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傳統(tǒng)文化與徽州商人(2)_第1頁
儒家傳統(tǒng)文化與徽州商人(2)_第2頁
儒家傳統(tǒng)文化與徽州商人(2)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章來源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儒家傳統(tǒng)文化與徽州商人(2)文章來源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三、家族驅策下的“官商互濟”徽州作為程朱故鄉(xiāng),與程朱一派新儒的淵源久遠。宗法制強固,以家族為本的宗族觀念特深。徽州以營商為第一生業(yè)的習俗,則與王學破舊“四民觀”的倫理相融通。因此,在宋明新儒朱、王兩派對徽州的浸漬下,出現(xiàn)了儒商結合,互相為用的局面?!肮偕袒?,則是儒商結合的演化與結果。以程朱理學為依歸的、家族本位的宗族理念中,個人的升遷榮辱,是同宗族聯(lián)系一起的,即個人的身份地位取決于所在的等差次序的倫理構架中的位置,取決于所屬集團的勢力。唯有提高本宗族的社會地位,方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非科舉仕宦,“不足振家聲”。由于恪守在

2、官本位的價值取向,科舉仕宦是榮宗耀祖、提高本宗族地位的途徑。但是讀書科舉一途,是需要經(jīng)濟作基礎的。正如汪道昆為程長公之母汪孺人寫的行狀中所指出的:“夫養(yǎng)者,非賈不饒;學者,非饒不給。君(程長公)其力賈以為養(yǎng),而資叔力學以顯親,俱濟矣”(81)。清人沈堯(1798-1840)也認為:“古者士之子恒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為士。此宋元明以來之大較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焙笠痪湓?,顯然缺乏數(shù)據(jù)支持;如果改為天下之士多出于官、商和官商結合之家,應更確當。沈堯又指出,非營商者,“子弟無由讀書以致通顯。”(82)此一看法也同樣過于絕對,如理解為缺乏經(jīng)濟基礎,想讀書仕宦是不可能的,就符合明清社會實際了。求富最便

3、捷之途莫過于營商,而商業(yè)的成功則關系著家族的榮耀及其延綿不衰。從這一意義上看,以追求家族榮耀為終極目標的價值理念,卻轉化為驅策徽州人經(jīng)商的精神力量。正源自于此,宗族制與商業(yè)發(fā)達兩者之間,在中國大陸一度流行的分析模式中被視為互相沖突、互相矛盾,事實上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東南沿海地區(qū)看,宗族組織是隨著商業(yè)的發(fā)達而趨向庶民化與普及化的(83)。歙人汪道昆多次強調(diào)徽州以業(yè)商為最主要。他說,“新都(徽州的古稱)業(yè)賈者什七八”、“大半以賈代耕”(84);艾衲居士著的豆棚閑話中也說:“人到十六就要出門做生意”(85)。乾隆歙縣志中更說:“商賈十之九”(86)。幾乎是全民經(jīng)商了。這在明清時期,是一十分特殊

4、的地方?;丈探?jīng)商的地域非常廣闊,大江南北,運河兩岸,邊陲海隅,乃至日本,東南亞地區(qū),無不涉足。而且經(jīng)營的鹽、典、茶、木等行業(yè),資本雄厚,非列肆叫賣之小商販可比。所以對從商者水平要求較高。而徽州又正是文化發(fā)達的地方。唐末以前,每當戰(zhàn)亂,“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宋興則名臣輩出”(87)。明清時期,文化愈加發(fā)達?!笆抑?,不廢誦讀”,社學、書院林立。據(jù)康熙徽州府志記載,彈丸之地的徽州府社學達562所,書院有54所(88)。少時先業(yè)儒,及長轉而從商;從商之后又往往沒有忘情于儒業(yè),賈而兼儒。這就是所謂儒賈結合。儒商結合,既意味著一個人儒賈兼治,也體現(xiàn)在諸子中業(yè)商、業(yè)儒的分工。程

5、長原“三子異業(yè),命賈則賈,儒則儒。賈則示以躬行,儒則成以專業(yè)”(89)。正如汪道昆所指出:“大江以南,新都以文物著,其俗不儒則賈,相代若踐更”(90)。根據(jù)張海鵬等主編的明清徽商資料選編一書所作的粗略統(tǒng)計,棄儒從商者便有143例,商而兼儒(包含賈而好儒、棄商歸儒、賈服儒行、以儒服事賈、跡賈而心儒等)有36例。商而兼儒,如歙縣吳希元(明萬歷時人)“下帷之暇,兼督賈事;時而挾書試南都,時而持算客廣陵”。后以捐輸?shù)檬谖娜A殿中書舍人(91)。有的竟經(jīng)科舉而官宦。例如,歙縣程晉芳,業(yè)鹽于淮,兼治儒術,“招致多聞博學之士,與共討論”,終于舉乾隆朝“辛卯進士”,授翰林院編修(92)。這是個例。賈而兼儒更普遍

