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的用途與特點:_第1頁
儀器的用途與特點:_第2頁
儀器的用途與特點:_第3頁
儀器的用途與特點:_第4頁
儀器的用途與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目錄 一、儀器的用途1 二、儀器特點1 三、主要技術指標2 四、板面布局圖3 五、操作面板配置說明3六、功能鍵說明4 七、基本操作方法5 八、注意事項7 九、電法儀的應用8一、儀器的用途CTE-1型智能直流電法儀,是我公司與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參照國外先進電法儀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多年的電測找水經驗,精心設計、開發(fā)研制的新一代系列智能物探儀之一。該儀器通過省科委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CTE-1型智能直流電法儀主要用于直流電阻率法、自然電位法的測量,廣泛應用于尋找基巖水、裂隙水、巖溶水等各種不同類型、不同水質的地下水源;確定水庫、堤壩隱患的勘探;亦可應用于水文、地質、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

2、的勘探、城市物探等。該儀器采用了當前最新微電子、計算機、自動測量和控制等技術,實現了電路的集成化、數字化、智能化。二、儀器特點² 體積小、重量輕、功耗小,該儀器將發(fā)射、接收一體化,全部采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集成在同一箱體內。² 接收部分有瞬間過壓輸入保護能力,發(fā)射部分有過壓、過流及AB開路保護能力。² 自動進行自然電位、飄移及電極極化補償。² 采用多級率波及信號增強技術和數字濾波,抗干擾能力強。² 數字液晶顯示直觀,避免了人為讀數誤差,提高了測量精度。² 全漢字觸摸面板12個數字鍵、12個功能鍵,采用一鍵一功能操作,使用極為方便,避免下拉

3、菜單的繁瑣操作。² 多參數測量:有7種常用布極方式及其常數的存儲選擇,同時可進行常數設置、輸入與計算功能;可測量并存儲自然電位、一次電位和電流、視電阻率等。² 掉電保護:具有掉電數據不掉功能,能存儲1000個數據。² 測速快精度高:本儀器采用了高精密24位模數轉換器(ADC),采用一檔測量,即可達到各測量范圍的精度要求,從而消除了換檔所引起的誤差;供電電流與電位差同時測量與顯示,供電一次即可測得兩個參數,避免了兩次供電測量造成的誤差。² 本儀器由于采用的模數轉換器(ADC)及運放都具有自穩(wěn)零和自動補償功能,因此操作簡單方便,開機后,不必調零補零,測量時只

4、需按測量鍵,電流、電位差即可顯示出來。² 標準RS232通信接口,實現通訊功能。² 電源部分采用了全新寬范圍DC-DC轉換芯片,適應電壓范圍寬,電源有效率高。² 全密封結構,具有防震、防塵、壽命長等優(yōu)點。三、主要技術指標接收部分:l 電壓測量范圍:±2Vl 電壓測量精度: 1mV2000mV: ±0.1%l 電流測量范圍:±2Al 電流測量精度: 1mA2000mA: ±0.1%l 輸入阻抗:30Ml 對50Hz工頻干擾壓制優(yōu)于110dB發(fā)射部分:l 最大供電電壓700Vl 最大供電電流2Al 供電脈沖寬度:自由設定。其它技

5、術指標l 儀器電源:6節(jié)一號電池9V(-40% +20%)。l 工作溫度:-10 +40。l 儲存溫度:-20 +50。l 相對濕度:不大于80%。l 整機靜態(tài)電流:<30mA。l 儀器的外形尺寸:270×200×190(mm)。l 整機重量約:3.5kg。四、CTE-1面板布局圖:五、操作面板配置說明1、 儀器供電開關。2、 高壓供電接線夾(紅線+、黑線-)。 3、 與微機通訊接口RS232。4、 保險絲座(2A)。5、 A 大地供電接線柱。6、 M 測量電位接線柱。六、功能鍵說明1、 為數字功能鍵。2、 刪除鍵,用于刪除已輸入的數字。3、 清除鍵,用于清除存儲空間

6、已存數據。4、 測量鍵,用于儀器進行自動測量。5、 存儲鍵,用于每次測量所得數據的存儲。6、 平均值鍵,用于觀察測量數據電壓、電流的顯示。7、 結果鍵,用于觀察自然電位、視電阻率的顯示。8、 查詢鍵,用于已存儲數據的回調查詢。9、 布極鍵,用于常用布極方式的調用。9、 電池鍵,用于儀器自身所用電池電量的檢測。10、 時間鍵,用于供電脈沖寬度的設定。11、 參數鍵,用于布極參數的選擇。12、 確認鍵,用于已選參數或已輸數據的確認。七、基本操作步方法首先把儀器開關打開放在ON的位置,顯示器則顯示 CTE-1 然后再按下列六步驟,進行參數預置設定、測量。 VMN TIME V-DLY DLYTIME

7、坐標說明:TIME 表示供電時間;V-DLY 表示測試起始時間 DLY 表示正反供電周期間歇時間。1、進行供電脈沖寬度時間設定(參見附圖1):首先按時間鍵,如顯示 TIME=200可用數字鍵改入設定數并按確認鍵,確認后如認顯附圖1示 V-DLY=100同樣可用數字鍵改入設定數并按確認鍵,如顯示 DLY=60用數字鍵改入設定數完成時間設置,注意:(TIEM200、V-DLY100、DLY60,否則仍然顯示默認值)。2、按布極鍵選擇電極排列方式(詳見布極列表),按確認鍵選擇所需布極方式后,再按參數鍵設定布極參數,如顯示 AB/2=XX 、MN/2=XX均用數字鍵改入所需參數并按確認鍵進行確認。然后

