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水之歌水之思》教案_第1頁
北師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水之歌水之思》教案_第2頁
北師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水之歌水之思》教案_第3頁
北師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水之歌水之思》教案_第4頁
北師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水之歌水之思》教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師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水之歌水之思教案預習要求:1、整理說明文的常識,可以參考七年級下助學36頁和40頁語文小詞典,也可查閱替他資料(1)定義和特點: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是對客觀事物作說明的一種文體,或說明事物的性質、狀態(tài)、特點、成因、功能、用途、關系等,或闡明事理,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準確性 、科學性、條理性、知識性是它的特點。(2)分類:從說明內容上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從語言表達方式上可分為平實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也稱科學小品文)(3)常見的結構:總分式: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遞進式:事理說

2、明文多用遞進式結構,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4)常見的說明方法及作用(5)語言特點:準確和簡明是說明文語言的主要特點。一般來說,以說明事物為主的說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點,用簡明的語言平實地加以說明。而科學小品,講究趣味性、文藝性,需要做必要的生動、形象的說明。(6)說明順序:空間順序 、時間順序、 邏輯順序: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現(xiàn)象本質 原因結果 特點用途,主要次要2、搜集有關水的成語和詩句。3、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的音形義。4、正確概括課文內容。標出有關水貢獻和引起水思考的句子。相關課程標準:能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閱讀。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

3、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教學目標:1、概括文章內容,理清結構層次,學習采用小標題寫文章的方法。 2、準確判斷運用的說明方法并理解作用 3、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樹立水憂患意識。評價任務:1、有關水的成語和詩句。2、說明文文體常識的整理。3、概括文章內容,把握寫作思路。4.說明文常識在本課中的具體運用。教學過程: 冰寒于水(導入新課,領悟風采。)由學生展示搜集有關水的成語和詩句導入新課,引出文章的題目水之歌 水之思,并指明生解釋:這篇文章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歌”“思”的意思。(描寫的對象是水,文章內容既有對水的歌頌,又有對水的思考。)水落石出:(出示目標,明確

4、任務)1、概括文章內容,理清結構層次,學習采用小標題寫文章的方法。 2、準確判斷運用的說明方法并理解作用 3、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樹立水憂患意識。 思如涌泉:(默讀課文,感知文意)思考1、文章告訴了我們哪些內容? (生命之源 雕刻大師 循環(huán)與平衡 歷史沉思四部分內容2、水對人類的貢獻有哪些?(水是生命之源;水創(chuàng)造了地球的環(huán)境美;水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3、說說人為因素造成水平衡失調的危害。(造成洪災,水土流失,湖泊面積減少,蓄水量減少,人類古文明消失)(這兩個問題的設計,要求學生跳讀文章,由小標題入手,找出文中關鍵詞句,第三題在106頁第二行,106頁倒數(shù)第四行,110倒數(shù)第七行,第四題參照

5、第三第四小標題概括,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與題目相扣) 4、你認為人類應該怎樣做?(保護水資源,保護生態(tài)壞境,保護人類生存的地球)5、本文結構有什么特點?文章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用小標題文章顯得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內容一目了然。 邏輯順序。)( 此環(huán)節(jié)主要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從整體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營造一種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氛圍。并引導學生分析采用小標題的好處,在寫作中可以運用,3-4個小標題,盡量采用結構一致的短語)以石投水:(跳讀課文,小組討論) 課文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說說它的作用。 如:第105頁中,“ 水,像母親的乳汁滋潤著大地”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的說明了水的重要性。 水圈包

6、括了主要是水蒸氣。這句話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說明了水含量高。109-110頁,由于長江上游植被蓄水量也隨之減少。這段話運用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真實準確的說明長江中下游湖水面積縮小,蓄水量也隨之減少。水底撈針: 體會語言的準確性。109頁:“造成中國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的人為因素,主要是上游植被的破壞和中下游的圍湖造田”中“主要”一詞能去掉嗎,為什么?112頁:在一般人眼里,從來就不把水當做人類的寶貴資源”中“一般”這個詞能去掉嗎,為什么?(引導生結合具體語言體會)語言準確性的方法:“比較”“幾乎”“相當”“很”“尤其”“稍微”等詞表程度; “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

7、 “多”“有余”等表數(shù)量; “全”“都”等表范圍; “屢次”“常?!钡缺眍l率。 這些詞語放在動詞、形容詞前統(tǒng)稱為“修飾、限制語”。 為了使說明語言準確嚴密通常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修飾限制: 待添加的隱藏文字內容3程度、狀態(tài)、性質、范圍、數(shù)量、表估計、時間使用表程度的“最長”一詞,可使語言表達得更具體、全面,增強嚴密性、準確性、空間、頻率、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1、地球的特點是什么?地球為什么能孕育生命?2、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為什么神秘地消失 ?3、撒哈拉為什么由水草豐茂之地演變成世界上最大的沙漠?4、李白詩“黃河之水天上來”,不幸言中了什么樣的環(huán)境問題?大浪淘沙始見金:周鴻的科學小

8、品水之歌 水之思中有不少抽象的道理和統(tǒng)計數(shù)字,以抒情為主的其他課文相比,他吸引讀者的地方在哪里? (1、寫出了奇而有理的科學事實,如“水球”。2、將感性趣味上升為理性趣味,如分析了只有地球才同時擁有了三種形態(tài)的水。3、使用了不少文學筆法,引入了詩歌。如李白詩“黃河之水天上來4、有關生態(tài)平衡破壞、水土流失部分,寫得驚心動魄,有現(xiàn)實的吸引性。)板書設計: 水之歌 水之思 (周鴻 科學小品說明文) 生命之源 水平衡失調的危害創(chuàng)造了地球的環(huán)境美 保護水資源,生態(tài)壞境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 保護人類生存的地球 教后反思:水之歌 水之思意在引導學生樹立水憂患的意識,保護水資源,保護生態(tài)壞境,保護人類生存的地球。感受科學與知識結合的魅力。首先我從整體來解讀,讓學生自主閱讀、自我發(fā)現(xiàn)。課文運用小標題的方式從水貢獻和水思考方面將感性趣味上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