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nèi)科學I習題_第1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I習題_第2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I習題_第3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I習題_第4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I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醫(yī)內(nèi)科感冒一 名詞解釋:感冒:時行感冒:二 選擇題1 感冒之名首見于( )。A內(nèi)經(jīng) B仁齋直指方諸風 C諸病源候論 D丹溪心法傷風2 風寒感冒的首選方是( )A麻黃湯 B 桂枝湯 C荊防敗毒散 D羌活勝濕湯3 風熱感冒的首選方是( )A麻杏石甘湯 B 銀翹散 C荊防敗毒散 D桑菊飲三 填空1感冒病變有 、 之分 , 著眼于、是本病治療的關鍵。2 感冒的基本治療原則為 、。3 丹溪心法傷風明確提出感冒病位在_ , 提出_、_兩大治法。四 問答題1如何區(qū)別風寒、風熱感冒,其主癥、治法、方藥有何異同?2 試述感冒暑濕證的主癥、治法、方藥。3體虛感冒臨床常見哪些證型?應采取什么治療方法?常用方劑有

2、哪些?咳嗽一 名詞解釋:咳嗽:二 選擇題內(nèi)傷咳嗽忌用( )。A.斂肺 B.收澀 C.宣肺 D.補肺益腎外感咳嗽咳嗽忌用( )。A.斂肺收澀 B宣肺 C補肺D益腎 ( )將咳嗽分為外感、內(nèi)傷兩大類。A內(nèi)經(jīng) B諸病源候論 C景岳全書·咳嗽篇 D臨證指南醫(yī)案·咳嗽風燥傷肺咳嗽的首選方為()A止嗽散B桑菊飲C桑杏湯D杏蘇散肺陰虧耗咳嗽的首選方為()。A沙參麥冬湯B五汁安中飲C桑杏湯D麥門冬湯痰熱郁肺咳嗽的首選方為()。A止嗽散B銀翹散C麻杏石甘湯D清金化痰湯三 填空題1咳嗽的病變主臟在_,與_、_有關,久則及_??人缘闹饕∫驗開,_??人缘闹饕C為_ , _而作咳??人缘闹饕Y

3、狀為_, _。四問答題1、外感咳嗽與內(nèi)傷咳嗽的辨證與治療要點是什么?兩者有什么相互關系。2、痰濕咳嗽有哪些主癥?如何治療?臨床可見到哪些病理演變?3、如何理解“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如何區(qū)別風寒咳嗽與風熱咳嗽、其主癥、治法、方藥有何異同?胸痹心痛一 名詞解釋:胸痹心痛:二 選擇題“胸痹”的病名最早見于()。A內(nèi)經(jīng) B五十二病方 C金匱要略D醫(yī)林改錯2“心痛”的病名最早見于()。A內(nèi)經(jīng) B五十二病方 C金匱要略D醫(yī)林改錯3 寒凝心脈胸痹心痛的首選方()A當歸四逆散B蘇合香丸C柴胡疏肝散D血府逐瘀湯4痰濁閉阻胸痹心痛的首選方()A二陳湯B栝樓白半夏湯C溫膽湯D速效救心丸5瘀血痹阻胸痹心痛的

4、首選方()A桃紅四物湯B蘇合香丸C柴胡疏肝散D血府逐瘀湯三 填空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機為_。胸痹心痛的病位以_為主,多于_、 _、 _三臟功能失調(diào)有關。胸痹心痛的主要病理變化為_ , _。胸痹的治療原則_ , _。四問答題、胸痹的發(fā)病基礎和病理因素是什么?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如何辨別瘀血,寒凝、痰濁等證候的不同?、試述真心痛危候的病機、臨床表現(xiàn)、治法、代表方。、胸痹的治標、治本的常用治法及代表方是什么?中風病一 名詞解釋中風病:中經(jīng)絡:中臟腑:二 選擇題1 對于中風的病因,醫(yī)家( )倡導“非風”之說,提出“內(nèi)傷積損”的論點。A王履 B張景岳 C李中梓 D王清任2 ( )從病因?qū)W角度將中風病分為“

