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教案(A)_第1頁
寡人之于國也教案(A)_第2頁
寡人之于國也教案(A)_第3頁
寡人之于國也教案(A)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寡人之于國也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借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2.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3.初步了解孟子“仁政”思想。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簡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師生共同分析14段,背誦14段。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同學們,我們在初中學過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為后世廣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暗玫蓝嘀薄笆У拦阎边€分別成為成語沿用至今。這充分說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后世影響極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國也。(板書文題)二、孟子

2、生平及孟子思想簡介學生結(jié)合注釋及課后關于孟子的介紹了解孟子。教師適當補充: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主張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揚性善,反對功利,反對戰(zhàn)爭,這些在當時列國紛爭的形勢下,被認為是脫離實際的空論。但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識、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進步意義。三、背景資料(多媒體顯示)寡人之于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是該篇上部分的第三章?!吧瞎鸥傆诘赖拢惺乐鹩谥侵\,當今爭于氣力?!保n非子·五蠹)孟子所處的戰(zhàn)國中期,“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劉向戰(zhàn)國策序)。各國諸侯爭城奪池,角逐武力,蠶食鯨吞,征戰(zhàn)不斷;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熱,朝不保夕;社會混亂,禮

3、制崩壞,世風傾頹,劇烈動蕩。權勢與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視為天道,攻伐凌侵被視作合理,由大國以“力”統(tǒng)一天下的態(tài)勢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后,魏又稱梁,魏惠王又稱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國在幾次重大戰(zhàn)役中慘遭失敗,失去了昔日的強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詞厚幣以招賢者”,為振興魏國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賢”應邀來到魏國。梁惠王對孟子說:“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遠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將何以利吾國?”孟子則以“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對答,指出專言求利的嚴重危害性和躬行仁義的重要意義。二人另一次

4、會面是在禽獸嬉游的池沼邊上。梁惠王得意地問孟子:“賢者亦樂此乎?”孟子以“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對答,并通過歷史事實的對比,證明了賢者“偕樂”與不賢者“獨樂”有截然不同的結(jié)束:文王關愛百姓,百姓愛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樂,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樂。正是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孟子與梁惠王彼此有了進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國也這么一次傳誦千古的政事問答。1 / 5學生瀏覽、把握背景。四、熟讀課文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1.提問:這篇課文記錄了孟子與梁惠王的一次對話,這次對話圍繞什么問題展開討論的?明確:民不加多。提問:課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有哪些?學生明確。教師出

5、示投影,全文結(jié)構(gòu)自然呈現(xiàn)。投影: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不要求精確,允許有不同表達)明確:梁惠王自謂“盡心于國”問孟子“民不加多”的緣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與鄰國之君一樣,接著談自己的主張來回答梁惠王的疑問。2.研習第1段(1)選一學生朗讀第1段(2)理清背誦思路。提問:梁惠王說:“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绷夯萃跤X得自己對國家政務盡心盡力了。他的具體做法有哪些?學生明確: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提問:通過與鄰國相比,梁惠王感覺如何?學生明確: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提問:梁惠王面臨怎樣的困惑?明確:于國盡心,但民不加多

6、。板書:(3)朗讀指導梁惠王覺得自己對國家已經(jīng)盡心盡力,所以“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弊x時,重音應落在“盡心”二字上,“焉耳矣”三個語氣詞連用,表委婉、傷感的語氣?!昂觾?nèi)”四句直承上句,“移民”“移粟”兩句并列而又相互補充,應一氣讀完,“河東兇亦然”是省略的文字,故“亦然”應重讀,起強調(diào)作用?!安爨弴眱删?,前句輕讀,后句重讀,有自詡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為下文提問作鋪墊。最后“何也”要讀出疑問語氣,突出其困惑不解之意。教師范讀本段,學生試讀。提問:梁惠王為何對“民不加多”倍感憂慮?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國策?學生討論并交流。明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戰(zhàn)爭和統(tǒng)治者的橫征暴斂以及生產(chǎn)力水平

7、低下,造成人口減少、地廣人稀、兵員和勞動力匱乏。為達到富國強兵、拓擴疆土、問鼎天下的目的,各國諸侯的當務之急是千方百計地爭奪、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勞動力和兵員,發(fā)展生產(chǎn)力。增殖人口,是時代前進的需要和新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谌丝诘臎Q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當然會為“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憂心忡忡。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決定綜合國力的要素之一。實行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質(zhì)量,是當前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從國情出發(fā)作出的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擇。3.研習第2、3、4段(1)學生齊讀2、3、4段。(2)理清背誦思路。提問:孟子對梁惠王

