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論文(設計)某汽車車型頂蓋拉延模具設計_第1頁
畢業(yè)論文(設計)某汽車車型頂蓋拉延模具設計_第2頁
畢業(yè)論文(設計)某汽車車型頂蓋拉延模具設計_第3頁
畢業(yè)論文(設計)某汽車車型頂蓋拉延模具設計_第4頁
畢業(yè)論文(設計)某汽車車型頂蓋拉延模具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合 肥 工 業(yè) 大 學 畢 業(yè) 設 計目 錄 中文摘要3外文摘要41 緒論51.1 汽車覆蓋件模具51.1.1汽車覆蓋件模具的特點和要求51.1.2 汽車覆蓋件模具發(fā)展現狀與趨勢61.2基于UG的覆蓋件模具設計71.2.1 UG軟件的功能71.2.2 UG在覆蓋件模具中的應用及問題81.3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82 汽車頂蓋沖壓工藝設計要求102.1 DL信息的獲取102.2拉延模具設計總體要求102.2.1 整體結構選擇102.2.2 拉延模設計要求112.3計算132.3.1 拉延力的計算132.3.2 壓料力計算132.3.3 總沖壓力計算132.4 材料選擇132.5本章小結143 汽車頂

2、蓋拉延模的三維造型153.1汽車頂蓋的三維造型153.1.1DL圖預處理過程153.1.2拉伸實體153.1.3修剪153.1.4導板選擇163.2壓邊圈的三維造型173.3 下模座的三維造型193.4 上模座的三維造型203.5裝配213.6本章小節(jié)22結論24致謝25參考文獻26某車型頂蓋拉延模具設計摘要: 本文以汽車頂蓋為實例,具體分析了其成形特點,找出汽車覆蓋件沖壓件成形的共性。其中說明了汽車覆蓋件的成形特點和覆蓋件拉深模具設計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包括沖壓方向、工藝補充面等設計的常用方法。此次,直接用三維造型軟件UG構造出覆蓋件模具的三維實體模型,完成了覆蓋件的模具設計,更真實地反映了模

3、具零件之間的裝配關系,減少了實際模具設計帶來的一些問題和時間。同時,模具各部分的干涉檢查能夠方便地在做到,從而提高了汽車覆蓋件模具結構的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縮短了模具的設計和制造時間, 這對于制造業(yè)尤其是模具的設計制造來說尤其重要。 關鍵詞 : 汽車頂蓋 拉延模 設計 Drawing die design of the roof of the automobileAbstract : This paper taking the roof of the automobile as an examplethe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ont floor p

4、an were analyzed aswell as the common properties of Automobile panel .The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obile panels and fundamentals of mould design for drawing di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stamping direction, addendum binder surface.This time,three-dimensional part modeling and mo

5、uld designing are performed in UG,it's conveniently and quickl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ways. It can show the part relation of the die more actually, reduce the defects of the die defectsof the die designing in practice and save the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ference problem of the die c

6、ould be done well by using the soft UG, so the auto cover die structure design can be improved efficiently and the time of die manufacture can be shorten,this is very impotant to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mould die design and produse .Keywords : the roof of the automobile drawing die de

7、sign 1 緒論國民經濟五大支柱產業(yè)機械、電子、汽車、石油化工和建筑都要求模具工業(yè)的發(fā)展與之相適應,都需要大量模具,特別是汽車工業(yè),在入世,經濟好轉的情況下,其發(fā)展勢頭越來越猛,而作為其主要制造部分的覆蓋件模具的設計及制造業(yè)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1.1 汽車覆蓋件模具汽車覆蓋件模具是車身制造的重要裝備,也是企業(yè)提高汽車開發(fā)、制造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汽車工業(yè)產業(yè)政策己經將汽車模具作為提升汽車技術進步的發(fā)展重點之一。覆蓋件模具是模具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產品,其技術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yè)水平的重要標志。1.1.1汽車覆蓋件模具的特點和要求同一般沖壓件相比,覆蓋件具有材料薄、形狀復雜、結構尺寸大和表

