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表格)_第1頁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表格)_第2頁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表格)_第3頁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表格)_第4頁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表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授課內 容1怎樣才能更省力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設計3種以上省力的方法。2能說明一種簡單工具是如何省力的。3能通過對圖片或實物的觀察,發(fā)現(xiàn)在動物的行為中,哪些屬于省力行為,并對自己的觀察結果說明理由。4能在生活環(huán)境中找到動物省力的行為。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與其他同學探討生活中所見到的省力的方法。三、科學知識目標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簡單機械。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聯(lián)系日常生活,對簡單機械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綜合實驗現(xiàn)象和生活經驗,對簡單機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1由教材的單元頁人類使用工具的歷史過程

2、導入。2提問:單元頁的內容說明了什么?(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發(fā)明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結論:我們要學會怎樣才能省力。(二)新課教學活動1:拔圖釘比賽談話:同學們,相信大家都拔過圖釘,但是怎樣拔更省力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親身體驗一下吧。1提問:你能用幾種辦法拔出釘在木板上的圖釘?體驗使用機械和不使用機械的區(qū)別?2組織學生小組活動提示:在此活動中要注意安全。要求學生活動時不能猛然用力撬圖釘,防止圖釘飛起刺傷眼睛?;顒樱盒〗M中確定一種最好的方法參加小組間的比賽。3討論與交流談活動中的體會。活動2:簡單機械的應用1讀圖回答問題。教師:大家翻開書P2,看活動2的插圖,我們怎樣才能輕松省力的完成下面的任務?

3、學生活動。教師提示:可以用連線的方法將用什么工具去完成圖上的哪項任務連起來。2教師總結。撬油桶蓋的鋼板工作時是一種簡單機械叫杠桿。木棍和磨盤相結合的簡單機械叫輪軸。架在臺階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簡單機械叫斜面。繩子與樹干組合的簡單機械叫滑輪。杠桿、斜面、滑輪、輪軸等都是常見的簡單機械。3討論教師:根據老師剛才講的知識,請大家找一找P3插圖中人們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簡單機械?4交流將自己找到的簡單機械與同學交流。拓展活動:動物的省力“工具”1觀察課本插圖回答問題。教師:請同學們看書上P3拓展活動插圖,說說動物身體上的哪些器官或結構具有省力的作用?2教師舉例總結。啄木鳥的喙相當于鑷子和鑿,屬于簡單機械中的

4、杠桿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動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⒌凝X和爪相當于鑿,屬于簡單機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斷食物等活動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板書設計板書設計:第一課 怎樣才更省力1杠桿、斜面、滑輪、輪軸等都是常見的簡單機械。撬油桶蓋杠桿。木棍和磨盤相結合輪軸。木板叫斜面。繩子與樹干組合叫滑輪。2動物的省力“工具”課后小記:本課的教學思想是先組織學生動手體驗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來認識簡單機械;最后尋找生物器官與簡單機械結構的聯(lián)系。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最終達到教學目標。授課內 容2撬棍的學問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用常見物體設計簡單機械。2能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5、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3能找出日常生活中應用了杠桿原理的工具。4能從應用了杠桿原理的工具中找出組成杠桿的三個要素點的具體位置。5能夠應用所學的杠桿原理制作一個小模型。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在研究問題時能主動地與其他同學討論和交流。2能大膽想像并設計抬起地球的裝置。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夠說出杠桿由哪三部分構成。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杠桿的含義。3能用自己的話描述杠桿尺的平衡規(guī)律。4能解釋為什么日常生活中還要應用“費力”杠桿。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研究杠桿的作用。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談話:杠桿是一個具有一個支點并在兩點受力的剛性桿,中國古代的墨經上就有記載,說明在古

6、代就已經普遍利用杠桿,那杠桿究竟有哪些具體的用途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第二課撬棍的學問。(二)新課教學1提問:阿基米德真的能把地球抬起來嗎?2活動:把重物抬起來。(1)談話:大家翻開書P4看上邊的插圖,我們的任務是想辦法利用繩子和長木棍制作一種簡單機械,將重物抬到岸邊的汽車上。(2)學生思考提出解決辦法。(3)根據自己的想法利用手中的材料設計簡單機械并思考問題。認識杠桿上的三個點(動力點、阻力點、支點)。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時最省力?如果物體很輕,怎樣才能很容易地將它抬高?實驗中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3)記錄結果。省力的杠桿(能用較小的力把較重的物體抬高)省距離的杠桿(能拉動很短的一段繩子,把重物

7、抬得很高)(4)小結實驗中能繞一個支點旋轉的棍子就成為杠桿,而單放在地上的木棍就是一根木棍,不能說它是杠桿。杠桿具備三個點:動力點、阻力點、支點。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提問:什么是杠桿?杠桿的三個點?舉例。(二)新課教學活動2: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1認識杠桿尺見書上P6上方圖片。2實驗(1)確定杠桿尺一側的一個點為阻力點,掛一定數(shù)量的鉤碼。(2)在另一側確定動力點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掛多少鉤碼才能使杠桿尺保持平衡,并記錄結果。(3)改變阻力點的位置,重復第二步。3記錄阻力點動力點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鉤碼(個)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鉤碼(個)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方法5方法6

