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用戶需求變化與圖書館服務轉型探討_第1頁
十三五期間用戶需求變化與圖書館服務轉型探討_第2頁
十三五期間用戶需求變化與圖書館服務轉型探討_第3頁
十三五期間用戶需求變化與圖書館服務轉型探討_第4頁
十三五期間用戶需求變化與圖書館服務轉型探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十三五”期間用戶需求變化與圖書館服務轉型探討    張曉艷摘要:隨著“十三五”期間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高校圖書館用戶需求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圖書館服務應以用戶為中心,把握新時期用戶的需求。本文通過對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用戶滿意度調研結果進行分析,確定提升用戶滿意度的舉措有利用數據分析提高資源配置精準度,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提升用戶參與度,多層次多維度學科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加強師生文獻信息素養(yǎng)以提高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等,以此構建圖書館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多層次、精準化服務新模式。關鍵詞:“十三五”規(guī)劃;中醫(yī)藥院校;圖書館;用戶需求;創(chuàng)新服務:g25

2、2;g258.6    :a    :2095-5707(2019)02-0034-04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needs of users of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lso undergone many changes. library services should be

3、user-centered and grasp the needs of user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user satisfaction survey of the library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 series of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in this article, such as using data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novating ser

4、vice modes to enhance user participation, providing multi-dimensional subject services to develop “double first-class”, and improving the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design personalized, and multi-level, and precise service new model of user-oriented

5、libraries.key words: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user needs; innovative services“十三五”規(guī)劃期間,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和“云計算”等技術的出現和發(fā)展,在不同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用戶的信息行為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閱讀習慣越來越傾向于移動閱讀,閱讀內容呈現快餐化、碎片化,閱讀活動的針對性、交互性、前沿性和便捷性要求更高,導致圖書館的圖書借閱量、電腦使用率等都在下降,數字服務資源訪問量不足1。袁靜等2提出高校師生普遍通過移動

6、終端獲取信息,信息利用的方式呈現片段式、時效性等特征,圖書館服務的重心應轉向讀者服務的簡單性、便捷性和全面性3。從不同角度進行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用戶需求行為的調查用戶需求行為信息,可以了解用戶需求,改進高校圖書館的用戶服務質量,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方式,更為豐富的服務內容,使用戶感受到更為準確、高效的服務,使圖書館的服務變得更加智慧4。本文以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為例,通過用戶滿意度調查,從用戶需求出發(fā),通過加大資源建設投入、環(huán)境改造、設備升級、服務轉型等措施,以期為用戶提供更智能和便捷的服務。1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調研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在2017年11-12月開展

7、了數字資源利用調查問卷,采取網絡調研的方式,發(fā)出問卷280份,回收有效問卷202份,回收率72.1%。參加本次調研的人員,本科生108人,占53.5%;碩博士研究生55人,占27.2%;醫(yī)護人員及教師39人,占19.3%。該問卷從用戶對數字資源的使用目的、認知程度與獲取途徑、利用率、對數據庫的滿意度,以及對新購資源、試用資源、微資源、數字資源培訓需求等方面進行了調研。根據調查,用戶使用圖書館數字資源的頻率每周13次的用戶達到97人(占48.0%),除了在校園網范圍內使用數字資源外,111名(占55.0%)用戶使用遠程訪問功能訪問圖書館數字資源。用戶對圖書館所提供的數字資源服務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

8、中在圖書館未能及時解決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文獻傳遞不及時,及數據庫的遠程訪問與使用等方面。由此可見,用戶的需求呈現出一定的共性,同時又兼有時效性、多元化、專業(yè)性、動態(tài)性等特性,圖書館服務還未能即時滿足用戶需求,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2  “十三五”期間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提升用戶滿意度舉措2.1  利用數據分析提高資源配置精準度通過用戶調研、用戶高發(fā)文和高頻引證資源保障分析,評價館藏數字資源對教學科研信息需求的滿足度;通過分析相關科研機構高發(fā)文和高頻引證,進行資源保障的潛在信息需求分析;對欲新訂購資源進行遴選,包括信息需求分析、潛在信息需求、未來信息需求、出版信息調研等,根據分

