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數學建模教育對人才的培養(yǎng)_第1頁
論數學建模教育對人才的培養(yǎng)_第2頁
論數學建模教育對人才的培養(yǎng)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數學建模教育對人才的培養(yǎng)關鍵詞數學建模人才培養(yǎng) 論文摘要數學建模對教學提出新的要求,使得數學更具有人才培養(yǎng)的功能。本文從數學建模的內涵、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探析了數學建模教育對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途徑。 數學建模教學和數學建模競賽對教育教學改革、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影響和意義是深遠的。隨著技術的,尤其是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數學在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其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學科分支,滲透到各項領域中,當今社會日益數字化,各學科各領域對實際問題的研究日益精確化、定量化和數字化,使得數學模型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一、數學建模教育的內涵 在現實世界里,任何事物的存在形式和發(fā)

2、展過程中,都要表現出量的變化。數學模型就是用數學語言、方法近似地刻畫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對于已建立的模型采用推理、證明、數值計算等技術手段及相應的數學軟件求解,并用所得結果擬合實際問題。如果結果不能說明實際問題或與實際問題相差較遠,則需要適當修改模型,使之能合理解釋現實問題。一個完整的數學建模過程是綜合運用知識和能力、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數學模型課就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的基本技能課。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是當前進行的大學基礎數學教學改革中一項重要內容。由于數學建模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這門課程的教學已經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領域。 二、數

3、學應用是一門技術 事實上,當今的數學早已不再僅限于純粹數學,它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在大哉數學之為用一文中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茖W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在今日數學及其應用一文中說到:“高新科技的基礎是應用科學,而應用科學的基礎是數學。這一性結論充分說明了數學對國家建設的作用。其次,由于計算機的出現,今日數學已不僅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從宇宙到原子,從大型工程到工商管理,無不受惠于數學技術。而今日的數學兼有科技與技術的兩種品質,這是其他科學所少有的?!薄澳承┲卮髥栴}的解決,數學方法是唯一的

4、,非此君莫屬?!苯x院士也講到:“數學這門學科,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已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最顯著的變化是在技術領域。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數學滲入各行各業(yè),得到廣泛應用。數學已從幕后走到幕前,在很多地方直接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已成為一種關鍵性的、普遍適用的、增強能力的技術?!爆F代中常用的先進檢測儀CT,其核心技術就是一條數學定理,即Radon逆變換公式的運用,一個很好的數學建模的例子。日本在普通電視生產上占有優(yōu)勢,但在數字化的高清晰度電視上卻敗在美國之下,就是因為誕生于美國的一種信息壓縮的數學技術小波技術起了關鍵作用。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動化、飛行器的模擬設計、指紋識別、石油地震勘探的數

5、據處理、信息安全技術、基因位置的確定等,數學建模應用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數學的應用價值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高度重視。 三、創(chuàng)新教育呼喚數學建模教育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大學教育要挑起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為特征的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和智能活動。它是多種思維形式特別是形象思維與辯證思維的高度結合的結果。開展數學建模教育,培養(yǎng)數學建模創(chuàng)新思維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結合,又是數學中發(fā)散思維與輻射思維的辯證統(tǒng)一,它不同于一

6、般數學思維之處,在于它發(fā)揮了人腦的整體工作特點和潛意識活動能力,發(fā)揮了數學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作用,因而能按最優(yōu)化的數學方法與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論的限制和具體內容的細節(jié),完整地把握有關知識之間的聯系。 1 數學建模是數學應用的必由之路,尤其21世紀是邁向知識的時代,技術的競爭十分激烈,而數學是科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許多科學技術問題說到底是數學問題。另外,數學建模課的開設也是當前素質教育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更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人才的需要。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總給人一種印象,似乎數學研究的內容僅僅是從公理、公式、定義出發(fā)的邏輯推理,實際上,在實際中有用的數學技術,和其他科學一樣,都是從觀察開始,都

7、需要形象思維作為先導。數學建?;貜土藬祵W研究收集數據、建立模型、求取答案,解釋驗證的本來面目。因此,開設以數學建模為思想內容的數學應用課程,意義更為深遠。事實上,數學建模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不僅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而且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供了極好的發(fā)展平臺。創(chuàng)新教育呼喚數學建模教育教學。 四、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需要數學建模 開展數學建模的目的是改革教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數學建模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構造數學模型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從建模的一段步驟和過程可知,建立一個較理想的數學模型,不僅需要數學知識,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建模能力:第

8、一,在模型準備過程中,需要有觀察事物的洞察力?,F實中提出的問題一般不是數學化的,要對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就需抓住問題的本質、內在聯系及相關數據。第二,在模型假設中,需要有抽象的分析能力,將問題中的復雜因素條理化,簡化次要因素,選擇適當的變量,補充必要的假設條件才能使所建模型盡可能合理。第三,在建模中,還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形象思維,具有靈活性和自由性,根據事物已存在的明顯特征想象其內在聯系及發(fā)展趨勢,對事物的概況和輪廓可以有初步的描述,因而想象力是科學研究的內在因素,是成功建模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第四,在建模中,要有運用數學工具的能力,在對問題透徹理解和想象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數學工具建立模

9、型,會使我們從不同視角分析問題,使人們對問題能有更深刻、更本質的描述。第五,在模型求解與模型檢驗中,要有數學軟件的應用能力。某些模型在理論上很漂亮,但求解很困難,甚至無解析解。我們通常應用某些數學軟件求其數值解,這樣不僅省時、省力,而且由于某些軟件具有強大的符號功能、數值計算功能及圖形可視化功能,可以使我們很容易得到計算機結果,并且直觀形象地觀察到這個結果。因此了解數學軟件的特點,并用于求解模型,就是利用前人的智慧結晶所創(chuàng)造的化工具來解決問題。 五、數學教育的改革需要數學建模 數學建模教育教學推動了數學教學改革,數學教育教學的改革必然需要通過數學建模來實現。過去那種封閉的題海戰(zhàn)術教學方式將受到

10、越來越大的沖擊,數學建模教學要求學生掌握觀察事物、歸結數學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與21世紀的科技發(fā)展相適應的,這必將推動數學教材教法的改革。 1.高職數學教育發(fā)展的需要。為了適應迅速發(fā)展的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需要,真正落實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切實貫徹“以應用為目的,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應本著重能力、重應用、重素質、求創(chuàng)新的總體思想,創(chuàng)新性地調整數學知識體系:第一,尊重學科,但不恪守學科。打破傳統(tǒng)數學知識體系結構,將線性代數、微積分及概率統(tǒng)計基本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根據數學的認知和教學規(guī)律,合理調整知識內容,力求實現基礎性、實用性和發(fā)展性三方面的和諧與統(tǒng)一,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辯證統(tǒng)一。第二,以案例驅動的方式,用生活中的實例引出概念,并用通俗簡潔的語言闡明概念的內涵和實質,對基礎理論和結論盡量用幾何圖形、數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