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專項施工方案_第1頁
吸收塔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專項施工方案_第2頁
吸收塔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專項施工方案_第3頁
吸收塔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專項施工方案_第4頁
吸收塔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專項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目 錄錄一編制依據一編制依據 .1 1二吸收塔基礎工程二吸收塔基礎工程概況概況 .1 1三、資源配置三、資源配置 .2 21臨時水電.22主要施工機具、設備.23勞動力組織.24其他勞力組織:.3四吸收塔基礎施工特點四吸收塔基礎施工特點 .3 31體積大、降溫難.32面積大、澆筑時間長、冷縫控制難.43螺栓多、安裝要求精度高.4五吸收塔基礎施工技術要求及質量標準五吸收塔基礎施工技術要求及質量標準 .4 4六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控計算六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控計算 .5 51相關資料.52基礎混凝土的溫控計算.5七吸收塔基礎施工方法七吸收塔基礎施工方法 .5 51.優(yōu)化配合比設計.72.構造技術處理.8

2、3.混凝土應力和收縮應力分析.84.混凝土澆筑工藝.85.混凝土養(yǎng)護.86.混凝土溫度監(jiān)測.9八強制性條文八強制性條文 .1010九吸收塔基礎施工保證措施九吸收塔基礎施工保證措施 .11111.根據管理程序和現場質量計劃,確定質量控制點的設置.112.本工程混凝土體積較大為防止產生溫度裂縫采取如下預防措施:.113.預埋螺栓偏差控制.114.力能供應.111習習水水二二郎郎電電廠廠(4 46 66 60 0M MW W)新新建建工工程程 1 1、2 2 號號機機組組脫脫硫硫脫脫硝硝工工程程吸收塔基礎吸收塔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專項施工方案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專項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一編制依據(1)國家

3、、交通部、電力部、貴州省現行的工程標準,施工及設計規(guī)范、規(guī)程相關文件,有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等。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guī)范DJ571979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2-2002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價規(guī)程第 1 部分:土建工程第 1 部分 DL/T 5210.1-2012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guī)范GB/T 50326-2006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52001鋼結構焊接規(guī)范JB 50611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200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GB 504962009電力建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導則(2)吸收塔基礎施工

4、圖 YD-1102S-T0102二吸收塔基礎工程二吸收塔基礎工程概況概況脫硫區(qū)域設置兩座吸收塔基礎,結構形式為方形鋼筋混凝土結構;基礎混凝土標號C30?;A墊層混凝土標號 C15;二次灌漿料為 II 類,強度不小于 C40?;炷粱A長23.9m,寬 22.7m,基礎高度 2m;吸收塔基礎混凝土體積 1085.06m3。每個基礎設置預埋螺栓 16 組,每組為 12 根,合計共 192 根。單根長度 850mm, 螺栓外露長度 210mm,上絲扣長度 150mm,下絲扣長度 105mm,埋設深度為 0.64m。螺栓外部加設 76.34.2t 套筒,套筒長度為 545mm,底部用 20mm 厚剛墊

5、片及螺母連接,上部用套筒蓋密封,內部待螺栓調整后采用二次灌漿料灌漿。由于該工程屬于大體積混凝土工程,針對大體積混凝土易產生裂縫的質量通病,采2取了有效的施工防治、養(yǎng)護、降溫等方法;針對混凝土震搗易對預埋螺栓產生振動,造成預埋螺栓偏差較大,建立了預埋螺栓獨立結構框架系統(tǒng),為了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及螺栓安裝精度,有效的提高了質量等級;較有效的防治了混凝土產生裂縫和預埋螺栓安裝超差的質量通病,對總體規(guī)劃創(chuàng)優(yōu)創(chuàng)造了基礎條件。三、資源配置三、資源配置1臨時水電臨時水電施工用水由廠區(qū)施工用水管網接引,施工(包含攪拌站)用電由廠區(qū)電網接線至施工區(qū)。2主要施工機具、設備主要施工機具、設備序號機械、設備名稱型號規(guī)

