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周永元一、 經(jīng)紗上漿目的的演變: 在紡織廠生產(chǎn)中,除了一些股線、強捻絲及某些類型的變型絲(如網(wǎng)絡絲)外,大多數(shù)經(jīng)紗在織造之前都必需經(jīng)過上漿。這個織前準備工序稱為經(jīng)紗上漿。經(jīng)紗上漿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經(jīng)紗的可織性,使其在織造時能承受織機上強烈的機械作用。但在具體實現(xiàn)提高可織性的內涵上,近代在總結生產(chǎn)實踐和深入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有了新的進展和更深的分析。 a、上漿目的的傳統(tǒng)說法 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無論在紡織廠的工藝設計中或大專院校的專業(yè)教說書中都認為經(jīng)紗上漿目的有三: 增強 保伸 耐磨 因此,那時鑒別上漿效果和漿紗質量的指標是:漿紗機上三個率(上漿率、回潮率和伸長率)和漿紗質量二個率(增強率和減伸
2、率)。 致使每個紡織廠的漿紗車間,要對每個織軸從漿紗機上落軸后,迅速稱重估算它的"加重"上漿率;每臺漿紗機上都裝了"回潮率"顯示儀;定時用夾紙條方式掌握紗線伸長率。試驗室必需定期取原紗和漿紗的試樣,在單紗強力儀上測試它的增強率和減伸率。 但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增強率"和"減伸率"這兩個指標與織機生產(chǎn)實際不一致。從表1的生產(chǎn)實際結果分析,經(jīng)紗的織造效果(經(jīng)紗斷頭率)有明顯差別的三組漿紗,而它們的漿紗增強率與減伸率區(qū)分不出有什么顯著差異。表1 滌/棉(65/35)細布(9672)的漿紗比較漿 液增強率 (%)減伸率 (%)斷 經(jīng)
3、 (根/臺時)12.9727.170.23pva為主體混合漿11.0934.440.1619.7527.160.11又從表2的分析對比可見:4040府綢在有梭布機(1511型)上織造時,經(jīng)紗在織機處所受的最大張力值,遠低于14.5tex(40英支)紗的斷裂強度(只有它的20%左右);經(jīng)紗在織機上正常制織時,所受的最大伸長率是0.65%,也遠低于經(jīng)紗斷裂伸長(7%8%)。由這個測試對比和紡織廠的多數(shù)生產(chǎn)實際都說明強力與伸長并不是經(jīng)紗斷頭的主要原因。表2: 40英支經(jīng)紗在織機上所受機械作用與原紗性能對比經(jīng)紗所受機械作用原紗機械性能張 力 (cn)4075斷裂強度(cn)200最大伸長 (%)0.6
4、5 1斷裂伸長 (%)78反復拉伸 (次)4000經(jīng)紗之間磨擦(次)2000耐磨性 (次)39與筘齒的磨擦(次)400由表2可見,經(jīng)紗從織機的后梁移動到織口成布,要受到反復拉伸與彎曲達4000多次;經(jīng)紗之間摩擦,以及經(jīng)紗與綜眼、走梭板、引緯器等摩擦是相當劇烈可觀的,都超過了未上漿的原紗的耐磨性。為了降低經(jīng)紗斷頭率,提高經(jīng)紗的可織性及產(chǎn)品質量,必須賦予經(jīng)紗以更高的耐磨性;粘附貼伏突出在紗條表面的毛羽,適當增加經(jīng)紗強度,并盡可能地保持經(jīng)紗原有的彈性。這也是經(jīng)紗上漿成為織造前經(jīng)紗準備工作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原因。b、上漿目的的現(xiàn)代說法 通過對上列表1和表2的分析。 在80年代的多次全國性上漿研討會上討
