用,即課本、練習本、答案本。運用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規(guī)定了一節(jié)課中學生用于自學的時間在3035分鐘,這包括自學、自練、自檢。教師用于講解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的基本步驟分為五步。(1)提出課題。教師可以直接導入新課,也可以復習有關知識后提出課題,后一種方法更加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對高年級學生提出課題的同時,還應提供自學提綱,使其帶著問題自學,圍繞課題的中心問題邊讀邊想,求得問題的解

18、決。(2)學生自學。這一步主要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本,與此同時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認知水平和教材難易選用相應的方式指導自學,考題指導要提綱挈領、簡明扼要。(3)答疑解難。針對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也可以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互相解答。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在答疑之后,還要以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以鞏固所學的內容。(4)整理和小結。由教師出題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如發(fā)現有理解方面的問題要及時補救,還要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小結。小結時盡量讓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進行概括,得出結論,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5)鞏固和應用。根據教學

19、內容布置課堂獨立作業(yè),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知識,初步形成技能。3、對自學輔導法的評價此法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獨立思考,通過自學掌握知識,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法,能在課堂上基本解決問題,大大減輕了學生課業(yè)負擔。由于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及時改正作業(yè)中的錯誤,使得教師從作業(yè)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備課和研究學生問題,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此外,學生可以在課外多看其他參考書,擴大知識面,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自學輔導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而且是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綜合。特別是它是基于教材內容的選擇與編排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它可以看作是一

20、種綜合的教學方法。4、自學輔導法教學實例(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具體教學過程:(1)教師談話(2)準備練習(3)進行新課出示例題和自學思考題例題: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時間(時)25路程(千米)80200從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思考:什么是比例?組成比例需要什么條件?由這幾個條件可以得到比例嗎?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是怎樣的?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引導自學,總結法則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比例,說出比例的意義。引導學生集體討論:組成比例的條件。讓學生將比

21、例轉化為分數的形式。引導學生練習,思考:比和比例的區(qū)別。讓學生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引導學生通過運用加、減、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質疑問難、精講點撥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在解釋疑惑的基礎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于兩內項之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4)課堂練習(四)“探究研討”法“探究研討”法是美國的一位教學法專家蘭本達(Lan Benda)教授提出來的。在美國有一定的影響。80年代初介紹到我國。在理科教學和數學教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1、“探究研討”法的基本內容“探究研討”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學分為兩個大的環(huán)節(jié),即“探究”和“研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探究”是指

2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擺弄,研究問題中各種因素或數量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探究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內容,為學生選擇充分的學習和研究的材料。如,彩色木條、幾何拼板等。第二環(huán)節(jié)“研討”是給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學生在前一個階段,對所研究的問題都有一定的認識。在這個階段,教師組織學生,對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發(fā)表意見,充分利用語言的交流,使學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并且在研討的過程中,可以互相啟發(fā),對所研究的問題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認識。最后由師生共同找出所

23、學習問題的規(guī)律或結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不受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限制,靈活地組織和運用。2、“探究研討”法的主要特點“探究研討”法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一是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二是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選擇恰當的材料和設計有利于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中。三是形成一種多向交流的課堂教學氣氛。3、“探究研討”法的應用舉例(求平均數問題)先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四個人。量出每個學生的身高,并根據測量的身高剪下一張紙條。教師提出,“怎樣知道四個人連起來一共有多高?”“四個人平均有多高?”然后教師說明什么是平均數。并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怎樣表示出這個平均身高?”學生說出可以把

24、全班的身高加起來,然后再用總人數去除。接著學生把表示每一個人身高的紙條貼在墻上釘的一張紙上,在平均數的地方畫一條線。發(fā)現有些在線的下方,有些在線的上方。并分別用“-”和“+”來表示。學生把高出來的部分剪下來,恰好可以補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學生感到非常興奮。接下來又有同學提出了計算平均數的簡便方法。找出最矮的同學的身高。把全班同學高出這個數字的值加起來,再除以全班總人數,再加上最矮的同學的身高,就是全班的平均身高。還有的同學提出了隨便找一個標準線,與這個標準線進行比較計算平均身高的簡便方法。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特點分析過去,多數人認為學生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主要是指數學事實(如概念、公式、

25、法則、算理等等),但隨著主體性教育理論的發(fā)展,隨著數學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隨著人們對學校數學教育本質的深入反思,數學理論與實踐工作者逐漸認識到:學樣數學主要是“活動的、操作的”數學,而不是形式化的數學?!皩W生應經歷數學化,而非數學;抽象化,而非抽象;步驟化,而非步驟;形式化,而非形式;算法化,而非算法;語言表述,而非語言”的數學學習過程。因此,課堂里學習的數學認識不僅包括數學事實,而且包括數學活動經驗。新授課的教學不應再是以往以教師系統(tǒng)傳授教材內容為主的單向教學模式,而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

26、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chuàng)造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卑殡S著新的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以及哲學、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現代教學方法的發(fā)展呈現了新的特點。第一,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結合為基本特征,力求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27、。以赫爾巴特(JFHerbert)為代表的傳統(tǒng)的“三中心”,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和嚴格的紀律,把學生當作盛裝知識的容器;而以杜威(JDewey)為代表的“新三中心”,將學生比作太陽,把教師視為行星,把兒童獨立學習的可能絕對化,否定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的教學方法避免了這兩種極端,將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把這一教學的主要矛盾視為具有動態(tài)性、轉換性、發(fā)展性和層次性的對立統(tǒng)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對于情景問題,教師和學生有不同的認知準備,他們的想法也會彼此不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教師能夠將全班上課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

28、地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小組內提出并解釋他們自己的想法,通過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會數學地交流和交流地學習數學,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力、語言對思維的表達能力和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第二,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fā)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設計生動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感受數學的力量,體會數學的美妙,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即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第三,注重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習方法和解題策略多樣化。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如計算教學,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