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人教版歷史與社會綜合探究一1_第1頁
七年級上人教版歷史與社會綜合探究一1_第2頁
七年級上人教版歷史與社會綜合探究一1_第3頁
七年級上人教版歷史與社會綜合探究一1_第4頁
七年級上人教版歷史與社會綜合探究一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海拔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海拔為0 0米)的米)的垂直距離垂直距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200200米米丙4 4、等高距:、等高距: 相鄰的兩條等高線之間的垂直距離。 山山體體的的不不同同部部位位山頂山頂山山脊脊緩緩坡坡陡陡坡坡山谷山谷鞍部鞍部緩坡:緩坡:等高線稀疏處。等高線稀疏處。陡坡:陡坡:等高線密集處。等高線密集處。1 1、陡坡與緩坡、陡坡與緩坡山體形態(tài)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的表現(xiàn)山體形態(tài)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的表現(xiàn)2 2、陡崖(峭壁)、陡崖(峭壁)陡崖:等高線重疊處陡崖:等高線重疊處3 3、山頂、山頂密閉等高線的最內層,呈密閉

2、等高線的最內層,呈很小的封閉曲線很小的封閉曲線 。兩山峰之間等高線不相兩山峰之間等高線不相連的地方。連的地方。 4 4、鞍部、鞍部5 5、山脊、山脊等高線凸向低處。等高線凸向低處。等高線凸向高處,等高線凸向高處,易形成河流。易形成河流。6 6、山谷、山谷地形地形等高線表示方法等高線表示方法地形特征地形特征等高線較密集處等高線較密集處 陡峭陡峭等高線較稀疏處等高線較稀疏處 和緩和緩等高線重疊處等高線重疊處 近于垂直的山坡近于垂直的山坡呈很小的封閉曲線呈很小的封閉曲線 兩條等高線的凸側互相對兩條等高線的凸側互相對稱處稱處兩個山頂之間的低凹部位兩個山頂之間的低凹部位凸向海拔低處凸向海拔低處(等高線向

3、低突出)(等高線向低突出)山頂?shù)缴铰吹耐蛊鸩糠稚巾數(shù)缴铰吹耐蛊鸩糠?凸向海拔高出凸向海拔高出(等高線向高突出)(等高線向高突出)兩山脊間的低凹部分兩山脊間的低凹部分 ( (多是由流水的下蝕作用多是由流水的下蝕作用而形成而形成 ) )陡坡陡坡緩坡緩坡峭壁峭壁山頂山頂鞍部鞍部山脊山脊山谷山谷50米米150米米250米米AB等高距:等高距:50米米F FEC CG等高線等高線密集密集等高線等高線稀疏稀疏高高低低高高低低陡陡坡坡緩緩坡坡山山谷谷山脊山脊山頂山頂鞍部鞍部陡崖陡崖沿沿BA線爬到山頂和沿線爬到山頂和沿CA線爬到山頂,這兩條路線線爬到山頂,這兩條路線你會選擇哪一條?理由是什么?應注意什么?你會

4、選擇哪一條?理由是什么?應注意什么?路線:路線:BA線線設計理由:設計理由: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和緩,攀登比較省力。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和緩,攀登比較省力。適合輕松的徒步之旅。適合輕松的徒步之旅。注意事項:注意事項:線路較長,較費時間,往往需要有充足的時線路較長,較費時間,往往需要有充足的時間。間。路線:路線:CA線線設計理由:設計理由: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峭,攀登比較費力,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峭,攀登比較費力,具有挑戰(zhàn)性。同時線路較短,較省時。具有挑戰(zhàn)性。同時線路較短,較省時。注意事項:注意事項:等高線密集,坡陡危險,應注意安全。等高線密集,坡陡危險,應注意安全。一般規(guī)律,顏色越深,海拔越高;顏色越淺,海拔越低。一般規(guī)律,顏色越深,海拔越高;顏色越淺,海拔越低。一般而言,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一般而言,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