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一 廢水懸浮固體和濁度的測定_第1頁
實驗一 廢水懸浮固體和濁度的測定_第2頁
實驗一 廢水懸浮固體和濁度的測定_第3頁
實驗一 廢水懸浮固體和濁度的測定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一 廢水懸浮固體和濁度的測定一 、實驗目的和要求掌握懸浮固體和濁度的測定方法。 實驗前復習第二章殘渣和濁度的有關內容。 二、懸浮固體的測定(一)、原理懸浮固體系指剩留在濾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體。測定的方法是將水樣通過濾料后,烘干固體殘留物及濾料,將所稱重量減去濾料重量,即為懸浮固體(總不可濾殘渣)。(二)、儀器1.烘箱。2.分析天平。3.干燥器。4.孔徑為0.45m濾膜及相應的濾器或中速定量濾紙。5.玻璃漏斗。6.內徑為3050mm稱量瓶。(三)、測定步驟1.將濾膜放在稱量瓶中,打開瓶蓋,在103105烘干2h,取出冷卻后蓋好瓶蓋稱重,直至恒重(兩次稱量相差不超過0.0005g

2、)。2.去除漂浮物后振蕩水樣,量取均勻適量水樣(使懸浮物大于2.5mg),通過上面稱至恒重的濾膜過濾;用蒸餾水洗殘渣35次。如樣品中含油脂,用10mL石油醚分兩次淋洗殘渣。3.小心取下濾膜,放入原稱量瓶內,在103105烘箱中,打開瓶蓋烘2h,冷卻后蓋好蓋稱重,直至恒重為止。(四)、計算 式中:A懸浮固體+濾膜及稱量瓶重(g);B濾膜及稱量瓶重(g);V水樣體積(mL)。(五)、注意事項:1.樹葉、木棒、水草等雜質應先從水中除去。2.廢水粘度高時,可加24倍蒸餾水稀釋,振蕩均勻,待沉淀物下降后再過濾。3.也可采用石棉坩堝進行過濾。三、濁度 (一)、原理 濁度是表現(xiàn)水中懸浮物對光線透過

3、時所發(fā)生的阻礙程度。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細有機物、無機物、浮游動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懸浮物和膠體物都可使水樣呈現(xiàn)濁度。水的濁度大小不僅和水中存在顆粒物含量有關,而且和其粒徑大小、形狀、顆粒表面對光散射特性有密切關系。將水樣和硅藻土(或白陶土)配制的濁度標準液進行比較。相當于1mg一定粘度的硅藻土(白陶土)在1000mL水中所產生的濁度,稱為1度。(二)、儀器1.100mL具塞比色管。2.1L容量瓶。3.750mL具塞無色玻璃瓶,玻璃質量和直徑均需一致。4.1L量筒。(三)、試劑濁度標準液1、稱取10g通過0.1mm篩孔(150目)的硅藻土,于研缽中加入少許蒸餾水調成糊狀并研細,移至1000mL量

4、筒中,加水至刻度。充分攪拌,靜置24h,用虹吸法仔細將上層800mL懸浮液移至第二個1000mL量筒中。向第二個量筒內加水至1000mL,充分攪拌后再靜置24h。虹吸出上層含較細顆粒的800mL懸浮液,棄去。下部沉積物加水稀釋至1000mL。充分攪拌后貯于具塞玻璃瓶中,作為渾濁度原液。其中含硅藻土顆粒直徑大約為400m左右。取上述懸濁液50mL置于已恒重的蒸發(fā)皿中,在水浴上蒸干。于105烘箱內烘2h,置干燥器中冷卻30min,稱重。重復以上操作,即,烘1h,冷卻,稱重,直至恒重。求出每毫升懸濁液中含硅藻土的重量(mg)。2、吸取含250mg硅藻土的懸濁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5、搖勻。此溶液濁度為250度。3、吸取濁度為250度的標準液1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此溶液濁度為100度的標準液。于上述原液和各標準液中加入1g氯化汞,以防菌類生長。(四)、測定步驟1.濁度低于10度的水樣(1)吸取濁度為100度的標準液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mL于100mL比色管中,加水稀釋至標線,混勻。其濁度依次為0、1.0、2.0、3.0、4.0、5.0、6.0、7.0、8.0、9.0、10.0度的標準液。(2)取100mL搖勻水樣置于100mL比色管中,與濁度標準液進行比較。可在黑色底板上,由上往下垂直觀察。2.濁度為10度以上的水樣(1)吸取濁度為250度的標準液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mL置于2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標線,混勻。即得濁度為0、10、20、30、40、50、60、70、80、90和100度的標準液,移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每瓶加入1g氯化汞,以防菌類生長,密塞保存。(2)取250mL搖勻水樣,置于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