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梅一中高三高考前適應性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湖北省黃梅一中高三高考前適應性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湖北省黃梅一中高三高考前適應性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湖北省黃梅一中高三高考前適應性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湖北省黃梅一中高三高考前適應性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北省黃梅一中2014屆高三高考前適應性考試語文試題一、基礎知識(共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耕讀 羹匙 萬象更新 亙古不變b標識 什物 簞食壺漿 拾人牙慧c稔熟 妊娠 光陰荏苒 萬仞高山d堂倌 冠名 羽扇綸巾 冠狀動脈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幽遠 猗郁 游目騁懷 不落言筌 b爆倉 碰瓷 歷行節(jié)約 平心而論c隕首 頹圮 束之高閣 再所不辭d松馳 瞭望 無精打采 感恩戴德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氖牵?)中國夢不是 ,但圓夢之途絕不輕松,既需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更需要克勤克儉、辛勤勞動,在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中

2、,不斷滿足民生之需、不斷增進民生 。夢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 。a空中樓閣 步步為營 福利 注解b虛無縹緲 循序漸進 福祉 詮釋 c虛無縹緲 步步為營 福利 注解 d空中樓閣 循序漸進 福祉 詮釋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是( )a知名作家任職大學教授之所以引起熱議,是因為中國當代作家和大學之間的關系長期脫離造成的。當代作家和大學之間本應該具備正常關系,很多大學和作家也試圖重建這種關系。b按照國際外交慣例,國家元首出訪,第一夫人往往會陪同前往。她們在外交活動中的良好表現(xiàn),會增強公共外交的效能,有利于提升一國的“軟實力”。c由于蘋果公司在被曝中國市場售后服務“雙重標準”后的態(tài)度,引發(fā)了廣泛的質疑和

3、失望。盡管蘋果在其官網(wǎng)發(fā)出聲明,否認保修存在“中外有別”,但仍未給出清晰的解釋。d在今日視聽產(chǎn)品和網(wǎng)絡發(fā)達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搶救我們的文學感受力,需要從文學的閱讀中汲取和培養(yǎng)思想的能力、精神的能量。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劇作家,創(chuàng)作和改編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林家鋪子,包身工被譽為報告文學的“里程碑”,鮮明的體現(xiàn)了報告文學的真實性與文學性。b韋莊的菩薩蠻與白居易的憶江南其一,都有借寫江南的美景抒發(fā)對江南的熱愛和依戀之情。而周邦彥的蘇幕遮,以詠荷花為中心,以荷花為寫作重點,層層烘托,表達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c海因里希伯爾是英國作家,獲1

4、972年諾貝爾文學獎,成名作有火車正點、流浪者,你若到斯巴,選入課本的短篇小說有在橋邊。d.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他的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等名作藝術地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二、現(xiàn)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 中華國學最突出的核心價值或理論價值是它獨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體表現(xiàn)為始終徹底地從一種倫理化的人文世界觀立場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這種理想推廣到人倫之中,體現(xiàn)了一種強烈的普世關懷和人文實踐精神。 國學中的“人文”一詞,早

5、在周易中已出現(xiàn)。易傳在解釋賁卦的卦義時說:“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币馑际钦f,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產(chǎn)生自然界的“天文”現(xiàn)象;告別愚昧,居于文明,是人類特有的“人文”現(xiàn)象;根據(jù)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陰陽寒暑、風霜雨雪等天時的變化:根據(jù)人文,可以改變人性氣質、風俗環(huán)境等社會條件,從而使整個社會趨于良善??梢?,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已有“人文”一詞,用以指稱人類社會賴以健康發(fā)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標示“天文”“地文”“物文”等與人類精神、文化活動之本質區(qū)別。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皆屬自然界表現(xiàn)出的文彩,而“人文”乃專屬人類社會活動所創(chuàng)造出的

6、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價值內涵。這些具有指導意義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內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鳥獸。用荀子的話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這里,“亦且有義”四字可以概括出國學對人文價值的追求。它不僅與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與人類特有的文化產(chǎn)生出的“神文”“鬼文”“權文”“錢文”等形形色色的社會之文不同??梢哉f,以儒家為主干的中國文化的人文關懷,主要體現(xiàn)為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體認普世性的實踐理性和道德關懷。在論語中,有一段子路求教孔子的故事,子路問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