8、4交流。分析自己小組的記錄表,能發(fā)現(xiàn)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嗎?板書設計:第二課 撬棍的學問阻力點動力點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鉤碼(個)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鉤碼(個)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方法5方法6板書設計一、三種杠桿結構1蹺蹺板支點在中間,動力點、阻力點在兩邊。2蒜夾壓汁器阻力點在中間,支點、動力點在兩邊。3夾子動力點在中間,支點、阻力點在兩邊。二、應用:剪刀和劃槳屬于支點在中間的杠桿。高爾夫球桿屬于動力點在中間的杠桿。課后小記:本課從古代傳說阿基米德抬地球的假說開始,對學生提出問題,阿基米德可以抬動地球嗎?在學生的心目中阿基米德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因此,他說的話應該是科學的、可信的。但是抬

9、地球的舉動又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事情。這種矛盾的心理,形成了學生急切地要探求結果的驅動力,激發(fā)學生研究撬棍學問的興趣,經過活動1、2、3的實驗探究學習后,教材又設計了幫阿基米德抬起地球的拓展活動,組織學生回答“阿基米德可以抬動地球嗎?”這個從理論上可以成立但實際上卻無法實施的問題,為學生展開想像創(chuàng)造了較大的空間。為了降低難度,學生可以用畫圖的方式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想法。授課內 容3輪子的妙用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通過比較、分析說出應用輪軸(簡單機械)工作時省力的原因。2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吊車上使用了幾種輪子。3能通過觀察找出變形的輪軸。4能獨立設計一個應用輪軸原理的簡單機械,幫助自己完成一項特殊任務。

10、5能通過實驗找出各種輪子的優(yōu)點與不足。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變形輪軸的認識。2能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各種輪子的作用。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說出輪軸的基本組成。2能說出齒輪與輪軸有什么關系。3能說出輪軸在什么情況下省力,在什么情況下費力。4能用類比的方法解釋螺絲刀的工作原理。5能準確地說出齒輪的作用。教學重、難點認識各種各樣的輪子及其工作原理,并會運用其原理制作簡單機械。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1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提問:杠桿的工作原理?2語言過渡引出下文教師:簡單機械有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等,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杠桿,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輪軸和滑輪。(二)新課教學

11、活動1:杠桿和輪軸1觀察書上P9兩幅圖,分析以下問題。分析石磨上杠桿(木棍)的工作原理。比較汽車方向盤與石磨工作原理的相同點;分析汽車方向盤工作時的優(yōu)點,它可以給人們帶來哪些方便?2闡述原理。工作時輪軸上有一個支點、一個動力點、一個阻力點,根據動力臂與阻力臂的關系,決定輪軸的作用。3試著將石磨上杠桿的三個點標在P9左圖中,將方向盤上杠桿的三個點標在P9右圖上。4小結像方向盤一樣由一個圓輪和軸組成的機械叫輪軸。5交流把自己小組的分析與其他組交流,并聽取他們的意見。找一找,在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輪軸?活動2:巧用“輪子”1提問:如何改造一下輪子,使它變成另一種簡單機械,幫助我們完成一些特殊的工

12、作呢?2觀察書上P10插圖,輪子變成了哪種機械?左圖一個學生在升旗,輪子變成了滑輪。右圖中的輪子變成了齒輪。齒輪屬于傳動機械,它的主要作用是將動力機的動力傳遞給工作機。3交流我們用“輪子”改造的簡單機械有什么優(yōu)點?有什么缺點?活動3:研究吊車上的“輪子”1認識吊車上的輪子。教師:看書上P11插圖,回答吊車上使用了幾種“輪子”?它們有什么作用?定滑輪定滑輪既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動滑輪動滑輪省力但不改變用力的方向。實驗驗證選擇吊車上的一種輪子進行研究,根據實驗來驗證動滑輪和定滑輪的優(yōu)點與不足。2拔河比賽根據書上P12的插圖樣式,選擇不同的滑輪進行一場拔河比賽,親身體驗滑輪的作用。

13、討論:分析滑輪在比賽中的作用。3結論使用定滑輪的優(yōu)點是改變力的方向;缺點是不省力。使用動滑輪的優(yōu)點是省力;缺點是不改變力的方向。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形成了滑輪組,滑輪組合理的利用了兩種滑輪的優(yōu)點,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4思考:除了滑輪以外,你們小組還想研究吊車上的哪種“輪子”?板書設計第三課 輪子的妙用使用定滑輪的優(yōu)點是改變力的方向;缺點是不省力。使用動滑輪的優(yōu)點是省力;缺點是不改變力的方向。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形成了滑輪組,滑輪組合理的利用了兩種滑輪的優(yōu)點,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課后小記:本課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輪子出發(fā),在學生研究了杠桿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探究輪