8、再進行測號的選擇輸入PROFIL=? 用數字鍵改入并按確認鍵。設置完成即可測量。儀器預置常用七種電極排列參數列表NO電極排列電極排列參數1四極垂向電測深(4P-VES)AB/2MN/2PROFIL2三極垂向電測深(3P-VES)OBMN/2PROFIL3WENNER垂向電測深(W-VES)AB/3PROFILx4四極動源剖面(4P-PRFL)AB/2MN/2XPROFIL5三極動源剖面(3P- PRFL)OBMN/2XPROFIL6WENNER動源剖面(W- PRFL)AB/3XPROFIL7KK值輸入法按測量鍵,儀器即開始自動跟蹤測量。測量過程:首先正供一次、負供一次, 然后再正供。(參見附

9、圖2)電池組正供電 A + B - A - B + 負供電附圖24、幾秒鐘后即顯示所測得數據: 電壓單位為mv、電流單位為mA。 5、按結果鍵即可觀察自然電位及視電阻率(單位為.M)。6、如需要存儲所測結果時,按存儲鍵,則顯示 STORE=X請輸入存儲號(輸入的存儲號不能大于1000,否則顯示 MAX提示重新輸入),再按確認鍵即可將當前測量結果數據及測量線號、電極參數和電極排列方式等值保存在存儲號所指向的存儲空間中。如需查詢已測數據,按查詢鍵,則顯示 STORE X 請輸入存儲號,在輸入存儲號后再按確認鍵即顯示STORE X OK 這時即可進行相關數據查詢。如查詢電壓、電流值時按平均值鍵、查詢

10、視電阻率則按結果鍵。八、操作注意事項1. 在準備前往野外測量前,應首先開機檢查電池容量,是否滿足長時間應用。(按電池鍵則顯示BATT=××V,如果電池電壓低于6V,則需更換電池。)2. 如開機無顯示,應首先關閉電源開關,檢查電池及電池合接觸是否良好,排除故障后再重新開機。3. 在測量時必須正確連接高壓接線端子,A、B供電電極;M、N接收電極。各端一定要接牢、接好、可靠,要消除接觸不良現象。4. 建議在每測量一條測線時檢查一下電池電壓。5. 當平均電流小于1 mA時,應檢查一下AB的接地狀況。6. 當自然電位過大時,須更改變MN的極距或改善電極接地條件及其狀況。九、電法儀的應

11、用(一)電法物探的概述² 由于不同的巖土、礦石、水質等地質層,都具有其不同的物理性質,如導電性、磁性、彈性、密度等。根據這一物理特性,因此完全可以通過制作一種儀器,通過某一測試方法,測出地下巖土、礦、水等地質結構層的物理特性來。再依據理性質的差異,推斷出地下巖土、礦、水等地質構造,從而達到找礦找水的目的。² 物探方法有很多,主要常用的有:電法勘探(利用電性、磁性差別)、重力勘探(密度差別)、地震勘探(利用彈性差別)等。電法勘探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屬于人工電場法,另類屬于自然電場法。人工電場法,即人工將電流通入地下形成電場,來研究地下結構情況。自然電場法,亦即利用地下存在的自

12、然電場、電位,測量、分析地下地質機構情況。² 人工電場法又分為:a、電阻率法;b、激發(fā)極化法;c、瞬變電磁法等。(二)直流電阻率法的應用 結合CTE-1智能直流電法儀,下面我們主要介紹的是 “直流電阻率法”的應用。1) 電阻率法的基本原理:通過兩個供電電極(用A和B分別表示)對地進行供電,(由于直流電便于控制,所以人們通常采用直流供電方式進行供電測量)產生人工電場;并形成發(fā)射電流及電流等位分布線。同時采用另外兩個電極進行(用M和N表示),測量,根據歐姆定律以及其他電學定義,推算出所測地下某一深度層的視電阻率s 。即是儀器所測,不同巖土層的綜合結果。地層所產生的電位差地層電阻率的測定,

13、是(參見常用四極對稱測量裝置附圖3)。電池組 電流線 等位線 (附圖3)3)然后通過下列公式計算出電阻率。電阻率;V即M、N之間的電位差; I是電極A、B供入地下的電流。 K為裝置系數或布極常數,它與各電極間的相互極距有關系。 (三)常用布極裝置簡要說明1. 四極垂向電測深(4PVES) 這種不極排列方式是以中心測點位置O不變,而逐漸的增加供電極距A、B的方法,測出一系列的s 值,從而了解某一點從淺到深沿垂直方向的地質情況。(見附圖3)以下為K的簡化計算公式:2. 三極垂向電測深(3PVES) 這種布極排列方式是以A極位置不變,而原測點O總是MN的中心點,通過移動B來達到測深目的。(見附圖4)

14、 XA M O N B B附圖4以下為K的簡化計算公式:3. WENNER垂向電測深(WVES) 這種布極排列方式是四極垂向電測深一種特殊應用。(參見附圖3) 以下為K的簡化計算公式:4. 四極動源剖面測量(4PPRFL) 這種布極排列方式是以四個電極距不變,并隨X軸的移動而移動的測量方法。由于這些電極的位置保持恒定,布極排列與四極垂向電測深(4PVES)相同,故該剖面測量的K值是常數。既K值始終為:(詳見附圖5)測位一 X A M O N B測位二 X A M O N B 附圖55. 三極動源剖面測量(3PPRFL)該測量方式與四極動源剖面法類似,而布極排列、計算公式及K值常數與三極垂向電測深(3PVES)完全相同。測位一 X A M O 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