5、論和認證后,明確了經(jīng)紗上漿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耐磨和貼伏毛羽。這是近20年來,在我國已得到了公認,并已列入大專院校教材中。在一本近期出版的高等紡織院校的專業(yè)教材中說:上漿的目的是:使毛羽貼伏,紗線耐磨、增強、盡量保持原紗的彈性伸長,提高經(jīng)紗織造性能。因此,在評價經(jīng)紗上漿效果時,現(xiàn)在已是用粘附力、耐磨次數(shù)和毛羽減少率作為漿紗的重要指標;把沿用很久的增強率與保伸率作為一個參考性指標。在探索與開發(fā)新漿料時,也常運用"化學工業(yè)"上的相似相容原理,判別纖維材料與漿料之間的粘附性。這一點在1985年以后,國內就有專著與不少文章發(fā)表,接受了這觀點。1999年美國aatcc(美國紡織化學家和染
6、色家協(xié)會)召開的上漿專題研討會(warp sizing symposium)也專題研討了"纖維與漿料間的粘附性的判別問題",認為經(jīng)紗上漿主要目的應是:"提高漿紗耐磨性,要注意漿料與纖維材料之間的親和力。會上有人明確提出應該用溶解度參數(shù)(solubility parameter)來判別",即纖維與漿料的溶解度參數(shù)值越接近,則它們之間的粘附力就越大。用溶解度參數(shù)差值預測纖維與漿料間的粘附力,這與我們在十多年前提出的用相似相容原理判別是一致的。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爭論與生產(chǎn)實踐證明:經(jīng)紗上漿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耐磨和貼伏毛羽;對細支紗也需考慮適宜的增強與保伸。在噴氣織機織
7、造時,貼伏毛羽的要求更為突出。因此,要求漿料應與纖維材料有良好的粘附能力,也有一定的成膜能力。 從材料學科的觀點來說,要同時具備這二個條件的材料,它們必然是一類高分子化合物。這也充分說明了當前紡織上漿所用的漿料(粘著劑),無論是天然的、或合成的、或變性的漿料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的根本原因。 二、 上漿工藝的幾次大討論: 近代在紡織上漿工藝方面曾有過多次全國性(或地區(qū)性)的深入討論、辯論和專題研究,從而加速促進了經(jīng)紗上漿技術的發(fā)展和深化,也培育了一大批經(jīng)紗上漿技術人員的成長。在上世紀的70年代80年代,一批國外著名的漿料公司,來我國紡織廠試漿時,他們都表示:中國紡織廠的漿紗技術人員和技工的調漿和上
8、漿工藝技術是一流的。筆者在當時參加這類技術交流會上,多次聽到這樣的評價。歸納起來有如下一些討論:a、重漿與輕漿: 這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的上漿工藝大爭論:1954年以前,我國主要使用生物發(fā)酵法及氯化鋅浸漬分解的淀粉漿,由于分解的不均勻性,漿的粘度很高,所用的壓漿力又較低,只能采用重漿工藝路線(上漿率在20%左右)。1954年后,全國范圍使用淀粉的化學分解劑,以硅酸鈉(也有使用氯胺t的)分解淀粉的方法,使上漿工藝大大地前進了一步,淀粉得到了充分而又均勻的分解,上漿率有明顯的降低(例如:2321市布的經(jīng)紗上漿率由16%下降到8%)。當時在全國掀起了推廣輕漿工作法熱潮。這不僅為國家節(jié)約了大量的工業(yè)用
9、糧,而且使紡織廠的勞動環(huán)境的改善成為可能,使紡織廠車間的溫濕度能接近人體的舒適度,顯著減輕了紡織工人的勞動強度。b、 高溫上漿與低溫上漿 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在滌/棉混紡紗上漿中,基本上都是使用以pva為主體的混合漿,有的甚至用純pva上漿。 由于國產(chǎn)的1799pva的醇解度已超過99mol%,它的溶解很困難,必需在煮沸后才能溶解。因此當時多數(shù)紡織廠主要用95以上的高溫上漿的工藝。這個高溫也帶來了漿斑的大量增加,造成經(jīng)紗斷頭增加和漿斑疵點明顯增多。當時用得最好的代表是:河北石家莊幾個棉紡織廠,生產(chǎn)水平一直在國內前列。 有些紡織廠(其中:以上海國棉六廠為代表)提出并使用了低溫上漿工藝,pva
