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考前加深練習_第1頁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考前加深練習_第2頁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考前加深練習_第3頁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考前加深練習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考前加深練習班級:_ 姓名:_1. 課內文言文閱讀。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埃稳??”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1把文言文補充完整。2解釋加點的詞。(1)譽之曰(_) (2)于物無不陷也(_)(3)吾矛之利(_)   (4)弗能應也(_)3“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國商人,你會怎樣來推銷你的“矛”和“盾”?_5學習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示?()A.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詞。B.說話、做事都要考慮周到,不要相互

2、抵觸,產生矛盾。C.做生意不能同時賣兩種東西。2. 閱讀樂園。王戎識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釋:嘗與諸小兒游:曾有一次跟許多小孩一起玩。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頭都壓壞了。諸兒競走取之:眾小孩爭著跑去摘李子。樹在道邊而多子:李樹長在路邊卻還有很多果實(未被摘去)。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來嘗,果然是這樣。1. 王戎“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此時,他會想些什么?_2. 與諸小兒相比,有哪些過人之處?_3. 文言文閱讀??讨矍髣Τ擞猩娼?,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

3、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问洗呵?#183;察今)注遽:急忙,立刻。契:用刀刻(記號)?;螅河薮溃?。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涉江者_(2)其劍自舟中墜于水_(3)求劍若此_2與“刻舟求劍”意思相近的詞是()A.看風使舵 B.見機行事 C.隨機應變 D.墨守成規(guī)3楚人采用什么辦法尋找失落的寶劍?_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A.做事要切合實際情況。B.不要存有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C.做任何事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取對策,不能因循守舊、不知變通。4. 課內閱讀。梁國_

4、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_,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譥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將課文補充完整。2從“為設果,果有楊梅”中可以看出()A.楊氏之子非常喜歡吃楊梅B.楊氏之子是一個非常懂禮貌的孩子3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楊氏之子能一下子讓孔君平無言以對,展現了自己的霸道。B.以“孔雀”為名來反問孔君平,這樣可以貶低孔君平的身份。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使孔君平無言以對。4本文主要通過人物的_來表現人物的特點。5你認為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_5. 文

5、言文閱讀。狐假虎威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1虎求百魯而食之()A.設法得到 B.懇求,乞助C.需要 D.尋找2天帝使我長百獸()A.替,讓 B.出使 C.派,差遣 D.用3天帝使我長百獸()A.管理,治理 B.生長,發(fā)育 C.增加 D.排行第一4獸見之皆走()A.失去原樣 B.跑,奔跑 C.通過 D.

6、走路,步行5“狐假虎威”的意思是_。6百魯看見老虎和狐貍皆走的原因是_。7這篇寓言故事諷刺的是_的人。6. 文言文閱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惠)??拙剑ㄔ?指)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_。”兒應聲答曰:“_?!?在上面的“_”上把這篇短文補充完整。2文中括號里的漢字哪個合適,在原文中用標出來。3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詞語的意思。乃:_  示:_4文中最能體現楊氏之子語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請抄寫下來。_7. 閱讀學弈一文,回答下列各題。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

7、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注釋弈:下棋。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鴻鵠:天鵝1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使弈秋誨二人弈:教誨B惟弈秋之為聽:只C思援弓繳而射之:援助D雖與之俱學:一起2翻譯: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_3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作者意圖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_8. 閱讀下列古文,完成練習。何晏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宴在宮內,因欲以為子。宴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外。世說新語注釋:若:好像。奇愛:十分喜愛。以:把。乃:于是。欲:想,希望。知:明白

8、。1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釋文中的字,再理解詞句的意思。(1)何氏之廬也。廬:_ _(2)人問其故。故:_ _(3)即遣還外。遣還:_ _2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_9. 閱讀生動的寓言故事,完成下面小題。玄鶴獻珠噲參,養(yǎng)母至孝。曾有玄鶴,為弋人所射,窮而歸參。參收養(yǎng),療治其瘡,愈而放之。后鶴夜到門外,參執(zhí)燭視之,見鶴雌雄雙至,各銜明珠,以報參焉。(注釋)玄鶴:黑鶴。玄:這里指黑色。噲參(kuài shn):人名。為wéi:被弋(yì)人:射手。弋:用帶繩的箭射鳥。窮:困窘。瘡:傷口。之:代詞,它,指鶴。1下列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養(yǎng)母

