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調節(jié)作用的分析_第1頁
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調節(jié)作用的分析_第2頁
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調節(jié)作用的分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調節(jié)作用的分析    【摘 要】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實行的是分類所得稅制度,工薪所得的費用扣除并沒有考慮納稅人家庭負擔等情況,對收入來源單一的工薪階層來說,顯然不夠合理,應盡快將分類所得稅制改為分類綜合所得稅制,在扣除方面要考慮納稅人家庭負擔、子女教育、贍養(yǎng)老人以及個人的住房貸款、醫(yī)療支出等因素。個人所得稅最重要的職能就是收入的調節(jié)職能,家庭式個人所得稅制能夠從根本上體現(xiàn)并加強這一職能,筆者認為,實行家庭式個人所得稅制是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的大勢所趨。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 職能 家庭式 扣除標準

2、        一 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收職能現(xiàn)狀及問題         稅收作為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在調節(jié)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方面有一定作用,我國對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課征和代扣代繳為主的制度。以便于征管的角度看,這一設計無疑是較好的選擇,但因分類課征不能全面衡量納稅人的真實納稅能力,實踐中必然造成所得來源多、綜合收入高的人不納稅或少納稅,而所得來源少、收入相對集中的人多納稅的現(xiàn)象;代扣代繳對收入透明度較高的工薪階層簡便有效,而

3、對主要靠隱形收入的高收入階層卻“力不從心”,漏征率很高。這兩方面因素結合起來,稅收便呈現(xiàn)出“逆調節(jié)”的特征。譬如2001 年我國征收的660 億元個人所得稅中,43%是由工薪階層繳納的,而占有社會財富絕大部分的高收入者所繳不足10%,再次,“個稅”起征點設計未能體現(xiàn)其基本功能?;谪敹愐话阍恚愂掌鹫鼽c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著該種稅收的功能指向,就“個稅”而言,起征點按低標準設計,可使該稅種成為“大眾稅”,按高標準設計,則成為“富人稅”。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國,生產力發(fā)展水平與社會保障條件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的背景下,“個稅”功能指向理當定位

4、于“富人稅”。         筆者認為,當前我國個人所得稅職能調節(jié)的問題主要是費用扣除標準的規(guī)定過于簡單,未區(qū)分為取得收入所必須支付的必要費用和為維持勞動力簡單再生產及家庭開支所發(fā)生的生計費用,也未考慮納稅人贍養(yǎng)人口的多少、健康狀況等所引發(fā)的不同開支水平,以及通貨膨脹、醫(yī)療、教育、住戶等不同情況,而是統(tǒng)一按照一個標準實行定額或定率扣除,這對于那些收入相同但所發(fā)生的必要費用和生計費用多的納稅人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例如,根據(jù)目前我國的個稅制度,工薪所得的費用扣除并未考慮納稅人家庭負擔等情況,結果往往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

5、個三口之家,只有一人工作,養(yǎng)活三口人,每月只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本已不寬裕,但仍要繳個稅。而按照家庭來扣除個稅就比較公平,即家庭(申報)式個人所得稅制度。            二 解決問題的方法:家庭式個人所得稅制度         筆者認為,所謂家庭式個人所得稅制度是指以家庭為申報單位,以家庭在某一段時間內取得的總收入,扣除全部家庭成員的免征額或扣除標準,以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計征個人

6、所得稅的一種方式。其特點主要有:(1)家庭是指以夫妻雙方為主體的家庭結構,包括其子女和父母等直接承擔撫養(yǎng)或贍養(yǎng)義務的家庭成員;(2)免征額和扣除標準要考慮分類課征的特點,例如家庭取得的工資薪金收入,其免征額是指目前我國個稅規(guī)定的每人2000元,家庭取得的財產轉讓收入,其扣除標準是指目前我國個稅規(guī)定可以扣除的財產原值及轉讓稅費等。         三 家庭式個人所得稅案例分析         案例一:杜先生在廣州某事業(yè)單位工作,

7、妻子自從3 年前生孩子后就一直沒找到工作,而且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4 位老人現(xiàn)在均沒有退休金。這樣一來,7 口之家就他一個人在工作。按現(xiàn)在的申報方式,他月收入6500 元,要納稅610 元。每次領工資條時,看著被扣除的所得稅,杜先生說他心里總不是滋味。“我那些單身同事,他們可以買房、買車,還可以經常旅游,而我的工資幾乎不夠養(yǎng)家糊口,我們納稅卻一樣多,你說合理嗎?”如果按照“家庭申報”,他申報個稅時就要扣除6 位被贍養(yǎng)人、被撫養(yǎng)人和失業(yè)人的生活費,至少有幾千元,他繳納的個稅將少很多。     &

