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外科的歷史與現(xiàn)狀_第1頁
顯微外科的歷史與現(xiàn)狀_第2頁
顯微外科的歷史與現(xiàn)狀_第3頁
顯微外科的歷史與現(xiàn)狀_第4頁
顯微外科的歷史與現(xiàn)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9世紀40年代開始 一、疼痛 手術疼痛是妨礙外科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1846年美國Morton首先采用乙醚麻醉 1892年德國Schleich首先用可卡因做局麻, 但副作用較大,后改用普魯卡因 二感染 傷口化膿是外科醫(yī)生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截肢死亡率高達4050% 1846年匈牙利Semmelweis提出用漂白粉洗 手,使產(chǎn)婦死亡率自10%降至1%,這是抗 菌技術的開端 二感染 1867年英國Lister采用石炭酸溶液沖洗手術器械,用石炭 酸溶液浸濕的紗布覆蓋傷口,截肢的死亡率自46%降至 15%,奠定了抗菌術的原則 1877年德國Bergmann提出不能將所有傷口視為感染的, 而不讓傷口再被沾

2、污更為重要,他采用了蒸汽滅菌,并研 究了布單、敷料、手術器械等的滅菌措施,在現(xiàn)代外科學 中建立了無菌術 1889年德國Frbringer提出手臂消毒法,1890年美國 Halsted倡議戴橡皮手套,這就使無菌術臻于完善 二感染 1929年英國Fleming發(fā)現(xiàn)青霉素,1935年 德國Domagk倡用百浪多息(磺胺類藥), 為外科學的發(fā)展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三、止血、出血 手術出血是妨礙外科發(fā)展的另一重要因素。1872 年英國wells介紹止血鉗,1873年德國Esmarch在 截肢時使用止血帶,他們是解決手術出血的創(chuàng)始 者。1901年美國Landsteiner發(fā)現(xiàn)血型,從此輸血 用來補償手術時的

3、失血 外科學進入迅速發(fā)展階段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 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在60年代,推動了創(chuàng)傷、整 復和器官移植外科的前進。 一、什么是顯微外科 顯微外科(Microsurgery)是利用光學放大, 即在放大鏡或手術顯微鏡下,使用顯微器材,應 用顯微外科縫合針線,對細小組織進行精細手術 的學科。 它是一種專門的外科技術,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手 術學科的各個專業(yè),如骨科、手外科、整形外科 等,成為多學科的交叉和邊緣學科。 在手術野放大的情況下進行外科手術操作 可以超越人類具有的視力限制,從宏觀進 入微觀,使手術者大大提高對人體細微解 剖結構的辨認能力,以及對各種正常組織 與病理組織的鑒別水平,從而使

4、手術進行 得更加精確細致,降低了組織損傷,有利 于組織愈合。 二、發(fā)展史 1921年瑞典耳科醫(yī)師Nylen耳硬化癥。目前,全世界 耳科醫(yī)師仍在應用此技術進行內(nèi)耳和中耳的各種手術,不 斷提高耳科疾病的外科治療水平。 過去大口徑血管病變的切除和修補,以及血管移植等 手術,都早在各國進行,手術在肉眼下操作,成功率也高, 但對于口徑在1-2mm的細小血管的吻合往往失敗。原因: 肉眼下進行很難達到無創(chuàng)傷程度,吻合口也不易精確對和。 術后血栓形成失敗 二、發(fā)展史 1960年美國Jacobson及Suarez首先指出顯微血管外科 的實用價值,報道了應用顯微技術于1.63.2mm的小動 脈吻合,臨床上和動物實

5、驗獲成功,這是現(xiàn)代顯微外科技術 發(fā)展的第一個信號。從此顯微外科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 展階段。 Lee(1961)在鼠身上進行門腔靜脈分流術獲得成功 Gonzales(1962)在小動物進行腎移植手術 Abbor(1962)成功進行鼠的心臟移植 二、發(fā)展史 1963年1 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陳中偉(1929- 2004.03.23)等肉眼下為工人王存柏右前臂完全離斷再植 成功,同年10月發(fā)表。 1964年美國Malt報道1962年5月一例12歲男孩上臂斷 離再植成功。 1966年1月上海六院與九院合作,第一次在6倍手術放大 鏡下進行斷指再植成功。 二、發(fā)展史 1965年美國Kleinert

