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年上學年廣州市六區(qū)高三月語文教學質量檢測試題_第1頁
廣東省年上學年廣州市六區(qū)高三月語文教學質量檢測試題_第2頁
廣東省年上學年廣州市六區(qū)高三月語文教學質量檢測試題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只做精品廣東省2021年上學期廣州市六區(qū)高三9月語文教學質量檢測試題本試卷共10頁,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徽墨是“文房四寶”之一,因產(chǎn)于徽州而得名。在徽州地區(qū)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文化資源雙重滋

2、養(yǎng)下,帶著鮮明徽州印記的徽墨在墨林中獨樹一幟,成為中國墨的唯一代表。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近現(xiàn)代以來,受到社會文化的變遷以及書寫習慣的改變等影響,徽州墨業(yè)幾經(jīng)浮沉,但在一代代徽墨傳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脈從未斷絕。徽州地區(qū)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獻記載:“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美,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后主賜姓李。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膠敗而墨調,其堅如玉,其文如犀,寫數(shù)十幅不費一二分。”五代時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對癸氏父子制墨倍加稱賞,后又招易水墨工張遇,張遇利用徽州的優(yōu)質松煙、桐油煙制墨,將徽州墨從單純的松煙墨推向與油煙墨并舉發(fā)

3、展的時期,全國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穆曉天先生曾說:“制墨業(yè)的繁榮,可以說是南唐地區(qū)文化藝術繁榮的顯著標志?!彪S著李唐王朝漸行漸遠,大宋王朝經(jīng)過初期的休養(yǎng)生息,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商業(yè)逐漸活躍,文學藝術活動日益繁榮,科舉制度影響下的讀書風氣日盛,為徽墨提供了廣闊市場,徽墨業(yè)得以蓬勃發(fā)展。正如野獲篇所描寫:“今徽人家傳戶習”“新安人例工制墨”。歙(she)縣志記載:“至宋時,徽州每年以龍鳳墨千斤為貢?!笨梢姶笏握鄬漳兄鴱妱诺男枨?。野獲篇還寫到:“宋徽宗以蘇合油波煙為墨,后金章宗購之,黃金一斤,才得一兩,可謂好事極矣。”宋徽宗愛好翰墨,又親予研制,更促進墨業(yè)的大振。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敘州

4、改名徽州,從此徽墨馳名天下。經(jīng)過長期動蕩、分裂后統(tǒng)一安定的明王朝經(jīng)濟文化空前發(fā)展,促進了墨業(yè)更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并追求更高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徽州墨業(yè)呈現(xiàn)出一此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從普遍使用“松煙”轉而使用“桐油煙”和“漆煙”制墨,由于這兩種原料既易得又價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擴大生產(chǎn)、提高質量;二是無論在五代還是兩宋,徽墨都以進貢和滿足官府需要為主,但到了明代,雖然還有大量墨品進貢,但因社會需求量增大,徽墨生產(chǎn)漸漸轉以滿足市場需求為主;同時,由于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這一時期逐漸發(fā)展成集繪畫、書法、雕刻等多種形式于一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清初政府重視經(jīng)濟的恢復發(fā)展,對漢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進了徽墨

5、需求市場的恢復和發(fā)展。尤其是清初幾任帝王皆崇尚漢學、才學俱佳,對書畫不僅喜愛而且有著非常深厚的造詣,這樣的社會導向,使徽墨業(yè)的昌盛順理成章。(摘編自祖曉敏、周致元徽墨的歷史沿革與特點)材料二:宋代羅愿在新安志中有“李超與其子廷珪,唐末自易水渡江至歙州,地多美松,因而留居,遂以墨名家”的記載。李氏父子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礎上,利用黃山、松蘿山之古松取煙,并改進配料、和膠、杵搗等技術,制造出前世無法企及的佳墨,史稱“李墨”。南唐后主李煜亦評價李墨和澄心堂紙、龍尾歙硯為“天下冠”,并因此敕封李超為檢校水部員外郎。由于無度地使用和揮霍,及至北宋宣和年間“李墨”就極為罕見,故時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之說。

