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復(fù)習(xí)題03208_第1頁
物理復(fù)習(xí)題03208_第2頁
物理復(fù)習(xí)題03208_第3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節(jié) 力第一部分 基礎(chǔ)知識一、 力是什么1、力是一個物體對 的作用,通常用字母 表示。 2、力總會涉及 物體,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另一個物體是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加力的作用同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 ;因此,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力 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4、相互作用力的特點:(1) 相同, 相反;(2)作用在 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3)同時 ,同時消失。三、力的作用效果5、力可以使物體的 發(fā)生改變,也可以使物體發(fā)生 。6、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指運動 的改變,或 的改變,或它們都同時發(fā)生了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了就一定受到了 的作用。第二部分

2、運用知識1、人用腳踢足球時, 是施力物體, 是受力物體;人的腳這時會有痛的感覺,這表明腳也受到 對它的作用,進一步表明了: 。2、一天發(fā)生了兩車相撞的交通事故,一個交警前來處理,說:“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輛車先撞上另一輛車的。”請從物理學(xué)的角度分析,這個交警是否找出哪那輛車?答: ,這是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它們是同時發(fā)生。3、人站在跳板上使跳板變彎,人對跳板的壓力的作用效果是: 4、用球拍擊球時,球拍和球之間發(fā)生了相互作用,若以球為研究對象,施力物體是( )。A. 地球 B. 球拍 C. 球 D. 人的手5、下列過程中,有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其它三個不同類,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造型

3、; B.進站的火車受阻力緩緩?fù)O?;C.蘋果受重力豎直下落; D.用力把鉛球推出。6、兩個雞蛋相碰往往只破其中一只,有關(guān)碰撞時相互作用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雞蛋受力一樣大; B.破的那個雞蛋受力大;C.未破的那個雞蛋受力大; D.兩個雞蛋受力大小無法比較。7、關(guān)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物體只要相互接觸,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兩個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就一定沒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 D.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8、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在磁鐵和鐵釘?shù)南嗷プ饔弥校_的說法是( )。A.磁鐵吸鐵釘?shù)牧Υ笥阼F釘吸磁鐵的力; B

4、.只有在磁鐵和鐵釘直接接觸時,才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C. 磁鐵和鐵釘雖沒有直接接觸,但也會有力的作用;D.是磁鐵吸引鐵釘,而不是鐵釘吸引磁鐵。9、下列哪對力是相互作用力( )A.手對水桶向上的拉力,地球?qū)λ跋蛳碌囊?;B.電線對電燈的拉力,電燈對電線的拉力;C.書對桌面的壓力,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D.地面對車的阻力,車對地面的壓力。10、下列現(xiàn)象中,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改變的是( )A.排球運動員用手把球發(fā)出去; B.關(guān)閉發(fā)動機后汽車越來越慢;C.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運轉(zhuǎn); D.物體從斜面上勻速下滑。第二節(jié) 怎樣描述力第一部分 基礎(chǔ)知識一、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單位1、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個,它們是力的

5、 、 和 ,我們把它們叫做力的三要素。在物理學(xué)中,力的單位是 ,簡稱 ,用符號 表示。只有當 時,力的作用效果才相同。 二、力的示意圖2、通常把力的作用點確定在 上,再以作用點為起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 表示物體在這個方向上的力,最后在末端標上力的大小,如果不知道力的大小,就寫出表示力的符號,這種表示力的形式叫 。 第二部分 運用知識1、茶杯放在桌面上時,茶杯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這兩個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A.作用點 B. 大小 C.方向 D.都相同2、托起下列哪一物體所用的力最接近 1N ( )A.一袋方便面 B.一張學(xué)生用的板凳 C.一枚大頭針 D.一塊磚3、要改變力的作用效