10、經(jīng)溶解后,以低于80的溫度上漿,上海國棉六廠一度曾堅持用50左右的工藝上漿。它在織機的織造 工藝作了一定的配合后,其織造效果同樣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而它的漿斑疵點卻大大減少。 這兩種上漿工藝,在1981年四川內江市召開的全國漿紗技術經(jīng)驗交流會上作了專題研討。對高溫和低溫,以及對pva結皮問題作了詳盡的分析。明確了pva高溫時容易結皮的基本原因是它的成膜性太好引起的。高溫時,漿液表面與液面上的空氣層溫差大,表面水份容易揮發(fā),導致pva結皮。 討論結果認為,低溫上漿確實能減少漿斑疵點,但要掌握這上漿工藝,對擋車工的技術要求高,一般紡織廠難以自始至終做到。因此后來一般紡織廠在對滌/棉紗上漿時,仍以高
11、溫上漿工藝為多。c、 滑石粉在上漿中的作用:減磨還是增磨!? 滑石粉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一直是作為上漿用的主要輔助漿料之一,被紡織界稱?quot;減摩劑",即它有降低漿紗表面摩擦的性能,并使?jié){紗更光滑。50年代以前和國外資本主義國家也常把它作為增重劑用于上漿,以增加坯布的重量,在市場上可賣出好的價格。 滑石粉作為減摩劑在漿液中使用,其用量可達10%以上(對淀粉重量%)。但在織機上織造時,發(fā)現(xiàn)漿紗對筘片、綜絲、梭子等的磨損相當嚴重,有明顯的條痕;而在漿紗機了機調換經(jīng)軸時,對漿槽的清潔工作時,發(fā)現(xiàn)漿槽底部有非常堅硬的沉積物,要有錘子才能將它們鑿下,經(jīng)觀察基本上都是滑石粉的沉淀。這些生產(chǎn)
12、中出現(xiàn)的情況,引起了一些上漿工作者的思考,滑石粉的作用究竟是什么?也是在1981年四川內江召開的全國漿紗技術經(jīng)驗交流會上,當時的西北紡織工學院黃柏齡老師首先提出了:滑石粉是一個增磨劑的論點。當時有一批上漿工作者提出了異議,尤其是一些上海紡織廠的上漿技術人員堅持認為它是"減摩的"。會上華東紡織工學院幾位老師也支持是增磨的看法,并作了微觀的分析。經(jīng)過會上深入討論:如果,滑石粉在漿紗和織布機的機件之間能任意滾動的話,這時滑石粉是具有減摩效能,即漿滑動摩擦轉為滾動摩擦。但在漿紗上的滑石粉是被漿膜鑲"死"在漿紗的表面,因此在織造時導致了漿紗表面粗糙,磨損加大(相似
13、于一張"砂皮紙"),從而得出滑石粉確是增加漿紗對織布機的機件磨損。在這會上,得到以石家莊為代表的北方上漿工作者的認同,回廠后很快取消了滑石粉的使用;而以上海為代表的一批上漿工作者顯然持有不同看法,回廠后仍堅持使用滑石粉的配方。但經(jīng)過若干年后,他們也就不再使用滑石粉作為輔助漿料了?;圩鳛樯蠞{的輔助材料也就此消失了。 現(xiàn)在這個觀點已為大家所接受,也有一點體會:生產(chǎn)中出現(xiàn)的情況要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質。充分討論是揭示本質的條件;接受更正確實要有一個"過程"和"時間"。d、浸透為主還是被復為主 在重漿的上漿工藝中,顯然是以被復為主的。在用化學
14、分解劑的輕漿上漿工藝中,為了保證對經(jīng)紗有一定的增強功效,也就提出了應以浸透為主。 在我國紡織上漿生產(chǎn)中,一度出現(xiàn)了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為了驗證,也推出了漿紗切片的試驗方法,并一度把它列為考核經(jīng)紗上漿的重要質量指標之一(注:這個指標至今在某些紡織廠仍在運用之中)。 這一爭論也推動了我們對經(jīng)紗上漿目的的反思。在明確了上漿主要目的既然是耐磨和貼伏毛羽,那就應該既要有一定的浸透,也不能沒有良好的被復。但重要的不是浸透和被復之間的數(shù)量比例;更重要的是漿料對纖維紗線的粘附性的強弱、漿膜的完整性和機械性能。e、起泡與消泡 以淀粉為主體的漿液有時調漿、煮漿不得法,漿液會起泡。漿液泡沫會造成"輕漿