5、真中”、“類中”。A王履 B張景岳 C李中梓 D劉河間3 ( )將中風明確分為閉、脫二證。A王履 B葉天士 C李中梓 D王清任4 肝陽暴亢風火上擾中風的首選方為( )A天麻鉤藤飲 B地黃飲子 C安宮牛黃丸 D羚角鉤藤湯5 氣虛血瘀中風的首選方為:A天麻鉤藤飲 B補陽還五湯 C四物湯 D血府逐瘀湯6 痰熱內(nèi)閉清竅中風的首選方為( )A礞石滾痰丸 B羚角湯合安安宮牛黃丸 C黃連溫膽湯 D羚角鉤藤湯三 填空1 中風病的證候特征為_。2 中風病的病位在_ ,與_ 密切相關。 3 中風病的病機概論之有_、 _、 _、 _ 、_、 _。4 中風病的基本病機為_, _。5中風病性多為_ _ 。在本為_, 在

6、標為_。6 中風病常見誘因為_ ,_ ,_ _。7中風病分期,急性期指_ ; 中臟腑類最長病期可至_ ;恢復期指_ ;后遺癥期指_。四 問答題1、為什么說中風病變是漸積形成的?2、如何鑒別中風之閉證、脫證和陽閉、陰閉證候?3、中風有什么先兆?卒中時應采取哪些急救措施?4、對中經(jīng)絡和中臟腑閉證怎樣進行治療?5、對中臟腑脫證如何進行處理?胃痛一 名詞解釋胃痛:一 選擇題1 胃痛在古代文獻中稱為( )。A 上腹痛 B心痛 C真心痛 D胃脘痛2 下面哪一項不是瘀血疼痛的特點( )。A 久痛 B持續(xù)疼痛 C痛有定處 D 白日尤甚3 下面哪一項不是氣滯疼痛的特點( )。A 痛無定處 B 刺痛 C時痛時止

7、D生氣惱怒加重4下面哪一項是寒邪客胃疼痛的特點( )。A 痛無定處 B痛劇而喜暖惡涼 C時痛時止 D生氣惱怒加重5胃脘灼痛,痛勢急迫,拌煩渴喜飲,喜冷惡熱,便秘溲赤,舌紅苔黃少津,脈弦數(shù)。屬( )胃痛。A肝氣犯胃 B肝胃郁熱 C胃陰虧虛 D熱結(jié)火郁6 寒邪客胃胃痛的首選方為( )。A香蘇散 B良附丸 C附子理中湯 D保和丸 三 填空題1胃痛的基本病機為_、 _。2胃痛治療的基本原則是_。四 問答題1、胃痛與真心痛有何不同?2 如何正確理解古代“通則不痛”的治痛大法?3 試述肝氣犯胃、肝胃郁熱胃痛的主癥、治法、方藥有和異同?4、如何對脾胃虛寒辨證治療?泄瀉一 名詞解釋:泄瀉:二 選擇題1泄瀉最主

8、要的臨床特征為( )。A大便清稀 B大便次數(shù)增多 C完谷不化 D小便不利2 醫(yī)宗必讀泄瀉提出以下著名的治瀉方法( )。A通因通用 B利水 C疏肝健脾 D治瀉九法3 寒濕瀉泄的主方為( )。A良附丸 B理中湯 C藿香正氣散 D保和丸4 肝郁瀉泄的主方為( )。A逍遙丸 B痛瀉要方 C藿香正氣散 D柴胡疏肝散5 哪一個方不能用于傷食瀉泄( )。A保和丸 B木香檳榔丸 C枳實導滯丸 D四神丸三 填空題1 泄瀉的病因外邪之中_ 最為重要,內(nèi)傷中_最為關鍵。2泄瀉的主要病理因素為_。其發(fā)病關鍵是_ 。治療以_ 為原則。3 從癥狀來分析病因,暴瀉以_為主,久瀉以_ 為主。4 泄瀉一病,內(nèi)經(jīng)以“_”稱之,漢

