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歷史必修3第一單元測試題_第1頁
人教高中歷史必修3第一單元測試題_第2頁
人教高中歷史必修3第一單元測試題_第3頁
人教高中歷史必修3第一單元測試題_第4頁
人教高中歷史必修3第一單元測試題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人教高中歷史必修3第一單元測試題一、選擇題(請把答案寫在后面的表格里)1、仁的思想在先秦時期的進步意義主要是a.滿足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需要 b.抑制統(tǒng)治者的暴政c.成為各國變法的理論依據 d.奠定“非攻”主張的思想基礎2、以下主張明顯體現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愛人,民貴君輕 b.萬物虛無,禍福相依c.兼愛非攻,節(jié)用尚儉 d.以法為教,今必勝昔3、“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段論述應當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的a.孔子 b.老子 c.莊子 d.韓非4、下列言論屬于孟子的是a“性相近也” b“人無有不善”c“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d“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

2、”5、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 b董仲舒的改造、推薦 c“君權神授”的觀點,神化了皇權 d“三綱五?!笔菫槿颂幨赖牡赖聵藴?、孔子曰:“仁者,愛人,愛有差等?!蹦釉唬骸凹嫦鄲郏幌嗬?,“愛無差等”。造成這種分歧的根源是a.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b.二人所處時代不同; c.學術思想不同; d.談論的問題不同7、“百家爭鳴”局面形成與下列諸因素有關系的是封建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私學的興盛各國紛爭的社會環(huán)境 社會的劇烈變革a. b. c. d.8、從歷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價值的是a.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 b.小國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義思想 d.樸素辯證思想

3、;9、韓非子說:“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其核心主張是a.取消文字; b.實行吏治; c.以法治國; d.厚今薄古10、道德經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薄拔覠o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逼浜x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張實行仁政 b.主張統(tǒng)治者對人民加強控制;c.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 d.主張統(tǒng)治者清凈無為以緩和階級矛盾;11、下列有一項是不屬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的,它是a.要求統(tǒng)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 b.民為貴,君為輕,實行仁政;c.人定勝天 d.尚賢尚同;12

4、、漢武帝“獨尊儒術”,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 b.民貴君輕主張 c.性善論 d.大一統(tǒng)的思想13、從戰(zhàn)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體現了中央集權的強化 思想控制的加強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學派的消亡a. b. c. d.14、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體運行法則 b.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c.封建道德規(guī)范和等級秩序 d.“天人感應”理論15、主張通過內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a.孟子 b.程顥、程頤 c.王陽明 d.朱熹16、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共同點是a.理氣一體,理先氣后 b.心外無物,心即理也c.綱常倫紀,即為天理 d.內心反

5、省,以致良知17、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點是參加過抗清斗爭 反對君主專制 接受了西方的啟蒙思想 重視工商業(yè)發(fā)展a. b. c. d.18、導致明清時期產生帶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趨沒落之外,還在于a.抗清斗爭高漲 b.社會相對安定c.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d.階級矛盾相對緩和19、 “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边@一觀點出現于a.戰(zhàn)國時期 b.秦漢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20、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董仲舒主張“君權神授”,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釋正確的是a.孟子、黃宗羲都否定了君主專制