15、"的疵點。一般情況下它很易處理,只需在漿槽中臨時加入少量的硬脂酸鈉,即能去除。 但在起用了pva漿料后,由于pva很易起泡,尤其是部份醇解的pva(例如:1788)。因此,消泡問題成為上漿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消泡劑也常作為一種輔助漿料,出現(xiàn)在漿料配方中。 在生產(chǎn)實際應用中,常發(fā)現(xiàn)加了常用的消泡劑后,有時不僅沒有消泡,反而會出現(xiàn)更多的泡沫。這就使我們著手了解和分析"起泡和消泡"的實質性問題。起泡現(xiàn)象是漿液中存有氣體或空氣時,這些氣泡在一定條件下(如:溫度升高或攪拌加劇等等)漂浮在漿液表面所形成的。 對常用的消泡劑的化學結構分析:消泡劑實質是一類表面活性劑,也即是
16、一種降低液體表面張力的物質。 由此可見,若漿液表層積有氣泡,則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劑(例如:硬脂酸鈉),以降低漿液的表面張力,使氣泡的泡膜很快破裂,起到了消泡效果。這時它是一個消泡劑。 若預先在調漿時先加入這類表面活性劑,則煮成的漿液表面張力較低,反而會使外界的空氣更容易進入漿液中,導致起泡。這時它實質是一個"起泡劑"了。 因此這類表面活性劑的作用有它的兩面性,要害是它的使用方式和加入的時機。f、粘度與粘性 一度在紡織廠的上漿工作者,曾把漿液的粘度高低視作為漿液粘性的大與小。甚至把漿槽中用漏斗測試的秒數(shù),作為粘性的衡量。這在多次的漿紗研討會上作了討論。 漿液的粘度是衡量這漿液
17、的流動能力的高低,是表達液體本身的一種流動性能,它與吸漿量、上漿率有著密切關系;也與使用時的外界條件密切相關(如:溫度)。 粘性(也稱:粘附性、粘著性):是指漿液與紗線的相互結合能力,它與漿料和纖維的化學結構特點密切相關;也與漿紗時的壓漿力有關,壓漿力高,使?jié){料與紗線更緊密接觸,能促進它們之間的粘附性充分發(fā)揮。 由此可見,粘度與粘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7、其它 這半個世紀來,上漿工藝的探討還有不少,例如:壓漿輥的包布是外包細布好,還是只用絨布好?包包布好,還是光輥好?表面帶微孔好,還是光滑的好?在漿液供應方式上熟漿供應好,還是半熟漿供應好?多烘筒漿紗機上烘筒溫度高低的分布?。在本系列中無法詳
18、細敘述了。 三、上漿方式的演變 上漿方式與上漿工藝的研究已有較長歷史,傳統(tǒng)沿用的主要是"浸漿方式"上漿;數(shù)十年前也出現(xiàn)過:有溶劑上漿、泡沫上漿等(表3)。近年來,主要進展是在高壓上漿、預濕上漿、"冷上漿"、"拖漿式上漿"和在線檢測(on line detect)等方面。這些研究對提高上漿效果、降低漿料消耗、減少環(huán)境污染、節(jié)約漿紗成本方面都有一定作用。表3: 上漿方式研究概況上漿方式研究年代(廿世紀)進 展 狀 況高壓上漿七十年代1975年出產(chǎn)品,現(xiàn)已廣為應用溶劑上漿七十年代1975年樣機展出,1979年后消失熱熔上漿七十年代1974年
19、發(fā)表專利,后無進展泡沫上漿八十年代有樣機展出,無商品機預濕上漿九十年代1992長絲機,1997短纖紗上漿機商品“冷上漿”九十年代1999年有樣機拖漿式上漿九十年代2000年有樣機a、高壓上漿: 高壓上漿是現(xiàn)代紡織上漿使用得最成功的一種上漿工藝,巳被廣泛用于國內外新型漿紗機制造,以及老機改造的重要內容。 高壓上漿工藝研究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1975年已有樣機供應。我國是在80年代后期被紡織界所接受,并被陸續(xù)推廣使用。 高壓上漿最早考慮的目的是為了節(jié)能。提高壓漿力,加重機械擠壓作用,降低濕紗的壓出回潮率,以減少烘干漿紗所需的蒸汽消耗。普通漿紗機的壓漿力(線壓)為15n/cm25n/cm,最高為3