6、格數量設備情況備注1攪拌站JS7501全新,良好2砼運輸車6-8m32良好3汽車泵35m1良好4挖掘機小型1良好5鋼筋調直機gtJ414mm1良好6鋼筋彎曲機gw401良好7鋼筋切斷機gq401良好8電焊機BX1-5002良好9配電箱三級2良好10電鋸2良好11振搗棒3m4全新,良好12水泵1良好13全站儀NTS-350R1良好14水準儀S31良好3勞動力組織勞動力組織 組織機構如下圖:34其他勞力組織:其他勞力組織:木工5鋼筋工15砼工10普工10電工2司機4機械修理工1焊工4合計50四吸收塔基礎施工特點四吸收塔基礎施工特點1體積大、降溫難體積大、降溫難吸收塔基礎混凝土表面積 542.53m

7、2,澆筑深度 2m;澆筑成型后混凝土內部產生大量的水化熱,易使成型后混凝土產生裂縫故采取以下施工措施:a)優(yōu)化配合比:選用早期活性低的低水化熱水泥,降低早期強度發(fā)展過程中的水化熱;采用連續(xù)級配的碎石,以減少水泥用量;摻緩凝型減水劑,延緩水化熱釋放速度,使混凝土緩凝、提高混凝土流動性, 摻加膨脹劑,以抵抗混凝土收縮產生的應力,避免裂縫的產生。b) 加強混凝土養(yǎng)護:混凝土養(yǎng)護在降溫階段保持溫降小于 1.5/d,控制降溫速度遠安全員:潘明華技術總工:楊洋施工經理:孟和平項目經理:張永忠資料員:廖預算員:許栗瑞技術員:王洋4小于升溫速度,故降溫拉應力小于升溫壓應力,進而避免裂縫出現。c) 混凝土溫度監(jiān)

8、測:在混凝土入模后 72 小時內,每間隔 2 小時測溫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 72-168 小時內,每間隔 4 小時測溫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 168 小時后,每間隔 8小時測溫一次。d) 溫差控制:設計及施工規(guī)范要求,將溫差上限(含混凝土內部與表面溫差、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控制在 25內,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混凝土早期脫水,保證游離水不過早蒸發(fā),從而達到有效養(yǎng)護效果。2面積大、澆筑時間長、冷縫控制難面積大、澆筑時間長、冷縫控制難吸收塔基礎混凝土澆筑長度 23.9m,澆筑寬度 22.7m,由于混凝土澆筑面積大、澆筑時間長,混凝土成型后易產生冷縫。為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避免吸收塔基礎產生冷縫,改善混凝

9、土澆筑工藝:a) 混凝土澆筑方向順序:混凝土澆筑時混凝土輸送泵由遠端推向近端,采用分層定點、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方法,使上、下層混凝土澆筑停歇時間不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b) 振搗器布置:根據混凝土泵送自然流淌及振搗時形成的坡度,分前、中、后三階段布置三道混凝土振搗器;確保下部混凝土密實,振搗時嚴格控制振動棒移動的距離,特別注意混凝土的入倉振搗,防止離析和漏振。3螺栓多、安裝要求精度高螺栓多、安裝要求精度高每個基礎設置預埋螺栓 16 組,每組為 12 根,合計共 192 根,埋設深度為 0.54m。由于吸收塔螺栓預埋安裝質量要求比較高,采取以下技術措施進行螺栓的預埋安裝, 螺

10、栓與套筒底部螺母連接后并焊牢,用 25 鋼筋將每組螺栓套管按設計尺寸焊為一體,再將每組螺栓套筒與鋼筋骨架焊接,使套筒與鋼筋骨架成為一體。測量時測設每組螺栓套筒的中心十字線,將每組套筒置于其上,全站儀跟蹤檢查。安裝精度要求零偏差;用水準儀控制螺栓的高度,精度要求3mm。五吸收塔基礎施工技術要求及質量標準五吸收塔基礎施工技術要求及質量標準混凝土表面色澤均勻,無異色斑,無明顯色差;無明顯氣泡,混凝土表面的微細氣泡分布均勻;表面無明顯裂縫,不得出現寬度大于 0.2mm 或長 50mm 的裂縫;表面光潔,無油跡、漿皮、流淌、無砂帶和沖刷痕跡。表面平整度允許偏差不大于 2mm。5無觀感缺陷:漏漿、爛根和錯