9、至孝(孝順) B.參執(zhí)燭視之(拿著)C.各銜明珠(銜接) D.以報參焉(報答)2下列內容不符合原文表達的一項是(   )A.噲參是一個非常孝順母親的人。B.有一只玄鶴被射傷向噲參求助,噲參收留并治好了它,可見他是一個有愛心的人。C.在一個夜晚,噲參拿著燭火看門外,只見一只玄鶴銜著明珠,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D.這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3短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事情的起因是:黑鶴被射手射傷;經過是_;(簡要概括)結果是黑鶴們送給噲參夜明珠做為報答。10. 閱讀理解。 愚公移山(有刪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10、。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A.愚公年紀大了,時間很多,想找點事情打發(fā)時間。B.愚公家住在山區(qū),北部很閉塞,出來進去都要繞路很不方便。C.愚公想證明智叟說的是錯的。2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字。 遂率子孫荷擔者

11、三夫(  )A.完成 B.于是,就3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字。 河曲智叟亡以應(  )A.死亡 B.沒有4從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你領悟到了什么道理?(  )A.愚公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 B.愚公是一個不聽從別人勸告、很固執(zhí)的人。11. 文言文閱讀。月攘一雞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痹唬骸罢垞p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比缰浞橇x,斯速已矣,何待來年?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1)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_ (2)或告知曰_(3)然后已_ (4)請損之_2用現代文翻譯下面的句子。如知其非

12、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_3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示?說說你的看法。_12. 閱讀與理解。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1下列帶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天雨墻壞雨:下雨 B.其鄰人之父亦云父:父親C.暮而果大亡其財亡:丟失 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有富人

13、,天雨墻壞。翻譯:宋國有個富人,天下雨毀壞了墻。B.暮而果大亡其財。翻譯: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錢財。C.不筑,必將有盜。翻譯:不把它修好,一定會有盜賊進來。D.其家甚智其子。翻譯:他家的那個孩子十分聰明。4這個故事主要想告訴我們()A.出現問題要及時補救。 B.富人兒子非常聰明。C.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閑事。13. 閱讀理解。武松見了,叫聲:“呵呀!”從青石上翻將下來,便拿那條梢棒在手里,閃在青石邊。那個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撲,從半空里(躥  攛)將下來。武松被那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

14、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后。那大蟲背后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  胯)一掀,掀將起來。武松只一閃,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卻似半天里起個(霹  辟)(歷  靂),震得那山岡也動;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武松卻又閃在一邊。原來那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提不著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那大蟲又剪不著,再吼了一聲,一兜兜將回來。1把文中括號里正確的字用“”標出來。2用“_”畫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這句話把_比作_,說明了_。3老虎進攻的招式是_、_、_,武松應對的方式是_、_、_。4武松在面對老虎的進

15、攻時,連續(xù)三“閃”避其鋒芒,從這個“閃”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_5武松不直接正面同老虎進行搏斗的原因是(   )A.老虎太兇猛了。   B.武松害怕了。C.武松是在避其鋒芒,耗盡老虎的力氣,挫傷老虎的銳氣,再尋找時機打虎。6從文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_14. 閱讀課內片段,完成練習。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選文的作者是_代的_。2解釋下列字詞蓋:_  恒:_ &#

16、160;自足:_3作者認為讀書有三者缺一不可,一者是_,缺之則_;二者是_,缺之則_;三者是_,缺之則_。4你還知道哪些古人談過讀書方法?他們怎么說的?寫下來吧。_15. 閱讀文言文,完成問題。古人談古書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二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宋朱熹三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國藩1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恥:可恥 B.三到之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