9、唐書包括在“_ ”之中,唐宋以后才統(tǒng)稱“_”。四 問答題1何謂泄瀉?為何說濕盛脾虛是泄瀉的病機關鍵?2暴瀉與久瀉的病因病機、施治要點有何不同?3試述濕熱瀉泄、脾虛久瀉的辨證施治、選方用藥。4試述脾虛久瀉的飲食調(diào)攝。 中醫(yī)內(nèi)科虛勞一 名詞解釋:虛勞:五損:二 選擇題1 虛勞表現(xiàn)神疲體倦、心悸氣短,面色蒼白不華,自汗,脈弱。辨證屬( )。A血虛 B氣虛 C陽虛 D陰虛2 虛勞表現(xiàn)腰膝酸軟,遺精陽痿,多尿、畏寒肢冷,舌淡胖,脈沉遲。辨證屬( )。A脾血虛 B腎氣虛 C腎陽虛 D腎陰虛3 ( )首先提出虛勞的病名。A內(nèi)經(jīng) B難經(jīng) C金匱要略 D理虛元鑒4 虛勞心脾血虛證的首選方是( )A養(yǎng)心湯 B歸脾

10、湯 C四物湯 D當歸補血湯5虛勞心氣虛證的首選方是( )A四君子湯 B養(yǎng)心湯 C七福飲 D獨參湯6虛勞肝陰虛證的首選方是( )A逍遙丸 B補肝湯 C四物湯 D一貫煎三 填空題1 虛勞的病性主要為_。2虛勞的病損部位主要在_ ,尤以_ 兩臟更為重要。3 虛勞的治療,以_ 為基本原則。四 問答題1、虛勞和其他病證中的虛證有何區(qū)別和聯(lián)系?2、虛勞的辨證和治療原則是什么?3、五臟陰陽氣血虛損的重點有何不同?4、虛勞正虛邪實的變證是什么?如何治療?積聚一 名詞解釋積聚:二 選擇題1積聚之名,首見于( )。A靈樞五變 B醫(yī)宗必讀積聚 C金匱要略 D證治準繩積聚2 ( )對積聚的治療提出“治是病必分初、中、

11、末三法”的主張。A景岳全書積聚 B醫(yī)宗必讀積聚 C金匱要略 D證治準繩積聚3 醫(yī)林改錯強調(diào)( )在積聚病機中的重要作用。A氣滯 B瘀血 C正氣 D痰濕4 治療食濁阻滯積聚的首選方為( )。A保和丸 B六磨湯 C枳實導滯丸 D大承氣湯5治療氣滯血阻積聚的首選方為( )。A荊蓬煎丸 B血府逐瘀湯 C枳實導滯丸 D柴胡疏肝散三 填空題1 積聚發(fā)病的內(nèi)在因素是_ 。 2 積聚的發(fā)生主要關系到_ 兩臟。3 形成積聚的主要病理變化為_ ,其中聚證以_ 為主,積證以_ 為主。4 聚證治療以_、 _ 為基本原則,重在_ 。5 積證治療以_ 、_ 為基本原則,重在_ 。四 問答題1試述積與聚的病因和主要病機。2

12、積聚的辨證治療原則是什么?4試述肝氣郁滯、氣結(jié)血瘀積聚的辨證及其治法方藥。頭痛一 名詞解釋頭痛:偏頭痛:二 選擇題1 下面哪一項不是痰濕頭痛的特點( )。A頭痛如裹 B頭重痛 C頭墜脹疼痛 D頭空痛2下面哪一項是肝陽頭痛的特點( )。A頭痛如裹 B頭脹痛而眩 C頭刺痛 D頭空痛3 治療風寒頭痛的首選方是( )。A麻黃湯 B川芎茶調(diào)散 C銀翹散 D羌活勝濕湯4治療風濕頭痛的首選方是( )。A 藿香正氣散 B川芎茶調(diào)散 C半夏白術天麻湯 D羌活勝濕湯三 填空題1 頭痛病位在_,涉及_ 等臟腑。2頭痛的主要致病因素為_ 。3 頭痛的主要病機為_, _, _。4 頭痛治療的基本原則為_ _。5 治療頭