11、臺;無冷縫、夾雜物,無蜂窩、露筋、麻面和孔洞;無剔鑿、磨、抹或涂刷修補處理痕跡。地腳螺栓安裝偏差不大于 2mm(混凝土澆筑后) 。六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控計算六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控計算1相關資料相關資料(1)配合比及材料基礎混凝土: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劑=1:2.265:3.118:0.2:0.02材料:每立方混凝土含科華P.O42.5水泥340Kg、中砂770Kg、連續(xù)級配碎石1060Kg、MX-H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6.8Kg、拌合水170 Kg,粉煤灰68 Kg。(2)混凝土拌和方式采用自動配料機送料,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車運送至現場,混凝土泵車泵送入模。2基礎混凝土的溫控計算基礎混凝

12、土的溫控計算2.1 混凝土最高水化熱溫度及混凝土最高水化熱溫度及 3d3d、7d7d 的水化熱絕熱溫度的水化熱絕熱溫度基礎混凝土:C=340Kg/m3;水化熱Q=256.98J/ Kg,混凝土比熱c=0.96J/ Kg,混凝土密度=2414.8 Kg/m3基礎混凝土最高水化熱絕熱升溫:Tmax=CQ/ c=(340 256.98)/(0.96 2414.8)=37.693d的絕熱溫升T(3)=37.69 (1-e-0.3*3)=22.37 T(3)=22.37-0=22.377d的絕熱溫升T(7)=37.69 (1-e-0.3*7)=33.07 T(7)=33.07-22.37=10.77.2

13、.27.2.2 基礎混凝土各齡期收縮變形值計算基礎混凝土各齡期收縮變形值計算62101. 00)()1 (MMetyty10M式中:為標準狀態(tài)下的最終收縮變形值;為水泥品種修正系數;為水泥細0y1M2M度修正系數;為骨料修正系數;為水灰比修正系數;為水泥漿量修正系數;3M4M5M為齡期修正系數;為環(huán)境溫度修正系數;為水力半徑的倒數(cm-1),為構件截面6M7M8M周長(L)與截面面積(A)之比:r=L/A;為操作方法有關的修正系數;為與配筋率9M10MEa、Aa、Eb、Ab有關的修正系數,其中Ea、Eb分別為鋼筋和混凝土的彈性模量(MPa),Aa、Ab分別為鋼筋和混凝土的截面積(mm2)。查

14、表得:=1.0,=1.35,=1.21,=1.45,=1.09, =1.1,=1,1M2M3M4M5M6M7M=0.76,=1.0,=0.89,8M9M10M則有:=1.10 1.35 1.211M2M3M4M5M6M7M8M9M10M1.45 1.09 1.1 1 0.76 1.0 0.89=1.92110 3d的收縮變形值=3.24 10-4=0.18410-4921. 1)1 (03. 00)3(eyy219 . 1)1 (03. 0e20 7d的收縮變形值=3.24 10-4=0.421 10-4921. 1)1 (07. 00)7(eyy219 . 1)1 (07. 0e7.2.37

15、.2.3 基礎混凝土各齡期收縮變形換算成當量溫差基礎混凝土各齡期收縮變形換算成當量溫差10 3d齡期84. 1100 . 1/ )10184. 0(/)3(54)3(yyT20 7d齡期21. 4100 . 1/ )10421. 0(/)7(54)7(yyT7.2.47.2.4 基礎混凝土各齡期內外溫差計算基礎混凝土各齡期內外溫差計算假設入模溫度:T0=8,施工時環(huán)境溫度:Th=710 3d齡期= T0+2/3T(t)+Ty(t)- Th =8+2/3 22.37+1.84-7=17.75T20 7d齡期= T0+2/3T(t)+Ty(t)- Th =8+2/3 33.07+4.21-7=27

16、.26T由以上計算可知,基礎混凝土內外溫差最大為27.26,略大于我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 (GB50496-2009)中關于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表溫差不宜大于25的規(guī)定,需設置冷卻水管,冷卻水管采用A50鋼管。由于吸收塔高度為2m,冷卻管在高度上設置1道,即為中部,在水平方向上設置間距詳見下圖,單位為米。7混凝土終凝后,被一體積較大水桶,用水泵抽水從冷卻管一端進水,另一端出水入水桶,形成循環(huán),當水溫與外界溫度超過20(規(guī)定為25,考慮循環(huán)過程中熱量流失及誤差實際定為20) ,水桶內水加涼水,保持水溫與外界溫度不超過20。七吸收塔基礎施工方法七吸收塔基礎施工方法吸收塔施工過程為:放線定樁及高程開

