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多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特征與外科治療療效分析PH17是新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香茶菜屬二萜類化合物_第1頁
同時多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特征與外科治療療效分析PH17是新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香茶菜屬二萜類化合物_第2頁
同時多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特征與外科治療療效分析PH17是新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香茶菜屬二萜類化合物_第3頁
同時多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特征與外科治療療效分析PH17是新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香茶菜屬二萜類化合物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H17同時多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特征與外科治療療效分析是新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香茶菜屬二萜類化合物目的同時多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正逐年增加 , 但因既往研究存在樣本例數(shù)較 少、診斷標準不一、入組條件各異等問題 , 致使該疾病外科治療療效的預后因素 尚不十分明確。本研究旨在通過更大的樣本量以及改良的診斷標準 , 探討該病的 臨床特征并完整系統(tǒng)分析與外科療效相關的預后因素。方法采用改良的 Martini-Melamed 診斷標準,對2010年01月至 2014年12 月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胸外科手術治療的同時多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患 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偣?290 例患者符合入組標準。

2、所有病變均行根治性手術切除且有明確的病理診斷與分期。 所有患者均有完 整的隨訪信息。采用 Kaplan-Meier 法計算患者無復發(fā)生存率和總體生存率 ,Log-rank 檢驗 比較各組生存差異 ,Cox 風險比例回歸模型進行預后多因素分析。結果總共 285 例患者用于進行生存分析 (2 例因術后嚴重并發(fā)癥死亡 ,2 例因非腫瘤相關原因死 亡,1 例失訪 ) 。285例患者中 ,雙原發(fā)肺癌患者 234例(82.1%), 三原發(fā)及以上肺癌患者 51例 (17.9%) ;94例(33.0%) 為雙側同時多原發(fā)。全組患者中 1年、3年、5年無復發(fā) 生存率分別為 90.1%、68.5%、58.7%,1

3、 年、3年、5 年總生存率分別為 92.7%、 81.6%、77.6%;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 男性、有癥狀主訴、無家族史、最大腫瘤 直徑越大、非全為腺癌類型、最高 pT 分期越高及淋巴結轉移陽性是影響患者總 體生存的危險因素; 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男性 (p=0.020) 、有癥狀主訴 (p=0.017) 、 淋巴結陽性 (p<0.001) 是同時多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生存的獨立不 良影響因素。對于多原發(fā)腺癌患者 ,1 年、3 年、 5年無復發(fā)生存率分別為 85.0%、 71.7%、 59.6%,1 年、3 年、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 95.5%、85.2%、82.4%;非附壁

4、型為主的 亞型 (p<0.001) 、淋巴結轉移陽性 (p=0.002) 是獨立的不良預后因素。對于雙 側多原發(fā)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1 年、3年、5 年無復發(fā)生存率分別為 87.4%、70.8%、 58.1%,1年、3年、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 97.6%、89.0%、82.7%;最高pT分期越 高(p=0.006)、淋巴結轉移陽性(p=0.008)是獨立的不良預后因素。對于淋巴結陽性的多原發(fā)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1 年、 3年、 5年無復發(fā)生存率 分別為 59.8%、 41.6%、 17.3%,1 年、 3年、 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 82.1%、 63.6%、 56.5%;無術后輔助化

5、療 (p=0.019) 是獨立的不良預后因素。 結論對于肺同時性多 發(fā)病灶的診斷應仔細謹慎 , 切不可武斷判為晚期轉移病變;同時多原發(fā)非小細胞 肺癌患者根治術后的生存率較高 , 在充分保證安全和根治原則的基礎上能夠從手 術中獲益。淋巴結轉移是影響同時多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應 盡量進行充分的手術切除及徹底的淋巴結清掃以準確判斷預后。 本研究所確定的 相關預后因素能為同時多原發(fā)性肺癌患者的臨床診治決策提供可靠依據(jù)。目的惡性腫瘤是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 目前傳統(tǒng)化療藥物存在選 擇性差、毒副作用大及耐藥性等問題 , 傳統(tǒng)化療藥物治療癌癥的效果并不理想。尋找療效顯著、 特

6、異性強、 副作用較小的藥物是提高惡性腫瘤治療效果的有 效手段。天然藥物是當今抗腫瘤藥物研究的熱點之一。本研究中我們初步檢測和評價了 4 種植物提取化合物的抗腫瘤活性。 方法我 們獲得了 4種香茶菜中提取的對映 -貝殼杉烷二萜類化合物 (PH12、PH15、 PH17、PH27)利用CCK8法檢測了 5卩m濃度下這4種二萜類化合物對食管鱗癌和肺癌細胞 的增殖抑制活性。進一步檢測了抑制活性最高的化合物PH17處理食管鱗癌細胞(KYSE30和KYSE450和肺癌細胞(A549和H1299)后的增殖曲線,并計算了 IC50 值。進一步利用流式細胞術檢測了二萜類化合物PH17對細胞周期和細胞凋亡的影響。

7、結果我們檢測了 4種對映-貝殼杉烷二萜類化合物(PH12、PH15 PH17和 PH27)在 5卩M濃度時對7株食管鱗癌細胞系(KYSE30KYSE70KYSE150KYSE180 KYSE410KYSE45和 KYSE510和 7 株肺癌細胞系(H226,H292, H322, H358, H460, A549和H1299)72小時增殖抑制率。結果表明,4種化合物中,PH17對食管鱗癌和肺癌細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最強。 我們進一步分別用9個不同濃度的PH17處理了食管鱗癌細胞(KYSE30和 KYSE450) 及肺癌細胞(A549和H1299),在處理后的12、24、48和72小時,檢測了細胞活

8、性, 繪制增殖曲線并計算了 72小時IC50值。結果表明,PH17處理48小時后,不同濃度處理組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顯著的抑制效果;PH17對4株細胞的增殖抑制的 72小時IC50值如下:KYSE3C為1.40卩M,KYSE450 為1.35卩M,A549為2.200M,H1299為0.54卩M 另外,人成纖維細胞系 NIH-3T3 為1.13卩M,人胚腎細胞HEK-293為0.95卩M這一結果表明二萜類化合物 PH17 對兩株食管鱗癌細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接近;兩株肺癌細胞中H1299對PH17表現(xiàn)出更高的敏感性。我們繼續(xù)檢測了 PH17對食管鱗癌和肺癌細胞周期的影響。結果表明,與DMSO 處理組和低濃度

9、處理組(2卩M或4卩M PH17相比,高濃度處理組(5卩M或PH17)中細胞G0/G1期和S期細胞顯著減少,G2/M期細胞顯著增加,這說明PH17引起了 食管鱗癌和肺癌細胞G2/M期阻滯,介導了其增殖抑制活性。同時我們檢測了 PH17對食管鱗癌和肺癌細胞凋亡的影響,結果表明,與DMSO 處理組和低濃度處理組(2gM或4卩MPH17相比,高濃度處理組(5卩M或8卩MPH17) 中細胞凋亡比例顯著增多 ,處理48小時與 24小時相比 ,晚期凋亡細胞比例顯著增 加,這一結果說明PH17誘導了食管鱗癌和肺癌細胞的細胞凋亡,介導了其增殖抑 制活性。結論香茶香茶菜屬植物提取的對映-貝殼杉烷二萜類化合物PH17對食管 鱗癌和肺癌具有顯著增殖抑制活性:高濃度PH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