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定理習題_第1頁
動能定理習題_第2頁
動能定理習題_第3頁
動能定理習題_第4頁
動能定理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1、一質量為1kg的物體被人用手由靜止向上提高1m,這時物體的速度是2m/s,求:(1)物體克服重力做功. (2)合外力對物體做功. (3)手對物體做功.解:(1) m由A到B: 克服重力做功 不能寫成:. 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默認解釋為重力所做的功,而在這個過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為負. (2) m由A到B,根據(jù)動能定理 也可以簡寫成:“m:”,其中表示動能定理.:(3) m由A到B: 2、一個人站在距地面高h = 15m處,將一個質量為m = 100g的石塊以v0 = 10m/s的速度斜向上拋出. (1)若不計空氣阻力,求石塊落地時的速度v.(2)若石塊落地時速度的

2、大小為vt = 19m/s,求石塊克服空氣阻力做的功W.解:(1) m由A到B:根據(jù)動能定理:(2) m由A到B,根據(jù)動能定理 此處寫的原因是題目已明確說明W是克服空氣阻力所做的功. :3a、運動員踢球的平均作用力為200N,把一個靜止的質量為1kg的球以10m/s的速度踢出,在水平面上運動60m后停下. 求運動員對球做的功?3b、如果運動員踢球時球以10m/s迎面飛來,踢出速度仍為10m/s,則運動員對球做功為多少?解:(3a)球由O到A,根據(jù)動能定理 踢球過程很短,位移也很小,運動員踢球的力又遠大于各種阻力,因此忽略阻力功. :(3b)球在運動員踢球的過程中,根據(jù)動能定理 結果為0,并不是

3、說小球整個過程中動能保持不變,而是動能先轉化為了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彈性勢能,然后其他形式的能又轉化為動能,而前后動能相等. :4、在距離地面高為H處,將質量為m的小鋼球以初速度v0豎直下拋,落地后,小鋼球陷入泥土中的深度為h求:(1)求鋼球落地時的速度大小v. (2)泥土對小鋼球的阻力是恒力還是變力?(3)求泥土阻力對小鋼球所做的功. (4)求泥土對小鋼球的平均阻力大小.解:(1) m由A到B:根據(jù)動能定理: (2)變力 此處無法證明,但可以從以下角度理解:小球剛接觸泥土時,泥土對小球的力為0,當小球在泥土中減速時,泥土對小球的力必大于重力mg,而當小球在泥土中靜止時,泥土對小球的力又恰等于

4、重力mg. 因此可以推知,泥土對小球的力為變力. . (3) m由B到C,根據(jù)動能定理:(3) m由B到C:5、在水平的冰面上,以大小為F=20N的水平推力,推著質量m=60kg的冰車,由靜止開始運動. 冰車受到的摩擦力是它對冰面壓力的0. 01倍,當冰車前進了s1=30m后,撤去推力F,冰車又前進了一段距離后停止. 取g = 10m/s2. 求:(1)撤去推力F時的速度大小. (2)冰車運動的總路程s.解: (1) m由1狀態(tài)到2狀態(tài):根據(jù)動能定理:(2) m由1狀態(tài)到3狀態(tài) 也可以用第二段來算,然后將兩段位移加起來. 計算過程如下:m由2狀態(tài)到3狀態(tài):根據(jù)動能定理:則總位移. :根據(jù)動能定

5、理:6、如圖所示,光滑1/4圓弧半徑為0.8m,有一質量為1.0kg的物體自A點從靜止開始下滑到B點,然后沿水平面前進4m,到達C點停止. 求:(1)在物體沿水平運動中摩擦力做的功.(2)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解:(1) m由A到C 也可以分段計算,計算過程略. :根據(jù)動能定理:(2) m由B到C:7、粗糙的1/4圓弧的半徑為0.45m,有一質量為0.2kg的物體自最高點A從靜止開始下滑到圓弧最低點B時,然后沿水平面前進0.4m到達C點停止. 設物體與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 (g = 10m/s2),求:(1)物體到達B點時的速度大小.(2)物體在圓弧軌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解:(

6、1) m由B到C:根據(jù)動能定理:(2) m由A到B:根據(jù)動能定理: 克服摩擦力做功8、質量為m的物體從高為h的斜面上由靜止開始下滑,經(jīng)過一段水平距離后停止,測得始點與終點的水平距離為s,物體跟斜面和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求:摩擦因數(shù)證:設斜面長為l,斜面傾角為,物體在斜面上運動的水平位移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位移為,如圖所示 題目里沒有提到或給出,而在計算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物理量,應在解題之前給出解釋。.m由A到B:根據(jù)動能定理:又、則 具體計算過程如下:由,得:由,得:即: 即:證畢.9、質量為m的物體從高為h的斜面頂端自靜止開始滑下,最后停在平面上的B點. 若該物體從斜面的頂端以初速度v0