14、軸、滑輪及齒輪的作用。教材設計了四個活動:活動1幫助學生利用杠桿工作時省力的原理去分析輪軸工作時的省力原理;活動2在認識輪軸的基礎上,認識各種“變形”的輪子;活動3組織學生研究滑輪的種類和作用;活動4為學生提供了細致的研究齒輪的方案,學生則可以在方案的提示下獨立進行研究。通過四個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輪軸、滑輪及齒輪等簡單機械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利用簡單機械能提高工作效率。授課內 容4斜坡的科學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從對斜面的作用所做的多種假設中,確定一種進行研究。2能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設計實驗,驗證不同斜面的省力情況。3能夠舉例說出哪些物體是變形的斜面。4能制作不同坡度斜面

15、的螺旋模型,并能找出兩種模型的差異。5能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斜面與螺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愿意與同學交流使用斜面的好處和不足。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舉例說出斜面的組成。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斜面能省力的道理。3能說出科學實驗的作用。4能用斜面的原理解釋密螺紋的螺絲釘比疏螺紋的螺絲釘擰起來更省力的原因。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研究斜面的作用。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1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提問:輪子分幾種?各有哪些作用?2語言過渡引出下文。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種簡單機械,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簡單機械斜面。(二)新課教學活動1:研究斜面的作用1識圖思考??碢14上面插圖:工人們

16、在做什么?他們用了什么工具?2假設。提問:把一個物體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體驗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有什么不同?從以下三個角度分析斜面的工作圖,提出自己的猜想。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重物被抬高時所走的距離是否相同?重物被抬高時是否有其他物體幫助托住了該物體?3驗證假設。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提示:實驗因素的控制:物體被抬升的高度始終不能變,被抬升物體的重量不能變,斜面表面的光滑程度不能變。只能改變斜面的坡度,即斜面的長度。實驗記錄表是幫助學生從實驗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重要材料,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填好、用好記錄表。4記錄。5分析分析以上實驗數(shù)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些研究結論和自己的假設一致嗎?6結論在不

17、考慮摩擦阻力的情況下,要把物體勻速推上斜面,則作用在斜面上的動力等于物體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這就是斜面原理。板書設計1螺旋是斜面的一個變形。2斜面的省力原理課后小記:本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指導學生探究斜面的作用,認識斜面類的簡單機械。斜面類的簡單機械包括斜面、尖劈、螺旋幾類,都是學生日常所見的機械中常用到的簡單機械。本課教材出示了斜面和螺旋的內容。教材由四部分內容組成:認識斜面、研究斜面的作用、研究螺旋的作用、斜面類機械的應用。授課內 容5自行車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夠按照圖紙說明、制作齒輪裝置。2能設計各種實驗方式發(fā)現(xiàn)齒輪傳動的情況,并準確記錄在記錄表中。3能通過分析記錄表中的數(shù)

18、據推測出齒輪傳動的規(guī)律。4能從模型中指出機器的“動力、傳動、工作、控制”等四部分。5能獨立分析出自行車的某一部分由哪些簡單機械構成。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夠比較默契地與其他同學完成研究齒輪傳動原理的研究。2能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對自行車各部分的分析。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描述齒輪傳動的規(guī)律。2能舉例說出傳動的類型。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機器的含義。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認識機器是由動力部分、傳動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組成的,并能初步分析各種機器的組成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前面我們分別研究了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和齒輪等簡單機械,今天我們在此基礎上認識機器的組成。(

19、二)新課教學活動1:分析自行車的結構1分析玩具機器的組成部分談話: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比較復雜的工具都屬于機器,這些機器綜合利用了多種簡單機械的優(yōu)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讓我們以玩具車為例,研究機器的組成部分??刂撇糠珠_關是玩具車的控制部分。動力部分電動機是玩具車的動力部分。傳動部分齒輪箱是玩具車的傳動部分。工作部分輪子是玩具車的工作部分。2教師講解四部分的工作原理。3分析自行車的結構。談話:自行車是一種設計合理、廣泛應用的機器,它的工作原理和玩具車十分相似,請大家找出自行車的四個組成部分。討論:小組間討論自行車是由哪些簡單機械組成的?匯報: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結果??偨Y動力部分腳踏板傳動部分車鏈

20、工作部分車輪控制部分車把1制定研究計劃教師:同學們,我們知道自行車是由動力部分、傳動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件組成,下面讓我們選擇其中一部分進行研究,首先,小組內討論研究計劃,并將計劃寫成書面形式。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回指導。2研究報告的內容3交流。小組間相互交流研究結果。活動2:找出拖拉機的主要組成部分1談話:我們研究了自行車的組成部分,那拖拉機的主要組成部分使用了哪些簡單機械?2分析拖拉機是怎樣工作的拖拉機的組成部分是如何配合工作的?小組討論交流并將結果寫出來。自行車的工作原理前觸閘:前觸閘是靠杠桿原理制動的。當手握緊閘把時,閘把的另一頭將接頭、拉桿、拉管向下壓,使