8、面質量要求高等特點。覆蓋件的工藝設計、沖模結構設計和沖模制造工藝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實踐中常把覆蓋件從一般沖壓件中分離出來,作為一各特殊的類別加以研究和分析。 覆蓋件的特點決定了它的特殊要求。 1) 表面質量要求高覆蓋件表面上任何微小的缺陷都會在涂漆后引起光線的漫反射而損壞外形的美觀,因此覆蓋件表面不允許有波紋、皺折、凹痕、擦傷、邊緣拉痕和其他破壞表面美感的缺陷??傊采w件不僅要滿足結構上的功能要求,更要滿足表面裝飾的美觀要求。 2) 尺寸形狀復雜 覆蓋件的形狀多為空間立體曲面,其形狀很難在覆蓋件圖上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因此覆蓋件的尺寸形狀常常借助主模型來描述。主模型是覆蓋件的主要制造依據,

9、覆蓋件圖上標注出來的尺寸形狀,其中包括立體曲面形狀、各種孔的位置尺寸、形狀過渡尺寸等,都應和主模型一致。 3) 剛性要求高 覆蓋件拉延成型時,由于其塑性變形的不均勻性,往往會使某些部位剛性較差。剛性差的覆蓋件受至振動后會產生空洞聲,用這樣零件裝車,汽車在高速行駛時就會發(fā)生振動,造成覆蓋件早期破壞,因此覆蓋件的剛性要求不可忽視。1.1.2 汽車覆蓋件模具發(fā)展現狀與趨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勢頭強勁。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2009年1至7月,汽車全行業(yè)完成工業(yè)總產值3723.82億元,同比增長29.44:產品銷售收入3598.88億元,同比增長31.05:利潤總額221.90

10、億元,同比增長51.14。汽車產業(yè)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yè)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也給汽車覆蓋件模具的發(fā)展帶來的巨大的潛力與空間。在汽車制造業(yè)發(fā)達的國家,汽車模具在整個模具產業(yè)中占有50左右的份額。而在我國,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模具產品服務于汽車制造業(yè),因此,汽車模具市場有相當大的發(fā)展空間,而汽車覆蓋件模具是整個汽車模具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中國的汽車覆蓋件模具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有多遠,差距在哪里? 設計:與汽車工業(yè)比較發(fā)達的歐美國家在進行汽車覆蓋件模具設計的過程相比,國內主要的問題有三點,一是國內三維CAD設計的使用率遠低于國外,甚至還有企業(yè)采用傳統(tǒng)的手工繪圖和二維CAD設計導致設計的標準

11、化和開發(fā)應用水平低,效率不高;二是國外數據庫的功能比較完善,在設計的時候大量地采用數據庫的數據作為依據,這能提高效率減少設計時間;三是國內外的設計理念比較先進,國內在設計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積累上遠遠落后于國外這也不是短期內就能彌補的。沖壓工藝分析: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CAE技術應用已成熟。在沖模設計中應用CAE軟件,可以模擬金屬變形過程、分析應力應變的分布及預測破裂、起皺和回彈等缺陷。因此,歐美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在汽車覆蓋件模的沖壓工藝分析中多采用3DSOLID和CAE,試模成功率高達90左右。而國內的情況則與之相反。鑄件:用戶對鑄件的要求越來越高,鑄件的輕量化、薄壁化、強韌化已成為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2、當前,國內汽車覆蓋件模具鑄件的生產多采用FMC鑄造毛坯,但是實型材料質量比較差,模型加工、檢測手段比較落后,鑄件的余量多在816mm,余量大,而且生產出來的鑄件組織不夠細密,強度差。而在國外發(fā)達國家,雖然也是采用FMC鑄造毛坯,但是模型多采用高速數控銑加工,鑄件余量小,僅有6mm左右,在鑄造中多采用微機控制系統(tǒng),鑄件組織細密。研修調試、檢測:由于研修技術、設備的落后,在汽車覆蓋件模的研修調試中,國內多采用人工操作,且大量采用國產的、性能較差、精度低的研配設備,存在大量機外修,人工勞動強度大,裝模量大,周期長,成本高。而在國外大量采用具有翻轉和數顯功能的研配壓力機或研配系統(tǒng)機床,研修工作量小,因

13、而精度可達0.02mm,并且與CAE技術結合,可一次性沖調試完畢,大大縮短了調試周期。在汽車覆蓋件模的檢測上,近幾年,雖然也有部分模具企業(yè)引進國外的三座標測量機設備進行測量,但是還沒有真正掌握其關鍵技術且僅限于對汽車覆蓋件模的特殊位置進行自動檢測,而更多模具企業(yè)采用通用測量手段,精度低,型面則采用立體依據測量。而國外的三坐標測量技術已經趨于成熟階段,多數企業(yè)大量采用三座標測量機與CAD/CAM系統(tǒng)聯(lián)機的測量技術,對檢測數據與CAD/CAM數據自動進行分析、計算且能讀出制造誤差,施行計算機控制、顯示和打印,準確可靠。標準件:國內汽車模具的標準化工作多停留在初步階段,汽車覆蓋件模具標準件的生產量少