7、沿斜面滑下,則停在平面上的C點. 已知AB = BC,求物體在斜面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解:設斜面長為l,AB和BC之間的距離均為s,物體在斜面上摩擦力做功為.m由O到B:根據(jù)動能定理:m由O到C:根據(jù)動能定理:克服摩擦力做功10、汽車質量為m = 2×103kg,沿平直的路面以恒定功率20kW由靜止出發(fā),經(jīng)過60s,汽車達到最大速度20m/s. 設汽車受到的阻力恒定. 求:(1)阻力的大小. (2)這一過程牽引力所做的功. (3)這一過程汽車行駛的距離.解 由于種種原因,此題給出的數(shù)據(jù)并不合適,但并不妨礙使用動能定理對其進行求解. :(1)汽車速度v達最大時,有,故: (2)汽車由靜

8、止到達最大速度的過程中:(2)汽車由靜止到達最大速度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 11AB是豎直平面內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在下端B與水平直軌道相切,如圖所示。一小球自A點起由靜止開始沿軌道下滑。已知圓軌道半徑為R,小球的質量為m,不計各處摩擦。求(1)小球運動到B點時的動能;AROmBC(2)小球經(jīng)過圓弧軌道的B點和水平軌道的C點時,所受軌道支持力NB、NC各是多大?(3)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軌道的高度為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RmBDAOR/230oCvD解:(1)m:AB過程:動能定理 (2) m:在圓弧B點:牛二律 將代入,解得 NB=3mg 在C點:NC =mg(3) m:AD:動能定理 ,方向沿圓

9、弧切線向下,與豎直方向成.12固定的軌道ABC如圖所示,其中水平軌道AB與半徑為R/4的光滑圓弧軌道BC相連接,AB與圓弧相切于B點。質量為m的小物塊靜止在水一平軌道上的P點,它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5,PB=2R。用大小等于2mg的水平恒力推動小物塊,當小物塊運動到B點時,立即撤去推力(小物塊可視為質點)(1)求小物塊沿圓弧軌道上升后,可能達到的最大高度H;(2)如果水平軌道AB足夠長,試確定小物塊最終停在何處?解:ABCORP(1) 也可以整體求解,解法如下:m:BC,根據(jù)動能定理:其中:F=2mg,f=mg m:PB,根據(jù)動能定理:其中:F=2mg,f=mg v=7Rgm:B

10、C,根據(jù)動能定理: v=5Rgm:C點豎直上拋,根據(jù)動能定理: h=2.5R H=h+R=3.5R(2)物塊從H返回A點,根據(jù)動能定理:mgH-mgs=0-0 s=14R小物塊最終停在B右側14R處13如圖所示,位于豎直平面內的光滑軌道,由一段斜的直軌道與之相切的圓形軌道連接而成,圓形軌道的半徑為R。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視為質點)從斜軌道上某處由靜止開始下滑,然后沿圓形軌道運動。(g為重力加速度)(1)要使物塊能恰好通過圓軌道最高點,求物塊初始位置相對于圓形軌道底部的高度h多大;(2)要求物塊能通過圓軌道最高點,且在最高點與軌道間的壓力不能超過5mg。求物塊初始位置相對于圓形軌道底部的高度h的

11、取值范圍。mRhABC解:(1) m:ABC過程:根據(jù)動能定理: 物塊能通過最高點,軌道壓力N=0牛頓第二定律 h=2.5R(2)若在C點對軌道壓力達最大值,則 m:ABC過程:根據(jù)動能定理: 物塊在最高點C,軌道壓力N=5mg,牛頓第二定律 h=5R h的取值范圍是:15下圖是一種過山車的簡易模型,它由水平軌道和在豎直平面內的兩個圓形軌道組成,B、C分別是兩個圓形軌道的最低點,半徑R1=2.0m、R2=1.4m。一個質量為m=1.0kg的質點小球,從軌道的左側A點以v0=12.0m/s的初速度沿軌道向右運動,A、B間距L1=6.0m。小球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2。兩個圓形軌道是光滑的