17、挖吸收塔基礎混凝土墊層鋼筋制安預埋螺栓埋設模板安裝與加固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yǎng)護拆模二次灌漿由于煙氣脫硫土建工程中吸收塔基礎結構形體大、鋼筋密、混凝土數量大。除了必須滿足一般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外,還應控制溫度變形裂縫的發(fā)生。大體積混凝土除機械設備投入必須滿足要求外,其關鍵技術在于控制混凝土裂縫的發(fā)生,涉及到設計、施工、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必須采用溫度應力和溫度差雙控的方法以確?;炷临|量,并著重從控制溫升、延緩降溫速度、減小混凝土收縮、提高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改善約束條件和設計構造等方面采取措施。并且,這些措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主要切入點放在嚴格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混凝土降溫

18、階段(即混凝土收縮階段)的降溫速度,從而有效防止大體積混凝土貫通性裂縫產生。對溫度應力控制仍通過采取一系列技術措施予以實現,以確保工程質量,現分述如后。1.優(yōu)化配合比設計優(yōu)化配合比設計a) 選用早期活性低的低水化熱水泥,降低早期強度發(fā)展過程中的水化熱;b) 摻入優(yōu)質粉煤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c) 采用連續(xù)級配的碎石,以減少水泥用量;3.3544443.35317.938d) 摻緩凝型減水劑,延緩水化熱釋放速度,使混凝土緩凝、避免施工冷縫,提高混凝土工作性和流動性。2.構造技術處理構造技術處理a) 在墊層上刷隔離劑一層,減小地基對基礎底板的約束力;b) 在底板上、下層主筋外布置 6 20

19、0mm 雙向抗裂鋼筋,以增強表面抗收縮裂縫的能力。3.混凝土應力和收縮應力分析混凝土應力和收縮應力分析根據以往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其裂縫控制的關鍵仍然是控制混凝土內外、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只要將該溫差值控制在25,混凝土內部不會由于降溫溫差和混凝土收縮而形成溫度裂縫。4.混凝土澆筑工藝混凝土澆筑工藝a) 混凝土澆筑方向順序:混凝土澆筑時由遠端推向近端,采用分層定點、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方法,使上、下層混凝土澆筑停歇時間不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從而提高效率,簡少泌水處理。b) 振搗器布置:根據混凝土泵送自然流淌及振搗時形成的坡度,分前、中、后三階段布置三道混凝土振搗器:第一道

20、在混凝土卸料處,負責出管混凝土振搗密度;第二道設在斜面中部;第三道設在坡角處,確保下部混凝土密實,振搗時嚴格控制振動棒移動的距離,特別注意混凝土的入倉振搗,防止離析和漏振。c) 泌水處理:混凝土在澆筑、振搗過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漿順混凝土坡面下流坑底,通過側模底部開孔將泌水排出基坑。當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頂端模板時,改變混凝土澆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時用水泵將泌水排出,以消除泌水對混凝土層間粘結能力的影響,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及抗裂性能。d) 混凝土表面處理:混凝土初凝前用刮杠按設計標高找平后,用木抹子抹壓,初凝后終凝前再用抹子抹壓一遍,使混凝土表面更密實,以閉合收水裂縫。5.混凝土養(yǎng)護混凝土

21、養(yǎng)護a.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主要為了保證混凝土有一定溫度和濕度.主要通過澆水和覆蓋相結合的辦法.混凝土終凝后在其上澆水養(yǎng)護,在基礎表面及模板側面覆蓋石棉被保溫,覆蓋塑料布保水保濕,防止風干。在養(yǎng)護期間,定人定時進行測定混凝土溫度,根據測溫混凝土分層澆筑示意圖下層混凝土新澆混凝土新澆混凝土混凝土斜面分層法混凝土澆筑 方向9結果,調節(jié)保溫層厚度,以保證混凝土內外溫差不超過 25,確保混凝土結構不出現溫度裂縫。b.大體積混凝土基礎拆模,除應滿足混凝土強度要求外,還考慮溫度裂縫的可能性,且混凝土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應小于 25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溫層。c.混凝土澆筑后初凝前,表面做兩次壓光處理,以防止表面