14、,產品水平低,并且國內許多依賴進口。汽車車身模具標準尚未建立和完善多種典型的模具結構和工藝,且尚未形成行業(yè)標準件計算機銷售網,模具標準件的供貨周期長,商品品種不全。與此相比,國外的汽車車身模具標準件供貨渠道通暢,商品化程度高、品種齊全且出口到世界各國。整體協(xié)調和企業(yè)管理:與國外相比,國內的企業(yè)在整個車型模具的整體協(xié)調和企業(yè)管理方面還存在不少差距。國外許多企業(yè)都具有對整個車型模具進行協(xié)調的能力,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將幾百套模具交給許多企業(yè)同時生產,因而能快速地、高質量地進行整車交貨。而在國內,絕大部分企業(yè)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傊?,我國離模具強國的距離還很遠,模具又品種繁多,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也不可能齊

15、頭并進。因而,我國應抓住重點企業(yè)和重點產品進行突破,汽車覆蓋件模具就是突破口之一。在汽車覆蓋件模具中,加大中高檔轎車模具的投入力度,下功夫突破某些關鍵技術尤其重要。1.2基于UG的覆蓋件模具設計1.2.1 UG軟件的功能UG現在叫做NX,它是一個三維設計軟件,主要用于汽車和機械行業(yè),在航空領域也有部分企業(yè)在使用。UG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基于Windows的三維CAD/CAE/CAM軟件。它采用了與Solidworks 相同的先進的底層圖形核心技術,該技術是在Windows環(huán)境下生成的,充分利用和發(fā)揮了Windows的強大功能和OLE技術。該軟件的實體建模模塊將基于約束的特征建模和實現幾何建模方法無

16、縫結合起來,提供了強有力的“復合建?!惫ぞ?,使用戶可以充分利用傳統(tǒng)的實體、面、線框造型優(yōu)勢進行建模; 特征建模模塊利用工程特征定義設計信息,提供了多種標準的設計特征如孔、槽、型腔、凸臺、柱體、球形、管道體等,并可以挖空實體建立薄壁體,特征可以用參數化定義和編輯尺寸大小和位置;同時,用戶存儲在公共目錄下的自定義特征也可以被添加到其他設計模型中去,建立的三維實體模型可以利用工程制圖功能方便快捷地得到完全相關的二維工程圖,且隨實體模型的改變同步更新工程圖的尺寸、消隱線和相關試圖,減少了因為三維模型改變而二維圖樣所需的時間;此外,UG還具有強大的裝配建模和高級裝配功能,允許用戶對裝配結構中的部件進行過

17、濾分析和對整個產品、指定子系統(tǒng)或零件進行裝配分析和質量管理。1.2.2 UG在覆蓋件模具中的應用及問題Unigraphics NX是汽車覆蓋件模具的特點就是結構復雜,組成零件數量眾多,一副大型覆蓋件模具上百個零件。如果采用傳統(tǒng)建模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這對于汽車覆蓋件的生產來說是個致命傷,結果將會影響新車型在市場上的推出,影響各生產廠商的市場占有率,所以,汽車覆蓋件模具的制造一直也是個汽車生產廠商需要搶占的領域。而建立覆蓋件模具標準件庫,將模具設計人員從大量重復標準件和典型模具結構的設計中解放出來,設計人員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新產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上,或者在原有典型模具實例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演變,從而

18、節(jié)省寶貴的時間,縮短產品的開發(fā)周期,提高效率。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1.3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1)通過對這次畢業(yè)設計的接觸,了解汽車覆蓋件模具的相關知識與模具制造流程,拓寬本專業(yè)的所學內容。2)在課題的實際操作中,查找自身對于專業(yè)以及延伸知識的掌握與吸收水平,查找自身在學習與操作上面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對于自己獨立分析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對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開發(fā)