13、痛,外感者以_ 為主,內(nèi)傷者以_為要 。四 問答題1、外感頭痛與內(nèi)傷頭痛的病機、癥狀特點有何不同?2、試述頭痛的辨證要點。3、肝陽、血虛、痰濁、血瘀頭痛如何辨證施治?4、根據(jù)頭痛部位不同,如何選用引經(jīng)藥?每條經(jīng)絡請舉藥兩味。5、為什么頭痛日久要選用搜風通絡藥?常用有哪些藥物?痹 證一 名詞解釋痹證:肢節(jié)痹病:臟腑痹:二 選擇題1 行痹的癥狀學特點為( )。A疼痛游走不定 B劇痛遇寒則甚 B重著而痛 D肢體關節(jié)灼痛2 “痹”的病名首見于( )。A內(nèi)經(jīng) B景岳全書 C金匱要略 D醫(yī)宗金鑒3治療痛痹首選方為( )。A宣痹達經(jīng)湯 B烏頭湯 C薏苡仁湯 D蠲痹湯三 填空題1 痹證的治療大法為 _ , _

14、 。2肢節(jié)痹病的病機為_,_ ,其癥狀特征為_。3痹證發(fā)生的內(nèi)在因素是_ ,_。4 尪痹的主癥為_。5 治療著痹,若見濕熱,可加用方劑_。四 問答題1、分別說明行痹、痛痹、著痹、熱痹的癥狀特點及其治法方藥?2、痹證日久可出現(xiàn)哪些病理變化。3、如何正確理解痹證治療中“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意義?中醫(yī)內(nèi)科感冒答案一 名詞解釋: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wèi)功能失調(diào),出現(xiàn)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等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外感病。時行感冒:感受時行病毒,起病急,全身癥狀較重,有較強的傳染性,并可引起廣泛流行者。二 選擇題1 A 2 C 3 B 三 填空1 肺、衛(wèi) / 衛(wèi)表、

15、肺系2 解除表證、祛除表邪、宣通肺氣、照顧兼癥3 肺 / 辛溫、辛涼四 問答1 答:風寒感冒:惡寒重,發(fā)熱輕,流清涕,痰吐稀薄色白,咽不痛,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治法:辛溫解表。方藥: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羌活、柴胡、薄荷、枳殼、前胡、桔梗、川芎、茯苓、甘草。風熱感冒:身熱較甚,微惡風,咽痛明顯,流黃涕,痰粘或黃,汗少,舌苔薄黃,邊尖紅,脈浮數(shù)。治法:辛涼解表。方:銀翹散。銀花、連翹、黑山梔、豆豉、薄荷、荊芥、竹葉、蘆根、牛蒡子、桔梗、甘草。2答:主癥:夏令感邪,身熱汗少,微惡風,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心煩口渴,小便短赤,口粘,渴不多飲,胸悶脘痞,泛惡。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shù)。治法:清

16、暑祛濕解表方藥:新加香薷飲加減。銀花、連翹、鮮荷葉、鮮蘆根、香薷、厚樸、扁豆。3答:體虛感冒常見證型有:氣虛感冒:治法:益氣解表。代表方:參蘇飲加減。陰虛感冒:治法:滋陰解表。代表方:加減葳蕤湯化裁??人源鸢敢?名詞解釋: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聲,咯吐痰液而言,為肺系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分別言之,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多為痰聲并見,難以截然分開,故以咳嗽并稱。二 選擇題1 C 2 A 3 C 4 C 5 A 6 D三 填空題1肺 / 肝、脾/ 腎 2 外感六淫之邪,臟腑之病氣3 邪犯于肺,肺氣上逆4 咳嗽,咯痰四 問答題1答:辨證要點:外感咳嗽 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

