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貌與山崩地貌實習報1_第1頁
黃土地貌與山崩地貌實習報1_第2頁
黃土地貌與山崩地貌實習報1_第3頁
黃土地貌與山崩地貌實習報1_第4頁
黃土地貌與山崩地貌實習報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黃土地貌與山崩地貌實習報告姓 名:曾肇春學 號:41209196院 系:旅游與環(huán)境學院專 業(yè):環(huán)境科學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huán)境學院2012年12月27日實習地點:西安市白鹿原、秦嶺北脈翠華山實習時間:2012年12月15和16日實習目的和任務:1通過實地的考擦更好的鞏固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將理 論與實際結合,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的科學實踐精神, 2系統(tǒng)的了解黃土地貌和山崩地貌的概況,學習野外實 習必須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3學習怎樣寫實踐報告主要內容:1實習區(qū)域概況(1) 白鹿原:白鹿原位于西安東南,東靠終南山東段的簣山,依偎在終南的懷抱,南臨湯浴河與岱峪河匯入鏟河順原西南向北轉入渭河,北依輞川灞

2、河,三面環(huán)水。是一個土層以320米的高差直落鏟、灞二河,上部覆蓋100多米的黃土,中部為三趾馬紅土,下部為棕色沙質泥巖。是億萬年形成的風成黃土臺原。南北寬約9公里,東西長約30公里,原面平坦,從東南向西北分布,總面積約263平方公里。海拔600780米,高出鏟、灞及西安城區(qū)200-300米。年平均氣溫11.8度。土地肥沃、空氣清新、四季分明?,F(xiàn)行政區(qū)劃有藍田縣安村鄉(xiāng)、孟村鄉(xiāng)、前衛(wèi)鎮(zhèn)三個鄉(xiāng)鎮(zhèn),長安區(qū)炮里鄉(xiāng),霸橋區(qū)狄寨鄉(xiāng)和霸陵鄉(xiāng)。人口約20萬。原面上鯨魚溝將原面切割為南原(也叫炮里原)、北原(也叫狄寨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這塊緊臨大都市西安,但無都市污染的一塊凈土。目前白鹿原區(qū)域無大

3、型工廠,完全是農耕區(qū)域。 (2)翠華山是自然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嶺北脈,海拔2132米,面積1785公頃。以“終南獨秀”和“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著稱。翠華山旅游景區(qū)由碧山湖景區(qū)、天池景區(qū)和山崩石海景區(qū)三部分組成。但其最富有價值的是后者,也就是科考價值。陜西翠華山山崩景觀國家地質公園為2001年3月國土資源部首批的11個國家地質公園之一,而且是全國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國家地質公園。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公園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秦嶺北麓,距西安市區(qū)20公里,主峰終南山海拔2604米,總面積32平方公里,是我國山崩地質作用最為發(fā)育的地區(qū)之一。山崩地貌類型之全,結構之

4、典型,保存之完整,規(guī)模之巨大,旅游價值之高,經陜西省科技情報研究所檢索,國內外罕見,素有中國山崩奇觀地質地貌博物館之美稱。 實習內容 黃土地貌 黃土是由風力搬運和堆積作用形成于第四世紀的大氣粉塵堆積物,顏色灰黃或棕色,成分相對電單一,黃土顆粒主要以粉砂為主,粒徑在0.0005-0.05mm之間,沉積物多孔隙。主要分布在沙漠外圍、冰積物外圍和海岸附近 我們下車跟隨老師來到了白鹿原的頂部頭道塬,這里的黃土剖面層次非常明顯,由上倒下可以分三層,分別是l0,s0,l1。其中l(wèi)0表示黃土,距今3000年以來發(fā)育的,當時處于干冷環(huán)境,也就是右圖所示的最上層,顏色較淺。s0表示古土壤,是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

5、00-3000年前發(fā)育的,當時處于暖濕環(huán)境中間顏色較深的一層,呈紅褐色。l1為最低層,顏色偏白。第四紀氣候是冰期和間冰期交替出現(xiàn),在冰期發(fā)育的是黃土,間冰期發(fā)育的是古土壤。 冰期和間冰期一個旋回是十萬年,也就是說,形成一層黃土和一層古土壤所需要的時間是十萬年。在這個剖面中,黃土層發(fā)生了明顯的脫k富ca過程,在s0上層l0下層有ca結合,表現(xiàn)為粉霜狀或假菌絲狀的白色碳酸鈣結合,這是因為土壤剖面有明顯的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土壤發(fā)生鈣化過程時,易容性鹽類(caco3,mgco3)沿著垂直節(jié)理淋溶,并在此淀積形成的。s0和l1是馬蘭黃土(0.1ma以來形成的,也就是晚更新世)。古土壤有垂直節(jié)理和裂隙,造成c