21、閘皮向下壓至與輪胎接觸,產生摩擦制動力。其缺點是剎車效果與輪胎充氣程度有關。充氣不足時,會使摩擦力減小,影響剎車效果。腳蹬是輪軸,但是輪軸也用了杠桿的原理。自行車是一種機械,它由許多的簡單機械構成:執(zhí)行部分的車把,控制部分中的車閘把,后閘部件中的前曲拐,后曲拐及支架,貨架上的彈簧夾,車鈴的按鈕等部件都屬于杠桿。板書設計課后小記:本課以學生常見的自行車為研究對象,指導學生認識機器是由動力部分、傳動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件組成。同時本課也是本單元的綜合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進行獨立研究的能力,幫助學生提升有關簡單機械的認知,認識到簡單機械可以組合成各種復雜的機器,這些機器應用

22、在生產生活中,有助于人們提高工作效率。授課內 容6小鳥和小貓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收集描述各種動物(除人類以外)在生殖季節(jié)所表現(xiàn)出的各種生殖行為,并將這些行為以各種形式記錄下來。2能將動物的不同生殖方式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分類,并說出自己分類理由的合理性。3能通過比較找出各種動物的生殖方式的不同點。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體驗到小動物生存的艱難,強化珍愛生命的意識。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生殖”的概念以及生殖的兩種主要方式。2能說出不同類型動物是怎樣進行生殖的。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能用自己話解釋什么是“試管嬰兒”技術,嘗試討論這一技術帶來的利弊。教學重、難點指導學

23、生通過對大量具體動物生殖方式、生殖行為的觀察、比較和分類等探究活動,進一步明確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談話:動物的種類繁多,生活的環(huán)境各不相同。不同種類的動物是怎樣產生后代,讓生命得以延續(xù),使人類擁有更多朋友呢?今天我們就學習動物的生殖方式。(二)新課教學活動1:新生命的誕生1設疑:我們每個人都有爸爸和媽媽,大家想一想,在我們周圍生活的動物是否有爸爸和媽媽?2充分介紹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生殖方式。3講解動物的生殖方式(1)水螅的生殖??磿螾24插圖,說說水螅的生殖方式。(2)昆蟲是怎樣產生下一代的?看書上P24插圖,說說昆蟲的生殖方式。(3)魚是怎樣產生下

24、一代的?看書上P24插圖,說說魚的生殖方式。(4)青蛙等兩棲動物是怎樣產生下一代的?看書上P24插圖,說說青蛙的生殖方式。(5)爬行動物、鳥類是怎樣產生下一代的?看書上P25插圖,說說海龜、鳥的生殖方式。(6)貓、牛等哺乳動物是怎樣產生下一代的?小結:(1)出芽生殖水螅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即母體上長出一個個“芽”,這些芽都能長成一個新的水螅,這種方式叫做出芽生殖。(2)卵生卵生是指受精卵在動物體外直接發(fā)育成新個體。魚類、青蛙的生殖方式都為卵生,體外受精;鳥類、爬行類的生殖方式也為卵生,體內受精。(3)胎生胎生是受精卵在母體的子宮內利用胎盤吸收母親的養(yǎng)分,待發(fā)育成幼體后再娩出。一般哺乳動物的生

25、殖方式都是胎生。板書設計:第六課 小鳥和小貓活動1:新生命的誕生(1)生殖的方式出芽生殖:例水螅。卵生:例魚、蛙、龜、鳥。胎生:例貓、牛、人。(2)生殖方式的介紹水螅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即母體上長出一個個“芽”,這些芽都能長成一個新的水螅,這種方式叫做出芽生殖。卵生是指受精卵在動物體外直接發(fā)育成新個體。魚類、青蛙的生殖方式都為卵生,體外受精;鳥類、爬行類的生殖方式也為卵生,體內受精。胎生是受精卵在母體的子宮內利用胎盤吸收母親的養(yǎng)分,待發(fā)育成幼體后再娩出。一般哺乳動物的生殖方式都是胎生。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提問:生殖的方式有哪些?舉例說明?講述: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物的生殖方式,以及了解

26、了哪種動物采取什么樣的生殖方式,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它們的生殖方式有什么不同?(二)新課教學1分析動物生殖方式的異同教師:大家翻開書P26,按照表格的內容分析前面圖中動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分析討論:(1)四種動物各代表哪一類,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2)表中四種動物的產卵環(huán)境、卵的數(shù)量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有規(guī)律嗎?(3)表中每種動物一次產卵數(shù)量有什么差異?所產卵都能成活嗎?為什么?(4)鳥和貓在產生下一代的過程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與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相比,表中四種動物產生下一代的方式各有什么特點?意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動物由低等向高等的發(fā)展過程中,其生殖的特點和生殖方式也在發(fā)生變化。3小結:(

