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傷解、中氣、陰陽、陰虛、陽虛_第1頁
勞傷解、中氣、陰陽、陰虛、陽虛_第2頁
勞傷解、中氣、陰陽、陰虛、陽虛_第3頁
勞傷解、中氣、陰陽、陰虛、陽虛_第4頁
勞傷解、中氣、陰陽、陰虛、陽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四圣心源 卷四原文人不能有生而無死,而死多不盡其年。外有伐性之斧,內(nèi)有腐腸之藥,重以萬念紛馳,百感憂勞,往往未壯而衰,未老而病。顧保煉不謹(jǐn),既失之東隅,而醫(yī)藥無差,冀挽之桑榆。古圣不作,醫(yī)法中乖,貴陰賤陽,反經(jīng)背道,輕則飲藥而病加,重則逢醫(yī)而人廢,金將軍且將玉碎,石學(xué)士未必瓦全。嘆豎子之侵陵,痛鬼伯之催促,書窮燭滅,百慨俱集,作勞傷解?!痉g】人不能有生而沒有死,但死多數(shù)達(dá)不到應(yīng)有的年齡。體外有殺伐性命的利斧,體內(nèi)有損傷腸胃的藥物,又有許多想法紛紛向往,種種感慨憂患勞苦,往往沒到壯年就衰老,沒到老年就發(fā)病。回過頭來看保養(yǎng)鍛煉不嚴(yán)謹(jǐn),少年時代已經(jīng)錯誤,而醫(yī)藥沒奇異,希望晚年挽救。古圣不作,醫(yī)法中

2、途乖離,重視陰輕視陽,違犯經(jīng)典所說的道理,輕的喝了藥病加重,重的碰到庸醫(yī)人就殘廢了,金將軍先將玉打碎了,石學(xué)士不見得能夠瓦全。嘆小子的侵?jǐn)_欺凌,痛惜閻王的催促,尋根究源到深夜,許多感慨都聚集起來,作勞傷解。勞傷解中 氣原文脾為己土,以太陰而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而主降。升降之權(quán),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脾升則腎肝亦升,故水土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金火不滯?;鸾祫t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之善運也?!痉g】脾為己土,沿著太陰經(jīng)而且主升,胃為戊土,沿著陽明經(jīng)而且主降。升降的權(quán)力,則在陰陽的相交

3、,這就是中氣。胃是主管接受和盛納的器官,脾主消化研磨,中氣旺那么胃氣下降并且接納良好,脾氣上升并且研磨良好,水和食物腐化分解,精氣產(chǎn)生,所以不生病。脾氣上升則腎肝氣也上升,所以水土不郁積,胃氣下降則心肺氣也下降,金火不凝積?;鸾祫t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正常人下面溫而上面清,因為中氣的運行良好。原文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滯而氣病。神病則驚怯而不寧,精病則遺泄而不秘,血病則凝瘀而不流,氣病則痞塞而不宣。四維之病,悉因于中氣。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道家謂之黃婆,嬰兒奼女之交,非媒不得,其義精矣。醫(yī)書不解,滋陰泄火,伐削中氣,故病不皆死

4、,而藥不一生。蓋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從燥金化氣,是以陽明之燥不敵太陰之濕,及其病也,胃陽衰而脾陰旺,十人之中,濕居八九而不止也。【翻譯】中氣衰敗則升降阻塞不通,腎水下寒而得精病,心火上炎而得神病,肝木左郁而得血病,肺金右滯而得氣病。神病是膽怯驚恐并且不安寧,精病是遺泄而不藏,血病是凝瘀而不流暢,氣病是郁結(jié)而不疏導(dǎo)。四維的病,全部起因于中氣。中氣,和濟水火的樞紐,升降金木的樞要,道家叫黃婆,朱砂水銀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沒有媒介不行,道理精密。一般的醫(yī)書不理解,滋補陰氣泄掉火,殺伐削減中氣,雖然病了不都是死,但藥卻一生離不了了。因為足太陰脾經(jīng)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經(jīng)隨從燥金化氣,所以陽明的燥不能匹敵

5、太陰的濕,等到發(fā)病,胃陽衰而脾陰旺,十人之中,濕居八九而不止。原文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醫(yī)家之藥,首在中氣,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泄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zhuǎn),清濁復(fù)位,卻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痉g】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循序移動,升降作用相反,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的衰老病死,沒有不是因為這個的。所以醫(yī)家的藥,最先在中氣,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泄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zhuǎn),清濁復(fù)位,卻病延年的方法,沒有比這個更妙的了。原文黃芽湯人參