9、析結果,更準確地進行資源采購及配置。2.2  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提升用戶參與度2.2.1  創(chuàng)新服務手段,促進資源便捷利用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在2016-2017年,基礎服務實現全面自動化、智能化,提升基礎服務質量,進行24小時自助圖書館、京東直采等空間和新服務的嘗試。采取各種措施,例如延長開館時間、開放自助圖書館、下放圖書借閱權,取消借閱冊數限制等,促進師生利用館藏資源,率先與京東合作開展讀者網店開放薦購圖書到家活動,采購“京東閱讀”等電子圖書,引領讀者閱讀習慣改變,方便讀者隨時通過移動終端閱讀。建立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移動終端手機門戶app,為用戶提供信息定制和

10、推送服務,同時提供數字資源遠程訪問,方便師生及時獲取最新的信息資源,隨時隨地獲取文獻。微信公眾號服務互動多樣化,如微信投票、微信報名、微信答題、一句話閱讀微分享等,多主題、多形式與用戶互動,滿足讀者移動閱讀需求,強化文化推廣的效果。2.2.2  環(huán)境升級改造,吸引用戶到館  改造建設智慧學習空間,不再只是資源儲存空間,使圖書館更成為師生學習交流的空間。圖書館設立了團體個人研修室、多功能研修室、青年創(chuàng)造空間等,并配置多媒體、3d打印機等設備,使之同時成為信息資源服務區(qū),滿足現場教學、網絡自學、學術報告、研討、小組團隊研修等不同功能需要,為教學模式變化提供空間、設備和資源支持。

11、信息獲取實現基礎服務全自動化,建造自助圖書館,配備自助借還設備、自助打印設備、監(jiān)控設備,實現讀者自助進出、自助取閱、自助借還等一條龍自助服務模式。利用香港校友捐贈資金完成“香江苑”建設,開展“醫(yī)學人文專區(qū)”設計;為創(chuàng)客及愛好者創(chuàng)新實踐提供所需資源、設備、咨詢、輔導等服務,建設個人、團體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實踐、展示、分享、交流平臺,普及推廣創(chuàng)客文化;吸引教師、科研人員到館分享知識,開展學術活動。2018年全年申請使用活動室72次,使用人員4000余人次,師生到館學習交流人次大幅提升。2.2.3  開拓第二課堂與校園文化建設  建設嶺南中醫(yī)藥文獻中心,多途徑重點收集、整理、展示、推廣嶺南

12、中醫(yī)藥文獻,打造圖書館嶺南中醫(yī)藥文獻中心的地位。圖書館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功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學校相關部門、學生社團等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素質教育,為第二課堂提供服務載體。改造特藏室和古籍室,把之前“深藏”的特色資源充分開放整合,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同時可以開展學術研討活動,深受教師、學生喜愛。定期在藝海堂舉辦文化藝術展覽、人文社科類的真人圖書館;在青年創(chuàng)造中心開展人文、科技類活動;在悅讀書吧開展生活藝術沙龍;增加采購人文藝術類優(yōu)秀圖書。以校園讀書節(jié)、主題書展等活動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和文化活動,既有與二級學院合作結合專業(yè)的深度閱讀推廣(如中醫(yī)藥經典閱讀、各專業(yè)主題閱讀等

13、),也有提高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通識閱讀推廣,并與文化藝術類學生社團組織合作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提升學生專業(yè)素質的同時給予高雅文化的熏陶,使圖書館成為集教書育人、分享交流、拓展眼界、豐富知識、提升品味于一體的育人文化空間。2.3  多層次多維度學科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以為教學、科研服務為核心,建設“雙一流”大學對圖書館學科服務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在分析學校核心競爭力、學科發(fā)展現狀及影響力、學者學術影響力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背景下,情報服務更加貼近學科建設,基于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sci)、incites、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

