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干預效果評價_第1頁
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干預效果評價_第2頁
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干預效果評價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干預效果評價作者簡介: 劉斌鈺 (1976-)男,山西大同人, 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骨組織工程以及口腔學等的研究。2 通訊作者: 李麗芬( 1952-)女,教授,山西原平縣人, 山西大同大學醫(yī)學院藥理教研室。主要從事中草藥藥理學的 基礎研究。3 通訊作者:劉宏,男,教授,博士,山西大同大學呼吸病研究所【摘要】 目的:觀察阿昔洛韋配伍玉屏風散治療復發(fā)性皰疹性口 炎的療效,為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的綜合治療提供理論與實踐 依據。方法:將 63 名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 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給予阿昔洛韋配伍玉屏風散,對照組只 給予阿昔洛韋,兩組都外用聚肌胞注射液,療程均為

2、1wk 。結果:治療組在癥狀、體征改善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組和 對照組顯效率分別為 85.29%、 35.17%,總有效率分別為 94.12%、75.86%,統(tǒng)計學處理,治療組和對照組顯效率 ( ?2=9.09,P<0.01),總有效率( ?2=4.33,P<0.05), 統(tǒng)計學處理均有顯著性差異。 結論 :阿昔洛韋配伍玉屏風散治 療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的療效優(yōu)于單用阿昔洛韋,為臨床治療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關鍵詞】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 ; 阿昔洛韋 ; 玉屏風散 ;療 效【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0-0156-02

3、皰疹性口炎也稱為單純性皰疹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和粘膜疾病,據估計, 世界上 1/3 以上的人群曾患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而約有 30%-90%的調查對象血清中有抗單純皰疹病毒抗體。美國流 行病資料表明:每年有 50 萬原發(fā)性皰疹性口炎患者,大約 1.5 億人口曾受 HSV-1 感染。一般認為,人類是單純皰疹病 毒的天然宿主,口腔、皮膚、眼、會陰、神經系統(tǒng)是易侵犯 的部位。兒童多見于原發(fā)型,成人多見于繼發(fā)型1。原發(fā)性皰疹性口炎愈合后,約有 30% 50%可以復發(fā),以局部的 凹、紅、痛為特點,反復發(fā)作,日久難愈,雖不留瘢痕,但 有色素沉

4、著,如何控制青年人復發(fā)性口唇周圍單純皰疹病毒 感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擺在口腔科醫(yī)務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 題,本研究中筆者對來我院的 63 例青年人復發(fā)性口唇 HSV 感染患者應用阿昔洛韋配伍玉屏風散治療并外用聚肌胞注 射液聯(lián)合進行治療,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1.1 病例選擇: 63 例復發(fā)性口唇周圍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患者病例全部是我院大學生, 符合口腔病學 診斷標準1; 其中男 21 例,女 42 例;年齡最大 26 歲,最小 17歲;病程 最長 8年,最短 2個月;其中唇皰疹 39 例,口鼻復合皰疹 24 例,伴發(fā)熱 22 例(37.5 38.2),隨機分組,治療組和對照

5、組基本情況見表 1。表 1 阿昔洛韋配伍玉屏風散治療口唇周圍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病例基本情況比較1.2 診斷標準:根據群集性小水皰,好發(fā)于皮膚黏膜交 界處、易于復發(fā)等臨床特點;皰底物細胞學檢查見多核巨細 胞和核內包涵體初步判定為皰疹病毒感染 2 。病人血清 抗單純性皰疹病毒抗體效價明顯增高作為重要依據。63 例患者均符合皰疹流行病學特點和臨床診斷標準。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采用± s 表示,結果用 SPSS 1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2 治療2.1 用藥方法:治療組給予阿昔洛韋( Aciclovir Tablets )配伍玉屏風顆粒( Yupingfeng Keli ),玉屏風顆粒

6、為廣東環(huán)球 制藥有限公司產品, 1袋(5 g)/次,每日 3 次口服;阿昔洛 韋為天津太平洋制藥有限公司產品, 0.4 g /次,每日 3 次口 服;對照組只給予阿昔洛韋,劑量同上;兩組都外用聚肌胞 注射液( 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Injection ),療程均為 1wk。2.2 療效判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 醫(yī)病癥診斷標準進行評定。 ( 1)痊愈,癥狀、體征恢復正 常,皰疹終止復發(fā) 1 年以上;( 2)顯效,癥狀、體征恢復正 常,但皰疹 1 年內仍有復發(fā),或發(fā)作時皰疹明顯減少、間歇 期明顯延長;(3)有效,皰疹恢復時間縮短,癥狀、體征有