20、5n/cm,濕漿紗片的壓出回潮率一般在130%150%;而織造工程對漿紗的回潮率要求是2%7%(視紡織纖維的各類而異)。有大量水份必須在烘燥裝置內被蒸發(fā)掉,能耗大,同時也使?jié){紗機速度難以提高。 自從,80年代后期,對經(jīng)紗上漿目的有了新的認識后,使高壓上漿工藝得到了進一步的肯定和應用。經(jīng)紗上漿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耐磨和貼伏毛羽,即漿料與紗線應該結合得越牢固越好。 我們從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的基本原理知道,兩個物質之間若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則結合得最牢固;但由于織造后的經(jīng)紗上的漿料又必須全部退除掉,因此漿料與紗之間的結合只能利用它們之間的分子間力。這就要求漿料和紗線要有充分的時間和擠壓力使它們緊密接觸,以充
21、分發(fā)生分子間的結合(分子間引力、氫鍵等等)。顯然高壓上漿使?jié){料與纖維分子距離更接近,分子間力增強,漿紗具備高的緊密結構,增加了纖維間的抱合力,粘附強度更高,有助于提高漿紗可織性。高壓上漿充分起到了這個作用,使上漿效果得到了充分加強。 經(jīng)多年的深入研究與實際使用,公認單位壓漿力以在100150 n/cm(即在:25kn40 kn)為宜。但還應從其他一些因素予以一并考慮。 高壓上漿的壓漿效果應能對吸過漿的紗片充分擠壓,降低壓出回潮率。因此常以壓出回潮率wa100%,壓出加重率sa100%作為考核依據(jù)。也有工廠按照他們的實際經(jīng)驗提出了用相當壓漿力的概念,因為壓漿力的設定與上漿速度也有一定聯(lián)系。二高一
22、低是近幾年來我國紡織上漿界研究得最多的課題,取得了大家的共識?,F(xiàn)代紡織上漿中,應該走高壓上漿的工藝路線。高壓上漿必然要使用高含固率的漿液,從而也必須使用低粘度的漿料,以滿足織物品種對上漿率的要求。二高一低即是:高壓漿力、高含固率和低粘度漿料。 經(jīng)近幾年的生產(chǎn)實際使用,都有以下的共同認識:高壓上漿確是提高了半成品的內在質量,緊密了紗線結構,增加了耐磨、降低了毛羽、清晰了開口狀況,提高的織機效率。同時也節(jié)約了能源,減少用汽量。這也是當前國內外現(xiàn)代漿紗機生產(chǎn)廠商都采用高壓上漿工藝的根本原因。b、溶劑上漿: 溶劑上漿的研究開始于上世紀的60年代, 1975年的米蘭的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上曾有樣機展出,隨
23、后由于溶劑的回收、環(huán)保和成本問題,未能投入工廠的實際應用。現(xiàn)僅僅作為一個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上漿方式列入上漿工藝史。 它是以低比熱、低沸點的有機溶劑代替水作為經(jīng)紗上漿用的液體。溶劑上漿的優(yōu)點是:有機溶劑的表面張力小。對纖維的潤濕作用強,漿在紗上分布均勻;能量消耗低(有機溶劑的蒸發(fā)熱只有水的1/81/10);沸點低容易干燥,有利于漿紗速度的提高。 當時英國的潑拉脫(platt)是用1,1,1-三氯乙烷;德國的祖克(sucker)用全氯乙烯為溶劑。這兩種漿紗機都在1975年展出過。也曾生產(chǎn)過幾臺溶劑上漿機在紡織廠中生產(chǎn)性試用。 得出的結論是:溶劑上漿的研究成果是令人滿意的,但實際使用是不可能的,沒有工業(yè)上