17、肺衛(wèi)表證。內(nèi)傷咳嗽 多為久病,常反復發(fā)作,病程長,可伴它臟見證。治療要點:外感咳嗽,多為實證,應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質(zhì)分風寒、風熱、風燥論治。內(nèi)傷咳嗽,多屬邪實正虛。標實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虛為主者,治以扶正補虛。同時,須按本虛標實的主次酌情兼顧。外感咳嗽與內(nèi)傷咳嗽可相互為病:外感咳嗽如遷延失治,邪傷肺氣,更易反復感邪,而致咳嗽屢作,肺臟益?zhèn)?,逐漸轉(zhuǎn)為內(nèi)傷咳嗽。內(nèi)傷咳嗽,肺臟有病,衛(wèi)外不強,易受外邪引發(fā)或加重,在氣候轉(zhuǎn)冷時尤為明顯。久則肺臟虛弱,陰傷氣耗,由實轉(zhuǎn)虛。2答:咳嗽反復發(fā)作,咳聲重濁,胸悶氣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咳出則憋減咳緩,伴胸悶,脘痞,嘔惡,

18、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象濡滑。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主方: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3 脾失健運,水谷不能化為精微上輸以養(yǎng)肺,反而聚為痰濁,上貯于肺,肺氣壅塞,上逆為咳。若病久,肺脾兩虛,氣不化津,則痰濁更易滋生。4 答:風寒襲肺證:主癥: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咯痰稀薄色白。兼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或見惡寒發(fā)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主方: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麻黃、荊芥、杏仁、桔梗、前胡、甘草、紫菀、百部、橘皮、甘草。風熱犯肺證:主癥: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黃,咳時汗出。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身楚,或見惡

19、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滑。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主方:桑菊飲加減。桑葉、菊花、薄荷、連翹、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貝母、枇杷葉。胸痹心痛答案一 名詞解釋:胸痹:是指由于心脈痹阻不暢,臨床以左胸部發(fā)作性憋悶、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二 選擇題1 A 2 B 3 A 4 B 5 D 三 填空1 心脈痹阻2 心 / 肝、脾、腎3 本虛標實,虛實夾雜4 補其不足,瀉其有余四問答題1 答:胸痹的發(fā)病基礎為:心、肝、脾、腎氣血陰陽之虧虛。病理因素主要為:氣滯、痰濁、血瘀、寒凝。二者可相互轉(zhuǎn)化:可因?qū)嵵绿?,亦可因虛致實。痰踞心胸耗氣傷陽,心氣不足或陰陽并損陰寒凝結(jié)寒邪傷人陽氣,心陽虛衰

20、因?qū)嵵绿擆鲎杳}絡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遏抑心陽心氣不足鼓動不力,易為風寒邪氣所傷心腎陰虛津不化氣,水虧火炎,煉液為痰 因虛而致實心陽虛衰陽虛生外寒,寒痰凝絡2心血瘀阻證。主癥:心胸疼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為甚,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伴有胸悶,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勞累而加重。舌質(zhì)暗紅,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脈弦澀或結(jié)、代、促。痰濁閉阻證主癥:胸悶重而心痛微,痰多氣短,肢體沉重,形體肥胖,遇陰雨天而易發(fā)作或加重。兼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咯吐痰涎。舌體胖大且邊有齒痕,苔濁膩或白滑,脈滑。陰寒凝心證主癥:卒然心痛如絞,心痛徹背,喘不得臥,多因氣候驟冷或驟感風寒而發(fā)病或加重。兼形寒,甚則手

21、足不溫,冷汗自出,胸悶氣短,心悸,面色蒼白。苔薄白,脈沉緊或沉細。3答: 真心痛危候的病機為瘀血閉塞心脈,陽微陰竭、心陽外越、陽虛暴脫。臨床表現(xiàn):心胸卒然大痛,持續(xù)不解,伴氣短喘促,大汗淋漓、四肢逆冷青紫、脈結(jié)代或脈微欲絕。治法溫陽益氣,回陽救逆,用四逆加人參湯;或參附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靜脈點滴,可增強療效。配合西醫(yī)急救。4答:發(fā)作期治療標實為主,常用方法有:疏理氣機、活血化瘀、辛溫通陽、泄?jié)峄硖怠⒂戎鼗钛}治法。緩解期以治療本虛為主,常用方法有:補氣溫陽、滋陰益腎、尤其重視補益心氣之不足。中風答案一 名詞解釋:中風: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