8、的疑問是如何思考的?明確: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爭奪人力的心理來宣傳“仁政”思想。提問:孟子是怎樣說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之政”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的?明確: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問題,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戰(zhàn)”設喻,這樣便于啟發(fā)對方。提問:對“五十步笑百步”喻義如何理解?學生思考、討論。明確:孟子通過設喻設圈套,誘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边@正好走進“圈套”,所以孟子說:“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與鄰國統(tǒng)治者治國不盡心實質(zhì)上沒什么區(qū)別,只是形式上或數(shù)量上不同而已,從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須施仁政,行王道。板書:(3

9、)朗讀指導面對梁惠王的提問,孟子其實已經(jīng)有了答案,但他隱而不說,先設喻。設喻一段應讀得慢一些,語氣應平緩?!皠t何如”用征詢對方意見的口氣,輕讀?;萃醪恢怯嫞卮稹安豢伞闭Z氣平常。當梁惠王進了圈套之后,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边@句話有潛臺詞,讀時語氣要從容。教師示范朗讀,學生低和。學生嘗試背誦2、3、4段。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填然鼓之 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第二課時教學要點師生共同研習5、6、7段,理清背誦思路,教師適當作朗讀指導。背誦5、6、7段。教學過程一、檢查背誦學生齊背一遍,再抽查一名學生獨背。二、導入孟子以“五十步笑

10、百步”來啟發(fā)梁惠王,指出他與鄰國的實質(zhì)是一樣的,那怎樣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的“仁政”主張。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1.研習第5、6段(1)女生齊讀第5段,男生齊讀第6段(2)理清背誦思路提問: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包括幾個方面?學生看課文,思考。明確:兩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提問:怎樣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求學生找出三組排比句回答)明確:“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碧釂枺寒敳扇×诉@些合理發(fā)展生產(chǎn)的措施后,產(chǎn)生的效果是什么?明確:“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

11、喪死無憾也?!碧釂枺阂搿巴醯乐伞边€需采取哪些措施?(要求學生找出排比句,各自朗讀,合書回答)明確:孟子用了四組排比句:“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鼻叭M排比是孟子養(yǎng)民的主張,后一組是教民的主張。這四組排比句為梁惠王展現(xiàn)出一幅美好的前景。順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結(jié)論,即“王道之成”了。要求學生對照板書,填充空缺處,嘗試背誦5、6段。(3)朗讀指導第5段兼用排比和連環(huán)兩種句法,全段三大句,每句為一層,語勢逐層上升,要突出最后一層,

12、這是孟子的主要意圖所在。“養(yǎng)生喪死無憾”一語出現(xiàn)兩次,前者輕讀,后者重讀。第6段分述王道的四項基本內(nèi)容,四個“矣”表陳述語氣,氣勢充沛,要讀出層次。最后用雙重否定句式總結(jié),要讀得堅定有力,其中應有勸勉之意。選一男生朗讀5、6段,其余同學點評。學生齊讀5、6段,背誦。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數(shù)罟 數(shù)之以桑 衣帛 養(yǎng)生喪死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研習第7段(1)學生齊讀第7段(2)理清背誦思路提問:孟子從“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兩方面詳細闡述了使民加多的辦法,但這還不夠。君王對此還應有什么態(tài)度呢?孟子是怎樣批評當時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呢?明確:孟子采用對比的手法,揭示了社會的不平等,另一方面

13、也是對梁惠王自認為“于國盡心”的駁斥。此外,孟子還用了比喻,否定了梁惠王的自我辯護,勸勉梁惠王施仁政,除虐政。要求學生對照板書,嘗試背誦第7段。(3)朗讀指導“狗彘食人食”句揭露了諸侯貴族的荒淫,朗讀時,要讀出義憤之情來?!巴坑叙I莩”句要讀出悲憤、嚴厲的語氣?!叭怂馈本涫墙栌弥T侯國君的自我辯護的口氣,應讀出諷刺意味。接著用一個比喻來反駁,應用嚴厲的質(zhì)問的口吻來讀。最后,勸勉梁惠王棄虐政行仁政,應用和緩、勸慰的語氣來讀。學生依照指導自行朗讀品味。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檢 發(fā) 王無罪歲四、學生背誦課文5、6、7段請學生歸納孟子的“仁政”思想。明確:發(fā)展生產(chǎn),制民之產(chǎn),教化百姓,除虐政??偟膩碚f有兩點:一是保民,使民無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五、布置作業(yè)1.背誦全文。2.完成課后思考練習三、四。22 寡人之于國也第三課時教學要點在誦讀中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分類歸納文言知識,注重詞句積累。進行拓展訓練,使學有所獲。教學過程一、檢查背誦學生齊背或滾動式背誦。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本文,概括本文的寫作特點,進一步指導學生背誦學生自由發(fā)言。明確:結(jié)構(gòu)嚴謹。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則無望民之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