6、應用放大鏡接通了手指血管。 Buncke成功進 行兔耳再植和猴拇指再植。 顯微外科技術在臨床外科領域真正進入一個迅速發(fā)展階段還是從70 年代開始的。 整形外科醫(yī)師在進行皮瓣移植時,都需要一個帶蒂的過程,這就需 要進行多次帶蒂移植術和一定位置的肢體固定,給病人帶來較多痛苦, 住院時間較長。 19641965張滌生兔耳移植及小白鼠后腿移植到頸部的動物實驗, 在狗身上進行吻合腹壁淺動靜脈的游離腹壁皮瓣原位再植和左右腎異 位移植成功。 二、發(fā)展史 日本Harii(1972)將一側頭皮皮瓣通過吻合血管移植 到對側,修復禿發(fā)畸形。1973年Daniel和楊東岳 (19291981)同一時間報道應用下腹壁皮

7、瓣游離移植 成功。很快顯微血管外科吻合技術在整形外科和創(chuàng)傷修復 外科領域快速發(fā)展。 二、發(fā)展史 1966年以來,在楊東岳和顧玉東領導下,成功開展第二 足趾游離移植再造拇指。Cbbect(1968)首次報道拇指 再造。 1980年楊果凡成功進行了前臂皮瓣移植,稱為“中國皮 瓣” 1986年于仲嘉應用多趾移植再造全手缺失,稱為“中國 手” 1987年陸裕樸完成世界第一例十指完全斷離再植成功, 現(xiàn)世界上報道27例,中國完成18例。 2000年裴國獻完成亞洲第一、二例、世界第三、四例異 體手移植。 三、現(xiàn)狀 1、斷指(肢)再植 多指、小兒、多節(jié)多段、旋轉撕脫、寄生 成活成功 三、現(xiàn)狀 2、組織移植 7

8、0年代開創(chuàng)期 80年代發(fā)展期 90年代提高期 三、現(xiàn)狀 3、修復與再造 修飾性再造 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 四、對傳統(tǒng)外科技術的促進和影響 1、使組織缺損的修復及重建達到了新的高度 2、為器官的修復、替代及再造開辟了新的途徑 3、推進了腫瘤治療學的進展 4、促進了周圍神經(jīng)損傷修復技術的發(fā)展 5、促進了淋巴管損傷、疾病修復的研究 6、促進了與外科相關學科的發(fā)展 五、顯微外科的應用范圍 1、斷指(肢)再植 2、吻合血管的組織移植 3、吻合血管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或手指 4、吻合血管的空腸移植重建食管 5、周圍神經(jīng)顯微修復 6、顯微淋巴管外科 7、小管道顯微外科 8、吻合血管的小器官移植 手 1、

9、功能 2、解剖 皮膚 神經(jīng) 血管 肌腱 骨與關節(jié) 三、止血、出血 手術出血是妨礙外科發(fā)展的另一重要因素。1872 年英國wells介紹止血鉗,1873年德國Esmarch在 截肢時使用止血帶,他們是解決手術出血的創(chuàng)始 者。1901年美國Landsteiner發(fā)現(xiàn)血型,從此輸血 用來補償手術時的失血 外科學進入迅速發(fā)展階段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 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在60年代,推動了創(chuàng)傷、整 復和器官移植外科的前進。 一、什么是顯微外科 顯微外科(Microsurgery)是利用光學放大, 即在放大鏡或手術顯微鏡下,使用顯微器材,應 用顯微外科縫合針線,對細小組織進行精細手術 的學科。 它是一種專門的外科技術,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手 術學科的各個專業(yè),如骨科、手外科、整形外科 等,成為多學科的交叉和邊緣學科。 二、發(fā)展史 日本Harii(1972)將一側頭皮皮瓣通過吻合血管移植 到對側,修復禿發(fā)畸形。1973年D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