19、與提升。3)了解我國汽車覆蓋件模具的現狀,掌握目前普遍的模具制造的過程。同時了解接觸一些汽車模具方面的前沿技術。4)掌握運用專業(yè)軟件進行繪圖的能力,利用UG進行模具的三維造型,并學會將3D圖紙轉化為CAD二維圖紙。學會去修改與完善二維圖紙。5)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掌握并運用較為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設計發(fā)法,接受基礎的模具設計實訓,在于老師的指導下,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獨立設計的能力。6)本次的畢業(yè)設計相當于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際項目,使得自己了解了一些項目運作到模具交付使用的過程,體驗了真正工作時候的感覺,對于自己今后開始真正工作是起了一種過渡與預演的作用。2 汽車頂蓋沖壓工藝設計要求2.1 DL信息的獲取D

20、L圖即Die Layout圖,如圖1,反映了模具的工序內容,是模具設計的重要依據。在設計頂蓋拉延模具之前要讀懂DL圖內容。如圖2.1:321圖2.1 DL圖內容1-坯料尺寸線 2-拉延后坯料收縮 3-模線1)車頂蓋材料為,料厚0.8mm,毛坯尺寸為1280*1750mm。汽車頂蓋形狀簡單,左右整體對稱。2)該件形狀簡單,拉延行程較淺。3)要求工件表面平整無皺紋,棱線清晰,剛度好。4)材料SPECN,強度低,塑性很高,常用于深沖,適合覆蓋件沖壓。2.2拉延模具設計總體要求2.2.1 整體結構選擇對于該汽車頂蓋而言,要想得出產品必須經過多道工序,包括拉延,沖孔,修邊,整形等等。汽車頂蓋屬于大批量生

21、產,再根據零件的實際分析及加工特點,所以采用流水排線生產。對于覆蓋件來說,其沖壓性關鍵在于拉延的可能性和可靠性,而拉延工藝性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覆蓋件的形狀,復雜的程度等等。對于拉延以后的工序,確定工序數和安排工序之間的先后順序也是比較重要的。故有方案:拉延修邊沖孔整形,而我主要負責第一工序拉延模的設計。拉延模分為單動拉延模和雙動拉延模,本設計采用單動拉延模。總體結構,如圖2.2:4231 圖2.2 單動拉延模1-上模座 2-壓邊圈 3-凸模 4-下模座2.2.2 拉延模設計要求1)板料定位:采用擋料器在四周擋板料的外形邊緣。2)單動拉延模壓邊圈行程:行程的大小應確保板料放在壓邊圈上不會搭在拉延凸

22、模上,且高出凸模型面10-20毫米。 機床頂桿頂出工作臺面高度尺寸按用戶要求。3)單動拉延模壓邊圈頂起時,壓邊圈導滑面有效接觸面應大于50-80毫米。4)上下模導向一般采用導板導向,且開始拉延前應導入最少50毫米。5)拉延凸模一般采用分體式,可以降低鑄件成本,且可以改善加工性。為了降低模具成本,壓料面外輪廓一般比拉延板料單邊大10毫米。6)平衡塊和墊塊下設計有支撐筋,且平衡塊下方設置有墊塊。7)當修邊線在凸模上時,壓邊圈與下模墊塊間保證2毫米間隙。當修邊線在壓料面上時,壓邊圈與下模墊塊間保證0間隙,此時壓邊圈與下模座墩死。8)機床氣墊應受力均勻,當氣墊出現偏載時,應增加平衡頂桿。9)壓邊圈上的

23、限位螺釘行程應比壓邊圈行程大15毫米。10)分模面結構要求,圖2.3:圖2.3分模面結構11)通氣孔的設置:通氣孔通常設置在凸凹模型腔內。如圖2.4圖 2.4通氣孔的設置2.3計算2.3.1 拉延力的計算毛坯材料為 SPECN ,厚度為0.8mm ,查表可知:b 大約為450 MPa,從選擇設備的角度考慮,該處取上限值450MPa。又參考 ,K為修正系數,由拉深系數m確定,可取0.50.8,l為毛坯周長l=6060mm,t為料厚。 查參考文獻1,K取0.5 , l可在UG軟件的分析功能中測量得出。計算得: P拉延力=0.5×6060×0.8×450=1090800