22、身不遂或輕者不經(jīng)昏仆,僅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蹇澀為主癥的一種疾病。中經(jīng)絡:肝風夾痰,橫竄經(jīng)絡,血脈瘀阻,氣血不能濡養(yǎng)機體,則見中經(jīng)絡之證,表現(xiàn)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伴神志障礙。中臟腑:風陽痰火蒙蔽神竅,氣血逆亂,上沖于腦則見中臟腑重證,絡損血溢,瘀阻腦絡,而致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二 選擇題1 B 2 A 3 A 4 B 5 B 三 填空1 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引起腦髓神機受損2 腦 / 心、腎、肝、脾3 虛、火、風、痰、氣、血4 氣血逆亂,上犯于腦5 本虛標實,上盛下虛 / 肝腎陰虛,氣血衰少 / 風火相扇,痰濕壅盛,瘀血阻滯,氣血逆亂6 氣候突變,煩勞過度,情志相激,跌撲努力7

23、發(fā)病后兩周以內(nèi) / 1個月 / 發(fā)病后兩周或1個月至半年以內(nèi) / 發(fā)病半年以上四 問答題1答:閉證屬實,因邪氣內(nèi)閉清竅所致。癥見神志昏迷、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兩手握固、肢體強痙等。脫證屬虛,乃為五臟真陽散脫、陰陽即將離決之候。臨床可見神志昏憒無知、目合口開、四肢松懈癱軟、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遺、鼻息低微等。陽閉有瘀熱痰火之象,如身熱面赤、氣粗鼻鼾、痰聲曳鋸、便秘溲黃、舌苔黃膩、舌絳干,甚則舌體卷縮,脈弦滑而數(shù)。陰閉有寒濕痰濁之征,如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溫、舌苔白膩、脈沉滑等。2答:中風發(fā)病之前多有以下先兆癥狀:頭暈、頭痛、一過性語言不利或肢體一側(cè)麻木、視物昏花甚暈厥,。3中經(jīng)絡:治療以通

24、絡為主。根據(jù)其辨證分別采用平肝熄風、化痰祛瘀、益氣活血通絡之法。4中臟腑閉證:治療以祛邪開竅醒神為主。中臟腑脫證:治療以扶正固脫,救陰回陽為主。胃痛答案一 名詞解釋胃痛:指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處疼痛為主癥的病證。二 選擇題1 B 2 D 3 B 4 B 5 D 6 A三 填空題1 氣機郁滯,胃失所養(yǎng)2 理氣和胃止痛四 問答題1二者病變部位、疼痛程度與特征、伴癥狀及其預后等方面,有明顯區(qū)別。真心痛是心經(jīng)病變所引起的心痛證。真心痛多見于老年人,為當胸而痛,其多刺痛,動輒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氣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正如靈樞·厥論曰:“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胃痛

25、部位在胃脘,痛勢不急,多為隱痛、脹痛,常有反復發(fā)作史,預后好。2 古人“通則不痛”的治痛大法,在辨治胃痛時,不能把“通”狹義理解為“通下”之法,應從廣義的角度去理解和運用。正如葉天士所謂“通字須究氣血陰陽”。散寒、消食、泄熱、除濕、理氣、化瘀,養(yǎng)陰、溫陽等法,均可起“通”的作用。在審因論治同時適當配合辛香理氣之品,共奏“通則不痛”之功。但此類藥物,應中病即止,不可太過,以免耗津傷氣。3肝氣犯胃證:主癥: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兼噯氣、矢氣則痛舒,胸悶噯氣,喜長嘆息,大便不暢,舌苔多薄白,脈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所止痛。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芍藥、川芎、郁金、香附、陳皮、