6、aco3淋濾,形成白色菌絲狀的碳酸鹽沉積,且底層的caco3高于頂層,土壤顏色偏紅。 一般來說,黃土的成因有三種:風成,一般由風力搬運堆積形成的黃土分布在沙漠外圍;水成(河流階地黃土);殘積說(風化殼母質上發(fā)育而來)。而此處的黃土地貌是南邊比較厚,北邊比較薄,南邊比較低,北邊比較高,黃土臺塬多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由此可以判斷白鹿塬的黃土地貌是風成的,由風力搬運堆積作用形成的 由于人為活動的影響,表土層土質疏松,土壤具有典型的團粒結構;中部黃色土壤距今1200-900年,即中世紀暖期或唐朝暖期。在土壤剖面上有很多根孔、蟲孔,碳酸鹽淋濾,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黃土層顆粒粗,古土壤層顆粒細,具有濕陷性,有機質

7、含量多,所以s0偏灰褐色。 了解完了頭道塬的黃土地貌特征后接著我們去了孟村,看到了光禿禿的樹 還有隱隱發(fā)綠的小麥田,有黃土碟(黃土地區(qū)的一種圓形或橢圓形洼地,是指直徑數(shù)米到數(shù)十米的碟形凹地。一般深23米,直徑10米左右。它主要分布于溝頭上方或平緩的地面上,由于局部積水,黃土碟沖溝黃土層內部受潛蝕、濕陷、下陷而成,它是陷穴沖溝發(fā)育的標志。它是由于地表水下滲浸濕黃土后,在重力作用下,黃土逐漸壓密,使地面沉陷而成,即由濕陷作用造成)、黃土埝(黃土陡坎)一直往北向走,由于今天是大霧所以不能看見灞河、渭河、輞川河三和匯聚的景觀,最后沿著大片麥田來到了白鹿塬北坡這里是黃土地貌最齊全的地方志一在這里你可以看

8、見不同層面的黃土地貌,由于前一段時間降雨比較多,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滑坡。這里形成的滑坡有滑坡臂、滑坡體、滑動面,在滑坡體上發(fā)育有醉漢樹,如果滑坡形成已有一段時間,歪斜的樹干又會慢慢長成彎曲型,形成馬刀樹。滑坡臂向下移動時,在斜坡頂部形成 陡壁,它的高度表示垂直下滑的距離經過老師的講解我們看到了從l1、s1、l2 、s2 、l3 、 s3 、 l4、 s4 、 l5 、s5 下面對這幾層做一下介紹;l1中間一些有一些白白的碳酸鈣,有弱古土壤(fm3階段三所發(fā)育的),北大西洋深海o同位素。 s1紅褐色古土壤,碳酸鹽發(fā)育強,有白色碳酸鹽膠膜,遠比s0強烈,有團粒結構。氣候比s0更為暖濕,生物活性大,

9、風化程度強。發(fā)育的時間是13.6萬年-7.8萬年。 l2顏色發(fā)白,碳酸鈣沉積層,從上面淋濾下來,一般都為土壤的上層黃土的下層。碳酸鈣結合相對比較致密,比較堅硬,發(fā)現(xiàn)的藍天人頭蓋頭就是在碳酸鈣層。 s2和前面看到的s1的結構基本上類似,也有碳酸鈣角膜、團粒結構,發(fā)育這層土壤的氣候條件和現(xiàn)在南京的氣候相似的,南京屬于長江以南,這個地方是比較暖濕的氣候。秦嶺是南北分界線,所以秦嶺當時隆起的高度還沒有這么高。有構造運動,樣子板塊運動。構造運動一直在活動。 l3表面沒有碳酸鹽膠膜,已經到下面了,不是很發(fā)育。 s3氣候比s1、s2更為暖濕,降水量更大. l4 s3之下就是l4. s4 黃土在萬年尺度上是連

10、續(xù)的,在千年尺度上是不連續(xù)色,s4有非常清楚的間斷面,土壤在發(fā)育的時候有個間斷的構成,中間的過渡層已經缺失.s5中間有一層紅褐色古土壤,在洛川以南都發(fā)育了三層,特別是洛川明顯發(fā)育了三層,叫紅三條。是黃土地層里面的一個標志層。如果上下底層缺失,你能找到中間這層,就是s5,可以給他上或者是下底層確定出具體的層位,具體的層位對應的就是具體的年齡。一層黃土一層古土壤是十萬年,那么這個位置就是50萬年的位置,在這個地方,沒有再往下挖,下面兩層看不到。這層紅的就是s5,三層古土壤中間加了兩層黃土,實際上是5層古土壤有32層,黃土有32 層,年齡320萬年。在這個地方既有第四紀的沉積物出露,還有第三季的紅粘