6、的意義是是為了附庸風雅,以清高自詡,便于結交權貴。他們奮跡江湖的同時,沒有忽視文化的修養(yǎng)。歙縣鹽商吳炳寄寓揚州時,“往往晝籌鹽策,夜究簡編”(93)。休寧汪志德“雖寄居于商,尤潛心于學部無虛日”(94)。除研讀經(jīng)典外,尤其究心于與治生、貨殖有關的典籍。甚至詩賦琴棋書畫,篆刻金石,堪輿星相,劍槊歌吹,皆有涉獵。據(jù)李斗揚州畫舫錄記載,徽商多工詩書畫,有的還著書立說。有的在自己的庭院、山館中舉行文會以廣交士大夫。視讀書、藏書、刻書和詩賦琴棋書畫為雅事,以雅致自娛。他們注重談吐、風儀、識鑒,以儒術飾賈,或賈服儒行,顯得情致高雅,旨在抬高身份,便于公關以攀援權貴。部曹、守令,乃至太監(jiān)、天子都在結托之列。

7、歙商江兆煒在姑蘇“尤樂與名流往來”,其弟江兆炯亦然。“吳中賢大夫與四方名士爭以交君為嘆”(95)?;丈炭刂葡碛袑@膬苫贷}業(yè),就說明其與官府深相結托。鹽商鮑志道、鄧鑒元、江春等都曾得到乾隆的恩寵。有了各級官僚,乃至天子作靠山,商業(yè)上自然可以化險為夷了。除結托權貴,以求庇護外,徽商還可通過自身的縉紳化,成為亦官亦商,一身兼二任焉。但是,更重要的還在于徽商通過培育子弟,經(jīng)科舉仕途而成為朝廷內(nèi)外的官僚,以充當他們的代言人。據(jù)筆者統(tǒng)計,徽州明代舉人298名, 進士392名; 清代舉人698名, 進士226名(96)。這些中舉者,都成為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有的還成為朝廷的肱股大臣。以歙縣為例,立相國之隆者

8、有許國、程國祥等;闡理學之微者有朱升、唐仲實等;大經(jīng)濟之業(yè)者有唐文風、楊寧等;宏經(jīng)濟之才者有唐相、吳是等;擅文章之譽者有汪道昆、鄭桓等;副師武之用者有汪宏宗、王應楨等(97)。通過“急公敘議”(明代)和“捐納”而得官銜者(一般不求實職,與士子捐納,候補上任者不同。)也不少。明代萬歷年間,歙縣富商吳養(yǎng)春為國捐輸三十萬兩銀子,明朝廷同一日詔賜其家中書舍人凡六人,即時俸、養(yǎng)京、養(yǎng)都、繼志、養(yǎng)春和希元(98)。清代捐納制盛行,以捐納得榮銜者,當屬更多。嘉慶兩淮鹽法志記載,在捐輸?shù)拇碚呙麊沃?,有不少的便屬徽州兩淮鹽商陳、程、黃、吳、汪、洪諸氏。這些人自當獲得高低不同的榮銜。至于鮑志道、鄭鑒元、江春等,

9、更是上交天子,得到皇上的隆恩(99)。正如歙風俗禮教考中所指出的:“ 歙之鹺于淮南北者,多縉紳巨族。其以急公議敘入仕者固多,而讀書登第,入詞垣、躋朊仕者,更未易仆數(shù)。且名賢才士,往往出其間,則固商而兼仕矣”(100)。這些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僚,乃至朝廷顯宦的徽商子弟,鄉(xiāng)土、宗族觀念極強?!胺灿嘘P鄉(xiāng)閭桑梓者,無不圖謀籌劃,務獲萬全”(101)。對徽商在外地的利益,更是著力維護(102)??傊?,所謂“官商互濟”,即徽商培植了官僚,而官僚又維護了徽商的利益。官商互濟,兩者相得益彰。正如汪道昆(1525-1593)所指出:“新都(徽州)三賈一儒,要之文獻國也。夫賈為厚利,儒為名高。夫人畢事儒不效,則弛儒而張賈。既則身饗其利矣。及為子孫計,寧弛賈而張儒。一弛一張,迭相為用,不萬鐘則千駟,猶之能轉轂相巡,豈其單厚計然乎哉!”(103)這一段話,比較精到地、全面而且準確地指出了賈為厚利,儒為名高;官與商,相互為用的關系。這里應當指出,徽商并沒有一味追求其商業(yè)上的成就,不同于西方的商人以商業(yè)作為終生終世的事業(yè)來追求,也沒有以“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為目標建立商業(yè)帝國的企圖。徽商也不同于近代珠江三角洲的粵商有的因商致富之后,通過發(fā)揮貨幣經(jīng)濟的力量直接謀求與士紳并列的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