14、si)等數據進行分析,探尋學科與世界研究前沿和熱點的潛在切入點;從對個人的分析轉為對團隊的分析,突出對團隊研究方向、學術成就等的研究;立足國際視野,通過客觀的文獻計量數據進行學科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科研績效評價、學術影響力評價、學術熱點與學術帶頭人挖掘,監(jiān)測跟蹤科學研究的發(fā)展狀況和演變態(tài)勢,分析科學研究關鍵指標領域的年度變化情況,提供系統化、分層次、細粒度的系列情報研究報告。推動建立教師學術專著呈繳制度及電子學術成果認領制度,完成學校機構庫建設,使本校學術成果的收集制度化,實現對學術成果的有效管理,支持按照二級單位(附屬醫(yī)院、學院)、身份、作者或用戶、時間段等多條件的統計分析功能,對于科研管理和評價

15、、制定科研規(guī)劃都有重要價值。2.4  加強師生文獻信息素養(yǎng),提高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舉辦多樣化的活動,如數字資源利用講座、文獻檢索大賽等,引導師生深度、精確利用文獻資源;創(chuàng)建文獻檢索交流qq群,及時解決師生在圖書館資源利用中的問題。改革研究生網絡信息資源獲取的課程教學模式,引進案例教學、小組討論、雨課堂等教學工具,提高研究生文獻信息素養(yǎng)。開展慕課(mooc)課程、文獻檢索心得與情報分析方法應用征文比賽等活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引導教師、研究生、本科生深度使用電子資源,多途徑挖掘學科信息資源,促進學科信息資源的提取與整合,促使館藏資源更好服務于師生的教學、科研項目。3  對“十三

16、五”期間圖書館服務轉型的思考“十三五”期間,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通過多方面的服務創(chuàng)新和軟硬件設施升級,在讀者服務、空間設計、情報服務、閱讀推廣、資源培訓等內容和模式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有很多地方值得進一步思考。3.1  構建用戶需求導向服務模式“十三五”期間,圖書館面臨的發(fā)展環(huán)境將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圖書館由傳統圖書館向“互聯網+圖書館”轉型5,打破線上線下服務的壁壘,滿足用戶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是拓展圖書館服務價值的重要途徑。建立并完善用戶需求跟蹤、用戶需求分析、用戶需求服務情況反饋的流程,建立強大的大數據分析功能,掌握用戶的群體類型、需求傾

17、向、信息行為和閱讀習慣等,圖書館才能提供精準服務,體現用戶需求驅動與個性化服務的交互。3.2  構建圖書信息資源精準分配機制當前圖書館關于資源分配管理尚未建立動態(tài)、精準的分配機制。精準的服務資源,需要根據服務環(huán)境和用戶需求變化進行調整,加強資源使用大數據分析挖掘工作,開展數據驅動的資源建設管理,加快建立圖書信息資源建設常態(tài)化機制,根據學科、本科專業(yè)、課程開設情況等實際數據對資源預算計劃作動態(tài)調整,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策略。推進特色館藏數字化計劃,促進圖書資源精準建設。3.3  構建智慧圖書館服務模式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及云計算、物聯網和智能技術的發(fā)展,為智慧圖書館服務提供了技術支

18、持。在智慧圖書館的智能空間中,計算與信息將融入用戶的生活空間,將從根本上改變用戶對圖書館的認識。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用戶都能自如地訪問信息,獲得智慧化服務6。要建設智慧型圖書館,硬件基礎及技術手段的升級、資源和人才必不可少。同時,圖書館服務不僅要著力于提高用戶信息素養(yǎng),還應重視滿足用戶自身的個性化發(fā)展需要,促進用戶自身能力的提高。需要圖書館將泛在服務融入到用戶的學習和科研過程中,利用知識管理技術幫助用戶解決學習、科研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建立面向用戶學習和科研環(huán)境的知識發(fā)掘和應用,從用戶大量的原始數據中,獲取隱含知識,主動為用戶提供服務。4  小結圖書館通過一系列的服務轉型舉措,在讀者服務、空間設計、學科服務、閱讀推廣等內容和模式上進行了積極探索,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加強與用戶的溝通與交流,激勵用戶的隱性需求顯性化,推動圖書、信息、服務與用戶需求相吻合,為圖書館快速全面邁進智慧服務時代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構建智慧圖書館的過程中,圖書館應充分發(fā)揮和應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重新審視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構建適合用戶需求的智慧服務平臺,讓圖書館服務全面快速地邁進智慧服務時代。參考文獻1 茆意宏,朱強,王波.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服務現狀與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