26、枳殼、佛手、甘草。 肝胃郁熱胃痛:胃脘灼痛,痛勢急迫。 心煩易怒,泛酸嘈雜,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治法: 疏肝理氣, 泄熱和胃。方藥: 丹梔子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丹皮、梔子、白術、茯苓、甘草。4脾胃虛寒胃痛:主癥: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受涼后發(fā)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納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溫,大便溏?。簧嗟Π?,脈虛弱或遲緩。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黃芪、桂枝、生姜、芍藥、炙甘草、飴糖、大棗。泄瀉答案一 名詞解釋:泄瀉:是指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的病證。二 選擇題1 A 2 D 3 C 4 B 5 D三 填空

27、題1 濕邪 / 脾虛2 濕 / 脾虛濕盛 / 健脾化濕3 濕盛 / 脾虛4 泄 / 下利 /泄瀉四 問答題1 泄瀉是指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的病證。濕為陰邪,易困脾土,運化不利,升降失職,水谷清濁不分,混雜而下,而成泄瀉;其它諸多邪氣需與濕邪間夾2 暴瀉以濕盛為主,重用化濕,佐以分利。不可驟用補澀,以免關門留寇。久瀉以脾虛為主,當于健脾,久泄不止宜固澀。不可分利太過,以防劫其陰液。3濕熱泄瀉主癥: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治法:清熱利濕。方藥: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黃芩、黃連、甘草。脾虛泄瀉主

28、癥: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食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shù)明顯增加,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質(zhì)淡,苔白,脈細弱。治法:健脾益氣,化濕止瀉。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砂仁、陳皮、桔梗、扁豆、山藥、蓮子肉、薏苡仁。4脾虛久瀉的飲食調(diào)攝:飲食有節(jié),飲食宜清淡、富營養(yǎng)、易消化食物為主,可食用一些對消化吸收有幫助的食物,如山楂、山藥、蓮子、扁豆、芡實等。避免進食生冷不潔及忌食難消化或清腸潤滑食物。中醫(yī)內(nèi)科虛勞答案一 名詞解釋:虛勞:又稱虛損。是以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的多種慢性衰弱證候的總稱。五損:指肺、肝、心、脾、腎五種勞損。二 選擇題:1 B 2 C 3

29、 C 4 B 5 C 6 D三 填空題1 氣、血、陰、陽虧耗2 五臟 / 脾腎3 補益四 問答題1答:從癥狀特點來看:虛勞的各種證候,均以出現(xiàn)一系列精氣不足的癥狀為特征,以涉及多臟,甚至整體的虛象為主。而其他病證的虛證則各以其病證的主要癥狀為突出表現(xiàn)。例如眩暈一證的氣血虧虛型,以眩暈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現(xiàn);水腫一證的脾陽不振型則以水腫為最基本、最突出的表現(xiàn)。從病程來看:虛勞一般都有比較長的病程,病勢纏綿。而其他病證的虛證類型雖然也以久病屬虛者居多,但亦有病程較短而呈現(xiàn)虛證者。如泄瀉一證的脾胃虛弱型,以泄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病程長者,亦有病程短者。從虛弱程度來看:一般虛證虛弱程度較輕;虛勞的虛弱

30、程度較重。2 答:辨證要點:應以氣、血、陰、陽為綱,五臟虛候為目。辨兼夾病證的有無 應注意下述三種情況:因病致虛、久虛不復者,應辨明原有疾病是否還繼續(xù)存在;有無因虛致實的表現(xiàn);是否兼夾外邪。治療原則:應以補益為基本原則從病理屬性著眼:必須根據(jù)病理屬性的不同,分別采取益氣、養(yǎng)血、滋陰、溫陽之法。從病位著眼:密切結(jié)合五臟病位的不同而選用方藥,以增強治療的針對性。從先后天根本著眼:補益脾腎在虛勞的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扶正祛邪,補中有瀉:適用于虛中夾實及兼感外邪者。辨病與辨證結(jié)合:因病致虛者,針對不同疾病的特殊性求因治療。3答:一般說來,氣虛以肺脾為主,病重者可影響心腎;血虛以心肝為主,并與脾虛化源

