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曹劌論戰(zhàn)檢測題 班級 姓名 一、左傳又名左氏春秋,相傳是 時期魯國的 所作,是記載 各諸候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一部 史書。二、解釋加點詞 又何間焉 肉食者鄙 小大之獄 犧牲玉帛 神弗福也 公將鼓之 小惠未偏 弗敢專也 一鼓作氣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 雖不能察 必以情 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 齊師敗績 既克,公問其故 再而衰 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 二、翻譯下列句子。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3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4小惠未偏,民弗從也。5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7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8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9下視其轍,
2、登軾而望之,10既克,公問其故,11夫戰(zhàn),勇氣也。1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三、對比閱讀【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諜出曰:“原不過一二日矣!
3、”軍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蹦巳ブ?,及孟門,而原請降。注釋原,原國,姬姓小國。令,限令。疏軍,撤兵。疏,散、撤。諜,刺探軍情的人。信,信用。庇,庇護。孟門,原國地名。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又何間焉( )公令疏軍而去之( )2、翻譯句子。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3、文段理解。甲文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在對話中,曹劌的“ ”和魯莊公的“ ”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xiàn)。(用文中的詞語作答,2分)甲、乙兩文都是寫戰(zhàn)爭的,但從戰(zhàn)爭階段的角度來看又有所不同,甲文寫的是 ,乙文寫的是 (3分)甲、乙兩文都強調(diào)政治上 ,
4、是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條件,文中都有反映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 ,乙文中 中的一句。 四、【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宋公與楚人期戰(zhàn)于泓之陽,楚人濟泓而來,有司曰:“請迨其未畢濟而擊之?!彼喂唬骸安豢??!奔葷串呹?。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宋公曰:“不可?!币殃?,然后襄公鼓之,宋師大敗?!咀⑨尅?/p>
5、宋公:即宋襄公,宋國國君。 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濟:過河。有司: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這里指宋國的子魚。迨:趁著。既:盡,完了。陳:通“陣”,這里是擺好戰(zhàn)斗隊列的意思。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2分)彼竭我盈,故克之 望其旗靡 然后襄公鼓之 宋公與楚人期戰(zhàn)于泓之陽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請迨其未畢濟而擊之。3、甲文中作為長勺之戰(zhàn)的指揮者,魯莊公有哪些可取之處?(2分) 4、你認為甲文中魯國獲勝、乙文中宋師大敗的主要原因是是什么?(2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檢測題 班級 姓名 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句子中意思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慮 入則無法
6、家拂 行拂亂其所為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 必先苦其心志 空乏其身 所以動心忍性 人恒過 而后作 而后喻 二、翻譯下列句子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4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人恒過, 然后能改6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7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8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9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對比閱讀一、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7、 【乙】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喧矣。注釋:誦:背誦。方:正在。輟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喧:遺忘。引:拿來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入則無法家拂 2. 翻譯下列句子。(2分)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3.乙文中孟子由“喧”到“不復喧”的事例印證了甲文中哪一句話?(2分)4.甲乙兩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何不同?各說明了什么道理?(4分) 二、 (一)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8、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二)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填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本佣辏玉阒G(吳王)曰:“臣聞句踐食不重味,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眳峭?/p>
9、弗聽,子胥言曰:“王不聽諫,后三年吳其墟固乎!”注:(1)赦:赦免 (2)種:指文種,越王勾踐的謀臣。 (3)墟:廢墟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行拂亂其所為 而后作2、 翻譯下列句子。(2分)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 語段一開頭列舉的六個人物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2分)4、語段二中勾踐的哪些事例體現(xiàn)了“生于憂患”?請用自己的話分條概括。(4分) 批改人 魚我所欲也堂清題 班級 姓名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句子中意思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故不為茍得也 茍得: 蹴爾而與之 蹴: 乞人不屑也 不屑: 萬
10、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 甚: 于: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是: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非獨: 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為: 二、翻譯下列句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4)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6)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7)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
11、也。 (8)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9)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10)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1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1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1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對比閱讀一、(甲)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乙)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孔子辭不受,入謂
12、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绷畹茏尤ゑ{,辭而行。(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注:廩丘:地名。 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 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 丘:孔子,名丘。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謂失其本心。3、文段(甲)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4、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yǎng)之地呢?請用文段(甲)中的語句回答。(2分)三、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
13、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乙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yún)兩?,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焙敕缎Χ弥?。厓山
14、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碧煜殂怀鎏椋唬骸皣霾荒軖?,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注】弘范:元軍元帥。捍(hàn):保衛(wèi)。泫(xuàn)然:水滴下的樣子。捄:同“救”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3)天祥泫然出涕 涕: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3、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為印證了甲文中的哪句話?(2分)4、請結(jié)合文體特點,簡要分析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何
15、不同?(3分) 批改人 出師表堂清題(一) 班級 姓名 一、解釋加點的詞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開張圣聽 以光先帝遺德 陟罰臧否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此皆良實 簡拔以遺陛下 悉以咨之 親賢臣,遠小人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二、翻譯下面句子1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3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5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6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7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8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9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
