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_第1頁
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_第2頁
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_第3頁
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_第4頁
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課堂是師生情感、智慧、能力共同投入的交互式對話場域,學生的學習是生成的、動態(tài)的過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引領學生在課堂上保持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踴躍參與互動,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實現課堂高效的必然要求。教師作為高效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在課堂上更應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學生能放飛思想、大膽質疑、敢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課堂高效成功的必然結果。下面談一談我對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數學問題的一些策略。 教師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問題,培養(yǎng)學生“能提問”的能力。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提問不僅是

2、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學生樂于提問,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從而學會數學的思考。1、設計問題情景,使學生“想問”。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習的內驅力,在教學時,老師要創(chuàng)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能夠喚起學生求知欲的問題情境,迫使學生想問“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形成認知沖突,使學生“想問”,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復習分數比大小時我這樣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景:猴媽媽給它的孩子分西瓜,猴媽媽說:“我分給哥哥1/3個西瓜,分給弟弟2/6個西瓜”,猴媽媽的話還沒說完,猴哥哥就大叫起來:“媽媽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請你們來評評理:猴媽媽分得公平嗎?這個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

3、的疑團,他們紛紛提出了:猴哥哥分的份數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誰大誰小該怎樣比較呢?可見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來,緣于教師的激趣和創(chuàng)設的良好發(fā)問情景,來源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在老師精心設計問題的情景下,學生心里想提的問題就多了。這些問題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提出來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tài),因此學這些知識時也就特別注意聽。1. 設計問題,營造學生“好問”的氛圍。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以滿足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心理需要。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一些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吸引學生饒有興趣地討論并積極思考,同時發(fā)揮小組協(xié)作精神,讓學生自由討論,嘗試解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想方設法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給學生帶來一種高

4、漲和激動的情緒,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在的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漸漸產生一種想提問來供大家討論的欲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寬松、活躍的質疑氛圍,使學生“好問”。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這樣激趣:“我有一個秘密,它能夠迅速準確地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你們可以打草稿驗證。學生展開熱烈討論,當驗證無誤后,平時思維很活躍的羅超就主動地向老師提出問題:你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能斷定一個多位數能否被3整除的?我就抓緊時機就勢引導學生觀察能被3整除的多位數的各數位的和與3的關系。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自主地去揭開教師的謎底。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教師在課堂上精心設計

5、問題,培養(yǎng)學生“會提問”的能力。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是前提,會學才是目的,學生想問、好問,更應該會問。要使學生認識到不會問就不會學習,會問才具備質疑的能力。教師首先要做好示范。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質疑也是如此。我們教師應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師的提問應在發(fā)現問題的方法上向學生展示發(fā)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方法可循,培養(yǎng)學生會提問的能力。1、教師應向學生示范要在知識的“生長點”上找問題,使學生能在實現從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中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找準知識生長點,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從教師的提問中學到質疑方法,提與本節(jié)知識密切相關的問題,在知識的“生長點”上找問題,

6、問重點、難點、疑點。比如在學習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我先提問:你們已學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能否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再求出面積?提示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從而得到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學生中就有這樣的提問:教材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知識把未知轉化成了已知,那么,我們是否也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其他已學過的圖形呢?于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相互討論,學生還真自己發(fā)現了梯形不但可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還可以轉化成三角形、長方形等等。通過教師的示范提問,讓學生能在實現從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中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學生不但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而且更深刻地認識了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從而

7、真正地學會提問。1. 教師應向學生示范要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認識不清楚的地方找問題。讓學生認識到只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辦”、“是什么”就能發(fā)現處處有問題。發(fā)現和提出富有思考性及涉及本質的提問。對自己不懂的或似懂非懂的知識進行提問;對自己以為值得懷疑的事物進行提問: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獨特見解。如:教學分數除法時,把4/5升果汁平均分給2人,每人得幾升?學生很快列式:4/52,可是接下來的計算中,一部分的學生認為應是4/51/2,一部分的學生認為應是4/51/2,這時平時愛動腦筋的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列式時明明是除法,為什么計算是用乘法?問題出現后我先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圖例理解平均分成兩

8、份的意義。通過思考、討論學生們終于真正理解了平均分兩份,每人就得一半,就是得1/2,也就是得4/5升的1/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這個問題解決后,又有學生提出:分數除法為什么不用像整數那樣列豎式計算,而用乘法計算?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深度,學生一下子靜了下來。我引導學生看看能不能列豎式計算,腦子靈的馬上想到先轉化成小數再算,剛好能除盡。學生的疑惑還是不解。我就又多提了一問:平分給3人,每人得幾升?學生用剛才的方法、思路去算發(fā)現行不通了。我就引導他們用新學的方法試一試。一下子就算好了。這時學生明白了:分數除法計算時用乘法來計算實際上是運用了數學中轉化的思想,目的是讓計算更簡便。通過一系列的矛盾沖突,學生對分數除法的算理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同時思維有了更大的飛躍,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教會了學生提問題就是教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