6、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李廷珪制“翰林風月”銘長方墨,墨呈長方薄板形。一面泥金草書陰識“翰林風月”四字;另一面草書填朱三字,已模糊無法辨認。墨色黝黑有漆光,質堅實如玉。邊薄而銳利,中間略凸,墨面布滿大小、高低不平的突起,間有犀紋。從實物的現(xiàn)存狀況來看,確如史料評價的具有“豐肌膩理、光澤如漆”(宋代李孝美墨譜)、“其堅如玉,其紋如犀”和“歷久彌新”的鮮明特點。這錠“李墨”歷經(jīng)千年仍有如此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在于李氏父子制墨沒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論的束縛,開創(chuàng)性地運用膠法、藥法改善墨質。墨記中記載了李廷珪首創(chuàng)分次和制的對膠之法。墨經(jīng)則記述了李廷瑋制墨善用重膠,并添加藤黃、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味中藥,及少量的生漆

7、和熟漆和制,使解膠和膠力持久兩個矛盾的命題完美統(tǒng)一。再通過數(shù)萬次的均勻杵搗、 揉捏和壓制,使膠和松煙顆粒 充分融合,從而做到了“墨壽 千年”。作為最有名的制墨家,李氏父子第一次將中國墨的品質發(fā)揮到了極致。關于李墨的精良,歷史上有一些相關的記載。五代宋初時期的文學家徐鉉、徐楷兄弟,幼年時曾共用一挺長不過尺、細裁如筋的李超墨,每日書寫不下五千字,十年方才用完。還有宋大中祥符年間,一貴族誤將李廷瑋墨遺失于水中,數(shù)月后,又于同一地點遺落了金器,故派人撈取,驚奇的是李廷瑋墨也被完好無損地撈取出來,且光色不變、表里如新。1978年, 文府墨被發(fā)現(xiàn)時整體浸泡在水中,出土后歷經(jīng)數(shù)十年自然老化,其磨口依舊有瑩瑩

8、膠光。可見,在李氏父子的引領和推動下,宣歙之地的制墨水平得以整體進步。墨經(jīng)記載了著名制墨家張遇曾妙得李氏制墨之法,并以此傳家,其子張谷、孫張?zhí)幒窠砸灾颇馈F浜?,歙州又有耿仁、耿遂、耿文政、耿文壽、耿德、耿盛等,宣州則有盛匡道、盛通、盛真、盛舟、盛信、盛浩等,都受到李氏制墨之法的影響。 (摘編自劉偉文、姚昱波唐宋時期的徽墨)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徽墨中的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充分證明徽墨在墨林中是中國墨的唯一-代表。B.從宋至清,經(jīng)濟與文化藝術的發(fā)展,促進了制墨業(yè)的發(fā)展,制墨業(yè)的繁榮與經(jīng)濟文化藝術的繁榮息息相關。C.明代微墨生產(chǎn)不

9、再以進貢和滿足官府需要為主,轉以滿足市場需求為主,產(chǎn)量擴大但品質并沒有提升。D.新安志對李氏父子制墨“遂以墨名家”的記載,很好地印證了后人“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贊譽。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近現(xiàn)代以來,徽州墨業(yè)幾經(jīng)浮沉,但墨脈從未斷絕,這有賴于一代代徽墨傳承者的努力。B. 我們可以通過查閱歙縣志墨記墨經(jīng)墨譜等古代典籍了解徽墨的相關歷史。C. 李氏父子所制墨能做到“墨壽千年”,可以說是古人的匠氣精神與古代文化風采的作用。D. 徽墨能在墨林中獨樹一幟,李氏父子對宣歙之地制墨水平進步的引領推動作用功不可沒。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不屬于徽墨制作技藝研究的一項是 (3分)

10、A.原材料使用情況B.配料添加情況C.制作流程與方法D.歷史保存與現(xiàn)狀4.請根據(jù)材料一簡要概括徽墨自五代至明清的歷史沿革。(6分)5.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李墨”的特點。(4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小村即景 韓小蕙 這是晉中南廣袤大地上的一個普通小村莊,普通到你都不必問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過許多名山大川,譬如“歸來不必看五岳”的黃山,“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千里江陵一日還”的長江三峽,“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黃果樹大瀑布(注:原文如此。)等。但不知為什么,在這些有口皆碑的天下勝景面前,我一次也不曾體味到地域文化給予我的心靈震撼。 然而世事卻偏