6、果 ( )A.必須同時改變力的三要素; B.必須同時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C. 必須同時改變力的大小和作用點; D.至少要改變力的一個要素。4、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F1和F2,它們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這兩個力一定是( )A.相互作用的兩個力 B.相同的力 C.不同的力 D.無法確定它們的關(guān)系5.作力的示意圖畫出空中飛行的足球受到的 畫出靜止在斜面上物體受到的 一物體掛在彈簧下面,畫出物體受重力的示意圖 重力、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和斜面 到的重力和彈簧對物體的拉力示意圖。V 對物體的支持力的示意圖 A 畫出在光滑水平面上勻速 畫出作用點在B點,受到斜向左上方與運動物體受力示意圖。 水平方向成450

7、角的拉力F拉=30N示意圖第三節(jié) 彈力與彈簧測力計第一部分 基礎(chǔ)知識一、 彈力1、當用手拉(或壓)彈簧時,彈簧受力發(fā)生 ,這時彈簧會對手也產(chǎn)生一個拉或推的力,這種因物體發(fā)生 而產(chǎn)生的力叫彈力。我們平時說的 、 、 等都屬于彈力,彈力只發(fā)生在 的兩個物體之間。 二、彈簧測力計 2、彈簧測力計是常用的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主要是由 、 、 組成的;原理: 。3、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使用前:(1)了解其 ,被測量的力的大小應(yīng)在量程內(nèi);(2)明確 ,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3)校零:要使指針對準 。使用時:(4)所測拉力的方向與測力計內(nèi)的彈簧軸線方向在 上。

8、(5)彈簧不要與刻度盤產(chǎn)生摩擦。(6)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 垂直。 第二部分 運用知識1、下列不屬于彈力的是( )A.手握可樂瓶對瓶的壓力; B.彈簧對手的拉力; C.磁鐵對大頭針的吸引力D.地面對講桌的支持力2、用手拉彈簧測力計越拉越費力,這是因為 ( )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B.因為人是受力的物體,所以感到費力;C.彈簧越來越緊,阻力越大,拉起來費力;D.彈簧的伸長量越大,所需拉力越大。3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N,分度值為 N彈簧測力計在測量前位于第二小格的A處,未作調(diào)整便用來測量手的拉力,指針位于B處,則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 N4健身用的彈簧拉力器,共有四根

9、并接在一起,假如每根伸長1cm要用1N的拉力,則將健身器拉長0.5m,需要拉力為 N。5在下圖中,A、B兩球相互間一定有彈力作用的圖是 ( ) A B C D6下列關(guān)于彈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存在彈力作用 B只有受彈簧作用的物體才受到彈力作用C只有相互接觸并發(fā)生形變的物體間才存在彈力作用 D彈簧的彈力總是跟彈簧的長度成正比7兩位同學(xué)使用彈簧拉力器比較臂力的大小,他們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彈簧,結(jié)果都將手臂撐直了,則 ( ) A.手臂粗的同學(xué)用的臂力大 B手臂長的同學(xué)用的臂力大C兩同學(xué)用的臂力一樣大 D.無法比較用的臂力大小8關(guān)于彈簧測力計上零刻度的意義,下列說法中錯

10、誤的是 ( ) A.彈簧的長度為零 B彈簧的伸長為零C.彈簧所受的拉力為零 D指針的初始位置9. 測力計因彈簧斷裂而損壞,若去掉斷裂的一小段彈簧,將剩余的較長的一段彈簧重新安裝好,并校準了零刻度,那么用這個修復(fù)的彈簧測力計測量時,測量值與原來測量值相比較,結(jié)果是 ( ) A.測量值比原來的測量值大 B比原來的測量值小C.與原來的測量值相同 D. 以上三種情況均可能出現(xiàn)10. 趙明準備自己制作一只彈簧測力計,他找來彈簧、鉤碼、直尺、指針等器材首先測出彈簧的長度cm,然后在彈簧下掛上不同的鉤碼,測出彈簧的長度,算出比原長的伸長量,填在如下表格中:拉力F/N1234567891011長度L/cm2.52.93.33.74.14.54.95.35.76.16.6伸長量/cm0.4(1)根據(jù)伸長量完成表格。 (2)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拉力和彈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