31、不足有關;陰虛以腎肝肺為主,涉及心胃;陽虛以脾腎為主,重證每易影響到心。4變證有:正虛感邪:虛勞患者因體虛衛(wèi)外不固,易感外邪。而感邪之后,更易賊傷元氣,治宜扶正與祛邪兼顧,可用薯蕷丸加減。血虛瘀結(jié):虛勞日久,氣血運行不暢而有血瘀者,肌膚甲錯,面目黯黑者。治當合祛瘀生新之法,可用大黃 蟲丸加減。積聚答案一 名詞解釋積聚:是以腹內(nèi)結(jié)塊,或痛或脹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病證。積屬有形,結(jié)塊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在血分,是為臟?。痪蹖贌o形,包塊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在氣分,是為腑病。二 選擇題:1 A 2 D 3 B 4 B 5 A 三 填空題1 正氣虧虛2 肝、脾 3 氣滯、血瘀、痰結(jié) / 氣機阻滯 / 血

32、瘀4 疏肝理氣、行氣消積 / 調(diào)氣5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 / 活血四 問答題1答:情志抑郁,氣滯血瘀;酒食內(nèi)傷,滋生痰濁;邪毒侵襲,留著不去;它病轉(zhuǎn)歸,日久成積。病機關鍵是氣滯血瘀。2辨證要點:辨其虛實之主次:聚證多實證,病在氣分,病情較輕。積證初起,正氣未虛,以邪實為主;中期,積塊較硬,正氣漸傷,邪實正虛,后期日久,瘀結(jié)不去,則正虛為主。治療原則:聚證治療以疏肝理氣、行氣散結(jié)為主,重在調(diào)氣。積證治療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為主,重在活血。積證治療宜分初、中,末三個階段:積證初期屬邪實,應予消散;中期邪實正虛,予消補兼施;后期以正虛為主,應予養(yǎng)正除積。治療上始終要注意顧護正氣,攻伐藥物不可過用。3

33、肝氣郁結(jié)積聚主癥 : 腹中結(jié)塊柔軟,攻竄脹痛,時聚時散, 脘脅脹悶不適,苔薄,脈弦等。治法:疏肝解郁,行氣散結(jié)。方藥:本香順氣散: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殼、川樸、烏藥、香附、蒼術、砂仁、桂心、川芎。氣結(jié)血瘀積聚主癥:腹部積塊明顯,質(zhì)地較硬,固定不移,隱痛或刺痛,形體消瘦,納谷減少,面色晦暗黧黑,女子可見月事不下。舌質(zhì)紫或有瘀斑瘀點,脈細澀。治法:祛瘀軟堅,兼調(diào)脾胃。方藥:膈下遂瘀湯合六君子湯。當歸、川芎、桃仁、三棱、莪術、石見穿香附、烏藥、陳皮、人參、白術、黃芪、甘草。頭痛答案一 名詞解釋頭痛:是指因外感、內(nèi)傷,致使脈絡絀急或失養(yǎng),清竅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覺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偏頭痛

34、:頭痛偏于一側(cè),或左或右,或連及目齒,其痛暴發(fā)劇烈,痛止如常人,又稱“偏頭風”。二 選擇題:1 D 2 B 3 B 4 D 三 填空題1 頭 / 脾、肝、腎2 風、火、痰、瘀、虛3 脈絡阻閉、神機受累、清竅不利4 調(diào)神利竅,緩急止痛5 祛邪活絡 / 滋陰養(yǎng)血補虛四 問答題1答:外感頭痛,系外邪上干所致,以實證為主;內(nèi)傷頭痛,起因較多,由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diào)所致,既有痰、火、瘀等實邪的存在,又有陰血虧虛,或陽虛氣弱等正虛表現(xiàn),故以虛實相兼為多。外感頭痛起病急,病程較短,痛勢較重或伴表癥;內(nèi)傷頭痛,病程較長,頭痛反復發(fā)作,時輕時重。2答:肝陽頭痛主癥:頭痛而眩,甚或兩側(cè)跳痛,常波及巔頂。心煩易怒,睡眠不寧,面部升火,目赤,口干苦,苔薄干或黃、舌質(zhì)紅,脈弦有力。治法:平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