11、偏這么奇妙,這晉中南的普通小村莊,竟使我體驗到了-一種地域的魅力。這一帶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遠難忘。人正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腳起腳落之間,路便沒有了。探身一望,腳下就是直上直下的懸崖,有的深度達數(shù)十丈,令人頭暈目眩。而身后,人剛才過來的地方,明是平展展的土地,生著莊稼,長著樹木,流著河水,跑著馬車。還有一座座土磚結合而筑成的農(nóng)舍和用秫稈隔成的農(nóng)家小院。從里面,不時傳來雞鳴、羊叫和娃兒的笑聲。 倏地,一群漂亮的狗你追我逐地奔了來,撒歡兒地在地上跑著、跳著、撲咬著,盡情地嬉戲,卻沒見一只掉下崖去。人正在驚疑之際,崖上崖下的鄉(xiāng)親便喊起話來: “哎一一吃哩?” “哎一一吃哩?!边@是漢子

12、的聲音。聲音于崖上崖下巨大的空間之中,顯得格外雄渾蒼涼。倘是女子,便會于雄渾蒼涼之中,又夾雜上纏綿悱惻的韻味,令人遐想無窮。一忽兒,月上高崖,清輝撒滿大地,崖上崖下便一一起進入了這里才有的極其靜謐曠遠的夜世界.借用地理學的名詞術語,這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再準確一點說,這是平原與山地的交界地帶,因而既呈現(xiàn)平原的平整,又間有山地的起伏。起起伏伏之間,便出現(xiàn)大斷大裂又錯落有致的高崖低谷。人在高處放眼望去,但見對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畫,那上面的神秘圖形令你讀不夠也思不夠。而遠處,則是一派倒海翻江的山峁(mao)溝壑圖,縱是天下最杰出的大師,也繪不出它們的英雄本色。老鄉(xiāng)們卻絕少這樣看景。他們更相信老

13、輩人留下的傳說。說是女媧煉石補天的那會兒,補到這里地界時伸了個懶腰,漏下一縷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來。因為年深日久,他們早已沒有了對女媧的憤激,生命的因子里,只留下?lián)窦训囟⒌念B強生命力。在極不規(guī)則的地表之上,他們竟順勢建起了房舍,形成村落,荷家養(yǎng)畜,婚喪嫁娶。雖然活得不輕松,但也能在春種秋收之中,聞得一些戲文。何況,當青草漫滿黃土世界之時,山峁溝壑也顯得蓊郁蒼翠起來。鳥兒也能飛來幾只,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陣。 這地方只是不能過冬天。一到荒涼的冬季,造化的窮兇極惡便再難掩飾了。每當鉆天楊的最后一片葉子被狂風吹落之后,生命的綠色消失殆盡,蒼茫的黃土高坡就裸露出它的貧窮。高崖與低谷之間,只蕭疏著荊棘枯

14、草的幾只枝權,天低云暗,更載不動懸崖、坡坡、溝溝、堅壑的憂并愁。而夾帶黃土的狂風卻全然不理會這些,只一陣緊似一陣地刮著,對準光禿禿崖際,麻利地刮下一層又一層黃土,怪笑著拋灑向半空中。在這樣的日子里,連狗也不敢跑出門去;家農(nóng)戶院子,更是門戶緊閉。漢子蹲在炕沿上抽煙葉,婆姨摟著被嚇壞的娃兒,滿崖滿坡滿世界中,失卻了一切人聲獸語,只剩下黃土的怒號和黃土的呻吟. 這一切,是平原人無論如何也經(jīng)受不住的。 與江南的魚米之鄉(xiāng)相比,不用說,這樣的地域環(huán)境是太沉重了。 可無論歷史上還是今天,這里始終被稱為晉中南寶地。莊戶人家的日子紅火,為歷史上偏居此隅的各路諸侯們奠定了太平昌盛的基礎。氣勢恢弘的中原文化,也由這