6、制度b.三種主張都反映社會轉型時期的劇變c.三種主張都遭到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輕視d.三種主張都與當時社會狀況密切相關21韓非子主張建立君主專制,而黃宗羲則抨擊君主專制,根據他們各自所處的歷史時期,正確的評價是a.都是反面的b.都是進步的c.其局限決定他們的思想都未對歷史的進步起到推動作用d.由于他們都屬于封建地主階級代表人物,其主張的實質都是維護地主階級統(tǒng)治22、我國古代的醫(yī)藥學著作中,對人類近代科學影響最大的是a.黃帝內經 b.本草綱目c.傷寒雜病論 d.千金方23、我國古代的科技高度發(fā)達,其中在宋元時期發(fā)明的領先于世界科技成就包括:活字印刷技術制造植物纖維紙的技術火藥制造技術將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7、a.b.c.d.24、我國古代在天文地理方面取得的領先于世界的成就主要有石氏星表 關于地球為圓形的見解采用人工雜交育種技術 制成黃道游儀,發(fā)現了恒星位置的變動發(fā)現彗星總是背向太陽a. b. c. d. 25、在西方,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對于推翻封建統(tǒng)治、開拓世界市場、推動科技革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它們在明清時期的中國卻未能推進社會變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當時的中國a.固守農耕自然經濟生產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國侵擾c.國家分裂、國力衰弱 d.經濟停滯倒退班級 座號 姓名 成績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8、5二、材料解釋題(共計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 20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思想中,有著眾多的學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學派。自古至今,四大學派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請回答:(1)四大學派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誰?(8分)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過程中,法家學派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什么?(2分)(2)道家學派往往在一個王朝統(tǒng)治初期被采納,原因何在?(2分)而墨家學派一度成為戰(zhàn)國時期的顯學,原因何在?(2分)(3)“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2分)它的出現有何歷史意義?(4分)27閱讀下列材料(16分)材料二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

9、?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闭撜Z為政材料二 仲舒復對曰:“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避之說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睂犬叄熳右灾偈鏋榻枷?。漢書董仲舒?zhèn)鞑牧先?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亙古亙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禮材料四 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

10、非為是非,固未嘗有是非耳。李贄藏書請回答:(1)根據材料1、2概括孔子與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指出兩種主張的不同結局并分析原因。(6分)(2)根據材料3、4分析朱熹與李贄的觀點有何不同?(4分)說明什么問題?(2分)(3)結合以上材料,談一下你對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變化)的認識。(4分)28閱讀不同時期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的觀點:(14分)材料1:程頤:“天下只是一個理”“萬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材料4:朱熹:“人之異于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

11、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5:程頤:“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材料6: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斷絕學,為萬事開太平”;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請回答:(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2分)他們認為“天理”與“人欲”是什么關系?(2分)(2)材料2和材料3關于朱、王關于貫通明理的途徑有何差異?(4分)(3)根據以上材料說明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4分,各寫出2點即可得全部的分)我們今天對宋明理學應采取什么態(tài)度?(2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1)孔子

12、、孟子 墨子 老子 韓非子 法家主張人們應該按照現實需要進行政治改革。反對因循守舊,符合國家從分裂走向統(tǒng)一,君主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2)道家主張“清凈”“無為”。在一個新王朝初建之時,社會經濟經過長期的戰(zhàn)亂,遭到極大的破壞,人民生活困苦,統(tǒng)治者為保證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他往往采取“無為”而治的主張,與民休息,因此道家思想得以實施。墨家成為顯學的原因是社封建經濟發(fā)展,小生產者隊伍壯大。(3)“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處于社會大變革時代。意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大都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學術思想體系,雖然這些思想都是為政治服務的,但最主要的是“百家爭鳴”形成了一種思想自由潮流。百家爭鳴是中國

13、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它形成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體系,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日后社會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7(1)孔子主張以德治民,在當時諸候爭霸連年戰(zhàn)亂的背景下不可能實現,因而沒有人采納;董仲舒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tǒng)”,由于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這一主張被采納。(2)朱熹堅持儒家學說,認為儒家思想不可改變;李贄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論為衡量是非的標準,認為時代不同了,是非觀念也應該變化。說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懷疑和挑戰(zhàn),統(tǒng)治地位開始動搖。(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斷豐富和完善,逐漸確立起統(tǒng)治地位,對維護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來僵化保安,禁錮了人民的思想,阻礙了文化的進步。28(1)“理”指儒家倫理道德;是對立關系。(2)程、朱主張“格物致知”,既通過實踐、學習明事理;陸王主張“致良知”,即通過自我反思,回復良知,天理就在心中。(3)參考思路:、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學具有和諧意識,強調人與自然、與家庭、與國家的和諧的意識。宋明理學具有憂患意識,鼓舞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