27、1)鯉魚、青蛙在水中產卵,海龜在海灘上挖坑產卵,麻雀在陸地上筑巢產卵。鯉魚、青蛙的卵沒有硬殼保護,海龜、麻雀的卵有硬殼保護。(2)鳥和貓在產生下一代過程中的相同之處是:都需要靠“父親”和“母親”的共同參與,產生受精卵,形成新個體。不同之處是鳥類動物是卵生,而貓這類哺乳動物是胎生。(3)幾種動物的產卵數(shù)量逐漸減少,但成活率高?;顒?:特殊的“本領”1看圖回答問題。教師:當生殖季節(jié)到來時,動物為了吸引對方,常常會表現(xiàn)出一些特殊的本能,有些動物在孵化和哺育下一代時,也會采用一些獨特的方式,請大家翻開書P27,看動物有哪些特殊的表現(xiàn)方式?2教師講述一些有趣的關于動物特殊本領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積極性。3教

28、師讓學生講述所知道的有關動物特殊本領的故事。卵胎生動物的卵在體內受精、體內發(fā)育的一種生殖形式。受精卵雖在母體內發(fā)育成新個體,但胚體與母體在結構及生理功能的關系并不密切。胚胎發(fā)育所需營養(yǎng)主要靠吸收卵自身的卵黃,胚體也可與母體輸卵管進行一些物質交換。這是動物對不良環(huán)境的長期適應形成的繁殖方式,實際母體對胚胎主要起保護和孵化作用。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內發(fā)育成新的個體后才產出母體。但其發(fā)育時所需營養(yǎng),仍依靠卵自身所貯存的卵黃,與母體沒有物質交換關系,或只在胚胎發(fā)育的后期才與母體進行氣體交換和有很少營養(yǎng)的聯(lián)系。它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間的情況。錐齒鯊、星鯊、某些毒蛇(如蝮蛇、海蛇)和胎生蜥、銅石龍蜥等均為卵胎

29、生動物。在動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其所產生的新個體雖不是卵而是幼體形態(tài),但在母體內則備有作胚胎營養(yǎng)的卵黃,胚胎的發(fā)育并不直接依賴母體的營養(yǎng),而只不過是卵在母體內發(fā)育、孵化,這和哺乳類靠與母體間組織聯(lián)系而獲取營養(yǎng)的真正胎生是有區(qū)別的,所以稱這種生殖為卵胎生。蝮蛇、田螺和一些魚類都是卵胎生。不過在魚類也有通過其他方式靠母體營養(yǎng)而發(fā)育的,這也是一種真正的胎生形式。例如海鯽類,是在卵巢內進行受精、發(fā)育、孵化,而仔魚是在卵巢腔中,于開口之前,經過體上皮和鰓孔攝取卵巢組織所供給的營養(yǎng)。此外,在鯊類和鰩類,其開始發(fā)育是依靠卵黃營養(yǎng),但待卵黃耗盡時,便通過卵黃囊與輸卵管下部的所謂子宮(內壁生有許多絨毛)發(fā)生聯(lián)系

30、,接受來自母體的營養(yǎng),表現(xiàn)出與哺乳類真正胎生相似的狀態(tài)。此外在體內受精方面,有的在產卵前已于母體內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發(fā)育(如鳥類),也可稱為廣義的卵胎生。板書設計新生命的誕生(1)生殖的方式出芽生殖:例水螅。卵生:例魚、蛙、龜、鳥。胎生:例貓、牛、人。課后小記:“新生命的誕生”是本課的重點活動,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首先,用圖畫的方式列舉了各類常見動物如昆蟲、水螅、脊椎動物(包括人)的生殖方式,意在說明動物生殖方式多樣性的同時為學生自主地收集資料活動提供范例;第二,小鼠標簡要介紹了生殖的概念和生殖的基本方式后,請學生以此為知識基礎對教材所列舉的動物生殖方式用比較、分類等方法進行分析;第三,由小鼠標

31、進一步提出研究的問題,引導學生用列表的方式對同屬于卵生的四種動物的具體生殖過程做進一步的比較,找出差異;第四,組織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授課內 容7落地生根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收集植物生殖方式的資料。2能用多種方式記錄扦插或嫁接后植物生長的現(xiàn)象。3能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各種植物生殖方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4能將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分類,并說出自己分類理由的合理性。5能選擇一種方法幫助一種植物進行生殖。二、科學知識目標1能用列表等方式發(fā)現(xiàn)動植物生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2能說出人類幫助植物生殖的各種方法。三、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能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人類幫助植物生殖有什么好處

32、。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搜集整理有關植物各種生殖方式的資料,能發(fā)現(xiàn)不同生殖方式的異同點,通過親身參與的實踐活動,感悟科學與技術的關系。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談話:我們知道,植物大多是用種子來繁殖的,那么不用種子,植物也能繁殖嗎?(學生討論)(二)新課教學活動1:各有各的“高招”1指導學生認識植物的營養(yǎng)繁殖。(1)觀察:書上P29幾幅圖中,新的植物體分別是從哪兒長出來的?(2)提問:這些植物的繁殖方法與種子繁殖有什么不同?(3)小組討論。(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5)小結:植物經過開花、傳粉和受精等過程,形成果實和種子。植物的根、莖、葉是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