7、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边@里的“文之以禮樂”,即是強調禮樂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內容。 因此,我們不能把儒家的道德關懷僅僅限制在倫理或政治領域,其更重要的意義乃是對“人”的發(fā)現(xiàn),對人的本質的認識,對人的主體性的揭示,也是對人作為本體存在的價值體認。所謂“主體性”或“本體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覺。用孟子的話說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義的核心內容,即是道德自覺;而構成道德自覺的必要條件,又是儒家的仁愛學說。論語一書中,“仁”字出現(xiàn)了一百七十多次,即可說明孔子對“仁”的重視??鬃右浴叭省苯缍ā叭恕?,即是肯定人的價值核心在于“仁愛”。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又說:“

8、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卑选皭廴恕弊鳛槿说幕酒返虏皇菓{空產(chǎn)生的,它是從愛自己的父母出發(fā),然后再通過推己及人的方法,達到“愛親則繼其愛人”、“孝之放愛天下之民”等社會效果。孟子發(fā)揮了孔子的仁愛思想,又提出“仁者愛人”的命題,認為孔子所謂“仁”,乃是仁者對他人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和關切,因此“仁”必須是自覺的而“非由外鑠”,這樣才能由 “不忍人之心”,發(fā)展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窮民(鰥寡孤獨等無依無靠的人)而無告者皆有所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仁治社會的愿望。(選自2013年第5期社會科學論壇,略有刪改)6.下列對國學中的“人文”一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已有我

9、們國學中的“人文”一詞,這在周易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證據(jù)。 b.“人文”一詞在國學中可以用標示人類精神、文化活動與“天文”“地文”“物文”等的本質區(qū)別。 c. “人文”既不屬于自然之文,也不屬于人類所特有的社會之文,而是以道德自覺為核心內容的儒家之文。 d. “人文”專屬人類社會活動所創(chuàng)造出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價值內涵,以禮樂道德為主要內容。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這種理想推廣到人倫之中,是中華國學獨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 b.告別愚昧,居于文明,是人類特有的“人文”現(xiàn)象。整個社會之所以不斷趨于良善,就是這種人文精神在起

10、作用。 c.孟子認為孔子所說的“仁”表現(xiàn)為對他人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和關切,人皆有“四德”,這是一種道德自覺。 d.“仁”字在論語一書中出現(xiàn)了一百七十多次,說明孔子對“仁”的重視,所以說明孔子肯定人的價值是“仁愛”。8.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話說明仁愛、禮樂道德,這些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華國學獨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b.仁愛學說是構成儒家人文主義的核心內容,即道德自覺的必要條件,其內涵已經(jīng)超越倫理或政治領域。 c.儒家的仁愛思想是從愛自己的父母出發(fā),然后推己及人,從仁德到仁政,從而實現(xiàn)仁治社會的愿望。 d.孔子“文之以禮樂”的思想,強調了禮樂道德是人

11、文的主要內容,體現(xiàn)了作為中國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關懷。三、古詩文閱讀(共34分,共7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李陵論白居易 論曰:“忠、孝、智、勇四者,為臣、為子之大寶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茍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漢李陵策名上將,出討匈奴,竊謂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虜非勇,棄前功非智,召后禍非孝,四者無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予覽史記漢書,皆無明譏,竊甚惑之。司馬遷雖以陵獲罪,而無譏,可乎?班固亦從而無譏,又可乎?按禮云:“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惫蕯《勒撸瞧渌?。而陵獲所不死,得無譏焉?觀其始以步卒,深入虜庭,而能以寡擊眾,以勞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

12、兵盡力殫,摧鋒敗績,不能死戰(zhàn),卒就生降。 噫!墜君命,挫國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為俘虜,不可以言勇;喪戰(zhàn)勛于前,墜家聲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禍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為比,又何謬歟?且會稽之恥,蠡非其罪,魯國之羞,沫必能報,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茍免而微軀,受制于強虜,雖有區(qū)區(qū)之意,亦奚為哉?夫吳齊者,越魯之敵國;匈奴者,漢之外臣,俾大漢之將,為單于之擒,是長寇讎辱國家甚矣。況二子雖不死,無陵生降之名,二子茍生降,無陵及親之禍。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竅慕之,是大失臣子之義也。 觀陵答子卿之書,意者但患漢之不知己,而不自內省其始終焉。何者?與其欲刺心自明,刎頸見志,曷若