24、的使用價值。溶劑的揮發(fā)逸出雖可用過濾、負壓法得到一定的解決,但仍不能消除對空氣的污染問題。1979年的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及其以后,再也沒有溶劑上漿機展出。在對清潔生產(chǎn)更高要求的現(xiàn)代社會,溶劑上漿似乎也只能作為上漿工藝史的一個史話內容。c、用co2的無水上漿: 以co2為溶劑,主要也是從印染行業(yè)的co2印花技術嫁接過來的,實質上仍屬于溶劑上漿范疇。液態(tài)co2是化學惰性物、不燃、易揮發(fā)、價格較廉。從原理來說,確是一個可利用的溶劑,并可大大地減少排放的廢物,節(jié)約能源,也是清潔生產(chǎn)的一個方案。 但現(xiàn)時常用的漿料不溶解于co2,必須開發(fā)能溶解于co2的新漿料,顯然也需要新的退漿方法加以配合。據(jù)一些文獻資
25、料報導,這種方式對滌/棉混紡紗上漿,顯示出有較好的耐磨性。說明在上漿工藝上它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具有一定發(fā)展前景。但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深化。d、熱熔上漿: 熱熔上漿早在1974年就有專利發(fā)表,曾有好幾個國家的上漿工作者研究過。最初設想是用在長絲上漿,因它不須很多的浸透。主要是用具有潤滑性的添加物,如高熔點的合成蠟和添加劑,通過加熱熔融狀態(tài)使它附著于紗上,不需要任何溶劑。所用漿料預先按工藝要求,將粘著劑、增塑劑等配制而成。上漿方式是使紗通過一系列加熱的導輥把熔融狀的漿料粘附在紗條上。上漿速度據(jù)說可達250m/min以上,上漿率用導輥的表面速率來控制。退漿方法應根據(jù)所用漿料而異,有時需要特殊的退漿設備。
26、 1979年美國公布了這方面的成果,并由百林頓公司(burlington imdustries)所發(fā)展,曾有兩個紡織廠安裝了熱熔漿紗機作生產(chǎn)性試用。并把這項專利生產(chǎn)權轉讓給美國西點公司(west point co.)。它是在整經(jīng)機上,在筒子架與車頭之間安裝一個有溝槽羅拉的上漿器。每根紗占有一個溝槽,經(jīng)紗以正常的整經(jīng)速度(600m/min)通過緩慢轉動的溝槽羅拉(10轉/分)。溝槽羅拉被加熱到較高溫度,使熔融狀態(tài)的漿料涂沫在紗上,經(jīng)紗在到達經(jīng)軸前,漿料已冷卻凝固。它的優(yōu)點是:毛羽貼伏好、能源消耗低。存在問題主要是:漿料凝固速度、漿紗間的粘連、上漿均勻性等。 關鍵是尋找合適的熱熔性漿料,后因這問題
27、未能很好解決,沒有用于工業(yè)性生產(chǎn)。但它的思路,卻為后人所用,即現(xiàn)時的"冷上漿"(見下述的"冷上漿")。e、泡沫上漿: 其原理和設想是引自泡沫整理和泡沫印花。主要是利用泡沫所產(chǎn)生的巨大表面積,增加漿液與經(jīng)紗的表面接觸,以提高上漿效果。 較高濃度的漿液(25%),通過一個"泡沫發(fā)生器"使?jié){液大量起泡;并經(jīng)過一個"泡沫供應器"將泡沫狀漿液壓出和噴涂到紗層上。在第一對壓漿輥處,以較小壓力擠壓起到涂沫作用,使泡沫均勻地涂布在紗上;第二對壓漿輥著重于使泡沫崩潰,將漿液滲入到紗線內層。 雖曾研究過多種漿料起泡方法和穩(wěn)定性,也研究
28、過當前常用漿料(例如:pva、cmc、丙烯酸類漿料等)的起泡特征。 但由于實際的使用效果和經(jīng)濟價值,以后沒有得到工業(yè)性的應用。f、預濕上漿(prewet warp sizing) 預濕上漿的研究開始于四十多年前,但進展一直不大,看法也不盡相同。到1992年國外才開始有預濕上漿裝置用于長絲上漿機;1997年用于短纖紗上漿機。并已見之於市場,德國的祖克(sucker muller)、瑞士的貝寧格(benninger)和美國的西點(west point)漿紗機制造商都有"預濕上漿"裝置供應。我國近年來,也有人在探索預濕上漿的方式與效果,山東濰坊四棉作過生產(chǎn)性的探索,淮北二棉自行設