33、植物的生殖器官。像甘薯的根、馬鈴薯的塊莖、蘆葦?shù)那o、落地生根的葉等都能發(fā)芽、生根,長出新的植物體,我們把植物的這種繁殖方法叫做營養(yǎng)繁殖。2討論。動物的生殖方式與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活動2:幫助植物生殖1指導學生認識人工營養(yǎng)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法、壓條法、嫁接法。(1)談話:人們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莖、葉在自然條件下就能夠進行繁殖的特性,在農業(yè)生產和園藝上,創(chuàng)造了一些人工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扦插、壓條和嫁接等。(2)提問:你們想知道這些方法嗎? (3)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0頁有關內容。(4)通過播放相關視頻,教師介紹相關方法及用以上方法進行植物繁殖的實例。(5)學生匯報自己對

34、人工營養(yǎng)繁殖的想法。2指導學生初步學會用扦插法繁殖月季。(1)講解:用人工營養(yǎng)繁殖植物的方法,在農業(yè)生產、花卉栽培中應用很廣,你們想學會其中的一些方法嗎?下面我們就學習用扦插法繁殖月季,讓大家親自做一做。(2)提問:用扦插法繁殖月季包括哪些步驟?(3)學生討論。(4)教師講解并演示用扦插法繁殖月季的操作過程。從株月季植株上剪下一根枝條,剪掉枝條下部的葉,只留上部的兩片葉和頂芽,用刀在節(jié)下削平,不要剝掉莖上的刺。在花盆里放好土,適量澆水,在土中挖一個洞,把經過修剪的月季枝條的下部插進土里。用手指輕輕按實插條的基部,用細孔噴壺噴灑足夠的水,使土保持濕潤。23天后,根據土壤干濕情況適時、適量澆水。記

35、錄植物的生長情況。(5)學生分組扦插月季。(6)小結并評價學生操作情況。3指導學生認識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優(yōu)缺點。(1)討論:在周圍的植物中,還有哪些是可以進行營養(yǎng)繁殖的?與植物的種子繁殖相比,你認為植物的營養(yǎng)繁殖有哪些優(yōu)缺點?(2)匯報討論結果。(3)小結:與種子繁殖比較,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優(yōu)點是所育成的新個體能保持母本特性;開花結實較早,對于果樹生殖用途很大;單性結實,花器退化而無種子的植物均可使用。缺點是不易大量生殖,浪費人力。4閱讀科學在線,了解植物組織培養(yǎng)。胎生植物如果說某種動物是胎生的,大家決不會感到奇怪,但如果說某種植物是胎生的,就會覺得很新奇了。一般植物的種子成熟以后,馬上脫離母樹,而且

36、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然后在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的條件下,在土壤是萌發(fā)成幼小的植株。但是有一種叫紅樹的植物,種子成熟以后,既不脫離母樹,也不經過休眠,而是直接在果實里發(fā)芽,吸取母樹里的養(yǎng)料,長成一棵胎苗,然后才脫離母樹獨立生活。板書設計(1)扦插(2)壓條(3)嫁接課后小記:學生了解了植物自身有著多種生殖方式后,活動2首先介紹了人們在園藝和農業(yè)生產上充分利用植物可以通過根、莖、葉產生新植株的性質幫助植物生殖。然后用圖示和文字簡要介紹了扦插、壓條、嫁接等生殖方法供學生選擇學習。接著,以扦插為例較為具體地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指導,并提供了簡要的記錄表和后續(xù)的活動建議。授課內 容8相似與差異教學目

37、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通過觀察找出自己與父母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相似之處,并分門別類地列在表中。2能通過比較的方法找出同種動物的相似點。3能設計一種可以快速分別找出全班同學中與自己一種、兩種、三種、四種特征都一樣的人數(shù)的方法。4能找出某種動物或植物上一代和下一代以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的相似或相同及差異之處。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體驗到在研究過程中一些事情只有在其他人的配合之下才能完成。2能與其他小組交流本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用實例或自己的話說明對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理解。2能舉例說明遺傳現(xiàn)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3能說明生物具有遺傳特點的意義。4能通過分析研究結果得出變

38、異是普遍存在的結論。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能舉例說明科學家利用哪些技術使生物發(fā)生變異,從而選出人們所需要的新品種。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大量事實數(shù)據的收集和整理,幫助學生認識到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遺傳的,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的特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教師:同學們和爸媽在一起的時候有沒有人說你長得像爸或媽。學生回答。教師:你覺得你哪些地方長的像你的爸爸,哪些地方長的像你的媽媽?學生回答。教師:大家回答得很好,仔細觀察自己和父母的體形、舉止、音容笑貌,我們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一些相似之處,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相似與差異。(二)新課教學活動1:仔細觀察找相似1