13、效節(jié)致命取信于君?與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國,曷若忘身守死,而紓禍于親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聽流言,遽加厚誅,豈非負德?”答曰:設使陵不茍其生,能繼以死,則必賞延于世,刑不加親,戰(zhàn)功足以冠當時,壯節(jié)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義,君子不輕其生;得其所,君子不愛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李陵策名上將 策名:出仕,為人之臣 b罪逭于躬,禍移于母 逭:免除 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慮 d得其所,君子不愛其死 愛:憐愛10以下六句話分別編

14、為四組,全都是直接表現(xiàn)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組是(3分) 茍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深入虜庭,而能以寡擊眾 摧鋒敗績,不能死戰(zhàn),卒就生降 墜君命,挫國威,不可以言忠 且會稽之恥,蠡非其罪,魯國之羞,沫必能報 俾大漢之將,為單于之擒,是長寇讎辱國家甚矣 a b c d1l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白居易認為,李陵兵敗投降匈奴,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負重的行為,司馬遷、班固等史學家對這種變節(jié)行為也沒有進行應有的批判。 b白居易從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出發(fā),批評了史記漢書對李陵變節(jié)沒有“明譏”的做法,他覺得忠、孝、智、勇這四個方面李陵一個都不符合。 c有人說,漢武帝不能明察李陵

15、“不能死戰(zhàn)”的苦衷,反而聽信流言,對李陵宗族施以重罰。白居易對此也深表同情,認為李陵功大于過。 d在白居易看,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這是死得其所,必能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結果自毀聲名,移禍親人。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司馬遷雖以陵獲罪,而無譏,可乎?(3分) (2)而陵茍免而微軀,受制于強虜。(3分) (3)意者但患漢之不知己,而不自內省其始終焉。(3分)13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晏元獻公文章擅天下,尤善為詩,而多稱引后進,一時名士往往出其門。圣俞平生所作詩多矣,然公獨愛其兩聯(lián),云:“寒魚猶著底,白

16、鷺已飛前。”余嘗于圣俞家見公自書手簡再三稱賞此二聯(lián)余疑而問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極致豈公偶自得意于其間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獨知己難得,而知人亦難也。 (選自歐陽修六一詩話)1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臨江仙陳與義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本篇當為宋室南遷,陳與義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逢端午感懷而作。午日:端午節(jié),陰歷五月五日,為紀念屈原而設。戎葵:蜀葵,夏日開花,有向陽特性。 (1)試析“萬事一身傷老矣”一句在全詞中的作用。(4分) _ _(

17、2)試分析本詞最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4分) _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其中的5個小題作答)(5分)(1)想當年,金戈鐵馬,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2)人生亦有命,_。(鮑照擬行路難)(3)人知從太守游而樂,_。(歐陽修醉翁亭記)(4)_,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歸去兮辭)(5)謹庠序之教,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國也)(6)春江花朝秋月夜,_。(白居易琵琶行)(7)_,師不必賢于弟子。(韓愈師說)(8) ,露腳斜飛濕寒兔。 (李賀李憑箜篌引)四、現(xiàn)代文(文學類文本)閱讀(共20分,共4小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請記住

18、那樣的歌聲趙 華 世事瞬變,確是讓人猝不及防。如親人突逝,重病入骨,戀人背叛等等。這樣的悲或痛,會切骨穿心,但,它終究還是會隨時間的醫(yī)治而使人漸漸挺過。我們還是會回到原本的生活,繼續(xù)著為柴米油鹽奔波的日子。 而生活還有另一種悲痛,它深藏著,躲在時光的陰影里,把我們儼然籠罩。直到有一天,在斜陽的余暉里,月沐的群嵐后,我們驀然發(fā)現(xiàn),流年已悄然推著我們老去!青春,成了日記本里發(fā)黃的記憶。這時,我們才真切感到有種“隱隱”一直在切割我們,使人“漸漸”褪去生命的色彩。 這也是一種可怕的悲痛,因為它的悄然無聲,而又無法抗拒。 “漸漸”真是個可怕的詞,它宛如空氣般默默在改變我們。我們陷在懊悔里,或處在悲苦中,

19、患得患失,漸漸地疲了,漸漸地老去。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時光的刀片,一片片殘忍地切割我們的生命,而自己卻無能為力,猶如刀俎上的肉,涸轍中的鮒。悲痛、悔恨、詛咒是無濟于事的,可,你還能怎么樣?“蠶不悲春盡,蟬不傷秋至?!北瘹g離合與生老病死,這本就是人類生命輪回的部分。那么,我們不妨和它個和談,坦然接受這些歲月中的種種悲傷與變故。讓他成為一筆人生財富,它會使人變得堅強,成熟,沉穩(wěn)。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眼下的分秒,笑對人生。 記得有那么一個晚上,我們全班外出秋游時,被困在那討厭的綿綿細雨中??s在帳篷里,什么也做不了。所有人都在咒罵,有的怨天公不作美,有的恨組織露營者選天無韜。正在這時,坐在我身邊的一