22、裂縫的產生。壓光后應及時覆蓋一層塑料布、二層草袋子進行保溫、保濕養(yǎng)護。d.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據經驗公式和 C30 混凝土不同齡期抗壓強度,推定混凝土自身抗拉強度大于溫降產生的拉應力需要的時間,當混凝土自身抗拉強度大于溫降產生的拉應力時,則停止養(yǎng)護。但為使混凝土緩慢地降溫、緩慢地收縮,故達到養(yǎng)護所需要的時間時,逐漸減少覆蓋層厚度,視測溫情況逐步拆除保溫材料?;炷琉B(yǎng)護時間不少于 14 天。6.混凝土溫度監(jiān)測混凝土溫度監(jiān)測測溫方法測溫是混凝土養(yǎng)護實現信息化,確保大體積混凝土質量最關鍵的一環(huán)。本工程將采用簡易測溫法,即在砼澆灌前埋設 15mmPVC 管做為測溫管,選用水銀溫度計測溫。在基礎內部均勻布設

23、 9 組測溫點,每組為上中下 3 根測溫管,下口封死,上口高出混凝土面20cm,上下管距混凝土面均為 50cm。測溫孔及測點布置測溫孔布置以準確反映混凝土內部溫度為原則,根據底板具體尺寸選定,吸收塔設置 9個測溫點 A、B、C、D、E、F、G、I,每個測點分為上、中、下三個測位。圖示如下:左圖為測溫管預埋平面示意圖。上圖為每個側位測溫管埋入吸收塔基礎剖面示意圖。測溫管露出基礎表面 200 毫米,第一根測溫管插入砼內 1.5 米,第二根測溫管插入 1 米,第三根插入 50mm。測溫時間安排:在混凝土入模后 72 小時內,每間隔 2 小時測溫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 72-168 小時內,56.356

24、.35556.956.95510每間隔 4 小時測溫一次;在混凝土入模后 168 小時后,每間隔 8 小時測溫一次。溫差控制:按設計及施工規(guī)范要求,將溫差上限(含混凝土內部與表面溫差、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控制在 25內,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混凝土早期脫水,保證游離水不過早蒸發(fā),從而達到有效養(yǎng)護。地腳螺栓的預埋利用水準儀將吸收塔地腳螺栓頂標高找正到設計標高,螺栓標高的調整通過松或是緊地腳螺栓螺母來進行,螺栓找正后,拉水平線,找正其他螺栓的標高。把螺栓的位置中心釘在龍門板上掛線,螺栓按此線進行排尺安裝。螺栓安裝完成后,檢查安裝是否牢固,有無晃動及垂直度有無偏差等, 驗收合格后進行下道工序。八強制性

25、條文八強制性條文1)土方開挖的順序、方法符合開挖方案及作業(yè)指導書要求,無超挖,施工時嚴格執(zhí)行,并派專人監(jiān)護。2)基坑周邊無超堆荷載;基坑開挖過程中,無擾動基底原狀土。3)模板及其支架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筑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4)鋼筋進場時,已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 等的規(guī)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符合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5)級接頭的抗拉強度 0mst1.25stk,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結構中隨機抽取 3 個接頭試件作抗拉強度試

26、驗,按設計要求的接頭等級進行評定。當 3 個接頭試件的抗拉強度均符合本規(guī)程表 3.0.5 中相應等級的強度要求時,該驗收批應評為合格。如有 1 個試件的抗拉強度不符合要求,應再取 6 個試件進行復檢。6)鋼筋安裝時,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guī)格和數量符合設計要求。7)水泥進場時已對其品種、級別、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對其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復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 l75 等的規(guī)定。8)混凝土中摻用外加劑的質量及應用技術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 807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GB 50119 等和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規(guī)定。119)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于檢查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混凝土的澆筑地點隨機抽取。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每拌制 100 盤且不超過 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 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3)當一次連續(xù)澆筑超過 1000m3 時,同一配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