15、里播往陜北高原,甚至河西走廊、祁連山脈。就連異族侵略者,也不敢貿(mào)然踐踏這片神圣的黃土地有老鄉(xiāng)告訴我,在抗戰(zhàn)最嚴酷的1940年,小鬼子也只有在大規(guī)模“掃蕩”時,才敢來村子里指指戳戳。 到底是誰的功勛呢?人杰?地靈?還是天意? 天意不過是人們自己編造出來的感覺。地靈向來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體現(xiàn)的。歸根結底,我以為,還是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環(huán)境的險惡,造就了他們的挑戰(zhàn)意識。倘若人類不勞動,不創(chuàng)造,不抗爭,不奮斗,天天依賴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優(yōu)哉游哉地享受,恐怕這世界上根本就沒今天這高度發(fā)達的人類社會。這讀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畫”,這倒海翻江的“山峁溝壑圖”,特別是這依地勢而形成興旺的小村,永遠

16、地載入我的記憶。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會常常想起它們來的。 (選自現(xiàn)代散文鑒賞辭典,有刪節(jié))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章既展現(xiàn)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小村景致,也娓娓道出安居樂業(yè)的百姓生活,這些 正是晉中南這個普通小村莊地域文化的與眾不同。B.文章寫到山崖聲響時,用顯微鏡般的纖毫細膩的筆墨畢現(xiàn)了漢子似的雄渾蒼涼深邃大氣,及杏花春雨般的柔媚,令人遐想無窮。C.文章引用專業(yè)的地理學知識,穿插著女媧補天的傳說,以解釋這個晉中南小村莊的地貌成因,突顯小村莊神秘的人文魅力。D.文章中村人一輩又一輩奮發(fā)圖強,把貧瘠的黃土地建成為晉中南寶地,村人的奮斗史蘊涵“物競天擇,適者

17、生存”的大道理。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章開頭一二段,作者運用欲揚先抑手法,點出到過不少名山大川的她唯獨對 這個普通的小山村產(chǎn)生了極大的心靈震撼,為文章制造懸念。B.文章第五至九段寫村民在腳踏“直上直下的懸崖”“令人頭暈目?!钡沫h(huán)境下生活,竟能感到自在愜意,這種反差雖不大合理但充滿張力。C.文章結尾回應前文,再次把眼中這個小村的奇景比作神秘的“史前壁畫”“山峁溝壑圖”,展示小村的地靈人杰,作者由此思及人類社會。D.文章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生動描繪了普通小村莊獨特的景致,抒發(fā)對當?shù)氐赜蛭幕馁澝?,表達對小村人民堅韌不拔精神的欽佩之情。8.文中有多處對聲音的描

18、寫,請找出兩處(標出段落序號即可),并分別分析它們在文中的作用。(4分)9.本文題為“小村即景”,但作者的用意顯然不只是在寫景,請結合文本談談此標題的含義和作用。(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獲畫地學書。舉進士,調西京推官。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貶,在廷多論救,司諫高若訥獨以為當黜。修貽書責之,謂其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若訥上其書,坐貶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節(jié)度判官。

19、仲淹使陜西,辟掌書記。修笑而辭日:“昔者之舉,豈以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進可也?!本弥?,復???,進集賢校理。慶歷三年,知諫院。修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獎其敢言,面賜五品服。會保州兵亂,以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陛辭,帝曰:“勿為久留計,有所欲言,言之?!睂θ?“臣在諫職得論事,今越職而言,罪也。”帝日:“第言之,毋以中外為間?!倍叛艿认嗬^以黨議罷去,修慨然上疏日:“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賢。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謀臣不用,敵國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罷去,而使群邪相賀于內,四夷相賀于外,臣為朝廷惜之。”于是邪黨益忌修,因其孤甥張氏獄傅致以罪,左遷知制誥、知滁州。為文天

20、才自然,豐約中度。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獨騖,眾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師尊之。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曾鞏、王安石、蘇洵、洵子軾、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游其聲譽,謂必顯于世。篤于朋友,生則振掖之,死則調護其家。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B.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校勘/C.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世事

21、/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D.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學土,最早是指在學校讀書的人魏晉后,指以高超的學術技能供奉朝廷的官 吏。 B.四夷,是古代華夏民族對中原周邊各族之泛稱,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成的合稱。 C.左遷,降低官職,猶“下遷”。漢以右為尊以左為賤,將貶官稱為左遷,后世沿用。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類織物,“帛”指絲織品。后也以布衣稱沒做官的平民。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