16、,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10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對比閱讀:一、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乙: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quán)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
17、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翻譯:諸葛亮作為一國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quán)利,對人開誠布公、胸懷坦誠。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玩忽職守犯法的就算是自己的親信也給予處罰,只要誠心認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給予寬大處理,巧言令色逃避責任就是再輕的過錯也要從嚴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微不足道的過錯都予以處罰。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
18、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為他所不齒;終于使全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shù)木壒?。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yōu)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然而他連年勞師動眾對外征戰(zhàn),都未能取得成功,大概是因為率軍作戰(zhàn)隨機應變,不是他的長處吧!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陟罰臧否2、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3分)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3甲文中諸葛亮是在怎樣的形勢下向后主劉禪上表的?(請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2分)4、 結(jié)合甲、乙兩文內(nèi)容,簡要分析諸葛亮治理國家的主要
19、原則。(3分)二、(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jié)之臣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乙)平公問于祁黃羊(祁黃羊,晉大夫,名奚,字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逼焦唬骸吧啤!彼煊弥?,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
20、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逼焦唬骸拔绶亲又有埃俊睂υ唬骸熬龁柨?,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鬃勇勚唬骸吧圃眨铧S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眳⒖甲g文: 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地方?jīng)]有長官,誰適合去補這個缺?”祁黃羊回答:“解狐適宜?!逼焦f:“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他回答:“您問的是誰適宜,并不是問的誰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說:“很好?!币乐蚊私夂?。國都里的貴族都稱贊任命的對。 隔了一些時候,平公又問祁黃羊:國家缺少了軍事統(tǒng)帥,誰適宜擔任這個工作?”他回答:“祁午適宜。”平公說:“祁午不就是你的兒子嗎
21、?”他回答:您問的是誰適宜,并不是問的誰是我的兒子呀。平公說:“很對?!庇忠乐蚊似钗?。國都里的貴州都稱贊任命得好。 孔了聽到了這些事,說:“真好啊,祁黃羊作的建議!推薦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薦自己人不回避兒子,祁黃羊可以說是大公無私了?!?.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其誰可而為之2.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3. 甲乙兩文都說到“用人”的問題,但兩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諸葛亮出師前給后主劉禪所提出的中肯建議,其核心是: ;乙文中祁黃羊舉薦賢人的特點是
22、: (用原文回答)4. 、選擇一個角度,談談你讀了(甲)文或(乙)文后獲得的啟示。批改人 出師表堂清題(二) 班級 姓名 一、解釋下面加點詞(10個詞語)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陽 不求聞達于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由是感激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后值傾覆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夙夜憂嘆 深入不毛 當獎率三軍 庶竭駑鈍 攘除奸兇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二、翻譯下面句子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2、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4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5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23、6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7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8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9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對比閱讀一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乙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滬,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yè)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愿,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于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節(jié)選自諸葛亮后出
24、師表)翻譯:我接受遺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穩(wěn),吃飯不香。想到為了征伐北方的敵人,應該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領(lǐng)兵渡過瀘水,深入到連草木五谷都不生長的地區(qū)作戰(zhàn),兩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飯。不是我自己不愛惜自己,只不過是想到蜀漢的王業(yè)決不能夠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著艱難危險來奉行先帝的遺意??墒怯行┌l(fā)議論的人卻說這樣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賊剛剛在西方顯得疲困,又竭力在東方和孫吳作戰(zhàn),兵法上說要趁敵軍疲勞的時候向他進攻,現(xiàn)在正是進兵的時候。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室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寢不安席 今賊適疲于西2翻譯下面句子。(2分)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故五
25、月渡滬,深入不毛,并日而食3、 甲文“臨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體指什么?(3分)4、 縱觀甲乙兩段內(nèi)容,簡要概括諸葛亮請求北伐的三個理由。(3分)2、 (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二)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jié)納。參考譯文:諸葛亮年輕時就表現(xiàn)出超群的
26、才華,頗有英雄霸士的風范,身長八尺,容貌很偉岸,當時的人都感到很奇異。遇到漢末天下動亂,跟著叔父諸葛玄到荊州避難,親自在田間耕種,并不求聲名顯達。當時左將軍劉備認為諸葛亮有特殊的才干,于是三次到他的草廬去拜訪;諸葛亮深感劉備確實雄姿杰出,于是解下腰帶,送給劉備以表誠意,雙方因此結(jié)交深厚。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躬耕于南陽 先帝不以臣卑鄙 2翻譯下面句子。(2分)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3、 聯(lián)系出師表上下文,你認為諸葛亮自述劉備三顧茅廬的目的是什么?(2分)4、根據(jù)文段(一)(二)的內(nèi)容分析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成功的原因,分別從劉備和諸葛亮角度回答(4分)批改人 馬說堂清
27、題 班級 姓名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食(si)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見 食之能盡其材一食(shi) 或 盡粟一石 食不飽 祇辱于奴隸之手 策之不以其道 執(zhí)策而臨之 駢死于槽櫪之間二、翻譯下列句子,正確譯出加點的詞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對比閱讀一、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shi) 或 盡粟一石。食(si)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公路建設項目承包墊資合同樣本3篇
- 建設工程材料供應合同
- 山西省二手車買賣合同
- 2025年度個人版權(quán)使用合同范本3篇
- 服裝輔料快遞協(xié)議范本
- 餐飲店裝修墊資合同書
- 美妝行業(yè)市場調(diào)查居間合同
- 醫(yī)療行業(yè)入股協(xié)議書范文
- 2025年蔬菜腌制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定制式義齒行業(yè)市場調(diào)研分析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音樂教學集訓課程設計
- 2025內(nèi)墻乳膠漆合同范文
- 肺切除手術(shù)的術(shù)前評估課件
- 護士的護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 2024電子商務平臺用戶隱私保護協(xié)議3篇
- 電力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與防控
- 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異常與虛勞病關(guān)系
-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重點
- 2021上海春考作文題解析及范文(怎樣做與成為什么樣人)
- DB3418T 008-2019 宣紙潤墨性感官評判方法
- 137案例黑色三分鐘生死一瞬間事故案例文字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