12、,重力加速度g=10m/s2。(計算結果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數(shù)字)試求:(1)小球在經(jīng)過第一個圓形軌道的最高點時,軌道對小球作用力的大??;(2)如果小球恰能通過第二個圓形軌道,B、C間距L2是多少;解:(1)設m經(jīng)圓R1最高點D速度v1,m:AD過程:根據(jù)動能定理:ABCL2L1R1R2v0m在R1最高點D時,牛二律:F+mg=m由得: F=10.0N(2)設m在R2最高點E速度v2,牛二律:mg=mm:AD過程:根據(jù)動能定理:-mg(L1+ L2)-2mgR2=mv-mv由得: L2=12.5m1、一質量為1kg的物體被人用手由靜止向上提高1m,這時物體的速度是2m/s,求:(1)物體克服重力做

13、功. (2)合外力對物體做功. (3)手對物體做功.2、一個人站在距地面高h = 15m處,將一個質量為m = 100g的石塊以v0 = 10m/s的速度斜向上拋出.(1)若不計空氣阻力,求石塊落地時的速度v.(2)若石塊落地時速度的大小為vt = 19m/s,求石塊克服空氣阻力做的功W.3a、運動員踢球的平均作用力為200N,把一個靜止的質量為1kg的球以10m/s的速度踢出,在水平面上運動60m后停下. 求運動員對球做的功?3b、如果運動員踢球時球以10m/s迎面飛來,踢出速度仍為10m/s,則運動員對球做功為多少?4、在距離地面高為H處,將質量為m的小鋼球以初速度v0豎直下拋,落地后,小

14、鋼球陷入泥土中的深度為h求:(1)求鋼球落地時的速度大小v. (2)泥土對小鋼球的阻力是恒力還是變力?(3)求泥土阻力對小鋼球所做的功. (4)求泥土對小鋼球的平均阻力大小.5、在水平的冰面上,以大小為F=20N的水平推力,推著質量m=60kg的冰車,由靜止開始運動. 冰車受到的摩擦力是它對冰面壓力的0. 01倍,當冰車前進了s1=30m后,撤去推力F,冰車又前進了一段距離后停止. 取g = 10m/s2. 求:(1)撤去推力F時的速度大小. (2)冰車運動的總路程s.6、如圖所示,光滑1/4圓弧半徑為0.8m,有一質量為1.0kg的物體自A點從靜止開始下滑到B點,然后沿水平面前進4m,到達C

15、點停止. 求:(1)在物體沿水平運動中摩擦力做的功.(2)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7、粗糙的1/4圓弧的半徑為0.45m,有一質量為0.2kg的物體自最高點A從靜止開始下滑到圓弧最低點B時,然后沿水平面前進0.4m到達C點停止. 設物體與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 (g = 10m/s2),求:(1)物體到達B點時的速度大小. (2)物體在圓弧軌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9、質量為m的物體從高為h的斜面頂端自靜止開始滑下,最后停在平面上的B點. 若該物體從斜面的頂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滑下,則停在平面上的C點. 已知AB = BC,求物體在斜面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10、汽車質量為m = 2&#

16、215;103kg,沿平直的路面以恒定功率20kW由靜止出發(fā),經(jīng)過60s,汽車達到最大速度20m/s. 設汽車受到的阻力恒定. 求:(1)阻力的大小.(2)這一過程牽引力所做的功.(3)這一過程汽車行駛的距離.11AB是豎直平面內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在下端B與水平直軌道相切,如圖所示。一小球自A點起由靜止開始沿軌道下滑。已知圓軌道半徑為R,小球的質量為m,不計各處摩擦。求(1)小球運動到B點時的動能;(2)小球經(jīng)過圓弧軌道的B點和水平軌道的C點時,所受軌道支持力NB、NC各是多大?AROmBC(3)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軌道的高度為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2固定的軌道ABC如圖所示,其中水平軌道AB與

17、半徑為R/4的光滑圓弧軌道BC相連接,AB與圓弧相切于B點。質量為m的小物塊靜止在水一平軌道上的P點,它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5,PB=2R。用大小等于2mg的水平恒力推動小物塊,當小物塊運動到B點時,立即撤去推力(小物塊可視為質點)ABCORP(1)求小物塊沿圓弧軌道上升后,可能達到的最大高度H;(2) 如果水平軌道AB足夠長,試確定小物塊最終停在何處?13如圖所示,位于豎直平面內的光滑軌道,由一段斜的直軌道與之相切的圓形軌道連接而成,圓形軌道的半徑為R。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視為質點)從斜軌道上某處由靜止開始下滑,然后沿圓形軌道運動。(g為重力加速度)(1)要使物塊能恰好通過圓軌道最高點,求物塊初始位置相對于圓形軌道底部的高度h多大;mRhABC(2)要求物塊能通過圓軌道最高點,且在最高點與軌道間的壓力不能超過5mg。求物塊初始位置相對于圓形軌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圍。15下圖是一種過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