39、課前布置學生調查教材上P33表格中的內容,并補充一些內容。如:是否有雙眼皮?頭發(fā)是否卷曲?大拇指是否向背側彎曲?2課上教師讓學生將調查結果填入到P33表中。提問:根據表中所填寫的內容,請大家說說在這些特征中,自己與父親相似的有哪些?與母親相似的有哪些?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相似的有哪些?3學生交流。4除外形上的相似,教師還要讓學生思考自己在為人處事等方面是否有和長輩相似的地方。5討論:世界上有沒有長的一模一樣的人?談話: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舌、額頭、耳垂、手指四方面特征上與咱們班同學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呀?今天我們就在班上做個調查?(二)新課教學活動2:找“朋友”1設計記錄表,從舌、額頭、耳垂、手指四

40、方面特征上在全班展開調查。2展示匯總各組的調查情況。教師指導學生填寫教材中的表格。3組織學生交流活動,看誰找到了最相似的朋友。討論:從統(tǒng)計結果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有沒有與自己的各個特征完全一樣的同學?4教師總結規(guī)律。特征的比較項目越多,相似的人數(shù)越少。柱狀圖中由A到D高度遞減。5搜集資料,說說某類動物或植物的下一代與其自身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同學交流視頻資料遺傳與變異板書設計課后小記:引領學生在更大的范圍內研究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活動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設計圖表,統(tǒng)計全班同學在舌、額頭、耳垂、手指等4個方面的特征;第二層,用統(tǒng)計圖表分別統(tǒng)計與自己有1項或幾項相似特征的同學數(shù)量;第三

41、層,交流統(tǒng)計結果,初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第四層,研究同種動植物的個體之間是否也存在著相似和差異的現(xiàn)象,在本環(huán)節(jié)中重點是尋找兩代動物(植物)間的相似現(xiàn)象或特征。授課內 容9克隆羊多莉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通過討論等方式探究克隆技術和基因工程給人類帶來的影響。2能將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設計成有條理的講演稿向其他人介紹。3能有一定根據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能對其他同學的觀點進行評價。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體會到科學技術的“雙刃劍”含義。三、科學知識目標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克隆技術和基因工程。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1能從正反兩個方面說出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2能舉出3個實例說明基因工程技術的

42、廣泛應用。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通過收集資料、科學討論會、制作展板等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關注生物技術發(fā)展的新成果,初步認識克隆技術和基因工程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講述:1997年2月,英國胚胎學家伊思·威爾莫特和他的同事們向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過無性生殖獲得的“克隆羊”誕生了。這只小綿羊的出現(xiàn),不亞于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帶給全世界的震撼。大家了解什么是克隆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克隆。(二)新課教學活動:走進“克隆”1提問:什么是克???關于克隆你知道些什么?2將搜集的有關克隆的資料進行整理。提示:參照書上P40資料卡片的格式進行整理。3交流

43、。將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克隆的資料與同學和老師交流。4開一個討論會。主題: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哪些影響?正面影響:負面影響:讓學生暢所欲言,比一比誰的觀點鮮明、獨特?誰的理由合理、充足?拓展活動:基因工程1閱讀科學在線。討論: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2搜集有關基因工程的資料。討論:基因技術的應用給人類社會和生活帶來的影響?3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觀點和理由,并填寫到P42橫線上。4拓展討論(1)無性生殖就是克隆嗎?(2)可以克隆人嗎?克隆人的利與弊?關于克隆人的利與弊我們支持克隆人的理由有哪些呢?首先,是為不育夫婦提供后代創(chuàng)造了條件;其次,可避免遺傳疾病的危險;第三,是為了進行研究;第四,可生產每個人

44、的胚胎復制品,并且冷凍起來,需要時作為備用器官的來源。我們反對克隆人的理由有哪些呢?第一,潛伏著巨大的生物風險;第二,有一部分人群會被消滅;第三,會降低人的價值尊嚴;第四,人將物化;第五,基本人權將不復存在。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與工程設計十分類似的方法,按照人類的需要進行設計,然后按設計方案創(chuàng)建出具有某種新的性狀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穩(wěn)定地遺傳給后代。基因工程的核心技術是DNA的重組技術,也就是基因克隆技術。重組,顧名思義,就是重新組合,即利用供體生物的遺傳物質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經過體外或離體的限制酶切割后,與適當?shù)妮d體連接起來形成重組DNA分

45、子,然后再將重組DNA分子導人到受體細胞或受體生物中構建轉基因生物,該種生物就可以按人類事先設計好的藍圖表現(xiàn)出另外一種生物的某種性狀。比如前面已提到的用動物來生產人的乳鐵蛋白、抗凝血酶和白蛋白。除DNA重組技術外,基因工程還應包括基因的表達技術、基因的突變技術、基因的導人技術等。板書設計板書設計:第九課 克隆羊多莉1克隆克隆的定義是獨立的細胞繁殖系,指后代完全由一個細胞復制,具有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它是特指一種生物學操作。2克隆人的利與弊支持的理由:(1)為不育夫婦提供后代創(chuàng)造了條件。(2)可避免遺傳疾病的危險。(3)為了進行研究。(4)可生產每個人的胚胎復制品,并且冷凍起來,需要是作為備用器