7、 改善,皰疹較前減少、間歇期延長; ( 4)無效,治療前后癥 狀、體征和間歇期無明顯改善。3 結果3.1 治療前后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從兩組治療結果來看, 阿昔洛韋和玉屏風散配伍外用聚肌胞注射液治療口唇周圍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都有效,治療組的顯效率(顯效率 =痊愈 + 顯效/本組病例)為 85.29%,總有效率(總有效率 =痊愈 +顯 效+有效 /本組病例)為 94.12%;對照組顯效率為 55.17%, 總有效率為 75.86% ,治療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都優(yōu)于對照 組,統(tǒng)計學處理,顯效率( ?2 =9.09,P<0.01),有顯著 性差異;總有效率( ?2=4.33,P< 0.0

8、5)也有顯著性差異, 兩組治療結果見表 2。表 2 阿昔洛韋配伍玉屏風散治療口唇周圍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臨床療效比較( x± s)注: ?2檢驗,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 * P <0.01,* P <0.054 討論 單純皰疹病毒是一種脫氧核糖核酸病毒,由最常見的 型( HSV-1)感染所引起的口唇周圍病損 3。阿昔洛韋對 若干皰疹病毒的復制有強烈的選擇性抑制作用。阿昔洛韋首 先被磷酸化為阿昔洛韋單磷酸酯。這種磷酸化在受 HSV 感 染的細胞中,通過病毒基因編碼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作用 而高效率地進行。而在未受感染的細胞中阿昔洛韋幾乎不發(fā) 生磷酸化。阿昔洛韋單磷酸酯其后受細胞

9、內激酶的作用而變 為三磷酸酯,它對病毒 DNA 聚合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但 對宿主細胞的 DNA 聚合酶的作用相對小。阿昔洛韋三磷酸 酯也可結合到病毒 DNA 中,使病毒 DNA 鏈較早終止 4-6。 聚肌胞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雙鏈核糖核酸,具有一定的抗病毒 作用,此外還可促進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某些特異性免 疫功能 7。皰疹性口炎中醫(yī)稱為“熱瘡、熱氣瘡” ,病因病機多為 外感風熱毒邪, 引動肝經郁熱上擾; 而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者, 往往是身體虛弱,玉屏風散已有近八百年的藥用歷史8,中醫(yī)方劑里有“玉屏組合少而精,芪術防風鼎足行”之說, 玉屏風散藥味組成少而精,只有黃芪、防風、白術3 味藥。黃芪是健

10、脾補氣藥的代表,于內大補脾肺之氣,于外衛(wèi)外固 表;白術則能健脾益氣,幫助黃芪加強益氣固表的功能;防 風異名叫“屏風” 可以解表祛風。方中黃芪益氣固表為君; 白術補氣健脾為臣;佐以防風走表而散風邪為使,合黃芪、 白術以益氣祛邪;且黃芪得防風,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風得 黃芪,祛邪而不傷正,有補中寓疏,散中寓補之意8-10 這些論述,為我們后人應用玉屏風散進行辨證論治提供了理 論依據??梢哉f前兩味藥,以扶正為主,而防風則以祛邪為 主,本方劑正是“標本兼治”的巧妙結合。它可以提升患者 的“正氣” 以抵御外邪, 玉屏風散亦被稱為中藥免疫調節(jié)劑。 從上述兩組治療的臨床觀察結果來看 , 阿昔洛韋和玉屏風散 聯(lián)

11、合應用并且外用聚肌胞治療口唇周圍單純皰疹感染,明顯 提高了臨床療效,治療組無論是從顯效率方面還是從有效率 方面都優(yōu)于對照組,經過統(tǒng)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1);另外治療組皮損改善顯著,療效確切,作用溫和,顯 效迅速,更重要的是可以明顯地降低復發(fā)率。5 結論在口唇周圍單純皰疹感染治療中,使用阿昔洛韋和玉屏 風散等藥配伍是治療口唇周圍單純皰疹感染較為理想的藥 物。參考文獻1 李秉琦主編 .口腔粘膜病學 M .第一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0,14, -22.2 張學軍主編 .皮膚性病學 M .第五版 .北京:人 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 67-68.3 LILJEQV

12、IST J, SVENNERHOLM B, BER GSTR M T. Typing of clinical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and 2 isolates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J . J Clin Microbial, 1999,37:2717-2718. 4 李建農,騰立,陳鴻珊,等 .泛昔洛韋和阿昔洛韋 體內外抗皰疹病毒活性的比較研究 J .中國藥學雜志, 2003,51(6):23-26.5 劉承煌,王俠生 .口服萬乃洛韋和阿昔洛韋治療復 發(fā)性生殖器皰疹的比較 J.皮膚病與性病, 2000,23(2):19-20. 6 晨愛民,孫祥銀 . 萬乃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帶狀 皰疹療效比較 J .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6,48(4):537-538.7 張艷蔚 .病毒唑、聚肌胞聯(lián)合球周注射治療單純皰 疹性角膜炎臨床觀察 J.哈爾濱醫(yī)藥, 2009,29( 1):22-23.8 王利平,劉煥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