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yè)扶貧工作總結_第1頁
光伏產業(yè)扶貧工作總結_第2頁
光伏產業(yè)扶貧工作總結_第3頁
光伏產業(yè)扶貧工作總結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光伏產業(yè)扶貧工作總結 光伏產業(yè) 扶貧工作總結 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征程上,一些新生事物相繼落地鄉(xiāng)村,推動著鄉(xiāng)村發(fā)展變化。xx 縣 xx 鎮(zhèn) xx 村,鋪陳著一片片像似藍色海洋的"光伏塊',采用"黨支部光伏農業(yè)'的現代化模式,與當地生態(tài)旅游、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有效銜接,走出了"農業(yè)提質、農民增收、農村振興'的鄉(xiāng)村"蝶變之路',扎牢了脫貧致富產業(yè)根基。 一、 支部引領,構建施好"光伏田',鄉(xiāng)村脫貧產業(yè)"新發(fā)展' xx 村位于 xx 鎮(zhèn)東部,距 xx 縣城 75 公里,農業(yè)人口 317 戶1496

2、人。古戰(zhàn)場遺址橫亙在大山梁上,昭示著先民的智慧和歷史的悠遠。而深厚的歷史背景下,長期貧困的現狀困擾著這里的人們。 以前的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種植小麥和胡麻等傳統(tǒng)作物,廣種薄收,辛苦一年,吃飽肚子,再無收入。村容村貌更是破敗不堪,基礎設施差,坑洼不平的土路,沒有自來水,沒有主導產業(yè),貧困程度深。2021 年,全村共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 54 戶 251 人、貧困發(fā)生率 18.8。該村的貧困像一個"緊箍咒',勒得人們喘不過氣來。 2021 年以來,光伏扶貧產業(yè)示范園的順利落地,讓整個鄉(xiāng)村進入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發(fā)展變化之中。該產業(yè)園總投資約 5.62 億元,占地約 1510.79 畝,由

3、本體、長征 110 千伏變電站和 35 千伏開關站及線路工程組成,以"黨支部龍頭企業(yè)或合作社'方式,將"光 伏電站'與"農業(yè)產業(yè)'深度融合,利用光伏塊下閑置土地資源,實現了"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步實施、龍頭帶動、保底分紅'的經營模式,帶動著村級集體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和貧困群眾穩(wěn)定增收。 二、 頭雁引領,培育護好"光伏田',群眾脫貧增收"轉觀念' 近年來,在縣委組織部的支持和幫助下,加大對全縣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改造提升力度,對原有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站、農家書屋、幫扶工作辦公室等進行了改造提升,滿足了黨

4、員和群眾的政治、文化生活需要。 黨群服務中心建好了,黨員活動也就跟上了。該村發(fā)揮"頭雁'引領作用,結合"主題黨日活動'、"三會一課'等活動,對黨員進行經常性引導和教育,實現了"以黨風促民風,以民風轉觀念'的氛圍。 觀念的轉變帶來的是村子更好的發(fā)展變化。光伏產業(yè)的落地,需流轉大量的土地,xxx 是該村的貧困戶,家里地多,流轉土地時反對聲音最大。他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那么好的土地上放著變不成莊稼的玻璃塊塊,我舍不得。'黨員干部上門動員工作時,鎖上自家大門,溜之大吉,土地流轉工作一時陷入了僵局。在鎮(zhèn)村干部

5、走訪入戶時,xxx 說有了低保,就同意流轉土地。鎮(zhèn)村干部沒有答應其不合理要求,而是協(xié)調村里讓他做了保潔員。 不久,以前"臟、亂、差'的村子在保潔人員的清潔打掃下慢慢變得干凈整潔了,xxx 的個人賬戶只收入了 6000 元年的保潔員 務工補助,其他已流轉土地的農戶有了比保潔員多出一倍的土地流轉收入。在面對實際效益的情況下,xxx 的觀念也慢慢起了變化,同意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并實現在家門口就近務工,每年領著分紅。當年,xxx 還購買了拖拉機和旋耕機,發(fā)展了第三產業(yè)。 走上脫貧致富路的 xxx 感慨地說:"只要轉變發(fā)展觀念,勤懇努力,小康的日子就一定能夠實現'!

6、三、 眾蝶引領,發(fā)展用好"光伏田',跑出脫貧致富"加速度' 找準產業(yè)發(fā)展與農村剩余勞動力新的"契合點'和"共振點',才能為當地群眾創(chuàng)造更加優(yōu)質便捷、長期穩(wěn)定的脫貧增收渠道。 光伏扶貧產業(yè)示范園的建成,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扶貧效益。25 年內年可實現發(fā)電量 8400 萬千瓦時、年產值約6300 萬元,按照每 10 兆瓦帶動 400 戶貧困戶,可滾動扶持帶動2800 戶,每戶年均 3000 元左右,持續(xù)扶持 20 年;土地流轉每畝收益 700 元,受益農戶 310 戶,流轉 25 年,可實現土地流轉收入5200 余

7、萬元。同時,在黨支部的帶領下,該村通過就近吸納貧困戶清洗光伏塊、蔬菜大棚種植等務工方式,可穩(wěn)定實現貧困戶年就業(yè)200 人次,年人均增收約 6000 余元,激活了龐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市場。 在家門口就業(yè)成為群眾增收的"新常態(tài)'。貧困戶鄧想凡負責一個光伏"日光溫棚',每月收入 3800 余元,說來也巧,該土地在 流轉前是自己家的,因此他對"日光溫棚'懷著特殊的感情。在自己的土地上用另外一種方式,進行著一種完全不一樣的耕作生產,結果也是不一樣的。鄧想凡的三個孩子都在上學,教育支出大,家里沒有經濟來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光伏扶貧產業(yè)園落成后,他就近

8、在家門口務工,這在鄧想凡的人生經歷中,還是第一次。 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一個個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產業(yè)支撐',書寫著全縣人民脫貧摘帽的美麗篇章。 農本常見,光亦常有。"光'與"農'的相遇,奔赴了一場脫貧攻堅之約,鋪就了一條條致富奔小康之路。xx 村光伏產業(yè)園為群眾增收注入了蓬勃強勁的"新動能',帶動起來的不僅僅是 xxx、鄧想凡,還有很多很多 黨建引領"農光結合'的產業(yè)發(fā)展模式,促進了 xx 縣產業(yè)質量的提升,為這方紅色的革命熱土增添了新的"溫度'和"亮度',既有光電收入,又有經濟作物收入,更有勞務收入,再加上入股分紅,多輪驅動,跑出了脫貧攻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