29、計一套預濕機構,在車間使用,看來有一定效果。 預濕上漿是在漿紗機的經(jīng)軸架與漿槽之間插放一個預濕水槽,經(jīng)紗進入漿槽前,先在一個預濕槽中,用90左右的熱水浸漬和擠軋(擠軋壓力在10,000dan, 對棉紗來說合宜的吸水率應保持在40%左右),使熱水充分浸透經(jīng)紗,并確保經(jīng)紗上的蠟質、果膠質和脂肪物質能有一定的熔化和洗滌作用。從而保證了后面浸漿時,有一個良好的潤濕性能和吸漿條件。 預濕方式有二:一種是獨立式的雙浸雙壓預濕槽;另一種是聯(lián)合式的預濕漿槽。瑞士貝寧格公司推薦獨立式的雙浸雙壓預濕槽,認為效果最好,其作用最充分。德國祖克推薦的"wetsize"是聯(lián)合式的預濕漿槽。他們都有溫度
30、控制系統(tǒng),以蒸汽直接加熱水;用水平檢測儀調節(jié)液面高度;并有過濾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保證水質和預濕可控性與再現(xiàn)性。 瑞士benninger公司稱:采用預濕的上漿工藝,可節(jié)省漿料,并能改善織造運行性能。預濕工藝是用熱水對經(jīng)紗浸濕,同時進行洗滌,以獲得較好的經(jīng)紗表面上漿,增加漿料對經(jīng)紗的粘附力,降低經(jīng)紗毛羽,提高經(jīng)紗斷裂強力和耐磨性。預濕上漿的主要好處是顯著降低上漿率,因而減少上漿成本。根據(jù)上漿率的情況,也可改善可織造性,織機斷頭少,織造效率高。其次,由于漿料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也可降低。在亞洲紡織期刊上對瑞士benninger公司的預濕上漿有較詳細介紹,可參考: 根據(jù)應用范圍和運行要求,提供兩種類型的最佳預濕基本
31、工藝: 在帶有兩個洗滌區(qū)、兩個浸沒輥和兩對軋輥的分隔槽中預濕 在預濕后接著上漿的預濕和上漿相結合。工業(yè)應用實踐表明,采用雙浸雙軋的預濕工藝可獲得最好的結果。這樣強烈的浸 濕和洗滌使熱水充分地滲透經(jīng)紗。用兩個浸漬區(qū)優(yōu)化了洗滌作用。第一對軋輥不僅可以阻擋塵雜,而且從經(jīng)紗中排擠出空氣,因而在第二浸漬區(qū)內可吸收更多的水分。在浸漬區(qū)滯留較長,即使對于較粗的紗線也可達到較高的速度。 預濕需要達到10,000 dan高壓的軋輥,以充分擠出水分,避免沖淡漿槽中的漿液。90 的高水溫確保對于棉果膠質之類的水洗作用。 采用直接蒸氣加熱的溫度控制系統(tǒng),最新的液面測量技朮調節(jié)液面,以及過濾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保證預濕工藝可控
32、制和可再現(xiàn)性。 預濕槽離漿槽的距離較短,以防止?jié)窦喞鋮s過度和發(fā)生上漿時的有關問題。該公司將這種預濕槽主要用于高產(chǎn)量長流程的上漿工藝。粗號紗最好用此方法預濕。由于預濕槽占地較大,這種結構主要建議用于單漿槽漿紗機。 據(jù)制造商介紹:預濕式上漿使?jié){料對經(jīng)紗的粘附力增加、漿紗毛羽減少、耐磨性增強、斷裂強度也有所提高。也即經(jīng)紗的可織性有所提高、織造時經(jīng)紗斷頭率可降低、織機效率能增加。因而上漿率可降低、上漿成本也能下降。據(jù)國內的預濕上漿裝置的生產(chǎn)性試驗,漿紗的機械性能有所改善:在上漿率略有降低下,漿紗的毛羽和耐磨性有一定改善。但未見織造效果的實際(或測試的量化)數(shù)據(jù)報導。 德國一個紡織研究所曾建議用蒸汽作為
33、預濕劑,可獲得更好的上漿效果,并作了應用試驗,在其他條件相同下,得出用145195的蒸汽預濕,漿紗耐磨性最好。 從這些文獻資料和產(chǎn)品介紹中,優(yōu)點似乎"十全十美",從未談及預濕上漿可能存在的問題(瑞士貝寧格公司到是明確指出適用范圍,建議最好用在"粗號紗"上漿)。 據(jù)我們分析:改善吸漿條件是可以理解的,能否直接增加漿對纖維的粘附力值得商榷。但它反而會使?jié){槽中漿液濃度出現(xiàn)較大波動;拉大了濕漿紗承受各機件機械拉伸的長度和作用時間,從而導致經(jīng)紗伸長率增加;所增加的這套預濕裝置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這兩年來,國際上雖有不少文章和商業(yè)性資料的介紹與推薦,也有一