11、土最后我們去了人類文化遺址藍田人遺址在公王嶺藍田猿人化石出土地附近,那個藍天人化石就是在黃土層l15發(fā)掘的,一般可以說公王嶺距今約100萬年左右,其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早期,或早更新世晚期。圖為-花崗巖奇觀山崩地貌:崩塌體受地震力脫離開母巖時,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其基本運動式有自由落體、跳躍、滾動和滑動4種。翠華山山體巖崩運動以滑崩為主。潛在崩塌體在孕育發(fā)展過程中,受巖性、構造、地貌、風化等諸因控制,當受到強大地震力作用時,潛在崩塌體順著結構面,在重力作用下以向河谷方向快速滑崩。崩塌體在崩塌壁前整體沉陷,形成約20m寬的陷落帶,堆積有墜落巖塊。潛在崩塌體向河谷運動的過程中,受河谷地形制約,大約分

12、為兩個整體運動:一是十八盤堵河的巖崩體,因河谷狹窄,崩積物水平運動距離較小,大部分物質填充在河谷里,形成200m高壩堆積;二是環(huán)湖西岸山崩堆積體,河谷較寬,沿傾向河谷結構面滑崩,潛在崩塌體各部位因滑移速度不同,形成不規(guī)則次一級滑崩階梯狀或臺塊狀地形。由于崩塌體沿著傾鈄結構面作近似弧形運動,故滑崩階地面或臺塊面多傾向崩塌壁,并有多級破裂面,這些現(xiàn)象都是滑崩體運動遣留的證據。潛在崩塌體受斷裂與節(jié)理影響,巖體破碎,當受到強大地震力作用,順著結構面運動時,由于崩塌體內各巖石塊體運動的差異性,造成塊體之間相互碰撞、擠壓和撞擊,使巖塊進一步破碎,故崩積物塊石大小混雜,沒有分選,棱角明顯,孔隙大,基本無細顆

13、粒物質填充。因堆積塊石大小不一,往往受較大完整塊石支撐或巨大塊石震裂,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巖崩洞穴。山體在巖崩運動過程中,地表面的巖塊受地形高差影響,勢能很大,快速向下沖擊力較大,因下墊地面起伏不平,受反彈力作用,地表面巖塊震動發(fā)生彈性破裂,有的順節(jié)理面破裂,有的猶如刀劈斷裂,有的發(fā)生震動破裂,形成各種形態(tài)的山崩裂石,隨處可見,巖面震動裂縫交錯如畫,構成了山崩地貌奇異的景觀。這里不但有各種奇觀而且還充滿了無限的人文氣息!花崗巖中的;捕擄體沿山攀爬沿途的山崩奇石真讓人目不暇接,典型的右花崗巖的各種形狀:如它的縱橫向切面與節(jié)理,最典型的幾處奇觀奇洞冰洞與風洞巨大的礫石相互碰撞、擠壓、壘疊,在巨礫間留

14、下許多幽深的縫隙。冰洞和風洞就是這類縫隙中最特殊的兩種。冰洞和風洞位于翠華峰崩積體的上部 冰洞位于崩塌地貌中間的一個盆地狀地形內,四周高中間低,并且四周有巨厚巖石環(huán)繞,陽光終年不能直射盆地內部,洞內地勢低陷,由于缺少與洞外進行冷暖空氣交換的條件,因而洞內外夏季溫差可達到23以上,外洞陰冷,內洞結冰常年不化。風洞內部狹窄,常年不見陽光,氣溫低氣壓高于洞外氣壓,氣流經過時,速度加快風力變小,所以有涼風襲來的感-天池是由火山熔巖流,冰磧物或由地震活動使山體巖石崩塌下來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翠華山天池的形成是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體滑落堵塞河道,河谷被堵塞

15、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形成了今天的天池。翠華山奇湖-天池這里還有很多人文景觀:1. 翠華姑娘神奇的愛情故事2摩崖石刻林歷代書法家在這里奮筆激情四溢題書于此給原本就美麗雄壯的翠華山增添了無限的人文與藝術氣息,3地質博物館4太乙真人等等奇觀實習總結通過周末兩天的地貌實習,在老師的指導下,我了解了黃土地貌和山崩地貌的基本特征,通過老師的講解和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二者有了深刻系統(tǒng)的了解,體會到了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我真正的掌握了黃土剖面每層的結構特征,了解黃土和古土壤的區(qū)別(包括形成環(huán)境、形成年代、土壤質地、碳酸鈣含量等等),理解到了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各種垂直節(jié)理的關系,想到哪看似一層不是那么厚的黃土的經歷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才能形成,想到了一塊塊奇形怪狀的巖石確實已經有幾百萬年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風云變幻造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