24、N。2.3.2 壓料力計算由參考文獻2中表4-15,得Q壓料力=Ap,A為在壓料板下毛坯的投影面積A=2240000mm2,p為單位壓邊力。查參考文獻2中表4-16,p為2.53.0 MPa,從選擇設備的角度考慮,該處取上限值3.0MPa,A可在UG軟件的分析功能中選用測量面來自動獲得。Q壓料力=Ap=3.0×2240000=6720000N而實際生產時壓料力的經驗公式得Q壓料力=0.3P拉延力=0.3×1090800=327240N此時的理論值和實際值相差較大,理論的壓料值偏大,但尚未查出原因所在,待后續(xù)的研究。生產中,當理論值和實際值相差20%50%,此時取實際生產值。

25、頂件力:由參考文獻得:Q頂件力=K頂Q壓料力 ,K頂為頂件力因數,取決于料厚,由表2-15得,K頂=0.06Q頂件力=0.06P拉延力=0.06×1090800N=65448NF1總=P拉延力+Q壓料力+Q頂件力=1090800+6720000+65448=7876248N2.3.3 總沖壓力計算F總= F1總=7876248N787.6t由沖壓手冊查得,設備噸位按1.3F總,所以要求的設備噸位為:F=1.3F總=1.3×787.6=1023.88t2.4 材料選擇模具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受到強度較高的壓力和彎曲的作用,因此要求模具材料應具有一定的抗壓強度和抗彎強度;在工作過程

26、中,模具承受著沖擊載荷和摩擦力,為了減少在使用過程中的折斷、崩刃等形式的損壞,要求模具也要有一定的韌性,要求模具能夠在強烈摩擦下仍保持其尺寸精度。因此,綜合考慮本次設計凸模、上模、壓邊圈采用MoCr鑄鐵,而由于下模主要用于支撐,本著節(jié)約成本原則,下模采用HT300。2.5本章小結在進行模具設計工作之前,其工藝的分析師必須的步驟,它能指導模具的設計工作,優(yōu)化設計過程,使得最終設計的模具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工藝分析能夠指導自己選擇正確的進而最優(yōu)的設計方案,最終幫助企業(yè)節(jié)省成本及時間,對于模具制造業(yè)來說至關重要的兩點。另外確定工藝設計并不是自己一味地尋求最佳方案,而是要考慮到生產條件和工件的可加工性

27、再去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它是建立于企業(yè)自身的水平及設備條件基礎上的。3 汽車頂蓋拉延模的三維造型3.1汽車頂蓋的三維造型3.1.1DL圖預處理過程縫合模面:采用UG默認的0.0254公差進行縫合,以確保模具圖紙與模具的符合性。采取0.0254的公差縫合模線,用光滑的曲線把模線的各個部分縫合起來,保證模線的完整封閉,并在保存好相對坐標的前提下將處理好的DL圖原點移動至絕對坐標系下面。3.1.2拉伸實體1)單擊工具欄中的拉伸,彈出拉伸對話框。2)將縫合后的曲線投影至Z軸進行拉伸,輸入拉伸值-300,+200,確定,得到拉伸實體,如圖3.1圖3.1 拉伸的凸模鑲塊3.1.3修剪 單擊工具欄中的修剪體,

28、彈出修剪體對話框,選擇體為上一步中拉伸的實體,刀具指定平面為數模平面,按所需方向進行修剪,如圖3.2圖3.2鑲塊修剪3.1.4導板選擇1)導板滑長度要求為零件長度的1/3-1/5。2)導板要求:高于分模線5-10mm。 故測量拉伸長度選擇導板高度為150mm,導板型號為mwf 150-150。3)減重:如果凸模整體采用實體會增加材料成本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故采用下掏空的形式節(jié)約材料。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對凸模外壁以及筋部進行挖空(內部筋部厚度一般40mm),這樣得到凸模的結構。最后得到的凸模三維造型,如圖3.3所示。減輕孔導板圖3.3凸模鑲塊孔的尺寸為340*280mm。4)通過修剪優(yōu)化最后得

29、到凸模實體,如圖3.4圖3.4 凸模3.2壓邊圈的三維造型1)標準:壓邊圈容易強度不足,應考慮整體剛性設計。壓邊圈應保證最大限剛度,否則,模具拉延性能下降,制品質量差。2)結構: 型面:型面根據DL圖提供的板料尺寸單邊放大10-20mm; 輪廓線處空刀:一般輪廓可能變動時,取20mm以保證加工余量; 壓邊圈最小寬度:最小寬度取200mm。結構示例圖3.5圖3.5壓邊圈結構3)定位板:在前、后、側四個位置設置定位板,為板料定位。 側定位板長度取坯料長度的1/2,對于拉延模,側定位板長度過長,壓邊圈空刀過大,強度上會有問題,所以采用分塊結構。所以共有8個定位板。同一側多個定位板間時間距盡量大。在定