22、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歐陽修為人正直,伸張正義。歐陽修替范仲淹鳴不平,寫信指責司諫高若訥,高若訥把此信上交朝廷,歐陽修被貶官。 B.歐陽修論事切直,深得器重。適逢保州有兵變,歐陽修出發(fā)之際告別皇帝, 皇帝勉勵他可以隨時越職給自已進言。C.歐陽修文章出眾,折服人心。歐陽修的文章成就遠遠超過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讀書人都一致像對待老師那樣敬重他。D.歐陽修待友忠誠,樂于助人。歐陽修在世時就盡力幫助推薦朋友,去世后仍讓自己的親人保護周濟朋友的家人。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8分)(1)昔者之舉,豈以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進可也。 (4分)(2)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

23、,率為聞人。 (4分)14.選文中歐陽修為什么認為杜衍等四人不可罷用?請簡要說明。(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夜泊水村陸游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注這首詩作于溥照九年(1182)秋.作者時年五十八步歲。新亭:又名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東晉時中原淪陷,王室南渡,有一些過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飲,席間有人慨嘆江河淪喪,于是眾人相對涕泣。獨有王導不以為然,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耶?”(晉書.王導傳)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

24、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詩的首聯(lián)寫詩人久離疆場、功業(yè)未成的落寞悵惘,奠定了一種種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調。 B.領聯(lián)末句用典,表達了對達官貴人在國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際束手垂淚的懦弱昏庸的不滿。 C.尾聯(lián)詩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棲居所抒發(fā)自己無法報國的苦痛。 D.本詩用典貼切,出語自然,感情充沛,雖有失意悲愁之情卻又不失沉雄渾厚的氣象。16.這首詩的頸聯(lián)和書憤頸聯(lián)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將學習與思考的關系表述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荀子在勸學

25、中,也有兩句論述了學與思的關系,這兩句是“_,_”。(2) 莊子在逍遙游中描寫大鵬“_,_”。蘇軾的“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以及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均由此化用而來。(3) 杜甫在春望一詩中悲國破家亡,感離亂之痛,表現(xiàn)他愛國、念家的美好情操,詩中能夠表現(xiàn)他憂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15歲那年,我很迷戀打針,找到母親一-位在醫(yī)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師,向她學會了注射術。 每日的下午,我放學歸來便給病人打針。一連數(shù)日,事情進行得都很順利,我的手藝也明顯地嫻熟起來。這天我又開始做著注射前的準備:把針管、針頭用紗布包好

26、放進針鍋,再把針鍋放在煤氣灶上煮。煮著針,我就和病人聊起天來。不知過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氣灶上的事。那針無疑是大大超過了要煮的時間。我飛奔到灶前關掉煤氣,打開針鍋觀看,見里面的水已燒干,裹著針管的紗布已微煳,幸虧針管、針頭還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發(fā)現(xiàn),裝作沒事人似的,又開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藥抽進針管,用碘酒和酒精為病人的皮膚消過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塊雪亮的皮膚猛刺。誰知這針頭卻不幫我的忙了,它忽然變得綿軟無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針頭一一次次變作彎鉤。針進不去,我那鄰居的皮膚上,卻是血跡斑斑。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難堪的針頭,眼淚已噼里啪啦地掉下來。 我的病人顯然已知道背后發(fā)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

27、站在我眼前說:“這不是技術問題,是針頭退了火,隔一天吧,這藥隔一天沒關系?!?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兇猛,耳邊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吧.難道真的只隔一天嗎?我斷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會來打針了。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號,和文中省略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A.她輕輕地哼起了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啊.B.牡丹、吊鐘、菊花、山茶、墨蘭.春秋冬三季的鮮花都在這里聚齊了。C.我撲到指導員身上大喊:“指導員,指導員.”好半天,他才微微睜開眼睛。D.小馬難為情地說:“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我過不去。”19.文段畫橫線部分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誰知這針頭卻不幫我的忙了,它忽然變得綿軟無比。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我偷偷地收起我那難看的針頭?!贝司渑c原句語義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4分)21.為打造“書香校園”,某校開展了名著閱讀系列活動。下面是某同學寫的“名著導讀推薦詞”,這則推薦詞存在4處錯誤,請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