20、個女生,卻唱起了歌曲,那歌聲如出谷的黃鶯般宛轉動聽。周圍所有聲音都隨之戛然而止。接著,她的歌聲在帳篷里產(chǎn)生了共鳴,人人都和著聲唱了起。最后,無論是獨唱還是合唱,也不管是民歌還是流行歌,一個,兩個,五個帳篷就匯成了集體大合唱。所有的不安都隨之消匿。我們就這樣唱著,笑著,鬧著,互相陪伴著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再沒有人還會在意外面凄迷的苦雨,也沒人再抱怨不能在帳篷外燒一大堆篝火燒烤美食,因這,一切都變得不再重要。沒有星星,沒有月亮,這個特別的夜晚,上天卻意外地賜予了我們如此的緣分與幸運!還有什么能比這更值得我們去希冀呢?多年后,也許當初的人們已慢慢在心里淡去那晚,但我永遠記得那個夜晚,那美妙悅耳的歌

21、曲和歡快爽朗的笑聲。正是那些曲子,那些笑聲,讓我面對“情懷漸變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的失意時,依然可以淡定,充滿繼續(xù)前行的力量和激情。 其實,人生也未必不是如此。 能夠永遠相守,牽手而去,當然是幸福的;能一路春風,定然得意;能夠衣食無憂,生活安逸也是美滿的。而余下的,誰也無法與誰永遠相守,誰也逃不過痛或苦的磨難,一切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改變。然而,珍惜能夠掌控的時間,去善待親人,去勵志發(fā)奮,善待世界,生活總會有些珍貴的東西讓我們銘記下。如親人的笑顏和期待,如自己曾經(jīng)走過的艱辛與泥濘,如那晚難忘的歌聲,都將成為我們漫漫人生路上不斷前行的支柱。就讓我們把這些如珍珠般的記憶悄悄收起,再將其串起成

22、悅目的項鏈,掛在心上,使之不受塵垢的遮蓋,不被生活中的煙塵浸染,讓我們時時能看到憶起,永遠保持著那份應有的平和與感恩。 生命的軌跡慢慢向遠延伸,我知道:命運常會剝奪人的選擇,有些東西是我們無力抗拒的。但不要傷感,更不能失望。想想,你是否聽過那么一種歌聲,直擊你的靈魂?是否有那么一些人,一直守候在你心里不因你窮富貴賤,只在乎你的喜怒哀樂?請記住這些珍珠一般的,豐富過你精彩生命的人和事,若干年后,我們仍會擁有一顆純真如玉的心,去感恩人生,告慰遺憾。16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a這篇散文如同心靈雞湯,作者以自己的親歷感受告訴我們要坦然接受年華的老去,生活的幸與不幸

23、,并常懷一顆感恩之心。b文章第段開門見山,感慨世事瞬變,引出下文,為第段“坦然接受歲月中的種種悲傷與變故”的內容作鋪墊。c文章標題中“那樣的歌聲”既是實指作者的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更是形象地比喻人生中值得銘記的珍貴的記憶。d文中盡管只有兩處引用了詩句,但都很好地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增添文學情趣,并類比人生的作用,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e這篇文章融敘事、議論、抒情等于一體,并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意蘊深刻。17文章第段寫自己的一次秋游經(jīng)歷,請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_ 18賞析第自然段中畫線的語句。(4分)_19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生活中還有另一種悲痛”?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結合文本

24、并聯(lián)系實際進行探究。(8分)_五、語言文字運用(共l2分,共3小題)20對聯(lián)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試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備選人物中選擇一個對象,根據(jù)備選人物的相關特點擬寫一副對聯(lián)。(4分)示例: (蘇武) 漢臣持節(jié)牧北海;鴻雁捎書回故鄉(xiāng)。備選人物:李白 杜甫 李清照 文天祥 魯迅 朱自清 選擇的人物:( ) 擬出的對聯(lián): 21下面是魯迅記念劉和珍君中的一段文字,請從表達效果的角度加以賞析。(4分)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驁鋒利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后,她才始聽我的講義,于是見面的回數(shù)就較多了,也還