6、三錢 甘草二錢,炙 茯苓二錢 干姜二錢煎大半杯,溫服。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則宜參姜,培土瀉水,則宜甘苓。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煩亂,則加黃連、白芍以清心。腎水下寒,遺泄滑溏,則加附子、川椒以溫腎。肝血左郁,凝澀不行,則加桂枝、丹皮以疏肝。肺氣右滯,痞悶不通,則加陳皮、杏仁以理肺。四維之病,另有專方,此四維之根本也。【翻譯】黃芽湯人參11克 甘草(炙)7克 茯苓7克 干姜7克煎大半杯,溫服。中氣的治療,崇尚陽氣補火,適宜用人參、大姜,固土瀉水,適宜用甘草、茯苓。如果有心經(jīng)虛火上升的病證(舌生瘡,口腔糜爛,心煩失眠,舌尖紅絳等),恐懼心悸煩亂,就加黃連、白芍以清心。腎水下寒,遺泄稀的大便,則加附子、川

7、椒以溫腎。肝血左郁,凝澀不流暢,則加桂枝、丹皮以疏肝。肺氣右滯,胸悶不通,則加陳皮、杏仁以理肺。四維的病,另有專門的方子,這是四維治療的根本。陰 陽原文中氣升降,是生陰陽,陰陽二氣,上下回周。陰位于下,而下自左升,則為清陽,陽位于上,而上自右降,則為濁陰。清陽生發(fā)于木火,則不至于下陷,濁陰收藏于金水,則不至于上逆。清氣之不陷者,陽噓于上也,濁氣之不逆者,陰吸于下也。濁氣不逆,則陽降而化陰,陽根下潛,而不上飛;清氣不陷,則陰升而化陽,陰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環(huán)抱,是曰平人。而清氣之左升,賴乎陰中之陽生,陽生則浮動而親上,權(quán)在己土;濁陰之右降,賴乎陽中之陰生,陰生則沉靜而親下,權(quán)在戊土。

8、戊己升降,全憑中氣,中氣一敗,則己土不升而清陽下陷,戊土不降而濁氣上逆,此陰虛陽虛所由來也?!痉g】中氣的升降,因此產(chǎn)生陰陽,陰陽二氣,上下回旋周流。陰氣位于下面,下從左邊上升,則為清陽,陽氣位于上面,上從右邊下降,則為濁陰。清陽生發(fā)于木火,則不至于下陷,濁陰收藏于金水,則不至于上逆。清氣不下陷,因為陽氣在上面慢慢釋放,濁氣不逆行,因為陰氣在下吸納。濁氣不逆行,則陽氣下降而轉(zhuǎn)化為陰氣,陽氣的根潛藏在下面,因而陽氣不往上飛;清氣不下陷,那么陰氣上升而轉(zhuǎn)化為陽氣,陰氣的根秘藏在上面,因而陰氣不往下走,陰氣陽氣彼此相互為根,上下環(huán)抱,這是正常的人。清氣的左升,依賴于陰氣中的陽氣生,陽氣生便浮動并且向

9、上,上升的權(quán)力在己土;濁陰的右降,依賴于陽氣中陰氣生,陰氣生便沉靜而向下,向下的權(quán)力在戊土。戊土己土的上升下降,全憑借著中氣,中氣一旦衰敗,那么己土不升而清陽下陷,戊土不降而濁氣上逆,這是陰虛、陽虛的由來。陰 虛原文陰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陰根,陰液滋息,爰生金水。陰性沉靜,其根一生,則沉靜而親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賴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陽氣封蟄,此木火生長之根本也。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則上熱而病陰虛。人知其金水之虧,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陽體而含陰魄,旺則氣化而陰生。以氣統(tǒng)于肺而實化于胃,肺氣清降而產(chǎn)陰精,

10、即胃土之右轉(zhuǎn)而變化者也。是宜降肺胃以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翻譯】陰氣旺盛在下面但產(chǎn)生在上,火中的水,這叫陰根,陰液(泛指體內(nèi)一切有營養(yǎng)的液體)繁殖增生,于是產(chǎn)生金水。陰的性質(zhì)是沉靜,陰氣一產(chǎn),沉靜并且喜歡下行,是陰氣的本性,所以金收斂而水收藏。金水的收藏,全依賴胃土的下降,胃土右降,金收斂于西方而水藏在北方,陽氣封閉潛藏,這是木火生長的根本。胃土不下降,金水失去收藏的功能,君相二火泄露因而上升發(fā)炎,陰液消耗,便是上熱而發(fā)陰虛病。人們知道金水的虧損,但不知道胃土的脆弱。胃因為是陽體包含陰魄,旺盛便氣化而產(chǎn)生陰氣,因為氣由肺統(tǒng)領(lǐng)但實際上產(chǎn)生在胃,肺氣清降,從而產(chǎn)生陰精,即胃土的右轉(zhuǎn)變化的。所以

