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5篇800字_第1頁
《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5篇800字_第2頁
《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5篇800字_第3頁
《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5篇800字_第4頁
《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5篇8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5篇800字 我們仨是一個“萬里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篇1這是關于親情、回憶、思念的敘述,它有個通俗不過的主題我們仨。這本書講述了錢鐘書溫馨的家。在這個家中三個人互相守護的感人故事。它好像一抹清風,那么的清新,吹散走噪熱,陪伴我的暑假。簡單的三個字,卻包含著一個家庭的互愛,不多不少,似他們每句話前加上的“我們仨”成為了彼此之間的默契。故事從夢引入,“在一個不知是什么的地方,太陽已經(jīng)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走丟了,她著急,她喊著錢鐘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當她

2、向錢鐘書講起這個夢時,錢鐘書只是淡淡地說,老了。是啊,轉(zhuǎn)眼間,他們老了,兩位一起走了大半生的風雨,無論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jīng)了然于心。在這樣一個學者的家庭里,女兒圓圓是異常活躍的,為這個家庭帶來許多的歡笑。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像兩位老人的跨齡好友。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卻總是相處的愉快,家里始終洋溢著溫馨。好景不長久,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輕易的失散,抒發(fā)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千古遺憾。楊絳開始對人生價值和意義開始思考,作者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和豐厚的人生經(jīng)歷為基礎,探討生老病死這一人生規(guī)律,并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我們仨最終只剩下一個,哪怕再輝煌,也不可能再和從前一樣

3、了,但她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卻被真切地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掩上書,一種感慨由然而生。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灣,無論你在外面多么的勞累,多么的辛苦,回到家,你會徹底的放松下來。所以,家,需要我們家中的每個人都用心的去經(jīng)營,讓它被愛包圍,讓它充滿溫馨、充滿溫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愛我們的家人,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篇2我們仨是錢鐘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這本書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后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痛定之后,只剩下滿紙洞徹生死的達觀。楊絳是錢鐘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

4、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里,每句話,每個字,都透著濃濃的親情氣息。認識楊絳緣于錢鐘書先生,讀書年代,讀圍城曾被我們視作為一種時尚,仿佛不讀圍城就不是文學愛好者。由此,也進一步了解了錢鐘書先生和他的家人,這樣的了解畢竟不同于歷史課本中的簡單介紹,這樣的家庭也畢竟不同于我們。但是,一直以來卻從未讀過楊絳先生的文字,也許當時的讀書更多的是追隨潮流吧。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絳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

5、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云多變的半個世紀:戰(zhàn)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jīng)成為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開始是以一種淡淡然讀楊先生的我們仨。這樣一本紀實文集,輕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過的六十幾年歲月。從兩口之家的小甜蜜,到兩人去到牛津,在圖書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總也找不到什么喧嘩的聲音,找不出任何干擾項去打破這片寧靜,老人像是在輕輕的對自己言語,在親人墓前一起回憶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相繼過世的沉痛打擊下,楊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記錄著生活里點滴記憶,也許這是她對逝去的人的最好緬懷

6、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脫的唯一途徑吧!對于八十高齡的鐘書夫婦而論,獨女錢媛的離去,讓老人的心從此成為了干枯的老井。楊絳說:生了獨女錢媛這么多年,也就牽掛了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牽掛了。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又該如何的哀傷?所幸的是,這個時候,還有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但是,總有一天,他們之間也必有一人要先行離去,風風雨雨相扶持著走過了這么多年,而突然間要接受摯愛的永遠離去,從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沒有了一生中最牽掛自己的人、自己最牽掛的人,余下的漫漫長夜,再多的風風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過。午夜從噩夢中驚醒,身邊已空無一人,

7、那個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沒有回來。一個人守著孤單的身影,對著寂寞的臺燈嘆息。幾十年的風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特別是錢瑗先去后,對于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jīng)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楊絳說: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但是她還是愿意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因為她的心里已經(jīng)裝滿了我們仨的情和愛。一個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篇3我們仨是一本相當溫暖的書,濃的化不開的思念,看得直叫人心碎?!耙痪啪?/p>

8、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nèi)司痛耸⒘?。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F(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睏罱{先生用了很大篇幅,來敘述他們夫婦兩人,從三十年代相遇到九十年代相失之間的很多細節(jié)。作為高等知識分子的他們?nèi)?,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更有著正常人的生活與喜怒哀樂。在我們仨里:鐘書這段時期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chǎn)院探望,??嘀樥f:“我做壞事了?!彼蚍四?,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薄澳?”“墨水也能洗?!彼头判幕厝ァH缓笏肿鰤氖?/p>

9、了,把臺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彼址判幕厝?。下一次他又滿面愁慮,說是把門軸弄壞了,門軸兩頭的門球脫落了一個,門不能關了。我說:“不要緊,我會修?!彼址判幕厝?。在這里,錢鐘書先生似乎象一個憨態(tài)可掬的娃娃,其形象讓人覺得可愛又愛憐。我非但不覺得可笑,反而覺得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人。事實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輩子“鐘”于書的人,自然是沒有時間去對付生活中的瑣屑之事的。生活中的“低能”現(xiàn)象就不足為怪了。在這描述中,讓我也體會到他們琴瑟和鳴、伉儷情深和兩人間濃濃的愛意。就是如此相知相愛相契的一家人,在1997年錢媛病逝,1998年錢鐘書病逝,楊絳女士已經(jīng)是83歲的老人,受到