25、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學校恢復舊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_ _ _22下面的四則材料體現(xiàn)出同為儒家圣人的孔子與孟子在處世態(tài)度上的細微區(qū)別。你更推崇誰的處世態(tài)度?寫一段話闡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4分)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論語·公冶長)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孟子曰:“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保献?#183;滕文公下)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保献?#183;公孫丑下) (4分)23.閱讀

26、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由于氣溫驟降,突降大雪,不少汽車陷在雪地里動彈不得。有些人結伙給人推車,并收取一定的報酬。對此,人們議論紛紛。 有人說,這簡直是趁“雪”打劫,什么事都向“錢”看齊,現(xiàn)在的人怎么都掉錢眼里了呢? 有人說,無私奉獻固然可敬,但是付出勞動,收取報酬,也沒什么不可以。 還有人說,現(xiàn)在有些人總喜歡站在高處“指點江山”。輪到你,你會奉獻嗎? 要求:選準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高三語文答題卡12.(9分,每小題3分)(1) (2) (3) 13. 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

27、。(斷句不超過6處)(3分) 余嘗于圣俞家見公自書手簡再三稱賞此二聯(lián)余疑而問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極致豈公偶自得意于其間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獨知己難得 14(8分)(1) (2)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其中的5個小題作答)(5分) 16.(4分) 17.(4分) 18.(4分) 19.(8分) 20(4分) 21(4分) 22(4分)23.(60分)8. a (荀子的話沒有涉及仁愛、禮樂道德方面的問題。)9d (愛:吝惜。)10.d (是作者以假設立論,專指李陵;是說李陵在投降前的戰(zhàn)功;是說范蠡、曹沫忍辱負重的行為。)11.c (“白居易對此也深表同情,認為李陵功大于過”錯誤,白居易

28、沒有同情李陵,也沒有認為李陵功大于過,他不支持李陵投降。)12(1)司馬遷雖然是因為李陵而遭受罪責的,然而對李陵沒有批評,是應該的嗎?(“獲罪”“譏”各1分,大意1分) (2)然而李陵茍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讓自己被強敵匈奴控制。(“茍免”“微”各1分,被動句1分) (3)他心中只是擔心漢朝不明白自己,卻沒有自我反省這件事的始終。(“但”“患”各1分,大意1分)身上,不能夠稱作孝。他卻引用范蠡、曹沫自比,又是多么荒謬啊!況且會稽的恥辱,不是范蠡的過錯;魯國蒙受羞辱,曹沫一定會討回損失,所以這二位不死。然而李陵茍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強敵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報國之心,又有什么作為

29、呢?那吳國、齊國,是越國、魯國的敵國;匈奴是漢朝的外臣,作為大漢的將軍被單于活捉,這是助長敵人(的氣焰)而嚴重地侮辱了國家啊。況且這二位即使不死,也不會有李陵的投降的惡名;這二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會有李陵的延及父母的禍患??疾爝@幾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與這兩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李陵卻自以為是仰慕(效仿)他們的行為,這是嚴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義啊。我看李陵回復蘇武的信,他心中只是擔心漢朝不明白自己,卻沒有自我反省這件事的始終。為什么呢?與其想要刺穿心臟自我表白,割下頭顱表明心志,何如盡到臣子的節(jié)操獻上生命取信于國君呢?與其痛心母親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怨恨君王埋怨國家,何如舍棄生命堅守正義而死,

30、從而解除親人的禍患呢?有人說:“漢武帝不能明察具體情況,而聽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對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罰,難道不是對不起李陵對漢朝立下的功勞嗎?”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茍且偷生,而能夠接著死去,那么朝廷一定會將對他的賞賜延續(xù)到他的后代,刑罰也不會施加在他的父母親族身上,李陵的戰(zhàn)功足以冠絕當時,他的豪壯氣節(jié)足以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將永垂不朽,哪有流言能涉及他啊!所以不是該做的事,君子不會輕視自己的生命;到了該犧牲的時候,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上Ю盍瓴凰溃褪チ司釉撔械恼?。所以隴西的士大夫們以姓李感到慚愧,難道不是這樣的嗎?不是這樣的嗎?13.余嘗于圣俞家見公自書手簡再三稱賞此二聯(lián)余疑而問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極致豈公偶自得意于其間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獨知己難得?!緟⒖甲g文】晏元獻公的文章天下獨絕,尤其擅長寫詩,并且對后學多有引薦,一時間,名士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