11、適宜降肺、胃來幫助收藏,不可只是滋生陰水(補陰)。原文地魄湯甘草二錢(炙) 半夏(制)三錢 麥冬三錢,去心 芍藥三錢 五味子一錢,研 元參三錢 牡蠣三錢,鍛,研煎大半杯,溫服?!痉g】地魄湯甘草(炙)7克 半夏(制)11克 麥冬(去心)11克 芍藥11克 五味子(研)4克 元參11克 牡蠣(鍛,研)11克煎大半杯,溫服。原文水為陰,而陰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斂,君相升泄,則心液消亡,而陰無生化之原。麥冬芍藥,雙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攝肺胃之逆,元參清金而益水,牡蠣斂神而藏精。若熱傷肺氣,不能化水,則用人參黃芪,益氣生水,以培陰精之原。此補陰之法也?!痉g】水為陰,而陰產(chǎn)生于肺和胃,胃上逆而肺

12、金不能收斂,君火相火上升外泄,心液消失,從而陰沒有了產(chǎn)生轉(zhuǎn)化的根原。麥冬、芍藥,兩個都清君相二火,半夏、五味,降肺胃的上逆,元參清金并增加水,牡蠣收斂神而且藏精。如果熱傷肺氣,不能化水,就用人參、黃芪,益氣生水,以鞏固陰精的根本。這是補陰的法子。陽 虛原文陽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氣,是曰陽根,陽氣長養(yǎng),爰生木火。陽性浮動,其根一生,則浮動而親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長。而木火之生長,全賴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東而火長于南,純陽之位,陰氣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長之政,一陽淪陷,腎氣澌亡,則下寒而病陽虛。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陰體而抱陽魂,旺則血生而神化,

13、以血藏于肝而實生于脾,肝血溫升,而化陽神,即脾土之左旋而變化者也。是以升肝脾以助生長,不止徒溫腎氣也?!痉g】陽氣旺盛在上但產(chǎn)生在下,水中的氣,這叫陽根,陽氣生長養(yǎng)育,于是產(chǎn)生木火。陽的性質(zhì)是浮動,陽氣一產(chǎn)生,便是浮動而喜歡上升,是陽氣的本性,所以木生而火長。而木火的生長,全依賴脾土的上升,脾土左升,木生于東方而火長在南方,純陽的方位,陰氣開始滋長,這是金水收藏的根本。脾土不升,木火失去生長的功能,一旦陽氣淪陷,腎氣滅絕消亡,于是下面冷寒而發(fā)陽虛病。人們知道木火的衰敗,但不知道脾土的脆弱。脾因為是陰體而包含陽魂,旺盛則產(chǎn)生血而且神妙地潛移默化,因為血藏在肝但實際上產(chǎn)生在脾,肝血溫暖上升,從而轉(zhuǎn)

14、化為陽神,即脾土的左旋變化的。所以升肝脾來幫助生長,不止只是溫暖腎氣(屬補陽法之一)。原文天魂湯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茯苓三錢 干姜三錢 人參三錢 附子三錢煎大半杯,溫服?!痉g】天魂湯甘草7克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人參11克 附子11克煎大半杯,溫服。原文火為陽,而陽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升,溫氣頹敗,則陽無生化之源。脾陷之根,因于土濕,土濕之由,原于水寒。甘草茯苓,培土而瀉濕,干姜附子,暖脾而溫腎,人參桂枝,達(dá)木而扶陽。若肝血虛弱,不能生火,則用歸地首烏,以培陽神之原。以火清則神發(fā),血者,神魂之母也。夫純陽則仙,純陰則鬼。陽盛則壯,陰盛則病,病于陰虛者,千百之一,病于陽虛者,盡人皆是也。后世醫(yī)術(shù)乖訛,乃開滋陰之門,率以陽虛之人而投補陰之藥,禍流今古,甚可恨也!【翻譯】火為陽,而陽升于肝脾,脾下陷而肝木不升,溫氣頹敗,那么陽氣沒有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