10、了何等的打擊,非常人所能承受,楊絳在描述愛女病重去世時自己悲痛欲絕的心情時:“我覺得我的心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只飽含熱淚的眼睛”“我的心上蓋滿了一只一只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淚一起流下來?!薄靶刂械臒釡I直往上涌,直涌到喉頭。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那是描述怎樣的一顆母親的心呀,心碎了,掉在地上,又加上寒風,直往胸口里灌,誰能忍受這般的痛徹心扉,讀到這些充滿悲情的文字,給我以強大的震撼,情不自禁的撫摸著自己的胸口,淚水如泉水一樣盈眶而出,心緒久久不能平靜讀了

11、這本書仿佛是隨著楊絳先生的腳步經(jīng)歷了整個人生,也認識了錢鐘書先生,看到了大作家也有笨拙、調(diào)皮的一面;也看到了不管是多么有才學的人,也要似平常人一樣過著柴米油鹽的生活。但是我又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不同之處,就是那一份無論面對任何困難都能以平常心面對的超然心態(tài)。這恐怕就是能夠?qū)P淖鰧W問的根由吧。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篇4楊絳在人生遲暮時寫的書-我們仨,沒有半點的文飾和賣弄,只是在聽一位老人娓娓道來她的故事他們的故事,讀來讓人有溫馨的感動她看著女兒錢瑗和錢鐘書相續(xù)的離開人世,只能一個人思念他們仨。楊絳和錢鐘書的愛情一直是讓我艷羨的,他們兩可謂是典型的“書呆子”“書癡”,所以也許月老早就為他們牽了線才

12、讓他們在清華相遇,后來兩人出國留學,國內(nèi)發(fā)生戰(zhàn)亂后回國,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三年自然災害,改革開放他們就這樣相孺以沫的,當然后來還有他們的女兒一道走完了一生他們從來都是與世無爭,與人無求,不事權貴的,他們只求能有一份自在的閑適和從容,他們也許物質(zhì)貧困,卻是知識的富有者,精神上的貴族,在他們,知識全不是為了賣弄?!拔覀円嘟o的房子?”,錢鐘書這老頭用如此輕蔑的語氣如是說。而在如今這樣一個被金錢灼燒的社會,在車水馬龍,夜夜笙歌下,這種愛情,這種做學問的態(tài)度,這種處事的姿態(tài)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可悲呢?我時常在想我們所心心念念追逐的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還是我們只是愛上了理想的贗品而已?這個世

13、界上獨立的人多,自由的人少,而自由亦不靠索取得來,像他們那樣活出真性情實屬罕見了。我們往往只是做著這肉身的奴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是失了自己。梭羅在讀完哈佛后放棄了平常人走的路,他獨自去了瓦爾登湖畔生活,他感受到一個人若心境知足,他便宛若置身天堂。確實,世俗人眼中的成功也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我們無需奉為定律,如若能獲得真正的快樂而去做一件事,像他們仨,即使世人笑我癡,而又何樂而不為呢?“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他們的女兒錢瑗與世長辭后,楊絳的這種擔憂就愈加強烈了,然而老病相催,歲月總是不饒人的,錢鐘書第二年也走了?!笆篱g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他們從此失散了,她清醒的認識到以

14、前他們寄居的寓所只是古驛道上的客棧而已,而家在哪里?她還在繼續(xù)尋覓也許我們都在尋覓我們仨2020初中讀書筆記篇5初讀楊絳先生的作品是我們仨。這部作品集合人生的辛酸苦辣,卻飽和著靜默淡然。第一次翻閱我們仨時,是在冬天的一個午后,此后每一天都會在這個時候讀上幾頁,在清冷的燈下,或閑適中品談,或緊繃中放松,歡心的時光總是由許多個這樣的片段組成的。人生如一場在花海中穿梭的旅行,這本書在03年時出版,已是楊絳先生的旅途末年。我們仨的第一部分作為作品的序言,以“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拉開帷幕。第二部分寫“夢”,楊絳先生以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了“我們仨”最后幾年的時光。文中最常提起的是驛道和古柳,這是她每天都要走一遍的道路,古柳似乎總是枯敗的,垂落的,不見任何朝氣。她日復一日地重復著這條道路,有時候會迷失路途,有過彷徨和慌張,卻從不見放棄和失落。我讀完這部分時,一抬頭已是淚眼婆娑,眼鏡上泛開了數(shù)片淚花。楊絳先生在晚年先后失去女兒和丈夫,這份痛苦在章末化成了一片枯葉,降落在了她三里河的家,卻也不是家,是客棧了。第三部分著重描寫了楊絳一家的生活瑣事。一個普通平凡的學者家庭,大家相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