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措施分析_第1頁
提高農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措施分析_第2頁
提高農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措施分析_第3頁
提高農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措施分析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提高農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措施分析摘要:本文在簡單介紹農村民居抗震能力現狀的基礎上,對民居建筑在選址、建設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問題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方法,以期做到未雨綢繆,將地震可能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水平。關鍵詞:農村地區(qū);民居建筑;抗震性能中圖分類號: tu97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 引言受防震減災意識與理論知識匱乏、 缺乏法律性的強制要求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qū)民居,尤其是地震高烈度地區(qū)的民居抗震能力非常薄弱。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qū)發(fā)生中等強度地震的次數大幅增加,不僅導致了大量的民房破壞與倒塌,同時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

2、生命財產損失,有些地區(qū)甚至在5 級左右地震的影響下都出現了人員傷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抗震能力薄弱或不設防的民居建筑已經成為了威脅農民兄弟生命財產安全的宏大隱患。為此,本次研究結合國內農村民居的實際情況,對如何提高其抗震性能進行分析與討論。2 國內農村民居存在的問題分析2.1 選址不當受經濟條件或風水觀念的影響,許多丘陵、山區(qū)村鎮(zhèn)的房屋都修建在地形變化劇烈的區(qū)域,而此類地形則往往具備放大地震波、增強地震破壞力的作用,例如在2003 年云南大姚地震中,位于這類區(qū)域的房屋幾乎全部倒塌。2.2 布局不合理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 農村民居的設計與建造多按戶主本人的意愿進行,平面的不規(guī)則設置可謂比比皆是,更

3、談不上將抗震設計理念融入到房屋建設中。這樣一來,地震發(fā)生時房屋所受扭轉效應更為劇烈,使其更容易出現破壞或倒塌。2.3 結構存在缺陷農村民居多采用橫墻或縱墻承重,由于連接構造不合理, 導致荷載無法被有效傳遞。例如,三角屋架與木結構門式之間未設置斜撐,鉚榫和檁條并不能提供剛接點, 若發(fā)生地震,將極易轉變?yōu)殂q接點,使整個屋面系統(tǒng)成為一個可變的幾何體系,非常容易出現傾斜或倒塌。2.4 連接構造不合理農村民居多有女兒墻、高門臉、煙囪等局部突出,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構件都沒有采取有效的拉接措施與結構主體相連,在地震鞭梢作用的影響下極易倒塌,最終造成人員傷亡。2.5 建材強度不足農村民居多為磚土混合結構

4、、石結構或木結構, 建材的強度與質量根本得不到保障。例如,木構件大多未采用防腐措施,容易朽爛;磚土結構中土坯與磚的粘接強度過低等。在地震作用的影響下,這些低強度房屋極易遭到破壞。3 農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提升建議農村民居抗震強度的提升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農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農民兄弟的生命財產安全,在總結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本次研究提出如下建議。3.1 實現房屋建設的規(guī)范化管理房屋建設必須選擇在對抗震有利的地形上進行,例如均勻、密實、平坦的中硬土,堅硬土或穩(wěn)定基巖,注意避開那些對抗震不利的地段,如狀態(tài)不明的土層、河岸或邊坡、高聳孤立的山丘等。若地基處存在不均勻土層、新近填土、液化土或軟弱黏性土

5、時,應采取必要措施進行處理,以提升基礎部分的整體剛性。管理部門應嚴禁村民在斷裂帶等可能出現地表錯位問題的危險地段進行房屋建設,同一結構單元或同一房屋禁止設置在性質不同的地基土上,尤其是要避免采用人工與天然混合地基。3.2 民居形狀力求簡潔以往的工作經驗表明,在地震發(fā)生時,那些結構合理、形狀規(guī)則的建筑受到破壞的程度耕地,所以在農村民居結構選型時,務必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房屋體型應規(guī)整,簡潔,并優(yōu)先選擇縱墻共同承重或橫墻承重的結構體系。同一房屋盡量避免采用混合承重的方式,同一結構單元應盡量采用同種結構類型。墻體縱向、橫向均需具備合理的強度、剛度分布,避免存在局部平面的凹進或凸出,使塑性變形或

6、應力能夠有效分散。對于無法消除的薄弱部位,需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2)民居建筑的平面布置應對稱、規(guī)則,減少無法沿平面對齊的墻體數量,確保沿豎向布置墻體的上下連續(xù)性,以免發(fā)生剛度突變。若房屋里面高差相對較大,質量剛度截然不同,則可通過防震縫的形式將其分割為體形、平面規(guī)則的獨立單元。對于平面為 u 型或 l 型的建筑,應在拐角處設置寬度 70mm的防震縫,以便形成若干個規(guī)則的結構單元。(3)房屋內若舍友樓梯間,應避免設置在轉角或盡端,風道或煙道的設置應避免對墻體形成削弱。女兒墻、高門簾、挑檐容易在地震中被破壞,所以應不設置或盡量減少設置。煙囪的設置盡量在墻外進行,不應將其夾于墻中,同時控制

7、其高度,以免對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產生不良影響。3.3 確保上部結構的整體性磚混結構屬于脆性結構, 無論在抗震性能還是在整體性方面, 都弱于框架結構。所以,管理部門應對施工質量與構造措施提出嚴格要求,使結構整體性能夠達到相關規(guī)范所提出的標準。(1)若房屋為多層磚混結構,必須要根據規(guī)范要求設置構造柱和圈梁。(2)屋頂宜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以提升結構整體性。(3)梁、板構建在支座處必須設置可靠度較高的連接。(4)若采用小砌塊砌體、多孔磚、普通磚承重,則房屋高度應控制在 3.6m 以內。(5)應根據相關標準和規(guī)范的要求,合理選擇砌體墻段的局部尺寸限值。3.4 減少屋面重量就目前的發(fā)展趨勢來看, 屋面

8、質量的減少是提升建筑抗震能力的主要方向。在以往的地震災害中,屋面重量與下部墻體破壞程度呈正比關系。一般來說,農村民居多采用水泥爐渣或白灰爐渣混合的保溫防水屋面,屋面重量過高,更容易受到地震影響,因此,各地區(qū)管理部門應鼓勵當地居民向新型防水層和輕質保溫材料方向發(fā)展,并逐步實現對已建房屋屋面的輕質化改造。4 結語為切實解決農村民居的抗震性能薄弱問題,相關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民居建設選址工作的監(jiān)督力度,幫助村民避開自然災害高發(fā)地段。無論采用哪種建設方式,都必須要有具備一定資質的施工人員參與建設,嚴厲打擊無經驗操作現象。在確保新建、改擴建工程滿足抗震要求的同時,也要對那些存在安全隱患的已建成房屋進行抗震性能鑒定,對發(fā)現的問題及時予以處理,以便將地震可能造成的生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