34、些國家已有一定數(shù)量的漿紗機投入生產(chǎn)性應用。 g、冷上漿(cold sizing procedure) 確切地說,應該叫"經(jīng)紗表面處理方式"(國外文章資料中稱為:cold sizing procedure。我們有時直譯為冷上漿)。它最適宜于色織行業(yè)和毛紡織行業(yè),在分條整經(jīng)機的經(jīng)紗架與卷繞滾筒之間裝一套類似于"上蠟"的簡單裝置,漿料或處理劑放在槽中,經(jīng)紗在回轉的浸漿輥上拖過,達到吸漿。所用的材料,一般是具有較強粘附力的低熔點(5075)的高分子材料,例如氧化乙烯的各種形式縮合物。 最近德國報導另一種冷上漿形式,是使用具有高粘附力的低分子量聚乙烯醇和抗靜電劑在
35、水中的混合物作為冷上漿的漿料,并已有不同粘度和粘附力規(guī)格的商品供應。顯然,這種上漿方式能節(jié)約大量的設備投資,據(jù)稱比傳統(tǒng)上漿的成本低85%、也能大大地降低能量的消耗、排放物的減少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這種上漿方式的關鍵是:篩選出具有高粘附性的低熔點漿料。低分子量聚乙烯醇作為主體用在這種上漿方式不一定能勝任。氧化乙烯縮合物一類物質,從理論上說是可行的,要從中優(yōu)化篩選出來,似乎還需進一步工作。h、拖漿式上漿(chimgel sizing method) 德國的chimitex公司推出了這種拖漿式的上漿方式,他們稱為ma上漿技術(minimum-liquor application technique)。對不能承受過大張力和伸長的紗線(例如:細支羊毛紗、粘膠纖維紗)來說,確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上漿方式。它沒有浸漬,也沒有壓漿,主要依靠經(jīng)紗壓向拖漿輥表面吸到漿液。因此,經(jīng)紗與拖漿輥的接觸角、接觸壓力、經(jīng)紗與拖漿輥的速度和接觸時間、漿液粘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海市檢測合同范例
- 代建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企業(yè)消防合同范本
- 主體變更合同范本
- 個人建設工程合同范本
- 農村房屋驗收合同范本
- 辦證代理合同范本
- 代理土地合同范本
- 乳膠卷材供貨合同范本
- 加工輔料采購合同范本
- AI在知識庫領域的應用
- 易制毒化學品經(jīng)營管理制度
- 2024年中國成人心肌炎臨床診斷與治療指南解讀課件
- 全國川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節(jié)《制作創(chuàng)意掛件》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 2024山東能源集團中級人才庫選拔【重點基礎提升】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中國古典風格設計
- 市政綜合項目工程竣工項目驗收總結報告自評
- GB/T 22919.8-2024水產(chǎn)配合飼料第8部分:巴沙魚配合飼料
- T-BJCC 1003-2024 首店、首發(fā)活動、首發(fā)中心界定標準
- 網(wǎng)絡營銷推廣與策劃教學大綱
-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材分析解讀課件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