8、#160;    案例二:兩對夫婦,總收入都是3000 元,一對夫婦,妻子失業(yè),丈夫月收入3000 元,如果扣除1600 元的免征額,另外1400元要繳個稅;而另一對夫婦各收入1500 元,兩人的收入都達不到個稅起征點,他們則不需要繳稅。         由此可見,目前個人所得稅的扣除標準存在很大的弊端,案例一體現(xiàn)了家庭負擔重的納稅人和家庭負擔輕的納稅人,稅負卻是相同的,即納稅能力不同而稅負相同,而案例二則體現(xiàn)了納稅能力相同的納稅人,納

9、稅負擔卻是不同的,這些都與稅法的橫向公平原則相抵觸,違背了稅法的基本原則。       四 國外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的借鑒         發(fā)達國家個稅多以家庭課稅,比如在德國,征稅的類別根據(jù)納稅人的家庭狀況加以區(qū)分,如已婚家庭子女未滿18 歲、子女在27 歲以下但仍在上學的、由于不可抗拒的特殊情況(如生?。┰斐筛哳~開支等情形,可以少交稅。法國則是將家庭人數(shù)作為納稅的參數(shù),每個成年人家庭參數(shù)為1,每個孩子家庭參數(shù)為0.

10、5,這樣,一對夫婦加一個孩子的家庭,參數(shù)就是2.5,依此類推,家庭人數(shù)及經濟狀況不同,其所繳納的所得稅也不同。而日本實施“所得稅控除制度”,對于納稅者本人生活所需的最低費用、撫養(yǎng)家屬所需的最低費用以及社會保險費用等,免征所得稅。但以家庭為單位扣除個人所得稅的世界通用做法,在我國卻遭到地方稅務部門的反對,他們認為以家庭為單位收個稅,統(tǒng)計起來將更復雜。實施“按家庭扣稅”有一個前提,這就是家庭收入的透明度和真實性,這也是各界爭論較多的焦點。有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對某一個人的收入狀況尚且不能做到完全透明,要對家庭中所有成員的收入作一個總體的衡量,更是困難重重。即使在現(xiàn)在這種簡單的稅收制度條件下,仍然不能

11、保證達到條件的人都能納稅,仍然有很多人通過各種手段偷稅漏稅。地方稅務部門以統(tǒng)計復雜為由拒絕以家庭為單位扣除個人所得稅,是明顯的懶政行為,是行政不作為的行為。你們的職責就是要對個人收入進行統(tǒng)計,不管是工資收入,還是其他所謂的隱形收入,都應由稅務部門進行完整的統(tǒng)計,該納稅的納稅。這樣,既體現(xiàn)了納稅的公平性,又有利于藏富于民、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五 筆者建議        

12、0;第一,采用“以家庭申報繳納為主,個人為輔”的辦法;在課征制度上,改“月征”為“年征”,對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經營收益等經常性所得納入綜合征稅項目,采用超額累進稅率,按年計算,按月預繳,年終匯算多退少補;其他所得,仍然采用分類征收的辦法。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稅務部門統(tǒng)計收入,按月計稅等方面的工作量。         第二,目前來看,實行以家庭為單位征個稅,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可以先搞試點,或者先試行“夫妻聯(lián)合申報”,在條件成熟時再考慮“家庭申報”。而且試點工作非常重要,我國已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一個家庭贍養(yǎng)4&

13、#160;個老人,甚至6 個、8 個老人的情況將越來越多,如果個稅完全不考慮家庭因素,就很難體現(xiàn)公平。通過試點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完善,進而逐步向全國推廣。         綜上所述,筆者建議推行以家庭為單位申報個人所得稅的方式。個人所得稅改革應該體現(xiàn)公平稅負的原則,個人所得稅的征繳應該由個人申報轉向以家庭申報為主,這應該是個人所得稅制今后改革和發(fā)展的主流方向。 參考文獻 1姚濤.論個人所得稅課稅模式的改革J.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04) 2傅樵.從費用扣除談個人所得稅改革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3(04) 3李哲.芻議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和費用扣除標準的改革J.福建稅務,2003(05) 4張惠琴.美國個人所得稅制度J.粵港澳市場與價格,2007(04) 5王珍.美國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制度經驗及借鑒J.地方財政研究,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