46、官的來源。反對的理由:(1)潛伏著巨大的生物風險。(2)有一部分人群會被消滅。(3)會降低人的價值尊嚴。(4)人將物化。(5)基本人權將不復存在。課后小記:教材從學生了解的克隆羊入手,通過活動“走近克隆”及拓展活動“基因工程”來引領學生探討與克隆有關的問題。“走近克隆”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收集、閱讀并交流有關克隆的信息資料,二是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召開“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哪些影響?”的討論會,啟發(fā)學生能從正反兩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授課內 容10生命從哪里來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通過各種方法搜集關于生命起源的各種資料。2能有根據地判斷哪一種關于生命起源的觀點最有說服力。3能

47、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各種觀點的有理之處和荒謬之處。4能用科學短文的形式描述自己對外星是否有人存在問題的看法。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夠正確看待有關生命起源的各種觀點。2能將自己的短文與其他同學交流。三、科學知識目標能用自己的話描述關于生命起源的各種觀點。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科學技術的進步能有效地促進科學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通過收集、閱讀、整理、分析資料等方法探究生命起源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在探究人類未解之謎的過程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講述:地球上每個角落幾乎都有生命的蹤跡。長期以來,人類探索生命起源的腳步一直沒

48、有停止。然而,生命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一個謎,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二)新課教學活動1:搜集有關生命起源的觀點1閱讀教材P44提供的有關生命起源觀點的資料,談談讀后的想法。材料1:女媧造人。材料2:腐肉生蛆。材料3:米勒實驗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生命體有可能是由非生命物質逐漸演化而來的。2指導學生理解表格的設計意圖。(1)序號1的內容是在“教”學生如何概括有關生命起源的觀點及相關依據。(2)序號2的內容是扶學生一把,讓學生半獨立的概括此種觀點的依據,即腐肉生蛆。(3)序號3的內容可以放開完全由學生獨立填寫,即米勒的模擬實驗。(4)序號4的內容由學生將搜集的資料概括后填寫。交流匯報。3整理資料中有關生命起

49、源的主要觀點及依據,填入到P45表中。4討論:分析以上各種觀點及依據,你認為哪種觀點有道理?為什么?匯報?;顒?:地球以外有生命嗎?1關于地球以外有生命嗎?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看哪些是類似文學作品的虛構,哪些是有科學依據的?2閱讀教材P45的資料,并對自己的資料進行整理。3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寫成科學短文。4閱讀科學在線。關于生命起源的幾個假說1特創(chuàng)論(或神創(chuàng)論)2自生論(或自然發(fā)生論)3生源論(或生生論)4宇宙生命論(或泛生論)5化學進化學說板書設計課后小記:首先向學生詢問是否想過有關生命起源的問題,請學生談談自己對此有哪些想,然后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提供的有代表性的有關生命起源

50、觀點的資料,請學生談談閱讀后的想法,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利用教材中的表格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時,指導學生填寫表格,理解表格的設計意圖,最后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授課內 容11尋找進化的證據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通過觀察提出多種關于生物進化的假設。2能根據自己設計制定的分類標準對各種化石進行分類。3能根據模擬實驗的過程和結果推測化石的形成過程。4能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建立檔案水平的整理。5能對恐龍滅絕的原因做出自己的假設,并能對假設說出幾條理由。6能舉例說明科學家是怎樣研究恐龍滅絕的原因的。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將自己的推測與其他同學交流。2能夠做到不迷信書本,敢于提出自己認為有道理的

51、觀點。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舉實例說明“化石”的含義。2能舉例說明化石對研究生物進化問題的作用。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能舉例說明在進化過程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模型制作、解釋和推測等開放性較強的活動,更加關注有關生物進化的問題。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策略補給內容修改補記一)導課講述:生命在地球上出現(xiàn)后,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發(fā)展出形態(tài)各異的生物,并逐步演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茖W家是如何知道生物進化過程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研究吧!(二)新課教學活動1:模擬化石的形成1認識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跡或遺物。(1)三葉蟲

52、化石(2)貝殼化石(3)恐龍化石(4)植物化石(5)足印化石(6)魚化石2化石的分類(1)遺體化石由生物的遺體形成,保存了生物體原有的形狀和結構。(2)遺跡化石如:動物的足印、蟲子爬過的痕跡、生物皮膚和外殼形成的印模。(3)遺物化石如:動物的糞便、生物的卵化石、原始人制作使用的石器。3說一說“化石能告訴我們古生物的哪些信息?”4模擬化石形成。根據書上P48的步驟模擬化石的形成。板書設計:第十一課 尋找進化的證據1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跡或遺物。2化石的分類(1)遺體化石由生物的遺體形成,保存了生物體原有的形狀和結構。(2)遺跡化石如:動物的足印、蟲子爬過的痕跡、生物皮膚和外殼形成的印模。(3)遺物化石如:動物的糞便、生物的卵化石、原始人制作使用的石器。3模擬化石形成?;顒?:恐龍的滅絕1閱讀科學在線,了解恐龍化石。2交流。交流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