30、位板之間壓邊圈上設立筋以加強強度??紤]板料的彎曲,前定位板距送料水平線30mm,防止放料時坯料彎曲與定位板發(fā)生干涉。如圖3.6圖3.6定位板安裝4)形成限位塊:每300-400mm一個,直徑為90mm,共18個;安裝面與隨型筋的內邊界距離為35mm,與隨型筋的外邊界最小距離為50mm;行程限位塊下面有立筋支撐。5)導板安裝面與邊留有20mm空刀槽。6)根據頂桿布置圖選擇墩死墊塊,直徑為80mm。7)壓邊圈立筋間距取250-300mm。8)根據壓邊圈尺寸合理設計吊耳。在生成壓邊圈時,先根據繪制草圖的凸模外輪廓線形生成壓邊圈的實體框架。在生成中部空心的形狀時,以凸模外輪廓面向外偏置5mm即為壓邊圈

31、內孔部分輪廓面。再通過平衡塊的布置得到偏置尺寸,形成實體,與壓邊圈做差形成內輪廓下部退刀部分。由行程限位塊的尺寸布置得到壓邊圈的寬度為1660m。根據以上設計標準最終生成的壓邊圈的三維造型如圖3.712543 圖3.7 壓邊圈1-定位板 2-行程限位塊 3-導板 4-立筋 5-吊耳3.3 下模座的三維造型1)下模座寬度與壓邊圈相同為1660mm2)工作型面承擔的受力部位采用的下掏空結構,要求筋與筋的間距在300-400mm之間。受力部位要有立筋來起到受力的作用。3)非工作型面部位采用的側掏空加下掏空形式,且減輕孔的尺寸要能保證使頂桿(共22個)順利通過。4)設計下模整體高度在為230mm。5)

32、查標準件手冊設計導桿。6) U型槽設計: U 槽的布置要使模具受力平衡,根據數量的要求均勻的分布在模具上。 原則上要最外側(X 方向)的兩個T 型槽處要布置U 槽,最外側(X 方向)兩個U 槽之間距離要大于模具長度的2/3。 U槽的布置要滿足機床要求。將U型槽草圖進行拉伸,進行布爾求差運算,如圖3.8圖3.8 U型槽設計本次共設計的U槽8個。依據以上條件通過優(yōu)化處理最終得到的下模造型,如圖3.9 頂桿U型槽導桿圖3.9 下模3.4 上模座的三維造型1)尺寸:上模的寬度與壓邊圈相同為1660mm。2)減重:同樣采用非工作型面部位采用的側掏空及下掏空形式減輕模具質量,節(jié)約成本。3)根據下模座導桿布

33、置設計導套的尺寸、位置。4)設計U型槽,同上上模設計與下模設計方法基本相同,最終得到上模,如圖3.10導套 圖3.10 上模3.5裝配1)導向 :上模座和下模座通過導柱導套導向;上模座和壓邊圈、凸模和壓邊圈通過導板導向,如圖3.1.1 導板導柱導套圖3.11 導向裝置2)總裝配圖3.12圖3.12總裝配圖3.6本章小節(jié)本次拉延模設計得到的三維實體模型尺寸為2590×1880×1100mm,總質量為14356kg。直接以UG構造出覆蓋件模具的三維實體模型,這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二維模具設計方法,是技術上的進步,較之傳統(tǒng)更加快捷更加省時省力省成本。而且,三維實體圖更真實地反映了模具零件之間的裝配關系,減少了實際模具設計的缺陷,減少了技術人員看懂二維圖的所必須的學習時間。同時,利用UG的裝配功能,可直觀地對模具進行干涉檢查,從而提高了汽車覆蓋件模具結構的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結論 此次的畢業(yè)設計區(qū)別于以往在學校中的課程設計開說,除了時間長之外,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實際性很高,就相當于一個實際的工作項目。而汽車頂蓋,為汽車大型內覆蓋件,表面曲面多而復雜,對于從未接觸過汽車覆蓋件模具的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在這次的設計過程中,較之以往傳統(tǒng)的二位CAD設計方法來說有了一次轉變。這次完全脫離可二維的設計,直接采用三維對模具進行造型,使得從一開始模具在心中就有了一個直觀地感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